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word资料下载!.docx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word资料下载!.docx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792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word资料下载!.docx

按处理程序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处理,经抹压处理后,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

混凝土表面有泌水时应及时引导集中排除。表面浮浆较厚时,应在混凝土初凝前,用粒径为 20—40mm 的石子浆均匀撤布在混凝土表面,并用抹子轻轻拍平。混凝土硬化后的表面若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可灌注水泥素浆刮平。

当施工面积较大时,可分段进行表面处理。

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

混凝土侧面钢木模板在任何季节施工均应设保温层。在基坑中采用砖侧模施工时RB∕T 145-2018 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能力验证实施指南,在混凝土浇筑前宜回填完毕。

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注水,蓄水深度不少于 80mm。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养护水的温差超过20℃时,即应注入热水,使温差降到10℃左右。

在非高温雨季施工时,应事先采取防暴雨、会降低养护水温的挡雨措施。

盛夏采用降温搅拌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

常温施工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浇水养护,当混凝土实测的内部温差或内外部温差超过 20 ℃时,再采取保温措施。

当气温低于混凝土成型温度时,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覆盖塑料膜和采取保温措施。

为保持保温层的干燥状态,保温层上表面应覆有不透水的遮盖。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进行其他作业时,应掀开保温层,尽快完成作业,随即恢复保温层。

混凝土的养护期限:在满足混凝土温度控制的基础上,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开始计算,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 14d,使用其他水泥不少于 21d,炎热天气应适当延长。

养护期内 ( 含撤除保温层后 ) 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 ( 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 ), 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 5 ℃时不得浇水养护。

测温延续时间:自混凝土浇筑始至撤保温后为止,同时应不少于 20d 。

测温时间间隔:混凝土浇筑后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若温度变化异常则须加密时间间隔。

对测温结果要做出详细记录,并整理绘制温度曲线图。测温者负责对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当各种温差达到20 ℃时应预警,达25 ℃时应报警。

使用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时,附着于钢筋上的半导体传感器应与钢筋隔离,保护测温探头的插头不应受污染、受水浸,插入测温仪前应擦拭干净,保持干燥以防短路。也可事先埋管,管内插入可周转使用的传感器测温。

当采用其他测温仪时应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混凝土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混凝土内部温差 ( 中心与表面以下 100mm 处 ) 不大于 20 ℃。

混凝土表面温度 ( 表面以下 100mm) 与混凝土表面外 50mm 处的温度差不大于 25 ℃。

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 1.5 ℃ /d。

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 20 ℃。

当实测温度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保温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满足温度及温差的规定。

有基坑的混凝土结构,拆除侧模后宜尽快回慎,否则,若在养护期内,应与面层同样予以养护。

其他要求可详见模板工程。

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预留后浇带尽可能不再设施工缝,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设施工缝时,应按后浇缝处理。

施工缝、后浇带与加强带均应用钢板网或钢丝网支挡。如支模时,在后浇混凝土之前应凿毛清洗。

后浇缝使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必须具有缓涨性能,7d 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 60% 。

膨胀止水条应安放牢固,自粘型止水条也应使用间隔为 500mm 的水泥钉固定。

后浇带和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杂物、润湿,水平缝刷净浆后再铺 10—20mm 厚的 1:1 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剂,并随即浇筑混凝土。

后浇缝与加强带混凝土的膨胀率应高于本体混凝土的膨胀率 0.02% 以上或按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确定。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 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 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 措施。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 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 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 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 的强度。

负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单位,应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能够对施工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

对大体积混凝土应编制适用的和经过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验收标准以及防止产生有害裂纹的技术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施工操作人员实施详细的技术交底。

参与施工管理和施工操作的人员,其资质和能力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施工管理人员,包括:专业技术工程师、QC工程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混凝土工和钢筋工,应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并参加过重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有较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参加闪光焊、电渣焊或电弧焊的焊工,必须具备相应的合格焊工资质证书;

混凝土试验员,应在本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具备混凝土成型、养护的专业知识,并持有混凝土试验员(或取样员)合格证。

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计量检测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必须满足如下的要求:

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计量检测设备和检验试验设备,必须具备所要求的设备能力和完好程度。

施工机械设备必须具有“完好设备”标识、有适用的操作规程、有设备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操作人员有合格的机械设备操作资格证。

实行多班作业的机械设备新乡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应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员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工作。

所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都应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有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的有效标识。

加强工艺纪律,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

必须严格执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方案和相应的规范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组织施工,并对施工过程和产品实施严格、有效的监视、测量和检验试验。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使用正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的商品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每罐商品混凝土进入现场,都要做塌落度检验,并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验收。

负责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检验试验的化验室必须具备省一级资质。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GB/T50491-2018 铁矿球团工程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应做到: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大于1.5℃/d。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表面外50mm处的温差不大于25℃,撤除保温层时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保证混凝土施工有适宜的作业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环境的文明程度,其所规定的施工作业环境必须符合标准规范要求,能确保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正常进行。

对施工过程出现的不合格,必须按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进行原因分析,编制纠正措施计划或整改方案,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