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22900-2022 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pdf宜按照评价目的确定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宜可靠合理,考虑现实情况的发展变化,具有动态性。 评价依据可包括: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政策性信息; 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等; 项目合同或协议文件; 评价委托方相关要求等
评价主体宜由评价委托方遵循评价依据,按照评价需要确定。评价主体可以是评价受托方,如第三 方评价机构;当评价委托方自行开展评价时,评价主体也可以是评价委托方;当项目承担单位开展自我 评价时,评价主体也可以是项目承担单位。 评价主体负责项目评价的实施。
按照第5章和第6章,结合项目类型特点、评价条件和环境等确定评价内容,可根据需要设计能够 反映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评价目的、评价依据、评价内容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pdf,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见第7章)。
评价可采用会议、通信、现场等方式,也可根据评价目的、评价环节及内容需要,结合评价对象特点 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或多种方式的组合。同一批科研项目评价宜采用同一种评价方式,便于评价结果 的可比。
按照评价目的以及项目类型特点遵选评审专家。遵选专家前,宜明确遵选的原则、专家组构成、 专业背景与水平、选取渠道与范围,以及评审过程的相关规定和工作纪律等
利用所收集的评价信息,按照所选择的评价方法的具体要求,对采集的评价信息进行整理、求证、判
评价主体通过对评价信息的综合分析给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评价报告通常包括评价目 的、评价对象、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信息来源、评价结果和建议、使用说明等。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委托方形成管理决策参考依据。使用评价结果时宜考虑但不限于以下 自素: 评价信息和方法的局限性; 评价过程的规范性; 评价实施主体的能力水平; 评价结果的时效性; 评价结果的使用风险。
同行评议是邀请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专家,通过现场、视频或函审的方式,采用同一种评议标准 或规则,共同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结果和意见的评价方法。 采用同行评议法时,宜根据评价目的、项目所属领域及复杂程度等明确下列事项: 专家具备特定的专业能力和资质条件; 一专家组规模及构成比例; 一一评价内容与规范; 一一评价形式,如会议评价、通信评价等; 一评价权利与责任义务; 评价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等。 为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和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法或手段,充分利 用多元信息和在线评议平台,支撑同行评议过程。
B.2专家的送选与构成
同行评议所采取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由评价委托方对拟评价项目进行审查,确定其符合同行评议的基本要求; 确定评价内容和评审规则; 选择评审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 通过评审会议或通信的形式,组织评审专家组对项目和科研成果的有关材料进行审议、质询和 讨论,给出专家评审结果和意见; 评审专家将评审结果和意见反馈给委托方,由评价委托方综合专家意见给出评价结论和决策,
技术报表法是从客观现实中采集科研项目相关数据并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反映一个科研项目全 周期的状态。本方法通过编制技术报表实现,技术报表一般包含工作分解结构表(workbreakdown structuretable,WBST)、质量成本进度表(qualitycostdeliverytable,QCDT)、风险要素控制表(total riskcontroltable,TRCT)。 评价时宜明确但不限于以下要素: 一 技术就绪水平(TRL)或技术创新就绪水平(TIRL)的划分级别; 一一TRL或TIRL各级别的定义; 里程碑定义和举证要素; 工作分解结构(WBS)总经费预算、每个工作分解单元(WBE)的经费预算、分级别的经费预算; WBS与WBE达到的TRL或TIRL每个级别的时间节点。
C.2.1工作分解结构表(WBST)
WBST根据WBS制定,反映项目中各种要素之间、各要素与整体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 编制WBST时,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对科研项目进行分解、明确科研项目的全部WBE,每一个WBE都是一个交付物; 将交付物划分成主交付物和副交付物; 将主交付物与相关的副交付物进行关联; 将主交付物与经费预算进行关联; 确定研发单元(非9WBE)当前所在的TRL或TIRL级别。
C.2.2质量成本进度表(QCDT)
C.2.3风险要素控制表(TRCT)
TRCT运用一种结构化、数字化、可视化的风险分级方法来综合反映科研项目在研发与产业化过 程中面临的技术风险、竞争风险、团队风险、机构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般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 I级代表几乎没有风险,相对安全,为低风险区域; Ⅱ级代表有一定的风险,相对安全,为低风险区域: Ⅲ级代表风险偏大,但可控,相对安全,为低风险区域; IV级代表风险比较大,不可控,容易发生问题,为高风险区域; 一V级代表风险很大,容易发生问题,为高风险区域。 TRCT的编制包括以下内容: 技术风险,反映技术的不确定性,可由技术风险底数、技术风险指数判断; 竞争风险,反映项目可能面临的竞争状况,可由对外依存风险指数、外部研发依存风险指数、外 部采购依存风险指数、竞争风险指数判断; 团队风险,反映团队对个别成员的依赖程度,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机构风险,反映项目承担机构的能力,影响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市场风险,反映项目所在行业的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影响项目的市场收益; 政策风险,反映项目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影响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TRCT在编制时,宜按照WBST来计算各项风险指数值,并对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管理状态进行 开,判断其团队和机构风险;对项目涉及的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判断其市场和政策风险。根据每一类 金的具体内容给出文字表述的基本判断,并给出综合的风险分析结论。
技术就绪指数或技术创新就绪指数由所有工作分解单元的技术就绪水平或技术创新就绪水平量值 进行加权平均获得,计算按公式(C.1)、公式(C.2)。
式中: TIRI 技术创新就绪指数; R 技术创新就绪水平量值,k取值1~13; WBE(k) 技术创新就绪水平达到第k级的工作分解单元数量,
C.3.2技术增加值计算公式
∑k×WBE(k) TRI WBE(k)
∑k×WBE(k) TRI WBE(k)
DB32/T 1648-2010标准下载∑k×WBE(k) TRI WBE(k)
∑k×WBE(k) TIRI= WBE(k)
∑k×WBE(k) TIRI= WBE(k)
技术增加值由评价期末和评价期初的技术就绪指数或技术创新就绪指数、技术就绪水平或技 新就绪水平的差值来表示,计算按公式(C.3)~公式(C.6)。
C.3.3投入产出率计算公式
投人产出率通过计算项目技术隐性收益、技术显性收益完成率与项目投入完成率之比获得,计算按 公式(C.7)
式中: 科研项目投人产出率,r≥0; ? 评价期内的某时间点; 一技术显性收益权重,0≤w≤1; X一 评价期内某时间点的技术显性收益完成率,用评价期内已实现的经济效益与预期实现的 经济效益的比率来表示; W2—— 技术隐性收益权重,0≤w2≤1,且满足w十w2=1; Y: 一 评价期内某时间点的技术隐性收益完成率,用评价期内已实现的技术增加值与预期完成 的技术增加值的比率来表示; Z,一一评价期内某时间点科研项目投人完成率,用评价期内实际投人与计划投入的比率来表示。 投人产出率也可反应每投人1元科研经费,实际产出的经济效益,计算按公式(C.8)。 投人产出率=当前累计实际收入/当前累计总投入经费×100% *........(C..8)
在公式(C.7)中,w和w2的取值有下述三种情况: 在评价期内某时间点上,对科研项目的技术显性收益没有预期目标时,w1=0,W2=1; 在评价期内某时间点上,对科研项目的技术隐性收益没有预期目标时,w=1,w2=0; 在评价期内某时间点上,对科研项目的技术隐性收益和技术隐性收益同时有预期时,0
在公式(C.7)中,w和w2的取值有下述三种情况: 在评价期内某时间点上,对科研项目的技术显性收益没有预期目标时,w1=0,W2=1; 在评价期内某时间点上,对科研项目的技术隐性收益没有预期目标时,w=1,w2=0; 在评价期内某时间点上,对科研项目的技术隐性收益和技术隐性收益同时有预期时,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