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14-2018 原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技术规范

DB/T 14-2018 原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技术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T 1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2963
VIP资源

DB/T 14-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T 14-2018 原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技术规范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E:岩石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H:地面下测段的深度或钻孔内测段的深度,单位为米(m)。 K.:孔径变形计标定系数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E:岩石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H:地面下测段的深度或钻孔内测段的深度,单位为米(m)。 K.:孔径变形计标定系数

DB/T 14=2018

Pb:初始破裂压力,单位为兆阳斯卡(MPa)。 Pr:破裂重张压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P:瞬时闭合压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Psj:原生裂隙瞬时闭合压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P。:孔隙水压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T:原地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S;:压磁应力计内不同方向元件的记录应力值,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t:时间,单位为秒(s)。 △V::解除前后压磁应力仪读数的变化值,单位为毫伏(mV)。 α1:最大主应力的倾角,单位为度(°)。 α2:中间主应力的倾角,单位为度(°)。 α:最小主应力的倾角,单位为度(°)。 β1:最大主应力的方位角,单位为度()。 β2:中间主应力的方位角,单位为度()。 β3:最小主应力的方位角,单位为度()。 :岩体的重力密度(或重度),单位为牛[顿每立方米(N/m")。 。°:钻孔变形计0°方向的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 45°:钻孔变形计45°方向的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 90°:钻孔变形计90°方向的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 :第k电阻片解除应变测定值。 n:最终稳定应变值。 En:解除后第k电阻片应变仪读数。 o:初始应变值。 E0:解除前第k电阻片应变仪读数。 ::压磁元件记录应力值计算系数。 1::压磁应力计测量方向元件的标定曲线的斜率。 从:岩石泊松比。 のA(αs1):垂直于钻孔轴线平面内的最大主应力,在平孔、斜孔中又称大次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 Pa)。 0B(s2):垂直于钻孔轴线平面内的最小主应力,在平孔、斜孔中又称小次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 Pa)。 OH:最大水平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のh:最小水平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の:垂直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0x:X方向的正应力分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の,:Y方向的正应力分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0z:Z方向的正应力分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01:三维应力中的最大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02:三维应力中的中间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03:三维应力中的最小主应力,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Txy:XY方向的剪应力分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Tyz:YZ方向的剪应力分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ZX方向的剪应力分量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4.1.1 测量点位宜布置于岩性单一、结构完整的地段SN/T 4525.10-2016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的分子分型 MLST方法 第10部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避开岩体破碎松动的地块。 4.1.2 测量点位宜布置在水电连接便捷、作业方便的位置。 4.1.3了解测量点位所属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所处平原、山顶、峡谷、山坡等地貌特征,附近是否存在 断层等地质特征

4.2.1易 易跨塌的软土段与基岩风化段应下套管护孔。 4.2.2根据勘测要求,在选定部位进行钻孔。孔壁应光滑,孔深宜超过预定最深测试部位10m,钻孔应 符合GB/T50266的规定。 4.2.3倾斜度每百米应不超过设计要求1°,最大孔径应不超过设计孔径5mm。 4.2.4测试孔应全部取芯并记录地理位置、孔口高程、开孔与完孔时间、钻孔事故等信息,了解覆盖层 基岩、套管深度及孔径变化位置。 4.2.5了解造孔过程中使用泥浆、化学浆情况,检查孔底沉淀厚度。 4.2.6孔壁和孔内水质不够清洁时可用压水法洗孔,洗孔时钻具应下到孔底,最大泵量泵入,至孔口回 水清洁时结束。如无回水,洗孔时间不少于15min。压水法洗孔的具体操作应遵循DL/T5331的 规定。 4.2.7多孔交汇法水压致裂三维应力测量的测点各钻孔宜集中布置,钻孔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上,常用 1个垂直孔和2个平孔组成,或者1个垂直孔、1个平孔以及1个斜孔组成。多孔钻进方向应呈空间棱 锥状发散。平孔与垂直孔、平孔与斜孔(平孔)夹角90°左右。地下开挖体内测点各孔深度宜达到3倍洞 径尺寸,宜在25m~30m,视围岩完整程度、洞室跨度大小等因素,钻孔深度可适当加深。 4.2.8单孔裂隙重张法水压致裂三维应力测量钻孔的孔壁岩体应存在独立的、不同产状的、闭合的原 生裂隙面或软弱结构面。

4.2.1易跨塌的软土段与基岩风化段应下套管护孔。 4.2.2根据勘测要求,在选定部位进行钻孔。孔壁应光滑,孔深宜超过预定最深测试部位10m,钻孔应 符合GB/T50266的规定。 4.2.3倾斜度每百米应不超过设计要求1°,最大孔径应不超过设计孔径5mm。 4.2.4测试孔应全部取芯并记录地理位置、孔口高程、开孔与完孔时间、钻孔事故等信息,了解覆盖层 基岩、套管深度及孔径变化位置。 4.2.5了解造孔过程中使用泥浆、化学浆情况,检查孔底沉淀厚度。

锥状发散。平孔与垂直孔、平孔与斜孔(平孔)夹角90°左右。地下开挖体内测点各孔深度宜达到3倍洞 径尺寸,宜在25m~30m,视围岩完整程度、洞室跨度大小等因素,钻孔深度可适当加深。 4.2.8单孔裂隙重张法水压致裂三维应力测量钻孔的孔壁岩体应存在独立的、不同产状的、闭合的原 生裂隙面或软弱结构面

4.3.1查看钻孔岩芯,以及地球物理测量记录(如钻孔井下电视资料、井径测量资料、声波测量、岩石密 度等),了解钻孔完整段分布情况以及裂隙或破碎带的分布深度。 4.3.2了解重点部位(如拟建地下洞室的顶底板)在钻孔的深度位置。 4.3.3水压致裂测段应布置于基岩风化带以下的完整岩体内。 4.3.4水压致裂测段长度应大于6倍孔径。 4.3.5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测段内包含的裂隙应紧密闭合,多个测段宜分布于50m范围内。应选择 不同产状的原生裂隙段,避免测段含有多条裂隙。

水压致裂法二维应力测量

5.1测量设备安装检查调试

5.1.2封隔器与印模器

DB/T 142018

5.1.2.1 应根据测段孔径选用相应尺寸的封隔器、印模器。 5.1.2.2 胶面光滑无破损且长度不小于1m,胶筒面上下端与紧固接口连接应正常 5.1.2.3 应清除连接螺纹、中心管的污泥铁屑;通水管孔应畅通 5.1.2.4 封隔器最大耐压强度宜达到60MPa,印模器最大耐压强度宜达到40MPa

水源应清洁,测量设备水路连接及管控通道进出水应正常。 压力泵、测量仪器的电路连接与接入电源应正常

5.1.4.1压力泵额定工作压力宜不小于25MPa,较深钻孔(大于500m)或高应力地区,额定工作压力 宜大于40MPa,高压泵的稳定流量宜为10L/min~15L/min。 5.1.4.2调控液压管路开关,检查后确认压力泵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流量能达到额定值

5.1.4.1压力泵额定工作压力宜不小于25MPa,较深钻孔(大于500m)或高应力地区,额定工作压力 宜大于40MPa,高压泵的稳定流量宜为10L/min15L/min。 5.1.4.2调控液压管路开关,检查后确认压力泵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流量能达到额定值

5.1.4.1压力泵额定工作压力宜不小于25MPa,较深钻孔(大于500m)或高应力地区,额定工作压力

5.1.5.1使用计量检定合格的标准压力表、标准流量计,校准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获得各传感器的 零值初始数、单位输出值变换率。 5.1.5.2压力传感器精度优于0.5%,量程范围宜为0MPa~60MPa。 5.1.5.3 流量传感器量程不小于20L/min,记录精度优于土0.5L/min。 5.1.5.4 深孔测量时,压力传感器宜放置于测孔压裂段内。

5.1.6数据记录仪器

5.1.7.1定向器按工作原理分回转式、磁式、重锤式:非磁性岩石垂直孔使用磁式;平孔、斜孔中用重锤 式;磁性岩石垂直孔中使用回转式。 5.1.7.2定向器的记录精度应优于±3°

5.1.8压力管路密封性检测

裂试验前应对测量所用的压力泵、压力和流量传感器、传送泵压的钻杆及连接件 式验压力应不小于15MPa。对合格的钻杆进行编号并记录长度。

5. 1.9 并下压裂设备检测

检测按以下步骤进行: a)井下压裂设备装配完毕,将两只封隔器套上相应尺寸的钢质套管: b 缓慢注压使封隔器膨胀并紧贴套管壁,关泵并观察设备,确认不存在渗漏等异常情况; C 切换注压通道至封隔段位置,开泵观察出水是否顺畅; d 关泵并缓慢放水卸去封隔器内压力。

5min观测一次静水位,水位下降速度连续两次均小于5cm/min时,最后的双 净水位观测应遵循DL/T5331的规定

5.2.2并下压裂设备放置

水压致裂压裂设备放至预选的测段深度,压力管线连接应高压密封。对双回路 铁丝将高压胶管绑紧固定于钻杆上

封按以下步骤进行: 对封隔器加压,压力开始增大时放慢增压速度,缓慢升压至座封压力2MPa 关泵,观察座封压力是否稳定,略放松提升绳后系统稳固不滑动表明座封正

重张按以下步骤进行: )再次开泵对测段加压,观测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当压力上升速率减慢,继而压力开始降 低,表明裂缝重新张开并扩展,即可关泵,并继续观测压力下降过程。当压力下降缓慢并趋停 止时,可完全卸压,使测段压力管路与天气连通,完成破裂缝的重张。 每次破裂缝的重张均包含注压、关泵、卸压三个步骤,重复3次~4次。每次重张的间隔时间 不小于1min,

5.2.6.1地面设置

地面设置按以下步骤进行: )检查印模器表面软橡胶层是否清洁、柔软; )将印模器与钻杆、定向器外壳相连接; c)按照印模深度、设备下放速度估算并设置定向器参数。

5.2.6.2印模装置

将印模装置从孔口逐渐放至预定深度,压力管线连接应高压密封

开泵向印模器注压,压力值应大于水压致裂缝的重张压力,使印模器胶面紧贴孔壁,保压时间至少 30min;裂缝被印模胶筒撑开,胶简表面的软橡胶挤入裂缝,使胶筒表面留下裂缝印痕

5.2.6.4印模装置提出

卸压后印模器收缩脱离孔壁,提出地表后素描记录胶筒面上的印痕形状,并标注基线位置、钻孔名 称、测段深度、孔径等参数:获取定向器在印模期间的工作数据

5.2.7测量资料处理

5.2.7.1压裂参数及其确定

5.2.7.2 主应力值计算

主应力值计算如下: a)压裂参数中的瞬时闭合压力P。数值上等于垂直裂缝面的最小水平主应力h; b 结合破裂压力Pb以及重张压力P值,计算出最大水平主应力值H、岩石原地抗张强度T C 垂直主应力。,值可按上覆岩石重力估算。 具体计算方式见附录A

5.2.7.3破裂方位计算

6水压致裂法三维应力测量

则量准备按以下要求进行: )测量前应素描好测点及各孔在巷道或探洞内的示意图; )测量垂直孔、斜孔中的静水位,测量平孔、斜孔的钻进方位、钻孔倾角; 选定各孔测段

测量前检查、校准设备,操作与二维测量相同,应符合5.1的规定

6.1.3各孔水压致裂法测量

数据处理包含以下要点: a)各测段压裂参数确定、平面应力计算、破裂缝角度计算与单孔二维测量相同,应符合5.2.7的 规定。平孔、斜孔破裂角度计算:观测者面对钻孔孔底,以水平右侧为0°,逆时针旋转到破裂面 的角度(在0°~180°间)。 b 绘制各孔平面应力值随孔深分布图,判断整个深度范围内是否有应力扰动带(多个测段出现 应力释放、应力集中现象)。若存在可划分扰动深度带、正常深度带。 参与计算的各孔平面应力取值:带内各测段应力测值变化不大,取其均值;如个别测值(单一测 段)明显异常,可先予以剔除。 d 参与计算的各孔平面应力破裂方位,优先参考本孔测段印模数据

5.1.5 三维应力计算

三维应力计算按以下要求进行: a)1个钻孔具有破裂角度的测段大、小次主应力测值可建立3个观测值方程,3孔或3个以上钻 孔得到至少9个观测值方程; b 各孔数据参考钻孔坐标系表示:之;轴方向为钻孔轴线方向,指向孔口为正;;轴位于水平方 向,从孔口向内看,右侧为正(垂直孔为便于计算,取正北向为:轴正向);轴:按右手坐标系 确定; C 计算参数包含钻孔孔口指向的方位角,倾角,大、小次主应力值,破裂面角度; d)对计算参数进行数学运算,获得大地坐标系下X、Y、Z向的各应力分量×、y、z、xy、yz、tzx 换算得到最大主应力1、中间主应力2、最小主应力の3。 具体计算方式见附录B

6.2单孔原生裂隙重张法

则量前应了解测点、测孔相关信息,选定准备测量的原生裂隙测段和完整岩石测段。

6.2.3.1单孔原生裂隙重张法进行水压致裂三维应力测量操作,包括完整岩石测段的常规水压致裂与 原生裂隙测段的分级压力重张两类。 6.2.3.2完整岩石测段的水压致裂测量按照5.2.1~5.2.6的规定进行。

单孔原生裂隙重张法进行水压致裂三维应力测量操作,包括完整岩石测段的 隙测段的分级压力重张两类。

a)先以较低流量向测段注压,使测段压力维持在一稳定水平,持续5min;再增大流量使压力增 大到一个新的稳定值。如此重复几次,获得一组不同流量下的稳定压力值。当流量突然增大 表明裂隙被张开,关泵停止注压,保持液压管路密闭,继续监测测段压力的衰减变化, b)重复这样的分级压力重张测量至少一次。 c)可选步骤:当达到最大注压流量后,也可以采用分级降压方式,观测裂隙闭合过程中测段压力 流量变化,来确定裂隙面的瞬时闭合压力。 d)测量完成后,利用印模、钻孔电视等方法,确定裂隙的产状或检香孔壁有无新裂隙产生

6.2.5 三维应力计算

三维应力计算按以下要求进行: a) 使用原生裂隙测段重张数据,或者结合完整岩石段常规水压致裂测量数据,计算测点三维 应力; b)全部采用原生裂隙重张数据计算,需6个或6个以上原生裂隙测段数据; 原生裂隙重张数据与完整段水压致裂数据相结合计算,完整段有破裂压力时,需3个或3个以 上原生裂隙测段数据;完整段没有破裂压力时,需5个或5个以上原生裂隙测段数据; d 数学运算得到三维地应力状态下的6个应力分量x、、z、xy、tyz、zx以及最大主应力の1、中 间主应力62、最小主应力の3的大小、方位、倾角等结果。 具体计算方式见附录C。

7.1.1.1设备准备

a 前导孔钻孔设备,包括常规钻孔设备、刨削加工工具和研磨钻头; 装有钻孔清洁刷的检测设备(测量探测仪); 孔壁或者孔径应变计; d) 粘结剂(用于将空心包体孔壁应变计粘贴在孔壁上)或者元件加力装置(主要用于压磁应力计); e) 应变计安装设备,包括安装杆和定向仪; f 双轴测量设备,包括加载缸、压力计、液压泵等; 数据记录系统,包括应力应变记录仪和便携式电脑。

7.1.1.2关键设备的参数要求

关键设备的参数要求如下: a)应变计应设有温度补偿应变片; b)应采用数字式应力应变记录仪;仪器读数稳定指连续三次读数相差不大于5ue微应变或基本 不变;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宜大于每秒1个数据点; d)围压标定机额定工作压力宜不小于60MPa; e)手动油压泵额定工作压力宜不小于80MPa; f 压力表量程宜为0MPa60MPa; g)定向设备的定向精度应在土3°以内; h 测量小钻孔造孔钻头直径宜用?26mm和936mm两种规格,视套芯钻孔的直径大小确定(套 芯钻孔直径应为小钻孔直径的2.5倍以上),钻头直径误差应不超过1.5mm; 便携式电脑在使用前对相关应用软件进行试运行检查

7.1.1.3设备的检查与校准

设备的检查与校核按以下要求进行: a)读取传感器各元件的电阻和仪器初始读数及检查绝缘状况; b) 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在使用前应校准; c定向器在使用前应采用经计量检定的罗盘标定定向器的测量误差。

7.1.2测量步骤及要求

7.1.2.1 测量小钻孔造孔

在测点的预定方向上打直径为975mm~130mm的钻孔到预定测段的深度后,应磨平孔底,孔底 应无残留岩芯;再用锥形尖钻头钻一漏斗状深度50mm起导正作用的喇叭口;取小钻头钻出测量小钻 孔,深度为350mm~500mm,钻孔应为正圆形,孔壁光滑,孔位不偏斜,孔内应擦拭干净,没有岩屑 岩粉。

7.1.2.2传感器安装要求

应力测量传感器应准确进人测量小钻孔至预定深度并位于小钻孔的中心。装 与孔壁紧密接触,采用粘结剂安装的传感器应与孔壁胶结紧密

7.1.2.3套芯解除操作

芯解除按下列步骤操作: 钻进准备:宜使用金刚石钻头,岩芯管长度应大于1m,孔口应安装钻杆导向

DB/T 14=2018

5)测量电缆连接:套芯钻进前将测量电缆穿过钻具弓出钻机,与跟踪监测的仪器相连;不进行跟 踪监测的,在提出信号电缆前应有5min~10min的稳定读数; C 仪器准备:在套芯钻进前仪器应预热15min以上至仪器读数稳定; d)冲水:套芯钻进前应向钻孔内冲水15min以上至仪器读数稳定后开始钻进; 钻进:以匀速钻进400mm~500mm后,采出包含传感器的完整岩芯; 钻进停止后,继续冲水至少5min~10min,取芯前停止作业至少等待5min~10min; 数据记录:应每钻进小于10mm记录1次传感器各元件的仪器读数,宜采用自动记录

7.1.3现场围压率定

现场围压率定按以下要求进行: a)应在现场将含有传感器的完整岩芯放入围压率定机中进行率定; b)一般情况下率定压力宜大于预估的岩体最大主应力,或根据围压率定机的设计压力确定,高 应力区可视岩性及岩芯情况增大率定压力; 率定宜采用升压和降压两个循环,压力宜分为5级10级,宜按0至最大压力等分施加,记录 0及各级压力时传感器各元件的读数

7.1.4现场数据记录内容

记录内容包括: a)测量地点、钻孔坐标或经纬度、编号、方向、倾角及每次套芯解除深度; ) 测量段岩芯的长度、同心度、岩性及节理、劈理、微裂隙情况; c)传感器上各元件方位、倾角测定记录; d) 测量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和事故

7.1.5实测数据个数

用于地应力计算的有效实测数据个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用于计算二维地应力的有效实测数据不少于5个; )用于计算三维地应力的有效实测数据不少于9个

7.2.1有效数据筛选

由现场实测数据计算原地应力方法见附录D

前言部分宜包括:测量任务来源;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完成任务情况;测量 立、个人等基本信息

8.2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

该部分宜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如水压致裂二维(或三维)测量方法的假 设前提、理论公式与压裂参数确定方法等,

地理地质信息部分宜包括: a) 测量地点归属的行政区划; b)测孔所在地理位置; C 测量地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特点; d)测区主要地质构造、区域应力场分布特点、地震区划等级等

8.4现场测量与数据计算分析

现场测量数据计算分析部分宜包括: a)现场测量的起止时间; b)测点所在工程位置示意图、测孔所在周围坑道、洞室布置及断面尺寸、钻孔布置;测孔造孔过 程、孔径结构、孔斜数据、静水位测量数据; C 测孔钻探岩芯描述、柱状图、节理裂隙分布层段、完整岩石段、各层段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d 测量设备描述,宜配以图表和照片说明; 预选测段的位置及长度; f 测量各步骤描述:如设备安装调试,下放到预定测段位置,座封、压裂、卸压、重张等操作; 8) 描述各测段的测量概况及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各测段流量、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h) 将破裂压力Pb、破裂重张压力Pr、瞬时闭合压力P。等压裂参数,以及各测段测量深度H、孔 隙水压力P。,与计算得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のH的大小和方向、最小水平主应力のh,以及岩石 原地抗张强度值T、估算垂直主应力,以表格汇总列出; 1 孔壁压裂印模展开图,标注印模段的深度、基线位置、破裂产状等参数,利用钻孔电视进行破裂 定向的,给出破裂段照片,照片标注深度、破裂产状; J 对所有测段的测量结果归纳总结,给出各主应力随深度的变化图,若分布较为规则可进行线性 回归,给出回归方程式; k)测量区域有2个以上测点时应给出主应力大小量级、方向范围及规律性分析; 1 对于多孔交汇法水压致裂三维应力测量,根据各孔不同深度应力分布规律,划分正常应力区的 分段深度,列出各钻孔方尚、倾角,以及参与计算的平面天、小次主应力值及天次主应力的破裂 方位等参数,三维计算完成后列出各主应力的大小、方向、倾角等参数以及各应力分量; m)对于套芯应力解除法,描述各测点、孔、段的位置、钻孔方位和倾角、岩性及解除次数,宜列表说 明;各次解除数据列表,图示解除及标定曲线;描述测量数据参与计算的取舍情况,各测点(段 原始测量数据质量分析;各个测段应力计算结果:应给出6个应力分量天小及三个主应力的天 小、方向和倾角,

结论部分宜包括: a 就原地应力测量结果总结概括测点地应力特征,并就某些地应力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适度 讨论; 概括测孔各测段平面应力的量值水平,分析测段数据间的差异性;

DB/T 14=2018

测孔应力测值随深度分布的线性回归公式,便于不同深度应力值的分析; d) 判断各主应力的大小关系,确定测区主要应力作用方式; e 垂直孔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方向;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得到的岩石原地破裂压力范围、原地抗张强度范围、应力比值的分析 等,以了解测孔附近岩体力学性质; 三维应力测量获得的应力分量的量值,以及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的大小、方向 和倾角; h 测区若有其他途径获取的地应力资料,可与本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和原因

A.1计算原理与公式推导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压致裂二维应力测量计算方法

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量是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并以下面三个假设为前提:(1)岩石是线弹性和各向 同性的;(2)岩石是完整的,压裂液体对岩石来说是非渗透的;(3)岩层中有一个主应力的方向和孔轴平 行。在上述理论和假设前提下,水压致裂的力学模型可简化为一个平面应力问题,如图A.1a)所示。

有圆孔的无限大平板受到应力6,和,作

b)圆孔壁上的应力集中

图A.1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的力学模型

这相当于有两个主应力和作用在有一半径为α的圆孔的无限大平板上GB/T 9289-2010 制糖工业术语,根据弹性力学分析 圆孔外任何一点M处的应力为:

cos26 .(A.1 2 )cos26 A.2 2 2a 3a sin20 .(A.3

当r三a时,M点位于圆孔壁上,式(A.1)、式(A.2)、式(A.3)简化为

DB/T 142018

or=Q 0。=(01 +02)—2(01—02) cos20 +... = 0

若1>02GB 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由于圆孔周边应力的集中效应则A

A.2应力参数与应力值计算

在垂直钻孔中测量地应力时,常将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分别写为H和h 压裂段的岩石被压破时,P,可用式(A.11)表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