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设计规范(NB T 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NB T 35023-2014)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3267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水闸设计规范(NB T 35023-2014)

由闸墩支撑的闸门控制流量、调节水位,具有挡水、泄水双 重作用的中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位于引水建筑物的首部,用以取水并控制进水流量的水闸 2.0.3泄洪闸release sluice

QLLK 0001S-2014 丽江辣木种植科技有限公司 辣木叶片(压片糖果)·排泄河道或水库表层漂浮物的水!

分洪闸flood diversion sluice

建于河道岸边、蓄洪区或分洪道进口处用以分泄河道洪水的 水闸。

为水闸的主体部分,主要为控制水流,由闸室底板、闸门 闸墩、工作桥等结构物组成。

布置在水闸上游、与闸室相连,主要作用是延长渗径、降低 渗透压力和渗流坡降,同时具有防冲功能。

建在水闸下游保护河底不受冲刷破坏的刚性护底建筑物

NB / T35023 2014

建在水闸或泄水建筑物护坦或消力池下游用以调整流速分 布,保护河床免受冲刷的柔性或刚性建筑物。

seepage flow

液体通过多孔介质或岩石裂隙的流动

2.0.13反滤层filter

沿渗流方向将砂石料或土工织物按颗粒粒度或孔隙逐渐增大 的顺序分层铺筑而成的防止细颗粒流失的滤水设施。

undationtreatmen

当天然地基土的性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为提高地基土的 强度、改善土的变形或渗透性质而对地基土加固改良的方法。

2.0.15 流± soil flow

在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顶穿或粗细颗粒同时浮 起而流失的现象。

土体中细颗粒在渗流作用下从骨架孔隙中通道流失的现象。

渗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相邻土层流动时,将渗透 系数较小的士层中细颗粒带入渗透系数较大的土层中的现象。

NB /T 35023 2014

3.0.1闻址选择应根据河流综合规划及流域生态环境要求,结合 地形、地质、水流、泥沙、冰情、施工条件、投资等因素,经过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0.2闸址及近闸的岸坡应满足稳定性要求,不宜有大体积潜在 滑坡及不稳定岩体存在。

3.0.3闻址宜选择在坚硬、密实、岸坡稳定的天然地基上,尽量 避免采用人工处理地基,并应考虑闻基及两岸闻肩的渗漏、稳定 性、变形条件。 3.0.4泄洪闸和冲沙闸宜选择在顺直、河势相对稳定的河段。 3.0.5泄洪闸、冲沙闸写进水闸组成工程枢纽时,应综合考虑进 水闸与泄洪闸、冲沙闸的不同功能要求,除满足泄洪冲沙外,应 结合进水闸的引水防沙要求而选择合适的闸址位置。 3.0.6闻址选择应考虑过闸下泄水流对下游的影响,须布置合理 的闸室下游消能设施,尽量避免下泄水流对两岸边坡的冲刷及建 筑物的不利影响。 3.0.7闸址选择应考虑枢纽建筑物布置、施工导流及场地布置、 交通运输、材料供应、基坑排水、施工供电、供水等条件。 3.0.8在铁路桥或1、2级公路桥附近建闸,需符合相关规范 要求。 3.0.9闸址选择时应结合抗震要求选择有利的工程场址,避开活 动断裂带,避免地基砂土液化、软十震陷,应虑邻近建筑物边

避免采用人工处理地基,并应考虑闸基及两岸闸肩的渗漏、稳定 性、变形条件。

3.0.6闸址选择应考过闸下泄水流对下游的影响,须布置合理 的闸室下游消能设施,尽量避免下泄水流对两岸边坡的冲刷及建 筑物的不利影响。

3.0.7闸址选择应考虑枢纽建筑物布置、施工导流及场地布置 交通运输、材料供应、基坑排水、施工供电、供水等条件。 3.0.8在铁路桥或1、2级公路桥附近建闸,需符合相关规 要求。

动断裂带,避免地基砂土液化、软士震陷,应考虑邻近建筑物边 坡的滚石、垮塌及水库库岸失稳的影响。 3.0.10 闸址选择还应考虑下列要求:

NB / T 35023 2014

少占用土地及拆迁房屋。 2 尽量利用现有公路、航运、通信、电力等公用设施。 3有利于绿化、美化环境、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有利于综合管理、经营。

4.1.1水闸枢纽布置应根据闸址地形、地质、水流等条件,以及 该枢纽中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运行要求等确定。应做到安全 可靠、布置合理、结构简单、运用方便、协调美观。 4.1.2泄洪闸的轴线宜与河道中心线正交,其上、下游河道直线 段长度不宜小于5倍闸室进口处水面宽度。位于弯曲河段的泄洪 闸,宜布置在河道深泓部位。

闸,宜布置在河道深泓部位。 4.1.3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中心线的交角(即引水角),在无坝 引水时不宜超过30°,其上游引渠长度不宜过长;在建拦河闸坝 引水时宜为70~75°。 4.1.4在多泥沙河流上,以引水防沙为主的进水闸,宜布置在弯 道顶点靠近河道凹岸深泓的岸边稍偏下游处。 4.1.5多泥沙河流水闸枢纽的冲沙闸或泄洪闸,宜布置在靠近岸 边进水闻的下游一并应注音解油进水间的陆沙一油沙问顾

引水时不宜超过30°,其上游引渠长度不宜过长;在建拦河闸 引水时宜为 70° ~75°

4.1.4在多泥沙河流上,以引水防沙为主的进水闸,宜布置在

边进水闸的下游,并应注意解决进水闸的防沙、冲沙问题。 在冲沙闸前宜设置导沙坎和束水墙,增强冲沙闸的冲 能力。

是否需要设置排污闸,其布置应靠近进水闸或污物来量较大的

是否需要设置排污闸,其布置应靠近进水闸或污物来量较大的河 道一侧或河道的两侧。

4.1.7水闸枢纽中的船闸、泵站或水电站厂房与水闸的相对位置 应满足水闸畅通泄洪、冲沙,以及其他建筑物的功能和安全运行 要求。

NB / T 35023 2014

泄水流宜与河道水流斜交,其出口不宜靠近泄洪闸。 4.1.9有泄放生态流量要求的水闸,枢纽布置时应考虑下泄生态 流量的设施。 4.1.10地震区水闸枢纽布置应考虑安全通道、避难场地、应急电 源布置等。 4.1.11大型水闻及水流流态复杂、含沙量大的中型水闸枢纽布 置,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模型试验的范围应包括水闸上、下 游可能产生冲油淤的河段

源布直等。 4.1.11大型水闸及水流流态复杂、含沙量大的中型水闸枢纽布 置,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模型试验的范围应包括水闸上、下 游可能产生冲淤的河段。

4.1.11大型水闸及水流流态复杂、含沙量大的中型水闸枢纽布

置,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模型试验的范围应包括水 游可能产生冲淤的河段。

4.2.1闸室结构布置应根据水闸挡水、泄水条件和运行要求,结 合地形、地质、水流流态等选用开式、胸墙式、涵洞式或双层 式等结构形式。整个闻室结构的重心应尽可能与闻室底板中心相 近,且偏向高水位一侧。 1挡水高度较小,有大量漂浮物的水闸宜采用开敲式。 2挡水高度较大、闸上游水位变幅较大、挡水水位高于泄水 运行水位的水闸,宜采用胸墙式或涵洞式。当河道有大量漂浮物 过闸时,胸墙下宜考虑泄水为明流,以利排泄漂浮物。 3挡水高度较大,上游洪水位也较高,采用一扇闸门推力较 大时,可采用双层式结构。 4寒冷地区的抗冰冻结构布置及措施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抗 冰冻设计规范》DL/T5082的有关规定。 4.2.2开式闸室结构可根据地基条件和受力情况等选用整体式 或分离式。胸墙式、涵洞式和双层式闸室结构不宜采用分离式。 4.2.3闸顶高程应根据挡水和泄水两种运用情况确定。挡水时, 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超 高值之和;泄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 位)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水闸安全超高下限值应按表4.2.3 的规定确定

4.2.3闸顶高程应根据挡水和泄水两种运用情况确定。

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 高值之和;泄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法 位)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水闸安全超高下限值应按表4 的规定确定。

NB /T 35023 2014

表4.2.3水闸安全超高下限值

闸顶高程的确定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软弱地基上闸基沉降的影响。 2多泥沙河流上、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对水位升高或降低的 影响。 3上游两侧防洪堤顶可能加高的影响。 4闸顶高程应考虑水库最高静水位及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 过闸时,水流表面对闸顶桥梁和支座的影响。 4.2.4闸槛高程应综合考虑闸址地区的天然河床高程、水流、泥 沙、地形、地质、施工、运行等条件,结合堰型和门型选择,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闸槛高程不宜低于闸址处枯水期河槽的河床平均高程。 2山区河道推移质泥沙较多时,闸槛高程宜略高于闸址处枯 水期河槽的河床平均高程。 3复式河床上的水闸,当地基为岩石或坚硬的土质地基(简 称士基)时,可考虑采用高、低闸槛的布置形式。 4.2.5闸室的总净宽应根据闻址处河床的宽度,满足宣泄设计和 校核流量及冲沙的要求,尽可能减小过闻单宽流量、减少下游冲 刷,并结合闻室孔口尺寸和孔数的选择及施工导流的要求,经技 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闻室总净宽选择时,还要考虑中、小洪水时能降低闸前水位 泄洪冲沙和减少上游没的要求。

4.2.6闻室孔口尺寸应根据水闸的地基条件、运用要求、

NB / T350232014

安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选用的闸室孔口尺寸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 范》DL/T5039所规定的闸门孔口尺寸系列标准。闸孔孔数少于8 孔时,宜采用单数孔。

安装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选用的闸室孔口尺寸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 范》DL/T5039所规定的闻门孔口尺寸系列标准。闻孔孔数少于8 孔时,宜采用单数孔。 4.2.7闸室底板形式应根据地基、泄流等条件选用平底板、低堰 底板或折线底板等。 1一般情况下,闻室底板宜采用平底板,在地基承载力较低 且荷载较大时,也可采用箱式平底板。 2当闸基为软弱地层需挖除降低闸底建基高程时,可采用低 堰底板。 3多泥沙河流,为使排沙顺利,其堰形宜为平底板宽顶堰, 当有其他要求时也可为低堰。 4在坚实或中等坚实地基上建闸,上、下游河底高差较大 闻室底板较长时可采用折线底板,其后部可作为消力池的一部分。 4.2.8闻室底板厚度应根据闸室地基条件及处理措施、作用荷载 及闸孔宽度等因素,经闸室稳定性、结构计算,并结合布置要求 确定。

4.2.9闸室底板顺水流向长度应根据闸室地质条件和结构布置

求,以满足闸室整体稳定性和地基允许承载力为原则,进行综合 分析确定。

4.2.10闸室结构垂直水流向分段长度(即顺水流向永久

距)应根据闻室地基条件和结构特点,结合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措 施确定。土质地基一般宜在闸墩中间设缝分段;对坚实地基、桩 基和岩石基础的开敞式水闸,也可在闸室底板上设缝分段。岩石 地基(简称岩基)上的分段长度不宜超过20m,土基上的分段长 度不宜超过30m。当分段长度超过本条规定数值时,宜作技术论 证。永久缝的构造形式可采用铅直贯通缝、斜搭接缝或齿形搭接 缝,缝宽可采用2cm5cm。

NB/T350232014

刚度要求确定,一般宜采用实体式。闸墩的外形轮廓设计应能满 足过闻水流均匀平顺、侧向收缩小及过流能力大的要求。上游墩 头可采用半圆形或流线型,下游墩头宜采用流线型。闸墩长度应 根据水流条件、闸门布置、闸顶交通等要求,经稳定性和应力计 算确定。

足过闸水流均匀平顺、侧向收缩小及过流能力大的要求。上游墩 头可采用半圆形或流线型,下游墩头宜采用流线型。闸墩长度应 根据水流条件、闸门布置、闸顶交通等要求,经稳定性和应力计 算确定。 4.2.12闸墩厚度应根据闸室孔口尺寸、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 和施工方法等确定。平面闸门闸墩门槽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 0.4m。 4.2.13工作闸门门槽应设在闸墩水流较平顺部位,其宽深比宜取 1.6~1.8。根据运行维修需要设置的检修闸门门槽,与其工作闸门 门槽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 4.2.14边闸墩的结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4.2.11~4.2.13条的规 定。兼作导墙的边闻墩需考虑承受侧向土压力的作用,其厚度应 根据结构抗滑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计算需要确定。 4.2.15当水闸弧形闸门支铰总推力超过25000kN时,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宜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闸墩。 4.2.16闸门结构的选型布置应根据其受力情况、控制运用要求、 制作、运输、安装及维修条件等因素,结合闸室结构布置合理 选定。 1挡水高度和闸室孔口尺寸均较大,需由闸门控制泄水的水 闸,宜采用弧形闸门。 2当永久缝设置在闸室底板上时,宜采用平面闸门;如采用 弧形闻门,应考虑闸墩间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对闸门强度、止 水和启闭的影响。 3当下游水位较高,有可能淹没弧形闸门支铰时,应采取措 施保护支铰的安全运行。 4有排冰要求的水闸,宜采用平面闸门或下卧式弧形闸门; 多泥沙河流上的水闸,不宜采用下卧式闸门。 5多泥沙河流上、推移质数量较大的水闸,工作闸门宜选择

4.2.12闸墩厚度应根据闸室孔口尺寸、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 和施工方法等确定。平面闸门闸墩门槽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 0.4m。

4.2.12闸墩厚度应根据闸室孔口尺寸、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

4.2.13工作闸门门槽应设在闸墩水流较平顺部位,其宽深比宜取 1.6~1.8。根据运行维修需要设置的检修闸门门槽,与其工作闸门 门槽之间的净距离不宜小于1.5m。

NB/T350232014

弧形闸门,以减小泥沙对门槽的影响。 6检修闸门应采用平面闸门或叠梁式闸门。 4.2.17露顶式闸门顶部应在可能出现的最高挡水位以上有 0.3m~0.5m的超高。 4.2.18启闭机形式可根据门形、尺寸及其运用条件等因素选定。 选用启闭机的启闭力应等于或大于计算启闭力,同时应符合《水电 水利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DL/T5167所规定的启闭机系列标准。 当多孔工作闸门启闭频繁或要求短时间内全部均匀开启时 宜平用一门一机的布置方式

弧形闸门,以减小泥沙对门槽的影响。 6检修闸门应采用平面闸门或叠梁式闸门。 4.2.17露顶式闸门顶部应在可能出现的最高挡水位以上有 0.3m~0.5m的超高。 4.2.18启闭机形式可根据门形、尺寸及其运用条件等因素选定。 选用启闭机的启闭力应等于或大于计算启闭力,同时应符合《水电 水利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DL/T5167所规定的启闭机系列标准。 当多孔工作闸门启闭频繁或要求短时间内全部均匀开启时, 宜采用一门一机的布置方式。 4.2.19闸室胸墙结构可根据闸室孔口尺寸大小和泄水要求选用 板式或板梁式。孔宽不大于6m时可采用板式;孔宽大于6m时宜 采用板梁式。胸墙顶宜与闻顶齐平。胸墙底高程应根据孔口泄流 量要求计算确定。胸墙上游底部宜做成流线型。胸墙厚度应根据 受力条件和边界支承情况计算确定。胸墙与闸墩的连接方式可根 据闸室地基、温度变化条件、闸室结构横向刚度和构造要求等采 用简支式或固支式。当永久缝设置在底板上时,不宜采用固支式 4.2.20闸室上部工作桥、检修便桥、交通桥、电缆沟梁、油管沟 梁、观测沟梁等可根据闸室孔口尺寸、闸门启闭机形式及容量、 设计荷载标准等分别选用板式、梁板式或板拱式。其与闸墩的连 接形式应与底板分缝位置及胸墙支承形式统一考虑。有条件时, 可采用预制构件,现场吊装。工作桥的支承结构可根据其高度及 纵向刚度选用实体式或刚架式。工作桥、检修便桥和交通桥的梁 (板)底高程均应高出最高洪水位或最高静水位0.5m以上;若有 流冰,应高出流冰面0.2m以上。 4.2.21土质松软地基上的水闸结构选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闸室结构布置匀称、质量轻、整体性强、刚度大。 2 相邻部分工程的基础底面(简称基底)应力差小。 3 选用耐久、能适应较大不均匀沉降的止水形式和材料。 4适当增加底板长度和理置深度。

NB /T350232014

B /T35023 2(

4.2.22你胀 1闸室结构整体性强、刚度大。 2IⅢI级冻胀土地基上的1、2、3级水闸和IV、V级冻胀土地 基上的各级水闸,其基础埋深不小于基础设计冻深。 3在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减小闸室底部与冻士的 接触面积。 4在满足防渗、防冲和水流衔接条件的情况下,缩短进出口 长度。 5适当减小冬季暴露的大、中型水闸铺盖,消力池底板等底 部结构的分块尺寸。

4.2.23地震区水闸的布置应考虑结构的防震抗震能力,选择安

全、经济、合理的抗震结构形式和抗震措施

4.3.1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闸基地质条件和水闸上、下游水位差 等因素,结合闸室消能防冲和两岸连接布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4.3.2土质地基上的水闸闻基轮廓线应根据选用的防渗排水设计 形式,经合理布置确定。 在工程规划阶段和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拟定的闸基防渗 长度应满足式(4.3.2)的要求,即

式中:L一闸基防渗长度,即闸基轮廓线防渗部分水平和垂直 段长度的总和(m); AH一上、下游水位差(m); [J]一—一地基土的允许渗透坡降,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 范第6章的规定采用。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施工详图阶段应在满足原初步拟定的基 础上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二维或三维的数值计算方法复核计算。 4.3.3当上下游水位差较小、闸基土层渗透性不大时,可考虑采

NB / T 35023 2014

用水平铺盖防渗。上游铺盖长度应通过渗流计算确定。闸室末端 及下游护坦底部应做好反滤排水措施

4.3.4当闸基土层渗透性较强且厚度较大时,可在闸室上游设

定长度的铺盖,并在闸室底板上游端设置截水齿槽或垂直防渗体 混凝土防渗墙、钢筋混凝土板桩、水泥砂浆惟幕、高压喷射灌浆 唯幕、土工膜垂直防渗结构)等,其深度应经过渗流计算确定。 垂直防渗体宜设置在闻室的上游端,如因施工等要求需设置 在铺盖上时,应做好铺盖与闸室之间的止水设计。 单室下游渗流出口处应做好反滤排水措施

做到基岩上,且深入基岩不宜小于0.5m;当土层厚度较大,防渗 墙难以做到基岩上时,可悬挂于士层中;若经计算尚不能满足基 础渗透稳定性,可在防渗墙下部土层中再进行惟幕灌浆,以满足 闸基渗透稳定性要求。 4.3.6当闸基为岩石地基时,可根据需要在闸室底板上游端设置 水泥灌浆惟幕和排水。 4.3.7闸室底板的上、下游端均宜设置齿槽,以增强地基抗渗和 闻宏的抗滑能力

故到基岩上,且深入基岩不宜小于0.5m;当土层厚度较大, 墙难以做到基岩上时,可悬挂于士层中;若经计算尚不能满入 出渗透稳定性,可在防渗墙下部土层中再进行惟幕灌浆,以 闸基渗透稳定性要求。

4.3.7闸室底板的上、下游端均宜设置齿槽,以增强地基抗渗和 闸室的抗滑能力。

3.8铺盖的长度可根据闸基防渗

铺盖的厚度应根据结构计算及结构形式确定,在多泥沙河流 上的铺盖宜在铺盖厚度上增加抗冲耐磨层。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铺盖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4m,其永久缝距可采用8m~20m,缝 宽可采用2cm;铺盖前端设1m~2m深的防冲齿槽。 黏土铺盖的厚度应根据铺盖土料的充许水力坡降值计算确 定,其前端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6m,上部应设保护层。 防渗土工膜厚度应根据作用水头,膜下土体可能产生裂隙宽 度,膜的应变和强度等因素确定,但不宜小于0.5mm。土工膜上 应设保护层。 在寒冷和严寒地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铺盖应适当减小永

NB/T350232014

久缝距,黏土或壤土铺盖应适当加大厚度,并避免冬季暴 气中。

4.3.9混凝土防渗墙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6m,水泥砂浆惟幕或高

压喷射灌浆雌幕的厚度宜根据渗流计算确定。地下垂直防渗土工 膜厚度不宜小于0.25mm,重要工程可采用复合土工膜,其厚度不 宜小于0.5mm。 钢筋混凝土板桩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2m,宽度不宜小于 0.4m,板桩之间应采用梯形样槽连接。 4.3.10排水沟布置及断面尺寸应根据透水层厚度合理确定,沟内 应按滤层结构要求铺设导渗层,也可在沟内理设具有反滤设施的 滤水管。

4.3.11排水井的井深和井距应根据透水层埋藏深度及厚度合

确定,并管内径不宜小于0.2m,滤水管的开孔率应满足出水量 求,管外应设滤层。

4.4.1水闸消能防冲布置应根据河床地质条件、水力条件及闸门 控制运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4.4.2山区、丘陵区河流一般河道坡降较大,其消能设施的布置 形式应按不同水力条件经比较后确定。当河道泥沙含量大,水流 狭带有较大粒径卵砾石推移质下泄通过水闸时,可采用斜坡式护 坦与下游河道急流衔接,护坦上不宜设置消能工,底板面层应采 取抗冲耐磨措施,末端应设防冲齿槽或防冲墙。 4.4.3在大流量、低水头、河道坡度缓、含沙量较小、泥沙粒径 较细的河道上建水闻,宜采用底流式消能。其消能设施布置形式 按下列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当闸后尾水深度小于跃后水深时,可采用下挖式消力池 消能。 2当闸后尾水深度略小于跃后水深时,可采用突槛式消力池

较细的河道上建水闸,宜采用底流式消能。其消能设施布置形式 按下列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当闸后尾水深度小于跃后水深时,可采用下挖式消力池 消能。

NB/T350232014

4.5.1水闸两侧莲接布置应能保证岸坡稳定,改善水闸进出水条 件,提高泄流能力、减小泄流出口的单宽流量和提高消能防冲效 果,满足侧向防渗需要,减轻闸室底板边荷载影响,有利于环境 绿化等。

4.5.2两侧连接建筑物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可采用重力式

扶臂式、空箱式等混凝土结构形式。当两侧连接段较长时,也可 采用土石坝。

NB/T350232014

NB/T350232014

4.5.3水闸上、下游导墙宜与闸室、进水口等建筑平顺连接。导 墙一般采用直墙式或斜坡式结构。下游两侧导墙每侧扩散角不宜 大于10°,并应做好基础防冲刷措施。

4.6 上、下游河道整治

4.6.1兴建水闸改变了原河道的天然流态,应对水闻闸上、下游河 道进行必要的整治,以满足在水闸运行过程中,泄流顺畅,消能 防冲安全,两岸边坡稳定的要求。 4.6.2对水闸工程上、下游河道两岸边坡影响水闸进、出水流的 凸出岸坡应予以挖除,使水流顺畅,并应做好开挖边坡的防护。 下游河道中的堆积物等应清除到原河床高程。 4.6.3水闸上、下游两岸护坡和下游河段护底工程布置应根据水 流条件或模型试验成果、河床岩土体抗冲能力等因素确定。护坡 长度宜大于护底长度。

5.0.1水闸的水力设计内容一般包

NB /T350232014

5.0.1水闸的水力设计内容一般包括: 1闸孔总净宽计算。 2闸孔不同开度泄流能力计算。 3消能防冲设施确定。 4闸门控制运用方式拟定。 5.0.2进行水闸水力设计时,应考虑水闸建成后上、下游河床可 能发生淤积、闻下游水位变动、下游冲刷等情况对闻室过水能力 和消能防冲设施产生的不利影响。 5.0.3水闸闸孔总净宽应根据闸槛形式和布置,上、下游水位衔 接要求,上、下游淹没影响,泄流流态等因素计算确定,同时还 要考虑水闻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平底闻的闸孔总净宽 计算公式见附录A。 5.0.4在多泥沙河流上利用水库沉沙的工程,水闸闸孔总净宽应 考虑水库泄冲沙的要求。 5.0.5过闸单宽流量应根据闸址处河床地形和地质条件、上下游 水位差、下游水深、闻室总宽度与河道宽度的比值、水闸的结构 特点和下游消能防冲设施等因素选定。 5.0.6水闸闸下消能防冲设施必须在各种可能出现的水力条件 下,都能满足消散动能与均匀扩散水流的要求,并且应与下游洞 道平顺衔接。 5.0.7底流式消能设计应根据水闸的泄流条件进行水力计算,根 据控制底流消能设计水力条件的计算成果,确定消力池的深度、 长度等,其计算公式见附录B。

NB/T350232014

据控制面流消能设计水力条件的计算成果,选定跌坎坎高、坎长、 反弧半径和鼻坎角度等,并研究解决闸基淘刷和下游河床两岸岸 坡的冲刷问题。跌坎面流式消能计算方法见附录B。 5.0.9挑流式消能设计应根据水闸的泄流条件进行水力计算,根 据控制挑流消能设计水力条件的计算成果,选定挑流鼻坎的坎顶 高程、反弧半径和挑角等,计算下泄水流的挑射距离及最大冲坑 深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0.10夹有较大砾石河流上的水闸在闸室后面宜布置护坦,采用 急流衔接,而不宜设置消力池等消能建筑物。护坦长度应根据下 游水流衔接条件和抗冲刷条件确定。 5.0.11海漫的长度应根据可能出现的不利水位和流量组合情况 进行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见附录B。 5.0.12下游防冲齿槽的深度应根据河床岩土体条件、护坦(海漫) 末端的单宽流量和下游水深等因素综合确定,且不应小于护坦(海 漫)末端的河床冲刷深度。护坦(海漫)末端河床冲刷深度计算 公式见附录B。 5.0.13上游防冲齿槽的深度应根据河床岩土体条件、上游铺盖首 端的单宽流量和上游水深等因素综合确定,且不应小于上游铺盖 首端的河床冲刷深度。上游铺盖首端的河床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见 附录B。 14门 和水工猫於

5.0.14闸门的控制运用应根据水闸的水力设计和水工模型试

成果,结合下泄流量大小、水库排沙运行要求、下游流态、冲刷 伏况等,规定闻门的启闭顺序和开度,避免产生集中水流或折冲 水流等不良流态。闸门控制运用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1闸孔泄水时,应尽可能避免下游产生不利流态和冲刷。 2闸门尽量同时均匀分级启闭。如不能全部同时启闭,可由 中间孔向两侧分段或隔孔对称开启,关闭时与上述顺序相反。 3对分层布置的双层闸孔或双靡闸门应先开底层闸孔或下 靠闸门,再开上层闸孔或上靠闸门,关闭时与上述顺序相反

NB / T 35023 2014

4严格控制初始泄流条件下的闸门开度,避免闸门停留在振 动较大的开度区泄水。 5当闸门在高水位开启泄流时,需控制下泄流量大小。 6关闭或减小闸门开度时,应避免水闸下游河道水位降落 过快。 5.0.15大、中型水闸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其水力设计成果应经水 工模型试验验证;水流流态简单的中型水闸,可借鉴边界条件相 似的工程经验。

NB /T 35023 2014

5.0.1水闸的防渗排水设计应根据闸基地质情况、闸基和两侧轮 郭线布置及上、下游水位等进行,内容一般包括: 1渗透压力计算。 2渗漏量计算。 3抗渗稳定性验算。 4反滤层设计。 5 防渗惟幕及排水设计。 6永久缝的止水设施和构造设计。 6.0.2岩基上水闸地基的渗透压力可采用全断面直线法计算,但 应考虑设置防渗雌幕和排水孔时对降低渗透压力的作用和效果; 上基上水闸基底渗透压力计算可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二维或三 维的数值计算方法。改进阻力系数法见附录C。 6.0.3当导墙后土基的渗透系数小于地基渗透系数时,侧向渗透 压力可近似地采用相对应部位的水闻闻底正向渗透压力计算值, 但应考虑墙前水位变化情况和墙后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当导墙后 土层的渗透系数大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时,可按侧向绕流计算。 对于复杂土质地基上的大、中型水闸,应采用二维或三维的数值 计算方法。 6.0.4验算闸基抗渗稳定性时,要求闸基的渗流坡降值小于地基 的允许坡降值,允许坡降值应通过土工试验获得,当无试验资料 时参见附录D的值。 6.0.5当导墙后地下水位与墙前水位相差较大时,应验算导墙基 础的抗渗稳定性。必要时,可采取有效的防渗排水措施。 606一闻工金近渗漏流亮大小应根据工程特性、技术经济比较

6.0.5当导墙后地下水位与墙前水位相差较大时,应验算导墙基 础的抗渗稳定性。必要时,可采取有效的防渗排水措施。 6.0.6闸基允许渗漏流量大小应根据工程特性、技术经济比较

NB / T 35023 2014

2保证反滤层滤料的透水性:

式中: Ds、Dso

Dis ≤ 5 dss

Dis = 5~40 dis

GB 3160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护土与反滤层滤料的颗分曲线大至

Ds0 ≤ 25 dso

反滤层滤料颗粒级配曲线上含量小于15%、 50%的粒径(mm); 被保护土粒颗粒级配曲线上含量小于15% 50%、85%的粒径(mm)

反滤层的每层厚度可采用20cm~30cm,铺设长度应使其 未端的渗流坡降值小于地基土在无反滤层保护时的允许渗流坡 降值。 6.0.8当采用土工织物代替传统砂料作为滤层时,选用的土工 织物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透水性和防堵性要求。 6.0.9岩基上水闸基底惟幕灌浆孔宜设单排,孔距宜取1.5m~ 3m,孔深宜取闸室上下游最大水位差的0.3~0.7倍。防渗惟幕体 透水率的控制标准不宜大于5Lu。

反滤层的每层厚度可采用20cm~30cmGB/T 7994.1-2014 搪玻璃设备试验方法 第1部分:水压试验,铺设长度应使其 未端的渗流坡降值小于地基土在无反滤层保护时的充许渗流坡 隆值。

NB / T 35023 2014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