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深挖施工方案.doc

高填深挖施工方案.doc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1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填深挖施工方案.doc

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堑须设置观测点,对坡顶、坡面进行观测,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施工要点:深挖路堑的施工遵守“及时防护”的原则,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以防冲刷,下一级开挖时,应对上一级防护采取保护措施。

⑷ 深挖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1深挖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YD/T 1588.4-2009 光缆线路性能测量方法 第4部分:链路色散.pdf5.1 高路堤路段分布

六公里内的高填方路段仅为K61+400~K62+080,最大填高为20m。

5.2 高路堤施工方法

高路堤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填料优先选用强、中风化岩石方。填料采用挖掘机及装载机装车,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采用分层水平填筑、分层压实、严格控制压实层厚≤30CM,推土机配合平地机平整的施工方案;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测量组进行沉降稳定观测。

填方高度小于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1.5;填方高度为8~20米时,8米以下边坡坡率采用1:1.75,8米以上采用1:1.5。

为保证高路堤的压实度,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进行碾压。

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30cm的压实厚度计算卸料密度,由远及近进行卸料,一层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进入摊铺和整平阶段。

当填方区一层填料上料完成后,按层厚30cm的松铺厚度、采用推土机初步摊平,并在初平后的填料上来回碾压,完成初步压实,以利于平地机平整。每层初步平整完成后,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并形成一定的路拱以利排水。对机械无法到达边角处采用人工找平。

在经过平地机精平后的填层面上采用大于20吨位振动式压路机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1/2轮迹,纵向碾压轮迹重叠1~2m,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之内,初压时采用静压,然后微振再强振,其压实遍数均由试验人员现场检测压实度控制,使路基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以灌砂法为主,高填方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核子密度仪辅助的方式进行检测。路堤填筑前,每种填料按试验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各填层所测得的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填筑压实度规范要求,否则要继续进行碾压,或对填料进行含水量分析,看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若偏大或偏少,则分别采取翻松凉晒和洒水湿润等措施进行处理后重新进行碾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施工前,在离路基沉降区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埋置2至3个观测基点,用全站仪及水准仪精确定出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在路基两侧的路堤坡脚处、坡脚以外2m和4m处每隔200m分别对称埋置3个测点,测点用15×15×150cm的钢筋混凝土桩制成。在路基填筑前根据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用全站仪观测定出测点的初始位置,并作好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对测点进行一次观测(测点位移变化不大时,可3天一次或7天一次),并记录观测数据。当测点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超出规范要求的值时,地基沉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必须立即停止填筑,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待路基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⑴ 严格控制填层厚度和填筑宽度。每层初平完成后,对填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每层填筑的厚度控制在30cm之内,以防填土沉降过多,发现超厚现象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薄。推土机在初铺时,摊铺的宽度比设计宽度加大50cm,以保证路基边部压实。

⑵ 路堤填筑时,做到工地现场随时有领工员值班,对路堤填筑进行实行全过程指挥,使填层厚度、平整度、压实度等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保证填筑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⑶ 严格控制填层土质,选择经试验合格的填料进行填筑,含有有害杂质及未经处理的劣质土不得使用。当填料为不同土质时,采取不同土质分别填筑的方式,每种填料连续填筑层累计厚度不小于50cm。将强度较小、透水性差的土填在下层,强度较大、土质较好的优良土填于上层。

⑷ 严格进行压实度的试验检测。每填完一层由队部试验室负责进行检测,经理部中心试验室经常性地对压实薄弱环节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采用强夯处理,确保路基的填筑压实符合规范要求。

⑸ 结合永久排水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工作。每层填筑完毕后,在填层面做成2%~4%的横向路拱,并在路基两侧做土埂排水,土埂开槽排出路面积水,并在开槽处沿边坡用砂浆做急流槽,使雨水顺急流槽排入边沟,不至于冲刷边坡。路堤坡脚及时做好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保证路基边坡排水通畅。

⑹ 严格控制路堤渗水部分的填筑材料,选取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进行填筑,防止渗透动水压破坏路堤边坡的稳定。

⑺ 根据观测结果,控制填筑速率,施工期间,利用雨季作为路基填筑的预压期,消除高填土的工后沉降,避免在路面铺筑前仍有一定的工后沉降。

1、杜绝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2、杜绝多人重伤事故;

3、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4、杜绝重大水灾、火灾事故;

5、杜绝易燃易爆物品爆炸事故;

6、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作业,消灭惯性事故;

7、年重伤率控制在0以下,年轻伤率控制在1.2‰以下。

6.1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高填深挖路基的施工因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因此它是高风险和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作业。从人、机、料、法、环境五个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三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6.2 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

(2)、坍塌和滑坡:路基开挖时因施工方法不当,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和滑坡,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

(3)、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1)、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①、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②、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 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①、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②、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③、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④、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①、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②、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或项目部实施。

③、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模式,书面交底一式二份,一份交底给被交底人,一份附入安全生产台帐备查。

④、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6.4 三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1)、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使用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停止使用后切断电源并锁好电闸箱。

各种机械设备必须设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设备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2)、预防坍塌和滑坡事故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开挖的地质情况,施工情况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对地质有出入的应联系设计部门进行相应设计修改。

坍塌和滑坡监测: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存在坍塌和滑坡安全隐患的部位设置观测点,两天进行一次复测,动态监控坍塌和滑坡体的位移情况。

充分考虑季节性气候对高边坡施工的影响,尽量避免安排在雨季施工。所有高边坡的施工必须提前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山体水流。排水设施必须与实际地形和临近的沟渠顺接,确保雨季排水畅通,不积水。为防止水流下渗和冲刷,截水沟进行严密的防渗和加固,地质不良地段和土质松软、透水性较大路段,对沟底纵坡较大的土质截水沟的出水口,均采用加固措施防止渗漏和冲刷沟底及沟壁。

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对不稳定的边坡采取开挖和防护相结合,避免开挖边坡暴露时间过长,使边坡松弛范围变大,造成新病害。

如有地下水露出,应将地下水排出引入排水系统,不可堵死。

(3)、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七、高填深挖工程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1、严禁穿硬底、带钉子、易滑、高根、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摆放整齐有序。

3、高陡边坡处施工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作业人员必须绑系安全带;

(2)边坡开挖中如遇地下水涌出,应先排水,后开挖;

(3)开挖工作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双重作业;

(4)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范围内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坡下严禁通行;

(5)坡面上的操作人员对松动的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4、土方开挖前,必须了解土质、地下水等情况,查清地下埋设的管道、电缆和有毒有害气体等危险物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设标记、设置防护栏杆。

6、在靠近公路地段或附近施工,需用安全网进行封闭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7、施工现场便道急弯处、陡坡地段要求悬挂标志标识牌。

8、滑坡地段的开挖,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弃土不得堆在主滑区内。开挖挡墙基槽也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分段跳槽进行,并加强支撑,及时砌筑和回填墙背,施工中应设专人观察,严防坍方。

9、会车时应轻车让重车。通过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转弯时,应注意来往行人及车辆。重车运行,前后两车间距必须大于5m;下坡时,间距不小于l0m,并严禁车上乘人。车道应有专人维修,悬崖陡壁处应设防护拦杆。

10、在电杆附近挖土时,对于不能取消的拉线地垄及杆身,应留出土台。土台半径;电杆为1~1.5m,拉线1.5~2.5m,并视土质决定边坡坡度。土台周围应插标杆示警。

11、施工机械使用前,必须经过调试、检测确认技术性能和安全装置状态良好时方可使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机械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具有对机械发生故障时的处理能力。操作人员必须按机械设备规定使用严禁超出规定的适用范围或超负荷运转。驾驶室或操作室内不得超乘、存放或运送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禁疲劳作业,严禁机械带故障作业。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必须选择安全地点,并将带负荷的部件放松,并设有制动,防滑措施。机械设备不得在运转进行中进行维修,保养,调整。严禁在坡道上停放或检修机械。施工现场使用挖掘机开挖自卸车运土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严禁盲目作业。在基底配合机械开挖的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周围土体稳定性及施工机械,确保人身安全。

12、弃土场的选址需避免泥石流沟。挖出的废土应堆置在合适的地方,以防汛期造成人为的泥石流。

13、严禁在山坡上同一地段的上下不同时作业。

14、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的地方指挥。驾机人员只能接受指挥人员发出的规定信号。

15、机械在边坡、边沟作业时,应与边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使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面上。

16、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平地、修坡等辅助工作应与机械作业交替进行。机上、机下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协同作业。当必须在机械作业范围内同时进行辅助工作时,应停止机械运转后,辅助人员方可进入。

17、施工中遇有土体不稳、发生坍塌及滑坡时,应立即停工,人机撤至安全地点。当工作场地发生交通堵塞,地面出现陷车(机)《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通知(豫建行规[2021]1号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年3月25日).pdf,机械运行道路发生打滑,防护设施毁坏失效,或工作面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时,亦应暂停施工,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发动机起动后,铲斗内、臂杆、履带和机棚上严禁站人。

(2)工作位置必须平坦稳固。工作前履带应制动,轮胎式挖掘机应顶好支腿,车身方向应与挖掘工作面延伸方向一致,操作时进铲不应过深,提斗不得过猛。

(3)在高陡的工作面上挖掘夹有石块的土方时,应将较大的石块和杂物除掉。如果土体挖成悬空状态而不能自然塌落时,则需用人工处理,严禁用铲斗将悬空土方砸下。

(4)对吊杆顶端的滑轮和钢丝绳进行保养、检修拆换时,应将铲斗和吊杆放落地面,然后再进行维修。

(5)严禁铲斗从运土车的驾驶室顶上越过。向运土车辆卸土时,应降低铲斗高度某大学教学楼玻璃幕墙施工方案,防止偏载或砸坏车厢。铲斗运转范围内,严禁站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