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218-2020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pdf

DB13/T 5218-2020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4239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T 5218-2020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pdf

6.1.1水域绿化是指在河道水位变动区以下常年有水的区域,可利用挺水、沉水、浮水等水生植物为 主,采用人工浮岛等辅助手段开展河道绿化时不得影响行洪。 6.1.2水域绿化应根据水质、河床土壤养分、水文气象、光照等条件选择植物种类;对水流急、流量 大、有通航或引排水要求的河道应根据河道断面、水域宽度、水位变化、滩面状况等条件,布置沉水 浮水植物种植床、槽或生物浮岛等,避免植物体自由扩散。 6.1.3绿化植物应选择能够抵抗冬季低温冻害等抗逆能力强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

.1.1水域绿化是指在河道水位变动区以下常年有水的区域,可利用挺水、沉水、浮水等水生植物为 主,采用人工浮岛等辅助手段开展河道绿化时不得影响行洪。 .1.2水域绿化应根据水质、河床土壤养分、水文气象、光照等条件选择植物种类:对水流急、流量 大、有通航或引排水要求的河道应根据河道断面、水域宽度、水位变化、滩面状况等条件,布置沉水 学水植物种植床、槽或生物浮岛等,避免植物体自由扩散。 .1.3绿化植物应选择能够抵抗冬季低温冻害等抗逆能力强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 怎其在水域绿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选择。 a) 对以处置污染物为主的,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污水耐受能力强和净化效果好的水生植物种 类; b 对以营造河道景观为主的,应选择颜色丰富(包括叶、茎和果实的颜色)、植物形状以及株 高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水生植物种类; C 对以营造野生生物栖息地为主的,应选择可提供隐蔽场所和食物供给的水生植物种类,种植 动物喜食的植物,如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等,以及适宜繁殖筑巢的乡土植物,形成近自然的 复层植被群落。 .1.4水域岸线应尽量曲折丰富,增大水陆交界面,并可适当营造不规则形状的小岛,开辟一些内向 型、隐蔽性较强的裸地滩涂和浅水水塘,为鸟类及小型鱼类、甲壳类动物提供理想栖息环境。

6.2.1水域绿化应在整体绿化分区的基础上分带种植,依水深梯度或水分梯度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 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常用的植物物种见附录A。 a)分带种植时,宜混合种植多种水生植物 b 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植被覆盖度宜控制在水面面积的10%~25%;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植被覆 盖度宜控制在水面面积的40%以内; C) 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宜按照随机方式成丛种植,不宜按行间距均匀种植,沉水植物、浮水植 物可按照随机方式撒播种植。 6.2.2 水域植物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栽植槽的材料、规格、防渗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栽植时水深应符合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6.2.3 栽植土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绿化种植前应对土壤及水体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栽植植物应适宜在其土壤及水体环境中生 长; b)栽植土有效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度和数革

DB33T 919-2014 光皮桦栽培技术规程6.2.2水域植物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滩地绿化包括河滩地及其水位变

7.1.1滩地绿化包括河滩地及其水位变化区(含水边驳岸)。可利用养、灌、草等植物开展绿化 7.1.2绿化区宜维持河道原有的自然岸线,保证河势稳定和岸滩稳定。 7.1.3一般驳岸宜采用自然式缓坡设计;在水深较深且水面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阶梯式种植法和柳 条桩、杉木桩固定法等加固岸线;在受水流冲刷破坏的河岸,可采用生态石笼、生态挡墙、生态边坡 等措施适当加固,并增加生物栖息场所;若设置亲水驳岸、木质平台及栈道应与绿化设计相协调。 7.1.4滩地绿化应根据滩地土壤养分、水文气象、光照等条件选择植物种类;水位变动区可栽植耐水 湿的草本及灌木,形成水陆交界带的动物栖息环境 7.1.5绿化植物应选择能够抵抗冬季低温冻害等抗逆能力强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 虑其在滩地绿化中所起保土、固坡、耐湿以及吸收过滤陆源污染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7.2.1滩地绿化宜按照水陆交界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景观观赏等绿化功能作用,采用分带种 直方式,物种间应生态位互补,常用的植物物种见附录A。 a 滩地宽度B≤50m,宜种植草本植物,可零星状点植灌木; b 滩地宽度50m150m,乔、灌、草可分区栽植,采用顺河流方向布置,以利于行洪和植物的通 风透光,草本植物的带幅宽度不小于总宽度的60%,且乔灌木树冠应高于设计行洪水位线。 .2.2 滩地植物裁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滩地绿业区土防漆应许全设计西求

D 当地土壤、气候条件。 7.2.3 栽植土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绿化种植或播种前应对土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 b) 栽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草本植物种植土厚度不宜小于15cm,灌木植物种植土厚度不 宜小于40cm,乔木植物种植土厚度不宜小于80cm; C 栽植土所含石砾申粒径大于3cm的不得超过10%,杂草等杂物不应超过10%; 栽植土一般不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水体水质营养含量等确定种植密度和数量;确需施肥 的宜采用缓释性肥料,且严格控制施肥数量和受用时段,确保土肥不流失,不影响水质安全。

堤身绿化包括堤顶、堤身迎水坡及背水坡区域,应以草本植物为主进行绿化。 堤身绿化植物的根系不得影响堤身有效断面尺寸,确保堤身的抗滑稳定性、渗透稳定性满足 0286的要求。 堤身迎水坡及背水坡区域绿化应以固坡能力强的草皮植物、乡土草本植物为主,利用其植被 B

GB50286的要求。 8.1.3堤身迎水坡及背水坡区域绿化应以固坡能力强的草皮植物、乡土草本植物为主,利用其植被根 系与土壤之间的附着力以及根系之间的相互缠绕来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 8.1.4白蚁危害地区的堤防、沙性土壤的堤防不宜种植木本植物

8.2.1堤身区域应充分利用堤身处地形落差相对大的特点进行梯度绿化,以达到植被分层的景观观赏 效果。 8.2.2绿化植物应选择能够抵抗冬季低温冻害等抗逆能力强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草本植物种类,植物 的根系能够在保主、固坡等方面发挥较好作用,且物种间应生态位互补,常用的植物物种见附录A。 8.2.3堤身植物裁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除堤身草皮防护外,堤身植物裁植应在堤身有效断面外进行,且堤身不得种植养木; 迎水坡栽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应适应水位干湿动态变化;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 堤迎水坡面,不宜种植草皮护披; C) 背水坡应选用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耐干旱、盐碱、潮湿,根系发育、生命力强的栽植 植物为宜; 直立防洪墙,可选择合适的攀缘植物或藤本植物进行墙面垂直绿化。 8.2.4栽植土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绿化种植或播种前应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 b) 堤身有效断面外栽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栽植土层的压实度可按植物生长要求铺设; C) 栽植土一般不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等确定种植密度和数量;确需施肥的宜采用缓释性肥料 且严格控制施肥方式、施肥数量和受用时段,确保土肥不流失,不影响水质安全

8.2.3堤身植物栽裁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绿化种植或播种前应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 b 堤身有效断面外栽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栽植土层的压实度可按植物生长要求铺设; 栽植土一般不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等确定种植密度和数量;确需施肥的宜采用缓释性肥料 且严格控制施肥方式、施肥数量和受用时段,确保土肥不流失,不影响水质安全,

9.1.1防浪林是种植于河道行洪主槽岸线与堤防之间的河滩地(又称临水侧护堤地)上,一般用于水 深、风浪较大且河滩较宽的河道。 9.1.2防浪林树种以柳树、杨树为主,由近水岸到防洪堤分层次种植耐水湿树种,近水岸常种植耐水 湿灌木。 9.1.3防浪灌木林配置在正常水位线或略低地段;在正常水位与高水位之间,采取乔灌木混交型。高 水位以上,立地条件变得干燥,应采用比较耐干旱的树种,可在林缘配置若干行灌木,形成紧密结构。 9.1.4防浪林带的种植密度、排数、株行距等应根据消浪防冲要求和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原则确定。 9.1.5防浪林宽度应根据风速、吹程、波浪爬高以及河道断面等要素分析确定,种植宽度可通过水工 模型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的情况下可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9.2.1防浪林带宜采用养木、灌木、草本植物混交种植,形成立体紧密型生物防浪结构。 9.2.2防浪林苗木应选用耐淹、材质柔软、树冠发育、生长速度快的杨柳科或其他适用于当地生长的 树种为宜,常用的植物物种见附录A。

的消浪作用与防浪林排列方式、行株距、树干半径、树冠半径等因素有关,在无试验的条件下可优 先选择等边三角形排列方式种植;防浪林的树干半径、树冠半径、宽度越大或行株距越小时,消浪作 用越强。

9.2.4防浪林裁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土壤、水深等立地条件选择耐淹树种,以乔、灌、草混交为好。当水深达1.5m~2.0m 时,以养木防浪消能为主;水深在1.5m以下靠养树干和灌木起防浪作用: 护岸防浪林可适当密植,灌木株行距多采用1m×1.5m或2m×1.5m;乔木株行距采用2m×3m 或3m×3m; 林冠位置宜与汛期中高水位(或汛期警戒水位)相吻合,以获取较好的防浪效果, d 防浪林修枝后应形成“矮干、多枝、大树冠”效果,增强防浪消能作用。一般在离地面1.5m 左右开始选留较多的横向分枝,不让树干向高伸展,控制大部分树冠层分布在中高水位之间, 整个树高以不超过堤顶1m~2m为宜。 2.5栽植土可参照本标准5.2.3、7.2.3、8.2.4条执行。

或中生植物,常与城市绿化等建设相接,可根据城区土地利用情况,适当调整护堤林地宽度。 10.1.2护堤林带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合理规划设计,与地方文化、周边环境和景观相结 合,体现地域特色。 10.1.3护堤林带宜选择适宜于当地士壤、气候条件,材质好、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树种

10.2护堤林绿化设讯

.2.1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应反映河道特色,以自然式的群落为主,兼有防护和经济功能;对量 求较高的河道,应增加植物群落的通透性。常用的植物物种见附录A。 .2.2护堤林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护堤林带距离堤防外坡脚的距离不宜小于5.0m,以免植物根系影响堤防; b 护堤林带的植株密度,应根据护堤地范围内的土壤、气候条件,防风治沙、涵养水土等环境 因素,以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等确定; C 护堤林可优先选栽树干挺直的防用材,护堤林宽度较大时,宜每50m~100m预留5m~10m 宽与堤防垂直的防汛取土通道; d 宜保留和利用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特别是古树名木和体形较好的孤植树。 0.2.3 栽植土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绿化种植或播种前应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严禁使用含有害成分的土壤: b 栽植土层的压实度可按植物生长要求铺设; 栽植土肥力应根据土壤肥力、植物生长期需要等合理确定施肥方式、施肥数量和受用时段, 防止土肥流失,不得影响河道水质的安全。

11.1.1应配备与河道绿化植物相适应的监测仪器设备、建立控制及运行管理系统,有条件时可考虑 实现长期监测植物生长状态和环境因子。 11.1.2监测包括巡视检查和自动监测,有条件时可建立智慧监测系统。 11.1.3智慧监测应满足实用、可靠、先进、经济的原则,满足绿化工程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1.2河道绿化监测设计

11.2.1绿化监测项目应满足河道绿化工程的管理需要,一般可设置植被株密度、植物长势、病虫害、 土壤温湿度、土壤盐分、空气温湿度、降雨量,以及河道流量、水位、流速、水温等。有条件时还可 没置光照、蒸腾蒸发、茎粗变化以及其它植物生长状态等项目。 11.2.2巡视检查分为日常、年度和特别巡视检查三类,应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具体视的时 、部位、内容和方法。 11.2.3规模较大或有自动化管理需求的绿化工程宜采用智慧监测,监测系统可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 由监测仪器、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装置、自动监测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数据采集软件、信号及控制线 路、通信及电源线路等组成。

12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

2.1.1河道绿化养护宜按照绿化养护管理分级要求制订和实施养护计划,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养护 贵任。 2.1.2河道绿化养护管理内容包括整形修剪、灌溉与排水、有害生物防治、改植补植、绿地防护、 沐草收割与打捞、松土与除草等。 2.1.3河道绿化养护应参照相关植物养护质量标准执行。

12.2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设计

12.2.1绿化工程宜以绿化面积10km或河道长度50km为一个养护管理单元,每个单元应设置 护管理站(所)

12.2.2每个养护管理单元应根据河道区域的气候特点、地形、土质、植物配植和技术能力配置相应 的人员、工器具、管理及仓储房屋等设施。其配备数量及要求参见有关标准执行。 12.2.3有条件的地方或绿化管理养护要求较高的区域还应设置生化实验室。 2.2.4养护管理站(所)宜结合河道维养驿站、防汛站(屋)、河湖长管理等需求联合配置,以便 发挥人员、设备设施的最大效益。

NY/T 2761-201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杨梅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河道绿化常用的植物物种

表A.1河道绿化常用的植物物种

DB13/T 52182020

表A.1河道绿化常用的植物物种(续)

QZYY 0001S-2015 广东省中医院 植物代用茶表A.1河道绿化常用的植物物种(续)

DB13/T 52182020

表A.1河道绿化常用的植物物种(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