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8965.4-2022防护服装 防电弧服.pdf

GB+8965.4-2022防护服装 防电弧服.pdf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037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8965.4-2022防护服装 防电弧服.pdf

防电弧服甲醛含量应符合: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不大于75mg/kg,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不 00mg/kg。夏装的整体,春秋装和冬装的服装领口、袖口、裤管所用材料的理化性能应满足直接报 肤面料的要求

防电弧服pH应为4.0~

5.1单层或多层防电弧服面料电弧热防护性能值和破裂阈能按附录B规定测试。检测时应同时测试 面料的电弧热防护性能值和破裂阈能。 5.2防电弧服面料的单位面积质量按GB/T4669一2008中的方法3测试。 5.3面料和里料的阻燃性能按GB/T5455一2014中条件A规定的方法测试。如果防电弧服面料为多 层组成,则将每一层单独测试。若面料中包含非阻燃功能的功能层,功能层不应有熔融、滴落现象。防 电弧阻燃面料应与非阻燃面料分开洗涤,以避免从其他织物上沾染可燃物质。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件中 面料和里料的洗涤应使用GB/T8629一2017中规定的A型自动洗衣机,使用正常搅拌方式洗涤 12.5h,漂洗8h,并悬挂干燥。漂洗过程中应换水两次,每次换水前脱水2min。洗涤所用洗衣粉应为 中性,pH为7.0~7.5。或使用A型自动洗衣机并使用中性洗涤剂按GB/T8629—2017中4N方式洗 涤50次,并悬挂干燥。如服装注明为不可洗涤的服装,则测试前可不经过洗涤预处理。 5.4面料的断裂强力按GB/T3923.1规定测试。如果防电弧服面料为多层组成,则只测试最外层面料

a)制造商名称、生产**、**资料; b)适用及不适用条件; c)使用要求、穿着指导、注意事项; d)保养、储存、洗涤、熨烫说明; e)GB/T20097中规定的其他的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6.1.4合格证应包含产品名称、产品款号、材料组分、材料为本质阻燃织物或后处理阻燃织物的说明

ATPV或EBr中的较低值、洗涤方法、生产日期、批次、有效期、制造商名称、生产**、出厂检验合格证 等DGTJ08-2253-2018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pdf,不可洗涤服装应注明“不可洗涤”。 6.1.5防电弧服图形符号依据GB/T20097,应采用图1形式并在图形符号下方标注本文件编号、电弧 防护性能级别、ATPV或E中的较低值

图1防电弧服图形符号

产品包装容器应规整牢固、无破损,内外包装应设防潮层。组合尺寸配套,产品数量准确,折叠规 整,码放整齐。箱内应放人制造商包装检验单,包装检验单应包括产品名称、号型、制造商名称、数量、检 验员、检验日期。箱外注明产品名称、数量、质量、体积、生产日期、制造商名称和有效期

附录A (资料性) 电弧危害能量计算方法和示例

根据典型作业工况下的*统电压、故障电流、电弧持续时间和操作距离等相关影响因素,计算预计 可能的电弧危害能量。选购和配置的防电弧服的电弧能量值不低于计算的电弧事故能量值。 注1:本附录中所涉及的经验公式来自IEEE1584—2018、NFPA70E—2018。 注2:本附录中曲线拟合计算方法及计算示例参考《中低压配电网不停电作业适应性技术研究》相关成果

A.3电弧危害能量计算方法

A.3.1经验公式计算方法

经验公式计算方法参考IEEE1584一2018,适用于频率50Hz、*统电压380V~15000V,短路故 障电流700A~106000A、导体间隙13mm~152mm的场合。计算步骤为: a)计算电弧电流Ia; b) 计算典型事故能量E。; c)计算实际事故能量E。

A.3.1.2计算电弧电流1

式中: IK 电弧电流,单位为千安(kA); 常数,开放结构为0.153;封闭式结构为0.097; Ihf 短路故障电流,单位为千安(kA); > *统电压,单位为千伏(kV); (C 导体极间距离,单位为毫米(mm),见表A.1。 1kV及以上电弧电流采用公式(A.2)计算。 lgI,=0.004 02 + 0.9831gIh

表A.1元器件和电压级别因子

A.3.1.3计算典型事故能量E.

在电弧持续时间0.2s、工作距离610mm的典型条件下,典型事故能量采用公式(A.3)计算。 IgE。=K; +K~+ 1.081lgI。+ 0.001 1G ........(A.3) 式中: E。———— 典型电弧放电时间和工作距离的事故能量,单位为焦每平方厘米(J/cm²); K——常数,开放结构为一0.792,箱型结构为一0.555; K2一一常数,未接*及高压电阻接**统为0,接**统为一0.113; 一电弧电流,单位为千安(kA); G 导体间隙,单位为毫米(mm),见表A.1。 典型事故能量采用公式(A.4)计算

在电弧持续时间0.2s、工作距离610mm的典型条件下,典型事故能量采用公式(A.3)计算。 IgE。=K; +K~+ 1.081lgI。+ 0.001 1G .......(A.3) 式中: E。———— 典型电弧放电时间和工作距离的事故能量,单位为焦每平方厘米(J/cm²); K——常数,开放结构为一0.792,箱型结构为一0.555; K2一一常数,未接*及高压电阻接**统为0,接**统为一0.113; 一电弧电流,单位为千安(kA); G 导体间隙,单位为毫米(mm),见表A.1。 典型事故能量采用公式(A.4)计算

A.3.1.4计算实际事故能量E

A.3.2曲线拟合计算方法

曲线拟合计算方法,适用于频率50Hz、*统电压380V、短路故障电流15000A~50000A的开 放环境作业与封闭环境作业场合

开放环境下电弧能量,单位为卡每平方厘米(cal/cm"); 距离电弧距离,单位为厘米(cm); 三相短路电流,单位为千安(kA); 封闭环境下电弧能量,单位为卡每平方厘米(cal/cm²)。

A.3.3Lee氏高压理论计算模型

当*统电压超过15kV或导体间隙超过经验计算模型适用范围时,采用公式(A.8)计算 超过15kV.可认为电弧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相同

式中: E 实际事故能量,单位为焦每平方厘米(J/cm"); > *统电压,单位为千伏(kV); Ibf 短路故障电流,单位为千安(kA)。 电弧时间,单位为秒(s); D 操作距离,单位为毫米(mm)。

A.4电弧危害能量计算公式使用示例

1kV以上*统,C=1;*统电压在5kV~15kV之间的电器柜,x=0.973。 E=4.184CE(t/0.2)(610 /D=)=4.184 ×3.692× (0.25/0.2)(6100.93 /7000.973)=16.9 J/cm²

1kV以上*统,C=1;*统电压在5kV~15kV之间的电器柜,x=0.973。 E=4.184CE(t/0.2)(610 /D)=4.184 ×3.692× (0.25/0.2)(6100.93 /7000.973)=16.9 J/cm²

A.5典型作业工况电弧危害能量计算示例

根据GB26859和GB26860的相关设定,选取部分典型作业工况,计算可能出现的电弧危害能 量,见表A.2、表A.3

根据GB26859和GB26860的相关设定,选取部分典型作业工况,计算可能出现的电 量,见表A.2、表A.3。

A.2380V*统典型工况电弧危害能量计算表

注1:未标¥的计算结果为采用A.3.1方法计算,标¥的计算结果为采用A.3.2方法计算, 注2:本表采用了典型工况进行计算可能的电弧能量,但是实际事故的能量有可能超过预计可能电弧能量。因 此在根据各表选择和使用个人电弧防护用品时,可能出现无法完全避免伤害的情况。 注3:表中的数据无法涵盖所有应用情况,在使用时充分考虑其和实际情况的差异。使用者可根据相关原理或 商业软件自行评估。计算结果不作为任何的规范要求,

:未标¥的计算结果为采用A.3.1方法计算,标¥的计算结果为采用A.3.2方法计算。 本表采用了典型工况进行计算可能的电弧能量,但是实际事故的能量有可能超过预计可能电弧能量。因 此在根据各表选择和使用个人电弧防护用品时,可能出现无法完全避免伤害的情况。 表中的数据无法涵盖所有应用情况,在使用时充分考虑其和实际情况的差异。使用者可根据相关原理或 商业软件自行评估。计算结果不作为任何的规范要求。

公租房工程项目冬季施工方案表A.3 10kV*统典型工况电弧能量计算表

注1:本表的计算结果为采用A.3.1方法计算所得。 注2:本表采用了典型工况进行计算可能的电弧能量,但是实际事故的能量有可能超过预计可能电弧能量。因 此在根据各表选择和使用个人电弧防护用品时,可能出现无法完全避免伤害的情况, 注3:表中的数据无法涵盖所有应用情况,在使用时充分考虑其和实际情况的差异。使用者可根据相关原理或 商业软件自行评估。计算结果不作为任何的规范要求

注1:本表的计算结果为采用A.3.1方法计算所得。 注2:本表采用了典型工况进行计算可能的电弧能量,但是实际事故的能量有可能超过预计可能电弧能量。 此在根据各表选择和使用个人电弧防护用品时,可能出现无法完全避免伤害的情况, 注3:表中的数据无法涵盖所有应用情况,在使用时充分考虑其和实际情况的差异。使用者可根据相关原理或 商业软件自行评估。计算结果不作为任何的规范要求

式中: I arce 一 电弧电流,单位为安培(A); I *统短路电流,单位为安培(A); IE— 预估电弧事故能量,单位为卡每平方厘米(cal/cm²); V—— *统电压,单位为伏特(V); Ta一电弧时间,单位为秒(s); D 工作距离,单位为厘米(cm)

附录B (规范性) 面料电弧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B.1.1本测试方法旨在测定一种面料或面料组合的电弧防护级别。本测试方法中,测定面料在暴露于 电弧闪爆时及闪爆后,透过测试面料的总热量。用铜塞热量计来测定试样的暴露热能和热交换值。用 铜的已知热物理特性来确定传输到和透过试样的各种热能。 B.1.2测试面料的电弧防护性能,通过测试过程中穿透测试面料的总热量进行评估。 B.1.3通过本测试方法测定的热能传递值是评定面料电弧防护级别的基础。本测试方法所测定的电 弧防护级别是在斯托尔曲线模型下,该电弧闪爆能量有50%可能造成人体二度烧伤或面料破裂(测试 样品在达到皮肤烧伤预测情况之前出现破裂现象)的能量值。 B.1.4测试面料应按B.6.4.7中所描述的记录要求,记录测试样品在电弧闪爆时所观察到的情况《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之15异形柱结构.pdf, B.1.5由于电弧闪爆的不确定性,在各传感器上可观察到不同的热传递值。按B.6要求评估各传感器 的结果。 B.1.6本测试方法中,除因电弧闪爆导致样品移动外,样品应保持垂直、稳定。本检测方法规定了一组 标准电弧闪爆参数。不同的电弧闪爆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除了标准闪爆情况以外,其他设定的 电弧闪爆参数也应记录在检测报告中

B.2.1.1测试设备由电源总线、电弧控制器、记录仪、电弧电极、三组双传感器平板和监控传感器组成。 B.2.1.2双传感器平板的布局。由三组双传感器等间隔排列,如图B.1所示。每组双传感器平板包含 两个监控传感器。监控传感器放置于双传感器平板的两侧,如图B.2所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