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某学校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59.9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学校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3)、配模要注意节约材料,做到大材不小用,小材尽可能使用。

(4)、凡模板易拆坏的部位,钻孔、插筋密集的部位,可以利用旧模板。

1、一般结构的排架搭设,立杆间距1000×1000㎜。在框架梁的立杆处按二个方向加设剪刀撑作为整体排架的稳定性加固。模板支撑体系立杆验算见第八节。

2、立杆采用二根搭接时轮扣支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端头距扣件不小于150㎜。

3、所有连接扣件的螺帽必须拧紧,防止扣件滑移。

4、排架搭设第一排高度约1800㎜,同一排水平杆高度应一致,做到横平竖直,扫地杆离地200㎜。

5、排架搭设和拆除应注意对楼地面的保护。整体排架在搭设和拆除的施工过程中钢管不可撞击地面,以免造成对楼面的破坏。

a、柱模板支设的准则:一般采用在柱纵筋上焊钢筋限位的方式。

b、柱模支设应控制好顶端的高度,如果过高会将梁底模顶上去,造成梁底弯曲;如果低了,梁底和板底就会有空隙,造成节点不严密。

c、框架柱模的紧固方法:一般采用双钢管加螺杆在四周箍紧,垂直间距为450。见图3

d、框架柱模的垂直度检验:垂直吊线至少2个面,四个点,垂直度偏差小于3㎜;高度大于3.5M的柱模吊线时按上、中、下三点进行测量。柱模校正后与排架固定牢固。

(1)、梁底模铺设前应控制好梁底模在排架搁置点的高度,当梁跨度大于4M时,可按1‰~3‰起拱;梁跨度小于4米时应略有起拱。梁的起拱应均匀一致。

(2)、梁底模的位置是按下部楼面的梁的位置线垂直吊线上来,吊线位置正确后再将梁底模固定。

(3)、梁高度大于700㎜时采用对拉螺杆紧固,外梁等高度大于600㎜时宜用螺杆紧固。见图5

(4)、梁侧模使用的木档宽度应一致,使钢管围檩都能紧贴所有木档。当木档与梁侧支撑钢管间有空隙时,须用木楔塞紧,避免梁底角出现小胀模现象,梁底角保持顺直方正。

(5)、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梁底模、侧模都应拉统线校直,外侧模的上口应向内拉接加固,内倾2㎜以防止浇砼时向外胀模。

(2)、楼板底木搁栅面高度必须一致,这样模板铺设后板面才能平整。在铺设木搁栅时每个房间的中央应稍有起拱,模板面标高一定要控制好,不要出现偏低现象。

(3)、板与板拼缝处,底板必须设有木档,不应出现亮缝。板缝之间贴胶带。

(4)、小间块的板,模板宜采用数块九夹板拼合,而不宜采用独块九夹板铺设,否则会给拆模带来困难。

(5)、板模与梁柱模的节点处应严密方正,转角到位;几何尺寸准确,边口顺直,模板不可咬进砼内。

(6)凡凸出外墙内挑板、阳台均应做到上下层垂直一致。

(1)、在楼梯翻样时应考虑楼梯装饰层的厚度,在支踏步模时踏步模应向前推进一个装饰层厚度,以确保装饰后两踏步口能在一条直线上。

(2)、楼梯休息平台梁,梁底模的标高一定要控制好,否则楼梯踏步会出现高低差,相邻踏步的高低差不应大于10㎜。

(3)、楼梯梁板在配模时几何尺寸必须正确,特别是斜口板,应按几何尺寸制作。

(4)、楼梯踏步板宜采用50厚木板制作,并应刨光,刷好脱模剂。

(5)、楼梯斜底板模的支撑应与底板保持垂直,可防止支撑在浇砼时滑脱。

详图6:板式楼梯立模图

扫地杆沿房间四周搭设,水平杆离地1.8米设置一道,地下室水平杆二道。再上便是调平杆。立杆间距1000mm。剪刀撑每间单向设置(即每间设置两根斜杆,且分别沿南北和东西设置,大间须设置双向剪刀撑。悬挑部位须用水平杆与内侧房间水平杆拉牢,且设扫地杆并与内侧房间扫地杆连通,防止外倾。)

㈤、模板支设应注意的问题

1、柱模板支设应注意的问题:截面尺寸不准;砼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

防止方法:支模前弹线位置必须正确,偏位的柱筋要校正。墙、柱纵筋下部焊接限位钢筋,保证墙、柱底部位置准确,采用柱箍控制好上部墙、柱模的位置。

2、模板变形、胀模、漏浆的防止方法: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支设模板,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模板接缝处粘海绵条密封,防止漏浆。

3、防止柱、墙模内受到木屑、木块污染方法:禁止动力锯在作业层面上操作,在模板底部留置清扫口冲洗。

4、建筑物外墙模板支撑体系不得支撑或拉接在外脚手架上,以防止模板支撑体系受到扰动。

5、支设吊模如采用临时木撑头在砼中时,应在砼终凝前全部拔除,并用砼灌实。不得将木撑头遗留在砼中,特别是卫生间和天沟等容易积水部位。

6、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即下层架体不能拆除);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接缝不应漏浆;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有余地洞口均不得溃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表(一)的规定。

表(一):预埋件、预留洞口的允许偏差

预留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二):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取其中的较大值。

(1)、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表(三):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

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3)、模板拆除所依据的强度应以现场自然养护试块抗压值为依据。

2、模板拆除的控制措施

模板拆除应由施工员向项目工程师递交书面申请,经项目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拆模,未经批准,各施工班组不得擅自拆模,并承担由此而造成的后果。

(1)凡临时支设在砼中的木撑头吊模应在砼终凝前拔除,并将砼补实,防止渗漏。

(2)模板拆除应根据“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掌握规律,循序渐进。

(3)模板拆除时不得硬砸硬橇。

(4)、拆模时应重视产品保护,不得任意损坏砼构件的棱角,对易受撞击的部位应加以保护。

(1)、拆模要注意安全,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对高度够不到的部位,应搭设可靠的操作脚手。

(2)、高处拆模时,下部不得有人作其他作业,以防受到坠落物打击。

(3)、在建筑物边缘拆模时,下部应有防护措施,不得使模板或其他物体坠落到建筑物外边去,以防危及他人。

(4)、支架拆除时不要一下子拆到底,防止顶模突然塌下。

5、拆除下来的模板、支撑应将上面的钉子拔除,归堆整理。

6、电梯井或其他井道支拆模时均应搭设脚手架并满铺竹笆片。

第四章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钢筋主筋主要采用两种新技术进行连接:水平主筋在20以上(含20)全部采用直螺纹连接;墙、柱主筋14~18及框架柱主筋20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其它规格钢筋对焊接或绑扎搭接。

①闪光对焊是将两根钢筋要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能过两根钢筋接触点产生的电阻热,使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工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是电阻焊的一种。

②工程上一般使用连续闪光对焊,其除常见的还有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等。适用于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的钢筋,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与焊机容量、钢筋级别有关。连续闪光焊的工艺方法,将钢筋夹紧,在对焊机的钳口上,接通电源后,使两根钢筋端面局部接触,此时钢筋端面的接触点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迅速熔化、蒸发、爆破,呈高温粒状金属从焊口内高速飞溅出来,当旧的接触点爆破后,又形成新的接触点,这就出现连续不断的爆破过程,钢筋金属随之被烧损。为了保证连续不断闪光,随着金属烧损,需将钢筋连续不断送进(适应浇化速度)。钢筋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化,使其焊口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并使热量扩散到焊口两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温度区,这时,以相当压力予以顶锻,将液态金属排挤在焊口之外,使钢筋焊合,并在焊口周围形成大量的毛刺,由于热影响区较窄,故在接合面周围形较小的凸起。

①墙、柱主筋14~16及框架柱主筋16等竖向钢筋全部采用电渣压力焊进行连接。

②电渣压力焊优点是节省钢材、工效高、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竖向钢筋。缺点是在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下雨和防火要求高的场合不好使用。

③工作原理:钢筋电渣压力焊是将二根钢筋安放成竖向对接而成,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根钢筋端面间歇,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焊接方法。

①采用钢筋剥肋滚丝机(型号JBG40),先将钢筋的横肋和纵肋进行剥切处理后,使钢筋滚丝前的柱体直径达到同一尺寸,然后再进行螺纹滚压成型。此法螺纹精度高,接头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

②工作原理及机械参数:钢筋剥肋滚丝机由台钳、剥肋机构、滚丝头、减速机、涨刀机构、冷却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机座等组成。其工作过程:将待加工钢筋夹持在夹钳上,开动机器,板动进给装置,使动力头向前移动,开始剥肋滚压螺纹,待滚压到调定位置后,设备自动停机并反转,将钢筋端部退出滚压装置,扳动装置将动力头复位停机,螺纹即加工完成。

3、钢筋工程的一般施工方法:

②核对成品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形状、尺寸与料单是否相符。如有遗漏,应纠正增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受力矩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③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板口的小撬棍),临时脚手架等。钢筋绑扎用的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

.④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塑料卡。

本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见下表3

表3:构件主筋砼净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筋砼净保护层厚度

±0.000以下二a级

⑤划出钢筋位置线。平板或墙板的钢筋,在模板上划线;柱的箍筋,在两根对角线主筋上划点;梁的箍筋,则在架立筋上划点;

①钢筋连接的原则:钢筋绑扎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同一构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宜相互错开。

②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当搭接接头比例不超过25%和50%时,相应接头的搭接长度分别为1.2LAe、1.4LAe。

③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50%,当采用非机械连接及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La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50%。

④在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采用铁丝绑扎三点。

①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②框架梁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③柱钢筋的绑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墙钢筋的绑扎,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①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

②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

③板钢筋绑扎前应在模板上用墨线弹出钢筋位置线,钢筋按位置线摆放。

④双向板钢筋网绑扎全部满扎,单向板除四周两排钢筋满扎外,其他可以梅花扎,绑扎方法与基础相同,但要注意板上部的负筋,应设置马凳,每平方米5只,钢筋应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阳台、雨蓬等悬臂板,应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

⑤板、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

⑥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以利浇筑砼。

⑦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梁的高度较小时(一般以1m分界),梁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梁的高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宜放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后装。

⑧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⑨板上预留洞摆放钢筋位置要正确。

(1)钢筋绑扎经常出现的现象为:主筋未对称分布,楼板阳台负弯筋下移,箍筋间距不均匀、梁柱节点处不加密、节点处缺少箍筋、地震设防区箍筋不作弯钩。

(2)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制钢筋笼就位后要检查、调整、放好垫块;场钢筋绑扎时,先在模板或钢筋上用粉笔划好位置:绑扎完毕后,放好垫块或卡具:双排配筋时,可在两层筋中间加25的短钢筋,绑扎固定:

(3)负弯筋要用支架垫好,浇注混凝土时随时检查DG/TJ08-2307-2019标准下载,防止因踩踏等造成下移。

(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钢筋机械性能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用好防护用品;

(2)使用机械冷拉时,必须将钢筋卡紧,防止断折或拖扣,机械前方须设铁板加以防护。机械开动后,两侧1.5m以外不准靠近钢筋行走。

(3)切断12以上钢筋时,须两人配合操作,人与钢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把稳钢筋。

(4)帮扎钢筋网片、角柱、悬臂梁等,必须搭设脚手架操作平台DB15/T 2314-2021 聚乙烯醇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pdf,挂好安全带。禁止攀登模板支撑、钢筋或站在钢筋和墙上操作。

(5)绑扎完毕需清理完现场多余钢筋、绑扎丝等。

第五章主体阶段各楼层混凝土施工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