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甬 DX-07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指南.pdf

2017甬 DX-07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指南.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153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2017甬 DX-07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指南.pdf

1.3现阶段宁波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剖析

既有公共建筑的能耗十差方别,即便是同一类型的机关苏公建筑 影响其能耗高低的因素也有很多。通过对此次调研整体结果进行总结 我们发现宁波市机关办公建筑及典型公共建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围护结构方面:由于一些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大部分调研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远远未达到当前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 像外墙保温系统,中空玻璃窗,外遮阳设施等,目前在此次调研建筑 中应用较少。 (2)空调方面:空调机组相关能效目前均低于现行的节能设计 标准要求,部分空调机组进行了变频改造,可实现在部分负荷调整供 水流量的变频调节。在运行管理方面,物业管理人员对于空调系统节 能运行策略运用较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少采用提高冷冻机供水温 度等节能措施。另外调研建筑中存在室内新风不足情况,室内舒适性 存在一定的问题。 (3)照明方面:当前建筑主要采用T8和T5荧光灯,少部分建 筑进行了LED照明改造。另外在照明控制方面,以就地控制为主, 少部分建筑进行了公共区域的智能照明控制改造。 (4)供配电系统方面:本次调研建筑均重视变压器的无功补偿, 变压器侧的总体功率因数均能达到0.90以上,但调研建筑中三相配电 变压器未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20052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5)用能分项计量方面:大部分的建筑存在分项计量不完善的 问题,计量表具数量不够,很多数据无法自动上传,需要手抄记录。 (6)用水方面:部分建筑进行了节水改造,采用了较高等级的 节水器具,但用水分项计量设置不完善。 (7)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本次调研建筑中未涉及可再生能源 应用。

(8)室内环境方面:部分调研建筑存在室内新风量不足问题, 另外还有建筑中庭存在夏季过热的问题,需要解决新风和遮阳的问题 (9)用能管理制度方面:大部分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重视用能 管理GB/T 27982-2011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制定了相应的节能措施,管理人员节能意识较高。但大部分建 筑对于节能激励机制设置不完善,主要靠行政自标进行考核,未能充 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1.4推进宁波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方式

根据上述问题的部析可以看出,要进一步推进宁波市公共机构既 有建筑绿色改造,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着手: (1)推进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实施:主要包括外窗和外遮阳的 节能改造,通过更换中空玻璃窗或者玻璃贴膜以及增加外遮阳措施, 能大大降低透明围护结构热损失以及遮挡太阳辐射热,从而降低空调 能耗。对于外墙保温和屋顶保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实施。 (2)推进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对于年代较久远,空调能效系 数较低的空调机组,可考虑直接更换高效冷水机组的方式进行改造, 对于年代较近的空调机组,可考虑变频改造,供水温度重置设定以及 冷凝器在线清洗的方式进行改造,从运行管理上达到节能的目的。另 外过渡季节可考虑全新风运行方式,减少冷水机组开启时间。 (3)推进照明节能改造:目前大部分的建筑还是以T8以及T5 荧光灯为主,并且公共区域主要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分区分组较差, 存在较多的无效照明形式。可以考虑通过更换更高能效的LED灯具、 室内灯具采用分区分组改造控制以及公共区域采用声、光等节能控制 方式,进一步挖掘照明系统节能潜力。 (4)用能分项计量的完善和提升: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存在用能 计量不完善的问题,对于日常的用能分析和管理存在极大的不便利。 通过进一步推进分项计量和用能监管平台的建设,挖掘管理节能的潜 力。 (5)推进节水器具改造:节水器具改造对于一些像医院、学校 等用水较大的建筑群具有较大的意义。在合理安排改造资金的前提下 逐步实施节水器具改造工作,同时完善用水分项计量。

第2章宁波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原

2章宁波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原则

2. 1 因地制宜原则

取材,可以降低沟通和运输成本,从而降低改造成本,有利于改造措 施的真正落地实施。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积极推进公共机 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同时,应避免将改造工作简单化、表面化, 防止出现追求高精尖技术的现象,应在实施建筑能源审计和节能诊断 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种技术措施的改造成本和实施效果,优先选用 戎熟可靠的无成本(如优化运行管理、完善物业管理等)、低成本改 造措施。从低成本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强调先易后难,分项改造,逐 步推进。

2.3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原则

宁波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数量较大,涉及面较厂,但每年用于绿 色化改造的专项资金缺口较大,且改造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 程,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应与建筑物修、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建筑能耗监测、开展建筑能 源审计、实行建筑能效公示、加强运行节能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等工作结合进行。 总而言之,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技术相对复杂,涉及建筑外围 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电气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等多项内容, 建筑能耗不仅受建筑围护结构、用能设备等影响,还与人员以及运行 管理等各种因素相关。本文所列之绿色改造技术措施虽已具有一定的 针对性,且明确了一定的适用范围,但由于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建造年 代不同,结构形式多样,用能设备各不相同,因此改造重点也各不相 司。同时,各项技未措施在具体项自上应用时,也将会产生不同的效 果。因此建议用能单位在开展绿色化改造工作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 或机构共同参与,根据项自实际情况经充分论证后选择匹配的适宜改 造技术予以实施。

3. 1景观绿化提升技术

第3章建筑环境绿色改造技术措施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 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立体绿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形式可以是墙面绿化、阳台绿化、 花架、棚架绿化、栅栏绿化、坡面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植物 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不同习性的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要,应根 据不同种类植物本身特有的习性,选择与创造满足其生长的条件;并 根据植物的观赏效果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场地内的可绿化面积较小,因此可以有效利用 室面、露台、阳台、墙面、架空层等空间,设置立体绿化,增加场地 为的绿化景观,节约土地资源。此外,阳台绿化、屋顶花园、墙体垂 直绿化等还可以起到遮阳隔热作用,有利于节能

立体绿化需结合建筑特点进行设计: 1)屋顶绿化在低层、平屋顶或退台建筑中较为适用 2)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可进行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

3)高层建筑主体或外墙防水要求较高的墙面不适宜实施墙面绿 化;金属屋面、坡度较大的屋面以及承载力较小的平屋面不适宜实施 屋顶绿化。

减少场地外排雨水量。增设绿化还可以结合地面停车场,采用植草砖 等铺设方式,节约绿化用地。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 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加以净化,是 集收集、净化、造景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 设施。 雨水花园按其功能可分为2种类型: 1)以控制径流为目的,该类雨水花园主要起到滞留与渗透雨水 的目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设计专门的底部排水沟渠,造价低、施 工管理简便。 2)以降低径流污染为自的,该类型雨水花园不仅是滞留与渗透 雨水,同时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设计专门的 氏部排水沟。适用于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域,如城市中心、停车场 等地。由于要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质,因此在土壤配比、植物选择以 及底层结构上需要更严密的设计。

适用于有较大绿化面积如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建筑的改造 以控制径流为目的雨水花园一般适用于处理雨水水质相对较好、 汇流面积较小的空间,如屋面雨水、庭院等。 以降低径流污染为目的雨水花园一般适用于径流污染比较严重 的空间,如停车场、广场等。

层或土工布。根据雨水花园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和环境条件可以采用 防渗或不防渗两种做法。

普通花园的植物一般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业主的支付意愿和管 理能力来选配,以观赏性的草坪、植物为主。相比于普通花园,雨水 花园特殊的功能性和后期的自给自足性决定了其选择的植被必须具 有一定的抗逆性,根系发达,生长强势,可以经受长期的千旱和短期 的水涝。

3.2交通组织优化技术

3.2.1交通组织优化技术

公共交通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重要的出行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 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筑与公共交通联系的 便捷程度十分重要。在选址与场地规划中应重视建筑及场地与公共交 通站点的有机联系,合理设置出入口并设置便捷的步行通道至公共交 通站点。

适用于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场地内的改扩建工程。 建筑场地外的交通组织优化需要结合市政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 施进行。

(1)增加相关的标识线,使建筑场地内的交通流线应清晰明确: 便于识别。 (2)主要交通流线应避免互相干扰与冲突,做到人行道和车行 道分流,建筑出入口分开设置。 (3)将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 (4)将建筑的部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 (5)将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直接相连等。

3.2.2立体停车改造技术

立体停车技术指采用立体方式,通过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停车的技 术,立体停车库类型包括: (1)升降横移类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采用以载车板开降或横移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优点:由 于型式比较多,规模可大可小,对地的适应性较强,使用较为普遍。 主要包括钢结构部分、载车板部分、链条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 防护措施等。不足点:每组设备必须留有至少一个空车位。 (2)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库 采用垂直方向做循环运动来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优点: 省地,在58m的地方建起大型垂直循环类机械停车库,可容纳34辆 桥车,可省去购置土地的大量费用。不足点:设备结构复杂,没有完 善的闭锁和监测系统。最远车位一般一次取车需2分钟,高峰时间取 车依次取车时间过长,实用性差。 (3)水平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 采用一个水平循环运动的车位系统来存取停放车辆的机械式停 车设备。优点:可以省去进出车道,多建于狭长地形的地方。不足点: 因一般只有一个出入口,存取车时间较长,最远车位一般一次取车需 2分钟。 (4)多层循环类机械式停车库 采用通过使载车板作上下循环运动而实现车辆多层存放的机械 式停车设备。优点:无需坡道,节省占地,自动存取,建于地形细长 且地面只允许设置一个出入口的场所。不足点:设备结构复杂,故障 率相对比较高。取车时间较长,最远车位一般一次取车需2分钟。 (5)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库 在同一层上用搬运或起重机平面移动车辆或泊车板平面横移存 取车辆,亦可用搬运机或升降机配合实现多层平面移动存取车辆的机 械式停车设备。优点:一般设置在地上或半地下,准无人方式,地平 面层为自走式,不仪降低建立立体停车库投资费用,而且地平面层可 停放大尺寸车辆。不足点:设备结构复杂,故障率相对较高。高峰时 间依次取车时间较长。 (6)堆垛类机械式停车库 以巷道堆垛机或桥式起重机将进到搬运器的车辆水平且垂直移 动到存车位,并用存取机构存取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优点:自动

程度高,它是一种集机、光、电、自动控制为一体的全自动化立 享车设备。属于全封闭车库,存车安全。适用于大型密集式存车。不 点:设备结构复杂,设有完善的锁闭和监测系统,采用足够的安全 借施和消防系统,相对比较故障率高。取车时间较长。

立体停车库工程改造应满足《机械式停车库工程技术规范》JGJ/T 326的相关要求。具体内容要点包括: (1)停车库尺寸的确定; (2)停车库的垂直层数; (3)车辆升降方式: (4)相关的安全性保障措施: (5)相关维护保养要求

天然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我国天部分地区处于 温带,天然光充足,为利用天然光提供了有利条件。建筑的天然采光 设计必须采用成熟并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经济合理,并能提高工作 效率,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质量,调节人的生理节律,有益 于身心健康。自前对于自然光的利用分为侧窗采光和顶部采光两种形 式,其中侧窗采光是指在建筑围护结构侧面安装采光窗的形式,它是 建筑自然采光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采光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采光和热工 的要求,按不同地区选择光热比合适、透射比高的材料作为窗材料, 并控制合理的房间进深。对于层高较大、单侧采光的场所,侧窗的上 半部宜设置定向型玻璃砖或反光板,可有效改善房间内部的采光并提 高均匀性。顶部采光指在建筑屋顶或者中庭顶部安装采光窗或者玻璃 的形式,有条件的场所,可采用导光管采光系统。但导光管采光系统 用于既有建筑改造时,其开洞的位置和尺寸需经结构专业复核,并且 要特别注意屋面防水的处理,以不影响建筑正常的使用功能

需要利用自然光进行室内照明的既有建筑中庭或顶层区域。 技术要占

建筑物自然光利用改造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在建筑空间 合适位置安装反射装置,太阳位置、大气状况与天空光、日光直射入 建筑空间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增加建筑空间的自然采光,

可在合适位置安装反射板,仔细调整窗口的位置和尺寸,充分利用自 然光;其二,在建筑空间改造中增加直接采光,适当修改窗户的比例 和尺寸,获得最佳的采光系数,对于空间跨度较大的建筑物,可以设 计天窗或者高窗,增加建筑物的采光性, (1)侧窗采光: 采光设计应考虑光和热的平衡,光热性能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对于公共建筑中的不同场所,其侧窗的透光折减系数应满足下表 的要求:

不同采光等级下的采光有效进深要求

天窗的透光折减系数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导光管系统选型时应选择系统效率高的产品,一般情况下,系统 的采光效率不应低于0.50,太阳得热系数不高于0.35。这里以直径 530mm管径的导光管系统为例,给出了其在达到同样照明效果时的天 然光可利用时数,如下表所示:

:导光管采光系统的系统效率为(

在直射日光特别强烈的地区或时段内,为避免室内过亮造成强烈 的对比,可在导光管采光系统的末端增加光线调节装置,或者在集光 器顶部的内侧设置棱镜,以抵挡夏季正午时接近天顶的直射日光,将 室内照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如下图所示:

3.4外窗(含玻璃幕墙)通风技术

外窗属于透明围护结构,是人与室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方面可 通过外窗可以观察和了解室外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开窗,可以实现室 为与室外空气的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品质处于良好状态。外窗通 风技术包括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形式,其中被动式主要是利用外窗上 一定的开启扇,在一定的室内外空气压差下,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 主动式是指通过在外窗上设置通风换气装置,通过通风换气装置进行 抽吸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强制通风换气

被动式通风技术适用于层数不超过18层的民用建筑。 主动式通风技术不受建筑高度限制,

(1)窗户进风口与出风口的相对位置 外窗可开启部分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窗的进风口和窗的出风口的 相对位置和大小,它们对于室内气流组织有相当的影响。由于惯性作 用,室内气流主要由进风口所决定。有穿堂风存在的室内,窗台高度 以下的气流速度大大降低,从而影响窗台以下室内的热舒适。因此窗 台高度不宜过高,以在地板以上约0.5~1.5m范围内为宜。较低的进风 口可以使人的活动区获得较好通风。出风口位置靠上时能同时有利于 风压和热压通风,所以一般情况下,有利的气流模式是低进高出。当 代建筑内部一般都有较多的热源,空气加热后上升容易在顶棚形成热 池,如果在较高位置有通风口,热空气就能顺利溢出。同样的窗的开 口位置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总的来说,窗的开口最佳 应置应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同时有开口,其次为在侧面升口。相两侧 开窗时,要避免窗户靠太近而导致气流短路。如果只有一面外墙可升 窗时,宜两个以上的窗户,两窗适当拉开距离以获得风压差。 (2)窗户进风口与出风口大小的确定

外窗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大小也影响通风状况。在开口总面积一定 的情况下,小进风口配大出风口容易增加风速,但是气流组织更不均 习;相反,则气流速度减少,但是流场较均匀,因此可以根据室内使 用区的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模式。如果希望风吹过集中的使用区,则 选择前者,如果室内活动区域较大较分散,则选择后者。由此可见 并不是窗户越大,通风情况就越好。有研究表明,当窗墙比超过40% 时,再增加窗户的面积,室内风速也不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根据 室内热稳定性的要求,窗户面积也不宜过大。 (3)窗户开启方式的选择 不同窗户形式的通风效果也不一样。目前国内建筑外窗通常有平 开窗、推拉窗、立式滑动窗、上开窗、下开窗等。不同的窗户形式对 气流有不同的引导作用。外推的窗扇容易影响气流方向,平开窗的迎 风窗扇可以增加止压,可利用来增加室内通风。上开窗可以引导气流 向上,下开窗可以引导气流向下。上下滑动的窗户,可以灵活改变升 口的上下位置,适应不同的通风情况。推拉窗则减少了通风口的面积 有较大采光面而减少了通风口面积

1非透明围护结构保温提升技7

4.1.1 外墙保温技术

第4章 围护结构绿色改造技术措施

既有建筑内保温改造即在既有建筑外墙内部加设保温层。其特点 为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能有效保证施工进度。内保温应用时 间较长,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较为完善。应用较为广泛的 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保温板(复合保温板)及无机保温砂浆加抗裂砂浆 压入网格布的做法。 既有建筑内保温改造做法将占用既有建筑本身使用面积;“热桥” 可题不易解决:施工时,对现有使用状况影响较大;墙体受室外气候 影响较大,早晚温差和冬夏温差大时,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对于人员 密集场所,用火、燃油、燃气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以及各类建筑 内的蔬散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等场所或部位,应采用 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对于其他场所,应采用低烟、低毒且燃 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材料。选择该项技术实施改造时,需综合 考虑既有建筑自身现有使用状况、材料以及施工工序安排等因素

外墙外保温与内保温均适用于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 冈筋混凝土或粘土多孔砖等材料为基层的既有建筑外墙。

(1)外墙外保温构造: 1)外保温墙体的热工和节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保温层内表面温度应高于0℃。 ②外保温系统应包覆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封闭阳台以及出 挑构件等热桥部位。 ③外保温系统应考虑固定件、承托件的热桥影响。 2)外墙外保温工程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确保水不会渗 入保温层及基层,重要部位应有详图。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 审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在外保温系统安装的设备或管道 应固定于基层上,并应做密封和防水设计。 3)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饰面层宜优先采用涂料、饰面砂浆等轻质 材料。

4)外保温系统宜采用不燃保温材料或不具有火焰传播性的难燃 保温材料,其中建筑高度大于50m时须采用不燃材料;对于采用可燃 材料作保温层的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和保温装饰板系统,应采用下列防 火构造措施: ①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 全包覆,保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不应小于5mm。 ②抹面层增强网应加设金属锚栓与基层墙体固定,且每平米应不 少于2个。 ③抹面层厚度小于5mm时,宜使用不燃材料在窗口上沿设置挡 火梁(防火构造)。 ④建筑物高度不足50m的,应每层设置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 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其高度不应小于300mm。 (2)外墙内保温构造: 1)内保温工程砌体外墙或框架填充外墙,在混凝土构件外露时, 应在其外侧面加强保温处理。 2)内保温工程宜在墙体易裂部位及与屋面板、楼板交接部位采 取抗裂构造措施。 3)内保温系统各构造层组成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保温板及复合板与基层墙体的粘结,可采用胶粘剂或粘结石膏 当用于食堂、卫生间等潮湿环境或饰面层为面砖时,应采用胶粘剂。 ②食堂、卫生间等潮湿环境或饰面层为面砖时不得使用粉刷石膏 抹面。 ③无机保温板或保温砂浆的抹面层的增强材料宜采用耐碱玻璃 纤维网布。有机保温材料的抹面层为抹面胶浆时,其增强材料可选用 涂塑中碱玻璃纤维网布;当抹面层为粉刷石膏时,其增强材料可选用 中碱玻璃纤维网布。 4当内保温工程用于食堂、卫生间等潮湿环境采用腻子时,应选 用耐水型腻子;在低收缩性面板上刮涂腻子时,可选普通型腻子;保 温层尺寸稳定性差或面层材料收缩值大时,宜选用弹性腻子,不得选 用普通型腻子。

4.1.2屋顶保温技术

技术概还 屋面类型主要可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两种,屋面保温是指在屋面 构造上增加保温层以提升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屋面保温层应根据建筑热工性能要求,选择轻质、高效的保温材 料,保温层可以选择板状材料、纤维材料和整体材料。 对于以钢筋混凝土为基层(结构层)的坡屋面,保温层应设在基 层上侧;以轻钢筋结构为基层的坡屋面,保温层宜分别设置在基层上 侧和下侧: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屋面板作屋面基层并满足要求厚度者 屋面可不另设保温层。 平屋面保温根据屋面的构造形式可分为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类 型。

(a)正置式屋面保温参考构造(b)倒置式屋面保温参考构造

市卫 1)倒置式保温屋面宜适用于屋面原有防水层完好且改造资金有 限的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此类屋面可直接增加倒置式屋面保温层。 2)正置式保温屋面宜适用于屋面原有防水层失效的公共机构 有建筑,此类屋面应先铲除原防水层,重做防水层,并增加保温层。

屋面保温设计时应考虑屋面整体的热工性能,防水,防火,抗压 性能以及结构荷载,具体要求如下: (1)保温层宜选用吸水率低、密度和导热系数小,并有一定强 度的保温材料。 (2)保温层厚度应根据所在地区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经计 算确定,其中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 值。 (3)屋面为停车场等高荷载情况时,应根据计算确定保温材料 的强度。 (4)采用纤维材料做保温层时,应采取防止压缩的措施 (5)屋面坡度较大时GB/T 12085.20-2011 光学和光学仪器 环境试验方法 含二氧化硫、硫化氢的湿空气,保温层应采取防滑措施。

(6)封闭式保温层或保温层干燥有困难的卷材屋面,以采取排 汽构造措施。

4.1.3外墙热反射隔热涂料技术

反射隔热涂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料,填充具有反射性能的填充料 (如红外颜料、空心微珠、金属微粒等)及助剂等配置而成,具有较 高太阳光反射比和较高半球发射率的功能性涂料。这种涂料在澳洲、 日本等国应用广泛,我国在石油管罐、船舶、车辆等的外防护中有所 应用,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 反射隔热涂料主要性能主要表现为对辐射换热的影响,即对环境 热负荷的辐射分量具有较好的反射作用。由于反射作用的存在,可以 反射掉相当部分的太阳辐射热,在夏季起到降低空调能耗和提升室内 热舒适性的作用

外墙热反射隔热涂料适用于有隔热要求的建筑外墙面及屋顶表 面等部位,具有装饰和隔热的双重功能,属于功能性涂料:反射隔热 涂料与外墙及屋顶保温体系配合使用LS/T 3706-2012 粮油检验仪器 自动滴定分析仪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具有更高的节能经济效益。

(1)隔热反射涂料性能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