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清华同方科技广场降水、支护、土方方案.docEa2×y2=19.74×1.7(+3.8+2.37)+×1.7()+
34.05×2.4(+1.4+2.37)+×2.4()+
内墙腻子技术交底 59.78×1.4(+2.37)+×1.4()+
×2.37××2.37
=1239.65kN·m/m
y2==3.73m
T1==162.7kN/m
=1.7+2.4+0.17=4.27m
计算公式同前,详见计算图,过程略.
求开挖面下土压力为零点
求O点开挖面以上土压力
=3046.5kN*m/m
T2==253.2kN/m
T1+T2=389.1kN/m
①土压力计算
计算公式同前,详见计算图,过程略.
②求开挖面下土压力为零点
③求O点开挖面以上土压力
=1109.2kN/m
=9278.32kN*m/m
T3==450kN/m
⑥.最大弯矩作用点
T1+T2+T3=839.1kN/m
⑦.求最大弯矩
⑧求嵌固深度t
t=2.72+3.38=6.1m 因已穿透粘土层到圆砾层,考虑桩土摩擦的有利作用,
4、支点内力设计值
桩间距按照1.5m,因此支点内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U=1.25*1.5*TI
N1=254.8KN; N2=474.75KN; N3=843.75KN;
5、锚杆长度及截面计算
锚杆自由段长度按照下式选定
锚杆锚固段长度按照下式选定
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按下表选用:
6、钢绞线截面面积计算
7、钢筋笼截面积计算(按照周边均匀配筋计算)
8、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得出如下数据
(1)桩锚支护设计:
注:锚杆预加轴力为设计轴力的70%,注浆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水灰比为0.5, 第二、三道锚杆的反力梁采用2[25a槽钢梁,第四道采用2I36b工字钢梁。
(2)桩顶连梁:(护坡桩主筋伸进连梁,连梁预埋承压板500×500×10mm)
截面尺寸: B×H=800×500mm
纵向配筋:12Ф20(二级)
(3)桩间土处理:
用挂网、喷射豆石混凝土处理,以防桩间土流失,钢丝网规格为20mm×20mm,豆石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20,配比为水泥:砂:8880速凝剂=1:4:0.03(此为重量比),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厚度为60mm。
(4)挡土墙设计:
厚度: 37cm
构造柱截面尺寸: 37cm ×37cm
构造柱间距: 3.0m(主筋伸入连梁90cm)
构造柱主筋: 6Ф20
连梁及圈梁主筋: 4Ф20
连梁及圈梁箍筋:
构造柱、连梁及圈梁砼: C20
1、基坑四周障碍物较多,当护坡桩首影响时,可在不降低支护安全等级的前提下,对护坡桩的位置及间距做适当调整;当锚杆受影响时,如有效长度范围内存在地铁、地下管线等情况,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锚杆间距、标高以及倾角作调整,或局部增加或减少锚杆数量。但同样不得降低支护的安全等级。
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总包项目部的要求,该工程将在场地东、西、南三面基坑外适当位置设置3台塔吊,暂定采用FO/36B型塔式起重机,塔吊基础设置4根灌注桩,直径ф800,单桩承载力按75吨考虑,承台采用6000×6000×600mm钢筋混凝土承台,承台顶标高与自然地坪平齐。
N : 桩基的竖向力设计值
R : 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ηS: 桩侧阻群桩效应系数
ηp: 桩端阻群桩效应系数
ηC: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QSK :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K : 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CK : 基坑的承台底地基土总极限阻力标准值
γS : 桩侧阻力分项系数
γp : 桩端阻力分项系数
γC : 承台底土阻抗力分项系数
qSiK: 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piK: 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li : 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
填 土:qSiK =20 Kpa 厚4.0m
粘 土:qSiK =60Kpa 厚9.0m
细 砂:qSiK =80Kpa 厚3.6m
圆 砾:qSiK =130Kpa 厚2.2m
粘 土:qSiK =70Kpa 厚6.6m
圆 砾:qpiK =2400Kpa
1、N 1= 75×9.8 + 6×6×0.6×2.4/4+3.14×0.4×0.4×24.8×2.4=777.9KN
式中24.8m为桩长值,为防止塔吊桩将塔吊荷载传递给护坡桩身,给护坡桩增加额外的负担,将塔吊桩桩底设置在护坡桩底以下,计算桩长值为 自承台以下24.8m。
2.4KN/m3为混凝土容重。
2、QSK = μΣqSiK li
= 4129.7KN
3、QpK = ψpqpkAp
ψp=(0.8/D)1/3=1.0
Ap:桩端面积 :0.5m2
则:QpK = ψpqpkAp = 1.0×2400×0.5= 1201KN
4、QcK = qckAc/n 此处不予考虑,做为设计安全余量。
5、R =ηSQSK/γS +ηpQpK/γp c
桩间距 Sa=5.0m,d=800mm,,Sa/d=6.25>6 故ηS=ηp=1.0
从表5.2.2得:γS=γp=1.67
故 R = 1.0×4129.7/1.67+1.0×1201/1.67 =3191.4KN
符合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要求的N ≤ R
以及地震作用效应要求的N ≤ 1.25R1
五、因有可能与桩间锚杆冲突,锚杆施工至塔吊基础桩部位时,可沿水平方向做角度调整,但不得超出10度。
第五节、工程量(估算值)
第六节 位移、沉降监测
采用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 必须对基坑进行监测,方案如下:
一、变形观测的基本工作点和观测点的布置
1、基本工作点置于最深2倍范围距离之外的稳固安全地带,用于水平观测时,每边不少于3点,其型式采用300×300×1000mm的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的钢筋;同时兼做沉降观测工作基点。
2、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设置:
在挡土墙的构造柱上每隔20m布置1点, 共20个点。
阳角和较深基坑边沿应适当加密。观测点形式采用201×201×500mm现浇混凝土,顶部插入Φ20短钢筋。根据基本点位置统一刻痕,作为变形观测标志。
二、观测精度及技术要求:
水平误差控制<6.00mm,垂直误差控制<0.5mm
1、基坑开挖每一步都应作基坑变形观测.
2、观测时间间隔每天一次, 必要时连续观测, 基坑开挖完7天后, 可由每天一次到3天一次, 15天后每周观测一次。
1、施工前对原场地进行全面调查, 查清有无原始裂缝和异常并作记录, 照相存档。
2、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并绘制沉降与位移曲线。
1、每次观测前,首先复核基本工作点的稳定性。
2、所用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定合格。观测期间要做到“五固定”,即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和测站固定。
3、观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变形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变形速率确定观测时间。
六、变形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每次变形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检查外业观测记录,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出各观测点的本期变形量和累计变形量,将其变形结果及时报至项目总工,以便判断和预测边坡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为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监控信息。
边坡位移不得超出3/1000,沉降不得超出5cm。
(二)、周边建筑物监测
现要求对周边建筑从降水开始至降水结束全过程进行约9月左右的沉降观测。通过沉降观测,取得精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地基在降水作用下随时间的变形规律,反应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便随时监督降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3、执行(参考)标准和规范
严格按照预定技术方案执行,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坚持负责人鉴字制度,确保观测质量,确保仪器.人员安全.
引自<<工程测量规范>>,见74,76,79页。
预计总沉降量在2CM左右,相对(差异)沉降量在0.M左右,建筑物沉降稳定限值为沉降速率小于1 MM/百日。
基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拟建立深埋砼结构基准点3个,基准点应距建筑物50至100米左右,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约30米,要求埋设于车辆、行人少,通视且便于保存便于观测之处。(具体位置待定)
根据要求, 本工程每栋楼需布设5个沉降观测点。埋设永久性沉降观测标志点。
施工方法:冲击钻钻孔后 ,安装久性沉降观测点标志,标志埋设在承重柱或剪力墙上,应高于地面30厘米.标志结构及点位布设见附图.
沉降观测标志的保护,需要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保护好已埋设的沉降观测点,希望双方能友好合作..
4、沉降观测与成果计算
沉降观测使用DS05等级精密水准仪配合2米铟钢水准尺,进行精密几何水准观测.一切操作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定期按闭合路线进行基准点之间的往返引测;每次必须进行基准点某一点至建筑物上的某一点往返引测;每次必须按照规定的几何图形路线进行沉降观测点之间的观测.
每次沉间观测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野外观测成果检查,经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后,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计算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
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标尺;固定观测路线和固定观测方法。
2)每天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后进行.
3)烈日下工作使用测伞;温差变化大时使用仪器罩.
4)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尺仪距一般不超过20M,分别在标尺、仪器处钉大铁钉,每次按此路线进行观测。
6)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 < ± 0.3 mm
7)基本分划、辅助分划高差较差 < ± 0.4mm
8)相邻两点间往返测高差之差限差 < ± 0.3 m
9)线路闭合差限差 < ± 0.3 mm
10)视线≤20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2m.
一般情况下,下一次观测时应提供上一次的观测成果.效销路
遇特殊情况必须随时向项目部书面报告(紧急情况可口头汇报),提供技术资料,加快观测频率,必要时提供阶段性报告.
三、最终成果和技术报告
全部观测工作完成之后,认真检查全部原始观测纪录,核对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基础,地质,气象等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总结经验,按规范要求编写正式沉降观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
四、观测周期,工作进度和工程工期
基准点埋设以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必要时需引测北京市地方高程系统,以后每月观测一次。
埋设沉降观测标志后及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以后按照下表进行观测。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周期与频率表
第三章 施工总体布署
第一节、施工程序及进度
该工程中,降水的质量是影响整个工期的关键,因此在降水施工中切不可盲目抢工期,尤其在洗井的工序上必须达到水清砂净,降水井施工及排水干管的铺设计划工期为15天。与护坡桩、土方配合,减少单独占用工期的天数。
1、护坡桩及塔吊桩:
第一步自地表开始施工(盲钻作业),采用三台进口旋挖钻机成孔,泥浆护壁,水下灌注,计划工期为23天(保守估计每天完成15根)。与降水井同时作业,降水井完后可协调进行土方作业东善复建小区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减少单独占用工期日期。
三、连梁、挡土墙、塔基承台及桩间土处理
这几道工序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争取不单独占用工期。
DB23 T3296-2022标准下载 2、土方坡道:
在场地内设置循环道,进出口均设在西面。
3、坡道最后在西侧进行收尾,先用长臂挖土机从桩顶尽可能收土,在槽底余留1台小型挖掘机清理余土,最后用吊车将挖掘机吊出,余土利用塔吊倒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