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施工组织设计.doc

高铁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2.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铁施工组织设计.doc

各专业接口多,组织协调复杂

本项目集路基、桥涵、隧道、部分站后相关工程于一体,各专业接口工程方案的选定和方案的实施将是整体工程施工组织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

⑴本标段路基地段零散,沿线地形和地质情况复杂,过渡段多,路基工程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工序接口多、系统性强,施工协调复杂,施工干扰大。

⑵过渡段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GB/T 13297-2021标准下载,是控制差异沉降的重点部位。

⑴本标段桥梁工程具有梁型多(简支箱梁、T梁及大跨连续梁等)、墩高、桥隧相连施工场地小等特点,施工协调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

马内双线大桥最高墩91米高、4#墩大里程侧上方陡崖危岩落石对墩身安全造成威胁、(72+128+72)连续刚构采用挂篮悬浇施工,施工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安全隐患大,需采取切实可行安全防护方案和技术措施。

⑵本线部分桥段位于岩溶发育地区,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详细探明地质情况,施工中必须加强监控。

⑴沿线地形、地质复杂,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长,隧道围岩较差,Ⅳ、Ⅴ级围岩所占比例大,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多、软岩变形问题突出,隧道断面大、深埋段可能存在应力集中区、富水地段多、节理裂隙发育、易产生变形突水、突泥和坍方且具有瓦斯等有害气体富集的条件。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对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施工过程控制要求高。

⑵长大隧道多,施工通风较为困难;隧道地段山高谷深,桥隧相连,地形条件差,施工场地狭窄,施工场地布置困难。

⑶采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包括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围岩及初期支护量测和监控。

⑷隧道弃渣量大,部分地段有可能因隧道施工影响生态环境。隧道工程施工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要求高,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可行的水保、环保措施。

轨道工程(无砟道床部分)

本标段正线轨道结构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轨道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⑴无砟轨道的高精度对测量工作提出严格要求。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是保证无砟轨道线路高平顺性的关键。

⑵无砟轨道的高低调整范围有限,对线下基础的变形要求高。

⑶无砟轨道施工精度要求高,无砟轨道施工工序的限制条件严格,无砟轨道施工各工序之间,各专业施工之间衔接十分紧凑。

⑷高平顺性的轨道取决于路基、桥涵和隧道等工程的高质量、高稳定性的实现。各项基础设施的施工既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是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工程。

主要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其对策措施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管理,科技进步,实现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的有效控制;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坚持维护项目整体利益,实现工程优质、管理优良、人才优秀。

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和“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根据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的相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设备,细化工作流程,制订工作标准,依据工作标准进行现场管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和谐铁路建设要求,贯彻两个工作主线:

一是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围绕“标准化”建设,牵动、统领全面、全线工作。以强化过程控制为主线,严格过程监管,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为目标,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

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建设要求。

二是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主线。开展建设工作,动态管理与控制,重点解决投资、安全、质量、工期等问题,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行动态管理。

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全面落实“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效益、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六位一体”管理目标,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确保一次开通运营时速200km/h,又快又好完成云南境内第一条高速铁路建设任务。

全线工程质量符合国家、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和设计文件要求,努力把云桂铁路建设成西南复杂地质艰险山区一流高速铁路。具体指标为:

⑴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⑵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⑶开通验收速度不低于1.1倍列车设计速度目标值;

⑷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要求;无砟轨道结构的施工质量,应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运营的要求。

⑴生产安全:杜绝生产安全一般及以上事故。

⑵铁路交通:杜绝因建设引起的一般B类及以上事故;遏制因建设引起的一般C类以下事故。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0年6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5年3月31日,工期58个月;总工期、阶段工期均满足业主工期要求。

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环保、科技创新目标的前提下,严格把总投资控制在铁道部、云南省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内。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定期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参建员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1.5‰。不出现因劳动力保护措施不力而造成的重伤及其以上事故。

现场管理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

开展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桥梁抗震措施的研究,为高烈度地震区桥梁建造提供参考依据。

开展“隧道突水、涌泥机理研究及超前探测手段研究”,为岩溶地区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供指导。

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和“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根据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铁建设[2009]154号)、《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手册》的相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配齐人员设备,细化工作流程,制订工作标准,依据工作标准进行现场管理。

为全面实现新建铁路云桂线工程的总体目标进行施工组织总体布置及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和谐铁路建设要求,牢固树立铁路建设新理念,以标准化管理为主线,以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为目标,全面实施“六位一体”标准化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科学安排进度计划;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合理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地;配备先进的机械化作业生产线,保障工序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严格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创优,狠抓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确保安全、环境目标的实现。

坚持“四高”原则,做好开工准备和工程实施的各项工作。项目工作以“以高起点的准备、高标准的要求、高效率的施工和高水平的建成”的四高原则为指导思想。认真做好施工准备,按条件和可能,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施工,体现我公司的管理水平、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以深入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节点工期、优化施组方案和施工工艺为重点,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进一步调查砂石料来源,提前做好试验检测等相关工作,科学确定地材供应方案,做好超前谋划;加大征地拆迁配合力度,积极主动地建立路地关系,为征拆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对设计勘察地质情况不足、不明确的地段要尽快理出来,并与设计院联系,以加强设计补勘的准备工作。

坚持项目法施工,加强项目管理。尊重民族风俗,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云桂铁路。慎重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把握和谐、平等、团结三要素,构建民族路、和谐路;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语言文字,遵守乡规民约,做到平等待人、和睦共处。施工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业主规定和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来做,以“临房公寓化、管理现代化、现场工厂化、施工规范化、安全人性化”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为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全面履行合同、控制建设投资,确保全面实现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建设目标,按照项目法施工原则,建立完善、精干、高效的扁平化项目管理实施组织机构。

施工管理区段划分及队伍部署

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工程所在区域既有道路加以拓宽改造,以节约土地,尽量减少临时工程的投入。

实用性原则:现场布置规划设计尽量靠近施工工点,实用方便,不重复建设,确保各项设施的高效使用。

方便管理原则:便于施工管理,便于劳动力、机具设备和材料等调配,有利于减少施工干扰,有利于文明工地建设。

安全性原则:符合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防火等法律、法规和要求,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环保性原则:根据现场调查获得的当地有关施工环境的资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项目经理部设在线路附近D2K326+500右侧孟村,占地约2000m2,以租用房屋为主。

各施工作业队就近工点设营,视施工现场情况,自建与租用相结合。新建办公和生活房屋采用双层彩色钢板房,施工现场新建生产用房采用砖木结构、钢结构厂房。

生产及生活、办公用房要结合文明工地的要求,既要牢固实用,又要美观大方。

以既有公路作为汽车运输主干道,重点路基、桥梁地段修建纵向贯通便道,地形限制地段设引入线。重点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及混凝土拌和站、临时材料场等大型临时工程的施工便道考虑新建干线、引入线或对既有道路进行改(扩)建的方式;跨越河流、沟渠地段采用搭设涵管或修建便桥通过。

汽车便道采用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3.5m,横向双侧排水,最大纵坡9%,横坡4%,新建便道的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按汽车20级。

本标段汽车运输便道新建干线25.4 km、新建引入线52.7 km、改(扩)建便道32.6km。

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和供应速度,全线结构物混凝土集中生产供应。重点考虑桥隧等主要构造物施工安排,同时兼顾附近小型构造物和附属工程及CFG桩混合料供应。本标段共设10处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混凝土搅拌站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经标定后投入使用,按高峰混凝土用量考虑水泥罐、粉煤灰罐、外加剂罐的设置个数,水泥罐不少于4个,粉煤灰罐不少于2个。搅拌站内混凝土砂石料场采用20cm厚的C20混凝土硬化,采用砖砌墙体作为隔仓,分类存放砂石料,砂石料场加盖风雨棚,站内设置粗骨料冲洗设施。

本标段在D2K327+200右侧线路附近设材料场1处,负责材料装卸、收发作业、仓储和向工地运送业务。

设置工地卫生所,用来治疗常见病和紧急处置意外伤害,备存一些日常所需的药品;同时备存一定数量的消毒液等,加强消毒工作,配合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做好传染病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火工品仓库选址经现场情况调查后,选择远离居民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域偏僻处,占地450m2,火工品仓库严格按照公安部门管理要求和安全标准建设,设专人看守,并报经当地公安部门核准。

施工产生的固体废料由汽车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在各生活区设废水处理池,在隧道洞口设污水处理池,工程施工产生的废水、污水及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根据消防要求,在办公区、生活区、油库、机械场、隧道口及其他各主要作业区域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手持灭火器、防火砂等消防器材。

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地表水、谷拉河水或从附近村庄既有水源接引或拉运,经相关检验部门检验满足施工规范标准后作为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经水质处理后饮用,饮用水必须满足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和要求。隧道在各洞口附近山上设高位水池,水池容量为200~400m3,以满足施工用水及开挖掌子面水压的需要。

沿线地方电源不发达,根据本线主要施工点(桥、隧等)的分布,并结合地方电网情况,采用集中供电与分散供电相结合的供电方案,主要由地方电网接线,接取供电线路,设2处集中变电站,架设临时电力干线,向各用电点供电,供本标段范围内主要工点施工用电。路基防护工程的圬工、中小桥涵及其他用电量小且比较分散的工点就近利用配电站供电,距离较远时采用自发电。本标段设集中发电站、集中变电站2处,拟修建电力线路68.82km。

临时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或就近接地方通信系统解决。项目经理部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覆盖各作业工区,自成网络后通过互联网与发包人系统相连。

施工准备期间,对全体参建员工培训,施工动员普及率达到100%。培训内容包括:客运专线暂行规定和施工技术指南、技能培训、工程质量、职业道德,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

GB 50202-2018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pdf人员、机械设备进场及保障

人员及物资设备根据合同承诺及工程施工进度需要或发包人、监理工程师要求,分期分批进入现场,并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

第一批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即开始进行技术准备。

⑴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编写审核报告,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相关专业施工规范、质量评定标准;认真熟悉、核对施工图纸,核对地形地质资料,研究和优化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临时工程施工设计,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计划,编写各种施工工艺标准、保证措施及施工作业指导书;根据发包人管理办法,制定本项目技术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⑵对重点工序制定施工安全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成立QC小组,针对质量控制重点开展活动。

⑶在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后,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员工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挂牌上岗。

⑷成立技术小组XF T3017.1-2022消防业务信息数据项第1部分:灭火救援指挥基本信息.pdf,对本标段工程重难点施工技术和工艺提前进行专项研究,提出施工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