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10-2017 地下水巢式监测井建设规程

DZ/T 0310-2017 地下水巢式监测井建设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Z/T 0310-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3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4862
VIP资源

DZ/T 0310-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Z/T 0310-2017 地下水巢式监测井建设规程

5.3.1并管材质应根据监测并性质、井深、地质环境条件、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选取,具体要求如下: a) 具有良好的强度,能承受地层和静水侧压力以及管柱自重产生的拉压力; b) 能抵抗井水腐蚀,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 c) 无毒、无味,不污染地下水,能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d)管身圆直,端口平整,连接牢固,密封良好,无渗漏、无残缺、无裂纹; e)井管类型选择可参照表1。 5.3.2井管规格应满足洗井设备与监测设备的安装与正常使用要求,可根据监测井性质、井管材质及经 齐合理性等因素综合选取,井管外径宜在50mm~150mm之间。具体要求如下: 当监测性质仅为水位监测井时,井管外径可以小于50mm,但不应小于监测仪器最大直径的 3倍; 光临迎质

DZ/T 03102017

图3地下水巢式监测井监测层位及井深结构示意图

DZ/T0310—2017

c)当地下水位(头)埋深大于10m时,考虑洗井设备的普适性DG/TJ08 104-2014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井管外径宜不小于75mm; d)当设计要求必须做大落程的抽水试验时,井管外径宜不小于120mm。 5.3.3无缝钢管应根据井径、井深等因素综合考虑壁厚大小,具体规格型号参照GB/T8163中相关规 定执行。 5.3.4PVC一U井管应根据压力级别、外径大小等因素合理选取壁厚大小,具体规格型号参照GB/T 13526中相关规定执行。 5.3.5滤水管的设计应根据含水层类型、水质和并深等因素综合考虑,具体可参照表2.

5.4.1滤料应选择质地坚硬、密度大、磨圆度好的砂砾,以石英砂砾为宜 5.4.2滤料在使用前应进行过筛、清洗。 5.4.3遵循GB50027中的相关规定。

5.5.1止水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隔水性能好; b)人水软化时间长; c) 无毒、无味、不污染地下水; d) 形状规范、大小适中。 5.5.2止水段宜选用膨润土颗粒作为止水材料,宜将膨润土制成圆柱状颗粒,颗粒圆柱直径在5mm 10mm之间,高度在10mm~20mm之间,需压实、晾干,达到表面稍干,内部湿润柔软的标准。 5.5.3封孔段宜采用黏土球作为封孔材料,宜将黏土制成球形或否核状,直径在20mm~30mm之间 用前制好晾王

5.1.1在施工前应进行钻探技术交底,交底方由钻探技术负责人员、地质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 加,交底要求详细、具体,并填写交底记录表。 6.1.2施工前应对钻探设备安装质量、水、电、交通、场地、安全防护设施等按照设计要求检查验收

6.1.3施工前应检查施工材料和工具设备等配备齐全。

DZ/T0310—2017

6.2.1开孔钻进应根据地层情况、监测井结构等因素合理选用回转钻进或冲击钻进方式进行 开孔。 6.2.2回转钻进开孔时应用短钻具和轻压慢转的方法钻进,钻进过程中要防止主动钻杆倾斜、摆动。冲 击钻进开孔时应先开挖孔口坑,然后将钻具下放到孔口坑内,用短冲程、单冲次冲击的方法钻进,且要保 持钻具垂直。 6.2.3开孔钻进时应采取护孔和防斜措施,防止孔口塌陷和确保钻孔垂直。在易塌的表土层,可以采用 人工开挖,穿过易塌表土层后,下人孔口保护管

击钻进开孔时应先开挖孔口坑,然后将钻具

6.3.1应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地质环境条件、钻孔结构、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确定不同岩层的钻进技术参 数,在条件相同时,各项钻进技术参数应一致,并按照DZ/T0148中相关规定选择钻进方法以及配套的 钻探设备。

数,在条件相同时,各项钻进技术参数应一致,并按照DZ/T0148中相关规定选择钻进方法以及配套的 钻探设备。 6.3.2在保障安全钻进的前提下,宜采用清水自然造浆钻进方法钻进。 6.3.3根据冲洗液显示情况分析并记录井漏、井涌等情况,认真填写钻探施工班报表。 6.3.4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井段顶角偏斜角度不超过1°;大于100m的井段,井段顶角偏斜角度 递增速度每百米不超过1°,井段顶角和方位角不应有突变。 6.3.5如需取心或采样以及地质编录工作,相关操作应遵循DZ/T0148的相关规定。 6.3.6如需变更设计,应提出变更设计的理由和变更结果,并按照附录A中表A.2设置的内容填写“设 计变更通知书”,当变更结果获得确认后方可继续钻进

7.1.1巢式监测井成井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测井; b) 分层下管; c) 分层填砾止水; d) 封孔; e) 分层洗井; f) 分层抽水试验; g) 分层取水样。 1.2 根据下管方式的不同,巢式监测井的成井工艺可按以下流程图所示进行:

测井; 分层下管; 分层填砾止水; 封孔; 分层洗井; 分层抽水试验; )分层取水样。

a)当采用集束式下管方式时,巢式监测井成井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b)当采用逐次式下管方式时,巢式监测井成井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7.2.1测并内容包括自然电位、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并径和并斜。测井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 0181中相关规定

测井内容包括自然电位、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并径和并斜。测并方法及技术要求应符合DZ 中相关规定。

DZ/T 0310—2017

图4巢式监测井集束式下管方式成井工艺流程

图5巢式监测井逐次式下管方式成井工艺流程图

7.2.2测井曲线应进行现场解译,解译过程中应结合取出的岩心、采样的样品以及现场地质编录 合确定解译成果。 7.2.3测井曲线的比例尺应根据岩性的复杂程度和钻孔深度确定,井深小于或等于300m的监 采用1:200的比例尺,井深大于300m的监测井宜采用1:500的比例尺

3.1在下管之前,应循序完成以下各项准备工作: a)进行冲孔。将冲孔钻杆下放到孔底,用大泵量冲孔排渣。当冲孔排渣结束后,应将孔内泥浆的 黏度降低至20s内,密度小于1.15g/cm²。 b) 在冲孔、排渣、换浆结束后,进行验孔。 C 根据地质编录与测井解译成果再次确定每层的下管深度、滤水管长度和安装位置。按下管先后 次序将井管逐根丈量、排列、编号、试扣,确保下管深度和过滤管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d) 逐根检查井管,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替换, e) 对下管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全部符合安全要求。 3.2 巢式监测井主要包括逐次式和集束式两种下管方式。 3.3 逐次式下管即按照由深到浅、自下而上的顺序逐级完成下管过程,具体操作过程是: a) 下第1级监测井的井管。首先下入第1级的沉淀管,然后按设计要求依次下入滤水管和井壁 管,确认到达设计深度后,按照设计要求填人第1级井管所需滤料。 b)下入第2级监测井的井管。首先下人第2级的沉淀管,然后按设计要求依次下入滤水管和井壁 管,确认到达设计深度后,按照设计要求填入止水材料对第1级井管止水,然后填人第2级井管 所需滤料,直到达到设计深度。 C 下入第N级监测井的井管。按照上述顺序依次下入沉淀管、滤水管和井壁管,然后按照设计要 求分别填入止水材料和滤料,对N一1级井管止水和对第N级井管填砾,直到达到封孔深度

DZ/T0310—2017

7.3.4集束式下管即自下而上先下入第1级井管,当下入深度到达第2级并管的设计深度时,将第1级 井管与第2级井管通过焊接、捆绑等方式集中同时下人,当到达下一级井管的设计深度时,重复上述工 作,直到最后一级井管安装完毕。

7.3.5下管时可根据设备能力、井管总质量、强度及连接方式等因素综合选取具体操作方法,具体方法 如下: a) 提吊下管法。当井管采用丝扣或焊接方式且井管总质量小于下管设备的安全负荷和小于井管 的抗拉强度时采用。 b) 兜底下管法。当并管采用密封胶连接且并管总质量小于下管设备的安全负荷和并管的抗压强 度大于抗拉强度时采用。 7.3.6下管时井管下放速度需合理控制,不宜太快,中途遇阻时不要猛墩强提,可缓慢上下提动或转动, 必要时可轻敲管壁,仍无法下管时,应将井管提出,清除孔内障碍后再下。 7.3.7当采用丝扣连接井管时,丝扣要上满拧紧。若螺纹配合不好,丝扣上歪或丝扣损坏时,不得勉强 紧扣,要卸开修复,重上或更换。 7.3.8当采用焊接连接井管时,其两端应车平,并倒角。焊接时,管口内、外壁要对平、焊正、焊牢,必要 时应采用拉筋加固。 7.3.9当采用胶接连接井管时,应根据水质采用环保达标的密封胶,避免因胶水成分或发生化学反应影 响水质。 7.3.10下管时如需安装扶正器,应安装在滤水管上方1m2m处,

7.4.1填砾止水的方法宜采用静水填料法。当井深大于200m时,可采用静水填料法或动水填料法。

a) 填料前应估算所需砾料或止水材料体积; 现场应采用定容器皿填料; ) 合理控制填料速度; d) 应从井管周围均匀填入,不得只从单一的方位填入: e) 填料过程中要记录滤料与止水材料的用量并及时测量填料面位置,当发现填人数量及深度与计 算有出人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7.4.3采用静水填料法填料时,孔内液体应始终保持从管口溢出,若溢流中断,是中途堵塞的征兆,应采 取措施,使管口恢复溢流后再填。 7.4.4采用开泵正循环冲洗填料法填料时,应始终保持冲洗,中途不得停泵。滤料或止水材料的投人速 度宜控制在15L/min~20L/min之间。随着填料深度的减小,可以适当增加填料速度。 7.4.5采用空压机反循环冲洗填料法填料时,孔口应与水源连通,始终保持冲洗液循环,不得间断。此 法能防止中途堵塞和孔内分选,但仅适用于孔壁稳定的钻孔,不适用于松散易塌地层。 7.4.6滤料的厚度应根据监测目的层的厚度、岩性、滤水管的长度等综合确定,但单层厚度宜不小于 0.5m。 7.4.7止水材料的厚度根据隔水层的厚度、岩性确定,但单层厚度宜不小于2.0m。 7.4.8滤料填至预定位置后,在进行止水前,应再次测定填料面位置,若有下沉,应补填至预定位置。 7.4.9当填至封孔位置后,填人黏土球进行封孔。 7.4.10当封孔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止水效果的检验。现场宜采用水位压差法检验其止水效果,具体方法 为:测定不同井管内的静水位,然后对其中一根井管内进行注水或抽水,当水位差达到10m或最大降深 值时,稳定3h,观测其他井管内的水位,若水位波动幅度不超过5cm,则说明止水有效

DZ/T 03102017

DZ/T 0310—2017

7.4.11止水效果的检验应通过分层取样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确定。

7.5.1封孔工作完成6h后,应对每级监测井自上而下分别进行洗井。巢式监测井常用的洗井方法有 化学洗井、活塞洗井、空压机洗井及泵抽洗井,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洗井方法联合洗井。 7.5.2采用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三钠作为洗井液进行化学洗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a)拌和法。将洗井液与滤料拌和后随填料过程填人。 b)浆液送人法。将洗井液配成浆液用输送管或泥浆泵送人孔内。 7.5.3化学洗井4h~8h后,再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洗井。 7.5.4采用活塞方法自上而下逐级进行洗井,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a) 活塞胶皮外径应与井管内径一致或稍大,洗井过程中要定时检查,当磨损的胶皮外径小于井管 内径4mm时,应及时更换。 b 可使用钻杆连接活塞,也可以采用钢丝绳连接活塞,大行程提拉洗并,提拉时速度应适当,一般 以0.6m/s1.2m/s为宜,中途受阻不应强行提拉。 c) 洗井过程中,活塞不得在井管内停放,不应将活塞下放到沉淀管中。 7.5.5采用空压机震荡法自上而下逐级进行洗井,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应将风管混合器直接下入至过滤管中部,并专人控制送风阀门。洗井时,将风压整至设备额定 最高值时,突然开放送风阀门,使压缩空气以最天的速度和压力在过滤管部位进行有效的震荡 洗井。每隔一定时间整压一次,至洗好为止。 b 用空压机排渣时,出水管下至过滤管的下部,风管沉没比不小于40%,当空压机洗井因流没比 过小时,抽水不连续或抽不上水时,应向井管内注水。 风管沉没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风管的沉没比; H一一风管沉没深度,从动水位算起,单位为米(m); h水上升高度.从动水位算起,单位为米(m)。 风管沉没深度与液体上升高度之比值一般不应小于0.8~1.2,最好为1.5。 d)风管没入水中的长度不应超过与空气压缩机额定最大风压相当的最高水柱值。洗井过程中出 现涌砂现象时,应立即提升水管和风管。 e)井管内水位过深时,可下入两套不同深度的风管,用两台空压机进行接力洗井。 7.5.6采用泵抽洗井时,应根据地层岩性、监测井结构及水位埋深等因素选用合理潜水泵规格。在泵抽 洗共的益邮应半小时信石一次一后复蛋菜

7.5.7现场应对洗井效果进行检验,应达到L

b)现场测量电导率检验。当前后两次的电导率差值在5%~10%之间时,可认为洗井合格。 格时应重新进行洗井,并再次进行检验,直到检验合格为止。

7.6.1应根据地层岩性、并管规格及设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设计抽水试验, 7.6.2当井径小于50mm时,宜进行注水试验

7.6.1应根据地层岩性、并管规格及设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设计抽水试验, 7.6.2当井径小于50mm时,宜进行注水试验

7.6.1应根据地层岩性、并管规格及设备能力等因素综合设计抽水试验

7.6.3当井径大于120mm时,宜进行大小两个落程的抽水试验,至少进行一次抽水试验。 7.6.4抽水试验应参照DZ/T0270和DZ/T0148执行。 7.6.5当进行两个及以上落程抽水试验时,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根据观测数据及时编制Q一s、Q一t或 一t、s一igt等关系曲线图,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7.6.6当对其中一眼井做抽水试验时,应同时对其他监测井进行水位观测。 7.6.7抽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井段深度。当井段深度小于100m时,井内沉砂厚度应不超过0.5m;当 段深度大于或等于100m时,沉砂厚度应不大于1.0m,否则应进行排砂处理

7.7.1在抽水试验结束前,应进行分层水样采集。

3.1保护设施应不妨碍水样采集和监测并维护且满足数据自动传输的要求,宜采用专用孔口保护装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修建建筑面积不大于9m²的井房。 8.2专用孔口保护装置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材质的基座和厚钢板制成的孔口保护箱,如图6所示,具体 要求如下:

图6专用孔口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DZ/T0310—2017

a)基座高度(H十h;)不小于70cm~80cm,其中地下部分高度(H)不小于30cm,露出地面高度 (h)为40cm~50cm; b 保护箱钢板厚度不小于10mm,高度(h2)为30cm,直径(g:)应视井管直径和孔内监测井数量适 当调整; c) 保护箱上设计一个专门的锁固装置,匹配专门的开锁工具; d) 保护箱盖板直径应大于保护箱箱体的直径,盖板边缘与保护箱帽体距离(d)不小于10cm; e) 为保证自动传输信号强度,应在保护箱顶部开一个直径(Φ2)不小于20cm的圆孔,并安装工程 塑料封严。 3专用孔口保护装置安装程序如下: a 砌筑水泥基座:清理监测井孔口周围,开挖地面以下30cm以上,放入铸模,再用混凝土进行浇 制,之后平整孔口; b 将孔口保护箱的底座固人混凝土中,等混凝土凝固后,取下模具; c)用螺丝固定好保护箱底座; d)在保护箱外喷涂监测井相关信息。 4设置孔口保护设施前应确保多根井管在同一水平面,且层位标识清晰。 5孔口保护装置施工时应保证钢筋数量和混凝土的厚度和强度,保证保护箱和基座的连接牢固。 6井房应在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包括警示徽标、监测井编号、警示语、管理部门、联系 话等。

9.1应按统一要求在地面设立坐标及高程测量标志,在监测并施工完成30d后进行孔口坐标及高程测 量,并每五年复测一次,在地面沉降区的监测井每两年复测一次。 9.2坐标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GCS2000)。 9.3高程测量应达到四等以上水准精度.测量工作应遵循GB/T12898的相关规定

1.1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井合理摆放。 1.2施工现场应配备相应的急救器材、应急药品和健康防疫用品。 1.3应做好防洪防灾工作,防止洪水、山火、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员和财物的损害。 1.4高温、炎热天气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寒冷季节施工时DB46T 23-2006 香蕉质量、包装、标志及贮运,应做好防冻、防煤气中毒等工作

地下水巢式监测井建设用表包括: a)表A.1地下水巢式监测井设计参数一览表; b)表A.2设计变更通知书; c)表A.3钻孔综合地层柱状图; d)表A.4工程质量验收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巢式监测井建设用表

GB/T 29042-2020 汽车轮胎滚动阻力限值和等级表A.2设计变更通知

表A.4工程质量验收单

如本书有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