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5011-2015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

DB34/T 5011-2015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007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4/T 5011-2015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

3.6.1村庄对外交通道路应考虑农村混合交通出行,宜采用混 凝土或沥青路面。 3.6.2村域主干路,路面宽度应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来确定 具体如下表。

表3村域主路路面宽度控制

停靠站点应微靠近举口聚集区充使设置2处停或然 村可根据需要设置1处停靠点。 3.6.4临国、省道的村庄应设辅道,每个村庄向国、省道开设 出入口的数量不宜超过2个,村庄道路与县道及以上级别道路交叉 口处,应设置交通信号管制或安全警示标识

3.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育、文化、商业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设置需要考虑村域内 外的共建共享QB/T 4595.5-2013 合页 第5部分:T型合页,服务半径的合理性。同时根据村庄分级分类及所 处的区位条件,按配置要求分为刚性配置和弹性配置。

表4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应整合上述有关文化设施,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 标准配建农民文化乐园。刚性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需要明确配置建设标 备注 准,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可以结合现状房屋进行使用功能改造,同时可以根据集 体经济投入和上级补助情况,制订分期建设计划;弹性配置的给予建设标准指 引,有条件的可整合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3.8.2供水设施应考虑区域共建共享,服务于整个村域

3.9.1生产设施用地要符合村域及村庄建设用地总体布局,宜 集中布置,尽可能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干扰 3.9.2农机停放点、打晒谷场、农产品加工等场地的选址,应 方便作业、运输和管理。 3.9.3大中型饲养场地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 置在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及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 段,并按要求与村庄保持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

果中布直,口 3.9.2农机停放点、打晒谷场、农产品加工等场地的选址,应 方便作业、运输和管理。 3.9.3大中型饲养场地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宜布 置在村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及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 段,并按要求与村庄保持适当的卫生防护距离。 3.10水利设施规划 3.10.1水利设施规划应充分结合江河廊道、溪流水系等现状。 3.10.2灌排泵站的设置选址应符合设置要求, 3.10.3农村灌排沟渠应与村庄排水工程等紧密结合布置。 3.10.4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农业技术,农业和水利措 施相结合,发挥成套综合技术的整体效益,实现节水增收。 3.11防灾减灾规划 3.11.1村庄防灾减灾规划包括安全选址、防洪排涝、防震减 相结合”的原则,保村民生命和产安全,障村建设顺他 进行。 3.11.3村庄防灾减灾规划应依据上位规划的统一部署进行规 划。 3.11.4村庄选址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 区、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有 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 3.11.5防洪排涝应加强规划预防措施,规划建设应避开洪涝

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合理布局。丘陵山地地区,应在地势较高 地段沿等高线平行布置截洪沟,实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 排为主、泵排为辅、蓄水利用”的目标。 3.11.6防地质灾害,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相关地 质勘探资料,明确村域范围内的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严禁 在限建区内进行高切坡、深开挖的建设活动。限建区内不准规划 和建设重大公共设施项目以及易诱发次生灾害的项目。 3.11.7灾害防御中,宜将下列设施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变配 电设施、公共服务中心、粮库(站)、卫生所(医务室)、广播 站、消防站、学校、幼儿园、养老设施等。

F.I· 综合安排各项建设,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4.1.2村庄建设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对村民住房、公共服务设 施、基础设施、绿化、环境卫生等作出具体安排,提出建设规 模、风格、色彩等控制性和指导性要求。 4.1.3村庄建设规划要尊重村民意愿,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 题导向,突出村庄特色,体现公平透明。 4.1.4整治(保护)型村庄以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遗存、整治 人居环境、增强服务功能为主,合理安排各项设施,严禁大拆大 建。提升拓展型村庄要充分尊重现状,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服 务功能为主,根据村庄发展需求,适当、适用、适度拓展扩建。 新建型村庄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用地,明确空间 布局,配套服务设施。

4.1.5村庄规划芬为近期建设规划和远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g.Cn

.2.1村庄建设用地包括农民住房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产业 月地、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构成如下表:

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构成如下表:

表8村庄建设用地构成表

1村庄户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 除以规划总户数,户数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 2农村村民新建住房,应一户一宅,其宅基地的面积标 准: 1)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2)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

3)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 」、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4.3.1整治(保护)型、提升拓展型村庄应充分尊重村庄航 理,综合考虑道路、农民住房、公共设施、村庄绿化的布置和群 体组合构成有机整体。新建型村庄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生 态环境,采用小规模、组团化、生态化的布局,避免兵营式和城 市居住区式布局模式,以有利农业生产,方便村民生活,体现乡 村特色。

4.3.3加强村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村民活动场

4.4.2农民住房规划根据气候、用地条件、使用需求及风

4.4.2农民住房规划根据气候、用地条件、使用需求及风俗习 惯,确定农民住房户型、高度、朝向、群体组合和空间布局,建 筑层数以1~3层为宜。

4.4.3农民住房选址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气象、污染

因素。位于丘陵和山区时,应选用向阳坡,避开风口和窝风地 段。

4.4.4农民住房风貌设计,应从实际出发,体现地域特点、文 化特征、民族特色,注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结合安徽省传统民 居类型谱系,弓导并强化不同片区的风貌特色,注重村落整体风 貌协调。

4.5.2村庄道路分为十路、巷路二级。中心村的干路应满足入 向行车;自然村的干路应满足单向行车并满足会车要求;巷路应 满足农用车通行要求。

4.5.3道路宽度控制指标

表9村庄道路宽度控制

4.5.4道路断面宜采用一块板形立式

式,路面宽度小于3.0米时,可采用单面坡,坡度不小于1.5%。

4.5.6村民活动场地与停车场应结合农民住房进行布置。根据 村庄主导产业需求,合理安排外来机动车的停车场地,宜布置在 村口,可与公共服务中心结合布置。

4.5.7村庄道路应与村域道路合理衔接,并依据村域交通邦 合理设置公交停靠站点。

4.5.8村庄道路设计应考虑交通安全,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4.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参考指标一览表

4.7.1村庄基础设施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 言工程、环境卫生、节能工程和防灾减灾,有条件地区还应设置 然气等管线,各种管线应统一规划、综合布线,配置齐全。 4.7.2给水工程 1村庄给水工程规划内容包括需水量预测、水源选择和保 护、给水管网布置、给水设施、给水设施位置和用地等。 2村庄靠近城镇时,优先选择城镇的给水管网供水。距离 城镇较远时,应建设给水工程,集中联片供水。无条件建设集中 式给水设施的村庄,在确保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可选择手动泵、 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给水方式。 3水源地应设在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环境保护 的地段。 4输配水管线布置应尽量选择较短的线路,满足管线埋地 要求,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布置;配水管网一般可按枝状布 置;规模较大的村庄,可按环状布置或环状、枝状结合。给水管 网布置应考虑远期发展需要

4.7.1村庄基础设施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通 信工程、环境卫生、节能工程和防灾减灾,有条件地区还应设置 燃气等管线,各种管线应统一规划、综合布线,配置齐全。

3污水工程包括确定污水处理工艺、规模、排放标准、污 水处理设施的选址、建设用地规模、确定污水排放体制、污水管 首管径、控制点标高、排水方向。规模小、分散的村庄或地形变 化起伏大的村庄,可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污水排放应符合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试行)的有关规定。同 时,村庄在满足近期规模需求的基础上,应考虑远期规模扩建需 要。

4.7.4 电力与通信工程

4.7.6 村庄节能工程

确定村庄炊事、供暖、照明、生活热水等方面的清洁能源种 类;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 缺水地区村庄应明确节水措施。

4.8村庄绿化与水体规划

481村压绿化主要指树口绿化

4.8.4道路绿化应采用乡土树种,宜多种乔木混种为主、灌木 为辅,尽量自由式种植。

4.8.5其他空间绿化

1村庄其它空间包括宅旁空间和活动空间,宜以乡土树种 和季节花卉为主。 2村庄宅旁空间绿化充分利用空闲地和不宜建设地段,做 到见缝插绿。优先考虑农家小菜园、小果园等种植。

3村庄活动空间应结合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民付 情,适当布置休息、健身活动和文化设施,形式自然、生态 洁。

1尽量保留村中现有的河、沟、渠、溪、塘等水体,并进 行必要的整治和疏通,改善水质环境,发挥其防洪、排涝、灌 溉、生态等多种功能。 2滨水驳岸以自然驳岸为主,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宜采 用自然斜坡形式;因功能需要采用硬质驳岸时,硬质驳岸不宜过 长。在断面形式上应避免直立式驳岸,可采用台阶式驳岸,并通 过绿化等措施加强生态景观效果

4.9.1村庄整治规划主要针对村庄现状条件较好的整治(保 护)型中心村以及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自然村。 4.9.2村庄整治规划主要包括农房改造、道路交通设施整修、 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村庄环境和风貌提升、防灾减灾 措施强化等。

1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 任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用途

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 任务。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 2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规划调研、编制 等各个环节充分征询村民意见,通过简明易懂的方式公示规划成 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避免大包大揽。 3注重深入调查。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 等多种方式,全面收集基础资料,准确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 需求。 4尊重现有格局。在村庄现有布局和格局基础上,改善村

民生活条件和环境,保持乡村特色,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便 村民生产出行,慎砍树、不填塘,避免大拆大建和贪大求洋。 5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村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和村 主建设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开展规划编制,提出有针对 生的整治措施。 4.9.4列入省美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 务的村庄,整治方案编制成果的深度,应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 深度,概算能对村庄投资规模进行宏观控制,体现安徽省美好乡 村规划有关要求

5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村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两部分。村庄 规划说明主要包括村庄概述、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保护与 发展、实施措施、投资概算等方面的内容,并附基础资料、调查 材料、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6.2 规划图纸 规划图纸应标注图名、指北针和风玫瑰图、比例和比例尺、 图例、署名、编制日期和图标等内容

村庄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两部分。村 规划说明主要包括村庄概述、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保护』 发展、实施措施、投资概算等方面的内容,并附基础资料、调 材料、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表12规划图纸一览表

注:备注中^为建议内容,可视情况确定是否完成;为必须完成内容。

1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原则。编制过程中必须广泛听取村 民意见,规划方案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规划不宜大拆大 建,以符合村庄实际,确保规划切实可行。 2城乡统筹、注重协调原则。规划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 结合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基础设 施规划、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从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 角度来确定村庄人口用地规模,功能和发展方向,安排各项设 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生态优先、宜居和谐原则。规划应把可持续发展,生态 优先放在主要位置,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 天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 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村庄生态景观河道 冶理、污水处理设施等工程。加快实施生态绿化工程,积极抓好 路域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努力改善生态 环境,打造宜居村庄,和谐村庄。 4传承文化、体现特色原则。规划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和村庄实际因地制宜,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注重乡 村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把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与乡村生活结合 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流根据村庄实合理确定保护保 留、整治、新建的范围,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 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房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6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规划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有机结合,根据村庄建设的有利 条件和存在问题,确定今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分步落实,分期 组织实施。

地,新建、扩建工程及住房应当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 6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规划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有机结合,根据村庄建设的有禾 条件和存在问题,确定今后建设的具体目标,并分步落实,分其 组织实施

村庄总人口是户籍人口、寄住人口之和。户籍人口是确 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依据。总人口是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

3.3.1村庄总人口是户籍人口、寄住人口之和。户籍

施和基础设施的主要依据。 依据城市、县、镇等上位总体规划,结合区域城镇化发展趋 势,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变化。规划期内村庄人口的自然增长应按 当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计算。机械增长宜考虑下列因素进行 预测: 1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及土地经营情况预测规划期内机械增 长的人口数量,分析村庄类型、发展水平、地方特色、建设条件 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村庄的人口数量; 2根据村庄的环境条件预测人口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因 素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条件、建设条件、环境和生态承载力等因 素,预测适宜的村桩人口规模。 3.3.2编制村庄规划应按皖北、皖中、皖南、皖西、沿江五大 片区特点,有针对性区别对待,确定发展目标,优化村庄布局, 彰显地域特色。 1皖北片区,包括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阜 阳市。 2皖中片区,包括合肥市、六安市(不包括霍山县、金寨 县)、淮南市,以及安庆市的桐城市。 3沿江片区,包括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 (不包括石台县、青阳县)、滁州市、宣城市(不包括旌德 县、绩溪县)安庆市(不包括岳西县、潜山县〇大湖县〇桐城 市)。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传播或其他 4皖西片区,包括六安市的金寨县、霍山县,安庆市的岳 西县、潜山县、太湖县。 5皖南片区,包括黄山市,宣城市的德县、绩溪县,池 州市的石台县、青阳县

3.5.1农林型村庄产业发展

皖北片区发展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积极探索符合皖北片区实 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按照夯实基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 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大规模建设旱涝

保收高标准农田,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生产供应加工基地 皖中片区发展都市型高效农业DG/T J08-12-2004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依托中心城市经济、科技、 信息和人才优势,建立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相协调,具有明显 特色的多功能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 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高科技设施农业、休闲观光 农业。 沿江片区发展现代农业,根据沿江片区区位好、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等条件,全方位开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综合开发利 用长江沿线农业资源,加快与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一体化进程。大 力引进农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 约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面向长三角 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 皖南、皖西片区发展特色农业,针对皖南和皖西山区的地形 地貌特征,大力发展环境和资源可承载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安全区域,估 好特色富民的大文章。引导库区和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 走特色突破之路,加快现代农业和美好乡村建设。

合理安排旅游服务功能,注重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3.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村域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教 育、文化、商业等生活服务设施 一卫生设施宜设置于中心村DL/T 799.7-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工频电场、磁场监测,同时考虑村域范围内合理的 服务半径

教育、文化设施配置考虑区域的共建共享,或充分利用 城镇现有设施。 一一商业服务设施配置考虑村域范围内合理的服务半径。 一养老设施可以考虑区域共建共享,宜布置在交通方便 阳光充足的地方,尽量靠近村庄公共活动中心。

4.4.1农民住房规划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