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pdf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50785-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0704
VIP资源

GBT50785-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0785-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pdf

根据人体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心理生理学主观热感觉的 等级为出发点,考虑了人体热舒适感的诸多有关因素的全面评价 指标,是人群对于热感觉等级投票的平均指数。

2.0.10 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 predicte

fied(PPD) 处于热湿环境中的人群对于热湿环境不满意的预计投 均值。

vote (APMV)

在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中YC/T 501-2014 烟草及烟草制品 游离态甾醇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考虑了人们心理、生理与行为 适应性等因素后的热感觉投票预计值。

人体通过代谢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的速率,通常用 人体单位面积的代谢率表示,

2.0.13冷吹风感draft

perature (t.m)

续7d室外日平均温度的指数加

3.0.1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宜以建筑物内主要功能房 间或区域为对象,也可以单栋建筑为对象。当建筑中90%以上 主要功能房间或区域满足某评价等级条件时,可判定该建筑达到 相应等级

3.0.2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可分为设计阶段

3.0.3设计评价应在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申请设计 评价的建筑应提供下列资料: 1相关审批文件; 2施工图设计文件; 3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证明文件。 3.0.4工程评价应在建筑投入正常使用一年后进行,申请工程 评价的建筑除应提供本标准第3.0.3条规定的资料外,尚应提供 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和室内热湿环境运行资料。 3.0.5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评价应区分为人工冷热源热湿 环境评价和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 3.0.6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等级可划分为I级、Ⅱ级和 Ⅲ级等三个等级,且等级的判定应按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的规 定执行。

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一般规定4.1.1对于采用人工冷热源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应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再进行等级判定:1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规定;23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无结露、发霉等现象;3采用集中空调时,新风量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评价方法4.2.1对于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设计评价的方法应按表4.2.1选择,工程评价的方法宜按表4.2.1选择。当工程评价不具备按表4.2.1执行的条件时,可采用由第三方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应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代谢率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服装热阻应按本标准附录C执行,体感温度的计算应按本标准附录D执行。表4.2.1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的评价方法冬季评价条件夏季评价条件空气流速服装热阻空气流速服装热阻评价方法(m/s)(clo)(m/s)(clo)Va≤0. 20Ie≤1.0Va≤0.25Icl ≥0. 5计算法或图示法Va>0. 20I>1.0Va>0. 25I<0.5图示法4.2.2采用计算法进行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等级评价时,设计5

评价应按其整体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判定;工程评价应按其 价指标和局部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判定,且所有指标均应满足 等级要求。

4.2.3整体评价指标应包括预订

4.2.4对于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的评价等级,整体评价指标应

tmax.0. 5clo 在服装热阻为0.5clo时的体感温度上限(℃); tmin,1.Oclo 在服装热阻为1.0clo时的体感温度下限(℃); tmin,0.5clo 在服装热阻为0.5clo时的体感温度下限(℃); I. 服装热阻(clo)。

4.2.6采用图示法进行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等级评

用图示法进行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等级评价时,不同 不同空气流速对应的体感温度(top)应符合下式的

服装热阻、不同空气流速对应的体感温度(top)应符合下式的 规定:

tmin, Iel < top < tmax, I

5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

5.1.1对于采用非人工冷热源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应在满足

5.1.1对于采用非人工冷热源的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应在满足

下列条件时,再进行等级判定: 1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无结露、发霉等现象; 2具备合理的自然通风措施。

5.2.1对于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设计评价应采用计算法或图 示法,工程评价宜采用计算法或图示法。当工程评价不具备采用计 算法和图示法的条件时,可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应按 本标准附录A执行,代谢率应按本标准附录B执行,服装热阻应按 本标准附录C执行,体感温度的计算应按本标准附录D执行。 5.2.2采用计算法评价时,应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PMV作为评价依据。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PMV)应按下式计算:

本标准附求(执行,体感温度的计算应按本标准附求D执行。 5.2.2采用计算法评价时,应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PM作为评价依据。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 (APMV应按下式计算:

5.2.2采用计算法评价时,应以预计适应性平均热

APMV作为评价依据。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 APMV应按下式计算:

APMV = PMV /(1+^: PMV)

表5.2.2自适应系数

续表 5. 2. 2

5.2.3采用计算法评价时,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等级的 判定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5.2.3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

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

环境体感温度范围 I级区;2—ⅡI级区;top—体感温度

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

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非人工冷热源 热湿环境体感温度范围 I级区;2一IⅡI级区;top一体感温度

6. 1 基本参数和仪器

6.1.1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基本参数和测量仪器应符合表 6.1.1的规定,且测量仪器的响应时间不应过长,其中空气流速 测量仪器的响应时间不得大于0.5s。

表6.1.1室内热湿环境评价的基本参数测量仪器

6.2.1冬季测量,不宜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进行,且室内外温差 不应小于设计温差的50%。

6.2.1冬季测量,不宜在晴天天气条件下进行,且室内外温差 不应小于设计温差的50%。 6.2.2夏季测量时,应在室内外温差和湿度差不小于设计温差 和湿度差的50%且晴天或者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

和湿度差的50%且晴天或者少云天气条件下进行。

6.3.1测量位置应选择室内人员的工作区域或座位处,并应优 先选择窗户附近、门进出口处、冷热源附近、风口下和内墙角处 等不利的地点

3.2测量位置距墙的水平距离应大于0.5m。

6.3.3房间或区域环境的基本参数分布均匀时,空气温

坐姿时,应距离地面0.6m;站姿时,应距离地面1.1m。 6.3.4房间或区域环境的基本参数分布不均匀时,空气温度、 空气流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平面辐射温度、体感温度 的测量高度,坐姿时,应分别距离地面0.1m、0.6m和1.1m; 站姿时,应分别距离地面 0.1m、1.1m和 1.7m。测量值应取不

同高度测量值的加权平均值。

6.3.5坐姿时,计算空气垂直温度差应分别测量距离地面0.1m 和1.1m处的空气温度;站姿时,应分别测量距离地面0.1m和 1.7m处的空气温度

6.3.6地板表面温度应在安装好预期地面覆盖物的情况

6.3.8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房间或区域面积确定,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房间或区域面积小于等于16m²的,应测试房间的中心; 2房间或区域面积大于16m²但小于等于30m²的,应选择 测试区域对角线上的两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3房间或区域面积大于30m²但小于等于60m²的,应选择 测试区域对角线上的三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4房间或区域面积大于60m的,应选择测试区域两个对 角线上的五个等分点作为测点。

6.4.1测量周期宜为24h~48h,测量时间间隔应小于30min: 并应取测量时间段内最不利时刻的值。 6.4.2测量前,测量仪器的读数应在待测环境中趋于稳定。

6.4.1测量周期宜为24h~~48h,测量时间间隔应小于30min: 并应取测量时间段内最不利时刻的值。 6.4.2测量前,测量仪器的读数应在待测环境中趋于稳定。 6.4.3测量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与平面辐射温 度的时间应至少为3min,并不得大于15min。测量结果应取测 量时间段内至少18个时间点的算术平均值。 6.4.4对于供冷或供暖辐射地板表面温度,测量时间宜按空气 温度的时间平均方法进行处理

6.4.5测量空气流速的时间应为3min,测量结果应取测

没内至少18个时间点的算术平均值。瞬时速度的测量时间 52

表A热湿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 B 不同活动代谢率

B.0.1代谢率测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环境人类工效学: 代谢率的测定》GB/T18048的规定。 B. 0.2常见活动的代谢率可按表 B. 0. 2 取值

表B.0.2常见活动的代谢率

.1.2单件服装的热阻可按表C.1.2规定取值。当活动量主 坐姿活动(1.2met),增减一件衣物时,体感温度修正值可 表 C. 1. 2 取值。

表C.1.2单件服装的热阻及体感温度修正值

续表 C. 1. 2

C.1.3人处于坐姿时,椅子的热阻可附加0~0.4clo,并应按 表 C. 1. 3 取值

表 C.1.3椅子的热阻

C.2动态服装热阻的确定

1对于服装热阻(I)大于0.6且小于1.4或服装总热阻 (I1)大于1.2且小于2.4的人QCR 278-2015 机车空调装置,修正后的服装总热阻应按下式 计算:

式中:Ia,r 修正后的边界层空气总热阻(clo); I,一一一边界层空气总热阻(clo),取0.7clo。 3当人附近的空气流速(ar)不大于3.5m/s、人身体移动 速度(uw)不大于1.2m/s时,动态服装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Icl,r—一动态服装热阻(clo); fal—一服装面积因数,等于着装时人的体表面积与裸露 时人的体表面积之比。 4当人进行除行走外其他形式活动时或静止时,人身体移 动速度()按下式计算,且应低于0.7m/s:

式中:M一一代谢率(W/m²)。 5当服装热阻小于等于0.6clo时,修正后的服装总热阻 (IT.r)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M一一代谢率(W/m²)。 5当服装热阻小于等于0.6clo时,修正后的服装总热阻 (IT.r)应按下式计算:

GB/T 7911-2013 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装饰层积板(HPL)附录 D体感温度的计算方法

0.1当满足下列四个条件时,体感温度可近似等于空 度: 室内没有辐射加热或者辐射冷系统; 2 外窗或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符合下式的规定:

表 D.0.2 系数A取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