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含修订说明和条文)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含修订说明和条文)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3936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含修订说明和条文)

路 青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共164页 第11页

3.0.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3.0.2新建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 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 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 混合式基层。 3.0.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3.0.4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 。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3.0.5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处治工艺 确认能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层。 3.0.6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根据需要并作适当的铣刨处理,洒布粘层油,再铺 筑新的结构层

4.1.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 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1.1.2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 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4.1.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GB 1886.125-2015 食品添加剂 肉桂醇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

[面] 施 工 技 术 规 范 条 玩

4.3.1乳化沥青适用于沥青 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修补裂 缝,喷洒透层、粘层与封层等。乳化沥青的品 同宜符合表4.3.1的规定。

乳化沥青品种及适用范围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2]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路 面 技 术规范 批16460页第17页 余

表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 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 [2]当用于填补车辙时,BCR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宜提高至不低于55℃: 3]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试验天数,通常采用5天,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 可选用1天。 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天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 向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 则不准使用。 [4当改性乳化沥青或特种改性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 进行一5℃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表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粘附性、拌和试验,与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 用实际的石料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

4.8.1沥青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钢渣、矿渣等,但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不得使用筛选砾石和矿渣。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 加工。 4.8.2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4.8.2的规定。当单一规格集料的 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的要求。除SMA、OGFC路面外,允许在硬质粗集料中掺加部分较小粒径的磨光值达不到要求 的粗集料,其最大掺加比例由磨光值试验确定。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磨光值的技术要求 表4.

4.8.6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表4.8.5的要求,当使用不符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 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 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掺加 外加剂的剂量由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确定。 4.8.7破碎砾石应采用粒径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1%的砾石轧制,破碎砾石的破碎面应 符合表4.8.7的要求。

粗集料对破碎面的要求

4.8.8筛选砾石仪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4.8.9经过破碎且存放期超过6个月以上的钢渣可作为粗集料使用。除吸水率允许适当放宽 外,各项质量指标应符合表4.8.2的要求。钢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活性检验,要求钢渣中的游 离氧化钙含量不大于3%,浸水膨胀率不大于2%,

4.9.1沥青路面的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 场、采砂场生产。 4.9.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4.9.2

的规定。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mm含量的百分数表示,石屑和机制砂以砂 当量(适用于0~4.75mm)或亚甲蓝值(适用于0~2.36mm或0~0.15mm)表示。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注: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1.9.3天然砂可采用河砂或海砂,通常宜采用粗、中砂,其规格应符合表4.9.3的规定,砂 的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水洗后使用,海砂中的贝壳类材料必须筛除。开采天然砂必须取得当 也政府主管部门的许可,并符合水利及环境保护的要求。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 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0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用天然砂规格 表 4. 9.3

4.9.4石屑是 的要求。采石场在生产石屑的过程中应具备抽吸设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混合料 宜将S14与S16组合使用,S15可在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其他等级公路中使用

公路沥青路面施 术规范 条

沥青混合料用机制砂或石屑规格

含粉量不得超过表中要求。 4.9.5机制砂宜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制造,并选用优质石料生产,其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

4.10.1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忆水性石料经磨细得 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 量应符合表4.10.1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4.10.2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 %,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 4.10.3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 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 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

,11.1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的纤维稳定剂宜选用木质素纤维、矿物纤维等,木质素纤维的 质量应符合表4.11.1的技术要求。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施 泥 条 说 明

4.11.2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 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 4.11.3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 接使用。 4.11.4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 结团。 4.11.5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 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 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土5%,

4.11.2纤维应在250℃的干拌温度不变质、不发脆,使用纤维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 身体健康。纤维必须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能充分分散均匀。 4.11.3矿物纤维宜采用玄武岩等矿石制造,易影响环境及造成人体伤害的石棉纤维不宜直 接使用。 4.11.4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 结团。 4.11.5纤维稳定剂的掺加比例以沥青混合料总量的质量百分率计算,通常情况下用于SMA 路面的木质素纤维不宜低于0.3%,矿物纤维不宜低于0.4%,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纤维用量。 纤维掺加量的允许误差宜不超过土5%,

主①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 度计测定。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注:①对空隙率大于5%的夏炎热区重载交通路段,施工时应至少提高压实度1%。 ②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 表5.3.3

5.3.6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但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 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 技术指标不符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 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5.3.7二级及二级以下其他等级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可按上述步骤进行。当材 料与同类道路完全相同时,也可直接引用成功的经验,

5.4.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米用拌和机械拌制。 5.4.1.1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 5.4.1.2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 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 5.4.1.3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 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5.4.2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间 款式拌和机拌和。莲续式拌和机使用的集料必须稳定不变,一个工程从多处进料、料源或质 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和机。 5.4.3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周期不少于每年一次。冷料供料装 置需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 5.4.4间歇式拌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5.4.4.1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 5.4.4.2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 等外掺剂的设备。 5.4.5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取样应符合现行试验规程的要求。从沥青混合料运料车上取样时必 须在设置取样台分几处采集一定深度下的样品。 5.4.6集料进场宜在料堆部平台卸料,经推土机推平后,铲运机从底部按顺序竖直装料 减小集料离析。 5.4.7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用的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 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每个台班 结束时打印出一个台班的统计量,按附录G的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及铺筑厚度的 总量检验,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 5.4.8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5.2.2的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 母大开始儿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十拌儿锅集料废弃,再止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 5.4.9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添加消石灰、水泥等外掺剂时,宜 增加粉料仓,也可由专用管线和螺旋升送器直接加入拌和锅,若与矿粉混合使用时应注意 者因密度不同发生离析。 5.4.10拌和机必须有二级除尘装置,经一级除尘部分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部分可进

入回收粉仓使用(或废弃)。对因除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 5.4.11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间歇式 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 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 5.4.12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 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 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5.4.13间隙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 C、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 时间不宜超过24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5.4.14生产添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时,纤维必须在混合料中充分分散,拌和均匀。拌和机 应配备同步添加投料装置,松散的絮状纤维可在喷入沥青的同时或稍后采用风送设备喷入拌 和锅,拌和时间宜延长5s以上。颗粒纤维可在粗集料投入的同时自动加入,经5~10s的干拌 后,再投入矿粉。工程量很小时也可分装成塑料小包或由人工量取直接投入拌和锅。 5.4.15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 5.4.16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 单。

5.5.1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或急刹车、急弯掉 头使透层、封层造成损伤。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 候。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 5.5.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 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湘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 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苦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5.5.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设水池 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 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 5.5.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100mm~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辅机推动前 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 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的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无其是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 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5.5.5SMA及OGFC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沿车厢板滴漏时,应 采取措施易于避免,

5.6.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 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辅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5.6.2铺筑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 道)~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m~20m成梯队方 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 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5.6.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应选择熨平板的 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 接应仔细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5.6.4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 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 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 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5.6.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 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撬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 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5.6.6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符合总则1.0.4的要求,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 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 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本规范5.2.2条执行,且不得低于表5.6.6的要求。每天施工开始 价段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

5.6.7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 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并按附录G的方法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5.6.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两侧 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忻。 5.6.9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 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 5.6.10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不能采用摊

铺机铺筑时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5.6.10.1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事先设置挡板。 5.6.10.2沥青混合料宜卸在铁板上,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铁锹等工具宜 沾防粘结剂或加热使用。 5.6.10.3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控制次数,严防集料离析, 5.6.10.4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加快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时,应立即停止摊铺, 并对已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苦布保温。 5.6.10.5低温施工时,每次卸下的混合料应覆盖苦布保温。 5.6.11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气象联系,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 铲除。

5.7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5.7.1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5.7.2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不 宜大于120mm,但当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能达到压实度时允许增大到150mm。 5.7.3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 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高速公路铺筑双车道沥青路面的压路机 数量不宜少于5台。施工气温低、风大、碾压层薄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 5.7.4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表5.7.4的规定。压路机 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 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表 5. 7. 4

5.7.5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本规范表5.2.2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 层厚等情况经试压确定。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 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在低温状况下作反复碾压,使石料棱角磨损、压碎,破坏集料 嵌挤。

5.7.6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5.7.6.1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 少热量散失。对摊铺后初始压实度较大,经实践证明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直接碾压 无严重推移而有良好效果时,可免去初压直接进入复压工序

5.7.6.2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 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5.7.6.3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 5.7.7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5.7.7.1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 通常不超过60~80m。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 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 5.7.7.2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 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吨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kN, 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Mpa,轮胎发热后不小于0.6MPa,且各个轮胎的气压大体 相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5.7.7.3对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尤其是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宜优先采 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0mm的薄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的振 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大振幅,以产生较大 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0 200m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 5.7.7.4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宜小于12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 宽度,并不应少于200mm。 5.7.7.5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 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 5.7.8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如经复压后已无明显轮迹时可免去终压。终压可选用双轮 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5.7.9SMA路面的压实应符合以下要求: 5.7.9.1除沥青用量较低,经试验证明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有良好效果外,不宜采用轮胎 压路机碾压,以防将沥青结合料搓揉挤压上浮。 5.7.9.2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 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如 发现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 5.7.10OGFC宜米用小于12吨的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5.7.11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 或防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 亚格控制喷水量且成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 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 之后停正洒水。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 5.7.12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 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5.8.1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 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 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 5.8.2纵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5.8.2.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 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5.8.2.2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力切齐,也 可在混合料尚未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的方式,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作纵 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 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者先在已压实路面 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50m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 5.8.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 压的斜接缝,沥青层较厚时也可作阶梯形接缝(见图5.8.3)。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采用 斜接缝

图5. 8. 3 横向接缝的几种型式

5.8.4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 租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阶梯形接缝的台阶经铣刨而成 并洒粘层沥青,搭接长度不宜小于3m。 5.8.5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 角连接。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刨除或 切割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 合料接头应使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 顺。

5.9.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C后,方可 开放交通。需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冷却降低混合料温度。 5.9.2沥青路面雨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5.9.2.1注意气象预报,加强工地现场、沥青拌和厂及气象台站之间的联系,控制施工长 度,各项工序紧密衔接。 5.9.2.2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排水。 5.9.3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 共16460页第38页

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

洒油管成15°~25°的夹角,洒油管的高度应使同一地点接受2~3个喷油嘴喷洒的沥青,不 得出现花白条。 6.2.4沥青表面处治喷洒沥青材料时应对道路人工构造物、路缘石等外露部分作防污染遮 盖。 6.2.5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应确保各工序紧密衔接,每个作业段长度应根据施工能力确定,并 在当大完成。人工撤布集料时应等距离划分段落备料, 6.2.6三层式沥青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6.2.6.1清扫基层,撒布第一层沥青。沥青的撒布温度根据气温及沥青标号选择,石油沥 青宜为130℃~170℃,煤沥青宜为80℃~120℃,乳化沥青在常温下洒布,加温酒布的乳液 温度不得超过60℃。前后两车喷酒的接茬处用铁板或建筑纸铺1~1.5m,使搭接良好。分几 幅浇洒时,纵向搭接宽度宜为100mm150mm。撒布第二、三层沥青的搭接缝应错开。 6.2.6.2撤布主层沥青后应立即用集料撤布机或人工撤布第一层主集料。撒布集料后应及 时扫匀,达到全面覆盖、厚度一致、集料不重叠、也不露出沥青的要求。局部有缺料时适当 找补,积料过多的将多余集料扫出。两幅搭接处,第一幅撒布沥青应暂留100~150mm宽度 不撒布石料,待第二幅一起撒布。 6.2.6.3撒布主集料后,不必等全段撒布完,立即用6~8t钢筒双轮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 心碾压3~4遍,每次轮迹重叠约300mm。碾压速度开始不宜超过2km/h,以后可适当增加。 6.2.6.4第二、三层的施工方法和要求应与第一层相同,但可以采用8吨以上的压路机碾压。 3.2.7双层式或单层式沥青表面处治浇洒沥青及撒布集料的次数相应减少,其施工程序和要 求参照6.2.6进行。 6.2.8除乳化沥青表面处治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并基本成型后方可通车外,沥青表面处治在 碾压结束后即可开放交通,并通过开放交通补充压实,成型稳定。在通车初期应设专人指挥 交通或设置障碍物控制行车,限制行车速度不超过20km/h,严禁畜力车及铁轮车行驶,使 路面全部宽度均匀压实。 5.2.9沥青表面处治应注意初期养护。当发现有泛油时,应在泛油处补撒与最后一层石料规 格相同的嵌缝料并扫勾,过多的浮料应扫出路外。

5.3.1根据情况可选择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微表处、改性沥青集料封层、薄层磨耗层或其他 适宜的材料。 5.3.2铺设上封层的下卧层必须彻底清扫干净,对车辙、坑槽、裂缝进行处理或挖补 6.3.3上封层的类型根据使用目的、路面的破损程度选用。 6.3.3.1裂缝较细、较密的可采用涂洒类密封剂、软化再生剂等涂刷罩面; 6.3.3.2对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旧沥青路面可以采用普通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也可在

面 技 共16460页第41页 术规范 余

喷洒道路石油沥青后撒布石屑(砂)后碾压作封层: 6.3.3.3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轻微损坏的宜铺筑微表处; 6.3.3.4对用于改善抗滑性能的上封层可采用稀浆封层、微表处或改性沥青集料封层。

6.4.1多雨潮湿地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空隙率较大,有严重渗水可能,或铺 筑基层不能及时铺筑沥青面层而需通行车辆时,宜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 6.4.2下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稀浆封层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 化沥青作结合料。下封层的厚度不宜小于6mm,且做到完全密水。 6.4.3以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铺筑下封层时,通常采用单层式,表6.2.1中的矿料用量宜为 58m/1000m,沥青用量可采用要求范围的中高限

GB/T 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pdf6.5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矿料级酉

5.5.6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混合料中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的用量应通过配合 定。混合料的质量应符合表6.5.6的技术要求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

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注:[1]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的宽度变化率适用于需要修补车辙的情况。 6.5.7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 6.5.7.1根据选择的级配类型,按表6.5.5确定矿料的级配范围。计算各种集料的配合比 例,使合成级配在要求的级配范围内。 6.5.7.2根据以往的经验初选乳化沥青、填料、水和外加剂用量,进行拌和试验和粘聚力 试验。可拌和时间的试验温度应考虑最高施工温度,粘聚力试验的温度应考虑施工中可能遇 到的最低温度。 6.5.7.3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和稀浆混合料的外观状态,选择1一3个认为合理的混合料配 方,按表6.5.6规定试验稀浆混合料的性能,如不符要求,适当调整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再

图6.5.7.4确定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最佳沥青用量的曲

6.5.7.5根据经验在沥青用量的可选范围内选择适宜的沥青用量。对微表处混合料,以所 选择的沥青用量检验混合料的浸水6d湿轮磨耗指标QSH 0236-2008 原油破乳剂技术要求,用于车辙填充的增加检验负荷车轮试 验的宽度变化率指标,不符要求时调整沥青用量重新试验,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6.5.7.6根据以往经验及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在充分考虑气候及交通特点的基础上综合 确定混合料配方。 5.5.8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原路面的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陷,较宽 的裂缝宜清理灌缝。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筑微表处时宜洒布粘层油,过于光滑的表面需拉 毛处理。 6.5.9稀浆封层和微表处的最低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严禁在雨天施工,摊铺后尚未成型 混合料遇雨时应予铲除。 6.5.10稀浆封层和微表处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分 两层摊铺时,第一层摊铺后至少应开放交通24h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摊铺。 6.5.11稀浆封层和微表处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 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对 微表处不得有横向波浪和深度超过6mm的纵向条纹。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稳定的稀浆封层 和微表处,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