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 2229-2019 模块化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Q/ZTT 2229-2019 模块化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Q/ZTT 222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03.5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9016
VIP资源

Q/ZTT 2229-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ZTT 2229-2019 模块化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模块化电源系统应支持叠光功能,通过整流模块和光伏模块槽位混插,快速实现 功能,由电源监控模块统一调度。电源系统支持整流模块和光伏模块共同管理。

5.4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及工作方式

当交流输入电压在额定值的80%~125%区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为: (43.2~58)V,且在整个可调节范围内应具有手动或自动连续可调的功能。 b)直流输出电压工作方式 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或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 没备供电(或应具有该方面的接口)。

ZJM 026-4912-2019 汽车用等速驱动轴总成b)直流输出电压工作方式

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或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 设备供电(或应具有该方面的接口)

当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时,在负载电流为额定 0%~90%区间内,系统效率应不低于95%。

系统稳压精度应优于土1%。

5. 7 系统音响噪声

电源系统音响噪声应不大于60dB(A计权

室内型设备输入端应装有C级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20kA电流脉冲的冲击。

Q/ZTT 22292019

室外型设备输入端应装有B+C级浪涌保护装置,B级浪涌保护器应能根据用户要求配 置不同标称放电电流(30kA、40kA、60kA)的器件,C级浪涌保护器应能承受20kA电流脉 冲的冲击。B级和C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保持不小于5m的退耦距离或增设退耦器件。 在电源SPD的引接线上,应串接空开或保险丝。空开或保险丝的标称电流不宜大于前 级供电线路空开或保险丝的1/1.6。 b)直流输出端 系统直流输出端应安装浪涌保护器,至少能承受电流脉冲(8/20uS、15kA)的冲击。

系统应具有工作地和保护地,且应有明显的标志,工作地接地点应用铜螺母(直径 M10)或满足70mm²线缆的接入要求,保护地接地点应用铜螺母(直径M6)或满足16mm 线缆的接入要求。 配电部分外壳、所有可触及的金属零部件与接地螺母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Q

5. 9. 1 绝缘电阻

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90%,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交流电 直流电路对地及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2MQ

a)交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2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的 3535V直流电压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30mA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b) 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3000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 值的4242V直流电压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30mA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C) 直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1000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为 1414V直流电压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10mA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系统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

Q/ZTT 22292019

注:注:当接触电流大于3.5mA时,接触电流不应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在大接触电流通路上, 内部保护接地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在靠近设备的一次电源连接端处,应设置标有 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

5.9.4材料阻燃性能

5.10.1传导骚扰限值

表3A级ITE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

注:在过渡频率(0.5MHz)处应采用较低的限

5.10.2辐射骚扰限值

表4A级ITE在测量距离R处(10m)的辐射骚扰限值

5.10.3静电放电抗扰度

Q/ZTT 22292019

系统使用寿命应不低于10年。

6.1.1分路及断路器要求

)交流配电模块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两种规格。 室内型:输入分路采用3P或4P空开,输入空开容量不小于63A。 室外型:输入分路100A/4P×2路(互锁),输出分路16A/1P×3。 交流配电与整流模块之间的连接母线由厂商自行设计。 微型断路器应为同一品牌的3C认证产品,输入应符合GB14048.2的要求,输出断 路器应符合GB14048.2或GB10963.1的要求。具体要求为:输入断路器的极限 分断能力Icu≥6kA,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es≥6kA;输出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Icu (或额定短路能力I)≥4.5kA,运行短路分断能力Ics≥4.5kA

6. 1. 2 计量精度

交流配电模块应具备计量功能,统计交流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总用电量,计 应不低于1%。

6.1.3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

三相四线制380V,开关电源系统及整流模块在输出额定容量的情况下,输入电压允许 变化范围应不小于:80%125%。 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电压保护限值时,系统可降额使用

6.1.4输入频率变动范围

输入频率变动范围为50Hz土2.5Hz。

6.1.5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

允许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应不小于5%

6.1.6输入功率因数

Q/ZTT 22292019

当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时,负载电流在100%、5 0%负载率时的输入功率因数应满足表5的要求,

6.1.7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表5系统输入功率因数

当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时,负载电流在100%、5 0%负载率时的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应满足表6的要求,

表6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整流框规格:基础整流插框(6插槽)、扩展整流插框(2插槽和6插槽)。 整流模块规格:50A(2880W,57.6V)、75A(4320W,57.6V)。

Q/ZTT 22292019

当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时,负载电流在40%~90% 时的模块效率应不低于95.5%

6.2.3交流输入特性

6.2.3.1电网电压波动的适应性

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80%~125%

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80%~125%

6.2.3.2启动冲击电流(浪涌电流)

由于启动引起的输入冲击电流应不大于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 的150%。

6.2.3.3输入功率因数

当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厂整定值时,负载电流在100%、50%、 20%负载率时的输入功率因数应满足表7的要求,

6.2.3.4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表7模块输入功率因数

当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直流输出电压为出整定值时,负载电流在100%、50% 20%负载率时的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应满足表8的要求

表8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6.2.3.5扩展整流插框输入要求

Q/ZTT 22292019

扩展整流插框应从基础单元防雷器后接入,使扩展整流单元也在防雷模块日 内。

6.2.4直流输出特性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及工作方式

a)直流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 当交流输入电压在额定值的80%125%区间变化时,整流模块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为 (43.2~58)V。在可调节范围内,整流模块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应具有手动或由监控电路(系 统监控模块)控制连续可调的功能 b)直流输出电压工作方式 整流模块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均充及蓄电池放电测试工 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或应具有该方面的接口)

6.2.4. 2 杂音电压

a)宽频杂音电压 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3.4~150kHz频带内的宽频杂音电压应≤50mV。 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0.15~30MHz频带内的宽频杂音电压应≤20mV。 b)峰一峰值杂音电压

整流模块直流输出端在0~20MHz 内的峰一峰值杂音电压应≤200mV。

6.2. 4. 3 温度系数

相对于20℃环境温度情况下,温度每变化1℃时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 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土0.02%

6.2.4.4负载效应(负载调整率)

不同负载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 ±0.5%。

6.2.4.5源效应(电网调整率)

不同交流输入电压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差值应不超过输 整定值的土0. 1%。

6.2.4.6稳压精度

Q/ZTT 22292019

不同交流输入电压与负载进行组合,各种情况下的直流输出电压与输出电压整定 值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土0.6%

6.2.4.7开关机过冲幅度

6.2.4.8负载效应恢复时间(动态响应)

由于负载的阶跃变化(突变)引起的直流输出电压变化后的恢复时间应不大于200μus, 其超调量应不超过输出电压整定值的土5%。 恢复时间是指直流输出电压变化量上升至大于稳压精度处开始,恢复至小于等于并不 再超过稳压精度处止的这段时间。

6.2.4.9软启动时间

软启动时间(从启动到直流输出电压爬升到标称值所用的时间)应可根据用户要 一般为310s。

6.2.5均分负载(并机工作)性能

系统中整流模块应能并联工作,并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负载为50%~100%额定输出 电流时),其不平衡度应优于输出电流额定值的土5%。并机工作时,整流模块应自主工作 并能做到均分负载。 当某个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当系统处于削峰工作模式时,允许关闭均分负载功能,

6. 2. 6 保护特性

6.2.6.1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

当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在48V至58V区间时,模块在符合稳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应以限功率方式输出。 6) 当整流模块的输出电压在43.2V至48V区间时,模块在符合稳压精度要求的前提 下,应以限流方式输出,且最大电流不应小于标称电流的105%。

6.2.6.2温度过高保护

Q/ZTT 22292019

当整流模块内部温度达到保护设定值时,应能自动降额输出或停机;当环境温度 保护点后,整流模块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输出

a)开关电源系统应具有整流模块休眠节能工作模式,并能手动、自动开启/关闭该模 式,出厂设置为自动控制节能状态。具体要求如下: 系统应能根据实际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工作模块的数量:当负载减小到休眠设定值 (不低于40%的负载率)后,系统自动控制部分整流模块处于休眠状态,使其他 整流模块工作在较高效率区间;当负载增大到唤醒设定值(不低于90%的负载率) 后,系统自动开启部分整流模块以免蓄电池放电, c)开启/关闭模块时不应引起设备供电中断或异常问题。 d)系统开启模块数量的基数设置分为1个或2个可选,系统默认设置为1个。 e) 模块带载率不得低于40%(单模块工作情况除外),系统控制模块带载率上限应》 90%。 f)负载出现振荡时,系统应能正常安全工作。 系统应使整流模块自动周期性轮换工作,且周期可设置(预置N×24小时(N=7),N 为5~30可调);另外,系统应自带测试功能的设置选项,轮换周期最短可设为1 小时。 n 整流模块自动轮换工作时,应按照先开后关的原则,先开启连续休眠时间最长的模 块,再关断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模块。 i)监控模块或通信出现故障时,所有处于休眠状态的整流模块应能在1min内自动恢 复工作。 i)蓄电池欠压、输入电压超出充许范围等告警时,系统不能处于休眠节能工作模式。 k)为了确保模块休眠节能状态下安全运行,系统应具备在线蓄电池周期性检测功能, 1)初始化开机后,正常设置为自动运行模式,初始工作处于非休眠节能工作状态,确 认电池充满电后,自动完成在线削峰模块周期性检测,并进行自动节能模式的控 制。 m 对于休眠的模块应能同时关断DC/DC电路和PFC电路

n)整流模块的休眠功耗应≤5W。 o)当启动削峰功能时,允许系统退出休眠状态

6.2.8模块音响噪音

模块音响噪声应不大于55dB(A计权)。

6.2.9防雷接地性能

6.2.9. 1防雷性能

Q/ZTT 22292019

整流模块的交流输入端应装有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流脉冲(8/20us,5kA 击

6.2.9.2接地性能

a) 交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1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的 2121V直流电压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30mA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b) 交流电路对直流电路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3000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 值的4242V直流电压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30mA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C 直流电路对地应能承受50Hz有效值为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或等效其峰值为707V 直流电压1min,漏电流应不大于10mA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6.2.11电磁兼容性能

6.2. 11. 1 传导骚扰限值

表9A级ITE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

Q/ZIT22292019

Q/ZIT22292019

6.2.11.2辐射骚扰限值

表10A级ITE在测量距离R处(10m)的辐射骚扰限值

6.2.11.3谐波电流限值

6.2.11.4电压起伏和闪烁限值

6. 2. 11.5 抗扰度

Q/ZTT 22292019

直流配电模块内断路器应为同一品牌的3C认证产品。断路器的极限分断能力Ieu≥10kA 运行分段能力L≥7.5kA

6.3.2直流配电输出分路要求

直流配电输出分路的配置应满足表11的要求。

GB/T 37452-2019 海洋平台起重机钢丝绳选型方法表11直流配电输出分路要求

6.3. 3 计量功能

直流配电模块计量精度应不低于2%。

6.3.4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

直流配电部分的电压降应不超过500mV(环境温度20℃)

Q/ZTT 22292019

HG/T 2456.5-2016 涂料用铝颜料 第5部分:水性铝粉浆6. 6. 1 接口要求

监控模块智能接口应为RS485,数量不少于3个(其中北向接口1个,南向接口2个), 同时应配置网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