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151-2008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pdf

JGJT151-2008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84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151-2008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pdf

4.2.5幕墙计算的节点应包括幕墙所有典型的节点,对于复架 的节点可拆分计算(图4.2.5),

4.3.1单幅幕增的传热系数Uw应接下式计算

4.3.4幕墙背后多层墙体的传热系数Uw应按下式计算:

QQZYK 0001S-2015 全州县永康米粉厂 食用淀粉调制干米粉(非即食)Ucw +Rair heu

式中d—单层材料的厚度(m); 入——单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m·K)1

4.4.1单幅幕墙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A一一幕墙单元面积(m)。 4.4.2单幅幕墙的遮阻系数SC应按下式计算:

5.1.1评价实际工程中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的结露性能时,所 采用的计算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标准,并满足工程设计要 求;评价门窗、玻璃幕墙产品的结露性能时应采用本规程第10 章规定的结露性能评价计算标准条件,并应在给出计算结果时注 明计算条件。 5.1.2室外和室内的对流换热系数应根据所选定的计算条件 按本规程第10章的规定计算确定。 5.1.3门窗、玻璃幕墙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应采用各个部件 内表面温度最低的10%面积所对应的最高温度值(T1e)。 5.1.4应按本规程第7章的规定,采用二维稳态传热计算程序 进行典型节点的内表面温度计算。门窗、玻璃幕墙所有典型节点 均应进行计算。 5.1.5对于每一个二维截面,室内表面的展开边界应细分为若 干分段,其尺寸不应大于计算软件中使用的网格尺寸:且应给出 所有分段的温度计算值。

.2.1水表面(高于0℃)的饱和水蒸气压应按下式计算:

E. E. X 10m

指标值Tio 5.3.4在进行工程设计或工程应用产品性能评价时,应以门窗、 幕墙各个截面中每个部件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T1均不低于露点 温度为满足要求。 5.3.5进行产品性能分级或评价时,应按各个部件最低的结露 性能评价指标T10.进行分级或评价。 5.3.6采用产品的结露性能评价指标T20.mi确定门窗、玻璃幕 墙在实际工程中是否结露,应以内表面最低温度不低于室内露点 温度为满足要求,可按下式计算判定:

6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6.1.4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应按下式计

.1.4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2545 r(A)Sxd r(a)SM 5 A300 Sida 306

式中(入)玻璃透射比的光谱; S一标准太阳光谱,见本规程附录D。 6.1.5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6应按下式计算,

6.1单片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6.1单片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6.1.1单片玻璃(包括其他透明材料,下同)的光学、热工性 应根据测定的单片玻璃光谱数据进行计算。 测定的单片玻璃光谱数据应包括其各个光谱段的透射比、前 反射比和后反射比,光谱范围应至少覆盖300~2500nm波长范 围,不同波长范围的数据间隔应满足下列要求: 1波长为300~400nm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5nm; 2波长为400~1000nm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10nm; 3波长为1000~2500nm时,数据点间隔不应超过50nm, 6.1.2单片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接下式计算:

Dir(a)V(a)d) D ()V () (6.1.2) DV(A)d2 D,V (A)M 38

式中D,一—D65标准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本规程附 录D; (入)一玻璃透射比的光谱数据: V(入)一人眼的视见函数,见本规程附录D。 6.1.3单片玻璃的可见光反射比0应按下式计算:

Dp ()V ()d) D0 ()V (A) P DV ()d X D,V ()

武中α入)玻璃反射比的光谱数据

武中α入)—玻璃反射比的光谱数据

2904 p(A)S,da p()S 1 S,da 250 S

式中(入)玻璃反射比的光谱。 6.1.6单片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应按下式计算

武中0(入)—玻璃反射比的光谱

6.1.6单片玻瑞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应接下式计算

式中,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 A一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6.1.8单片玻璃的遮阳系数SC㎡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单片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6.2多层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6.2多层玻璃的光学热工性能

可设定室外只有太阳辐射,室外和室内环境的反射比为零。 当=1时:

利用线性方程组计算各个气体层的I(>)和(入)值。传向 室内的直接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r(X) I(A) = (A)

反射到室外的直接反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p() · I,() = ()

第层玻璃的太阳辐射吸收比A(入)应按下式计算:

(6. 2. 19)

6.2.2对整个太阳光谱进行数值积分,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得到 第层玻璃吸收的太阳辐射热流密度S:

SA.I, A; (A)S,d 2 300 S,dR 30

式中A一一太阳辐射照射到玻璃系统时,第层玻璃的太阳辐 射吸收比。 6.2.3多层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应按本规程公式(6.1.2)计算, 可见光反射比应按本规程公式(6.1.3)计算, 6.2.4多层玻璃的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应按本规程公式(6.1.4)计 算,太阳光直接反射比应按本规程公式(6.1.5)计算。

6.3玻璃气体间层的热传递

6.3玻璃气体间层的热传递

()= ()) F(A)= L(a)

I (A) = () (A) +Pr, (A)I, (A) [r(a)= L(入)

6.3.1玻璃间气体间层的能量平衡可用如下基本关系式表达(图 6.3.1)

()= t,()I, () ()= 0

式中di—气体间层i的厚度(m); 入g.—所充气体的导热系数[W/(m·K)]; Nu努谢尔特数,是瑞利数Rai、气体间层高厚比和气 体间层倾角的函数。 注:在计算高厚比大的气体间层时,应考虑玻璃发生弯曲对厚度的影 响。发生弯曲的原因包括:空腔平均温度、空气湿度含量的变化、 干燃剂对氮气的吸收、充氮气过程中由于海拔高度和天气变化造 成压力的改变等因素, 6.3.3 玻璃层间气体间层的瑞利(Rayleigh)数可按下列公式 计停

图6.3.1第层玻遗的能量平衡

1气体间层倾角0≤60°

5气体面层领角90<<180°

(6. 3. 44)

式中力一气体压力,标准状态下p=101300Pa 气体密度(kg/m); Tm—气体的温度,标准状态下T=293K; R~气体常数[J/(kmol·K)] M气体的摩尔质量(kg/mol)。 气体的定压比热容、运动黏度、导热系数入是温度的线 性函数,典型气体的参数应按本规程附录E给出的公式和相关 参数计算。 6.3.6混合气体的密度、导热系数、运动黏度和比热容是各气 体相应比例的函数,应按下列公式和规定计算:

Mux = Z · M

式中:——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的摩尔数。 2密度

式中入—单原子气体的导热系数[W/(m·K)]; x——多原子气体由于内能的散发所产生运动的附加导 热系数[W/(m·K)]。 应按以下步骤求取入ai: 1)计算

(6. 3. 614)

(6. 3. 614)

h= 40(+1)× T

武中6斯带芬玻尔慈曼常数

Ta 气体间层中两个表面的平均绝对温度(K); e1、—气体间层中的两个玻璃表面在平均绝对温度T.下 的半球发射率。 6.4玻璃系统的热工参数

0.4.1计算玻璃系统的传热系效时, 件,仅考虑室内外温差,没有太阳辐射,应按下式计算

室内。 2环境温度应是周围空气温度T和平均辐射温度T的加 权平均值,应按下式计算

武中h。、h, 应按本规程第10章的规定计算。

6.4.2玻璃系统的遮阳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现定

1各层玻璃室外侧方向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A.i . Ron.i 9ni ≥ R

3玻璃系统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接下式计算

4玻璃系统的遮阻系数应按本规程公式(6.1.8)计算。

7.1框的传热系数及框与面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

7.1框的传热系数及框与面板接缝的线传热系数

7.1.1应采用二维稳态热传导计算软件进行框的传热计算。软

7.1.2计算框的传热系数U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的传热系数U应在计算窗或幕墙的某一框截面的二维 热传导的基础上获得; 2在框的计算截面中,应用一块导热系数入=0.03W/(m· K)的板材替代实际的玻璃(或其他镶嵌板),板材的厚度等于所 替代面板的厚度,嵌人的深度按照面板嵌入的实际尺寸,可见 部分的板材宽度b.不应小于200mm(图7.1.2):

图7.1.3框与面板接缝线传热系数计算模型示急

2用二维热传导计算程序,计算在室内外标准条件下流过 示截面的热流Q,并应按下式整理:

(U, · by +U · bg +) · (Tnin Taat) br+b

图7.1.2框传热系数计登型示意

3在室内外标准条件下,用二维热传导计算程序计算流过 图示截面的热流,并应按下式整理:

直接采用检测的结果。在求解二维稳态传热方程时,应假定所有 材料导热系数均不随温度变化。 固体材料的表面发射率数值应按照本规程附录G确定;若 表面发射率为固定值,也可直接采用表F.0.1中的数值。 7.2.4当有热桥存在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热桥部位(例如螺 栓、照钉等部位)固体的当量导热系数:

7.2.1(包括固体材料、空腔和缝隙)的二维稳态热传导计 算程序应采用如下基本方程:

1窗框内部任意两种材料相接表面的热流密度Q应按下式 计算:

式中S一热桥元件的面积(例如螺栓的面积)(m); A。———热桥元件的间距范围内材料的总面积(m); 入——热桥材料导热系数[W/(m·K)] 入,—无热桥材料时材料的导热系数LW/m·K)]。 7.2.5判断是否需要考热桥影响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F,1%时,忽略热桥影响; 2当1%10,时,应按本规程第7.2.4 条的规定计算; 3当F>5%时,必须按本规程第7.2.4条的规定计算, 7.3玻璃气体间层的传热 7.3.1计算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处的线传热系 数时,应计算玻璃空气间层的传热。可将玻璃的空气间层当作 一种不透明的固体材料,导热系数可采用当量导热系数代替,第 个气体间层的当量导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S一热桥元件的面积(例如螺栓的面积)(m)); As———热桥元件的间距范围内材料的总面积(m); 入p———热桥材料导热系数[W/(m·K)]; 无热桥材料时材料的导热系数[W/(m·K)]。

7.2.5判断是否需要考虑热桥影响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F,1%时,忽略热桥影响; 2当1%10,时,应按本规程第7.2.4 条的规定计算; 3当F>5%时,必须按本规程第7.2.4条的规定计算, 7.3玻璃气体间层的传热

9 = 9e + 9

式中9———热流密度的对流换热部分;

Q热流密度的辐射换热部分。 7.2.2采用二维稳态热传导方程求解枢截面的温度和热流分布 时,截面的网格划分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任何一个网格内部只能含有一种材料: 2网格的疏密程度应根据温度分布变化的剧烈程度而定, 应根据经验判断,温度变化剧烈的地方网格应密些,温度变化平 缓的地方网格可稀疏一些; 3当进一步细分网格,流经窗框横截面边界的热流不再发 生明显变化时,该网格的疏密程度可认为是适当的; 4可用若平段折线近似代替实际的曲线。 7.2.3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可选用本规程附录F的数值,也可

7.3.1计算框与玻璃系统(或其他镶嵌板)接缝处的线传热系 数中时,应计算玻璃空气间层的传热。可将玻璃的空气间层当作 一种不透明的固体材料GB/T 4458.3-2013 机械制图 轴测图,导热系数可采用当量导热系数代替,第 个气体间层的当量导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dg.i Nelf.i=Qi

透明的固体材料,其当量导热系数应考虑空腔内的辐射和对流换 热,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入a—封闭空腔的当量导热系数[W/(m·K)]; h"—封闭空腔内空气对流换热系数[W/(m²·K)],应 根据努谢尔特数来计算,并应依据热流方向是朝 上、朝下或水平分别考虑三种不同情况的努谢尔 特数; h 封闭空腔内辐射换热系数[W/(m,K)],应按本 规程第7.4.10条的规定计算; d—封闭空腔在热流方向的厚度(m); Nu—努谢尔特数; 入r—空气的导热系数[W/(m·K)]。 7.4.2热流朝下的矩形封闭空腔(图7.4.2)的务谢尔特数 应为:

7.4.3热流朝上的矩形主 4.3)的努谢尔特数取

的劳服尔数眼 决于空腔的高宽比L/LGB 1886.2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甘薯色素,其中L,和L为空腔垂直和水平方向 的尺寸。 1当L/≤1时其多谢尔数应为

7.4.4水平热流的矩形封闭空腔(图7.4.4)的努谢尔特数应按 下列规定计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