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177-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层有效厚度解释技术要求

DB61/T 1177-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层有效厚度解释技术要求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2.2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663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1177-2018 低渗-特低渗砂岩油(气)层有效厚度解释技术要求

分析化验资料应包括: 常规分析:孔隙度、渗透率、油(气)水饱和度、粒度、碳酸盐含量; b) 微观分析:薄片、铸体、X衍射、电镜、图像分析; 特殊分析:岩电实验、毛管压力、油(气)水相渗; d)流体分析:原油、天然气、地层水。

测并仪器型号、测并项目、测并数据。

井设计书、施工时间、深度JB/T 8542-2016 小型空气分离设备,固井质量检测曲丝

5.7试油(气)、试采资料

5.7.1试油(气)资料

包括日期、层位、射孔井段、厚度、试油(气)措施、工作制度、压力、日产油(气)量、日产水 量、综合含水,试油(气)结论。

5. 7. 2 试采资料

包括日期、层位、试采井段、层数、厚度、工作制度、压力、初期日产油(气)量、初期日产水量、 目前日产油(气)量、目前日产水量、累计产油(气)量、累计产水量,综合含水。

6.1岩心分析数据归位整理检查

岩心归位时应考虑取心收获率和岩心破碎对岩心深度归位的影响,岩心深度归位是以测并深度为 准,岩心的归位深度可视具体情况分段调整; a)连续系统钻井取心资料,若取心井段内有致密层或特殊岩性地层时,应卡准在测井曲线上的具 体深度位置,以确定岩心的深度校正量; b 通过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孔隙度测井曲线或岩心分析密度与测井密度的相关对比,确定岩心归位 深度;

c)对密闭取心资料,除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相关对比外,还可用岩心分析电阻率与测井电阻率的对 比,确定岩心归位深度: d)对于非系统钻井取心资料,可用地面岩心自然伽马射线记录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对比,确 定岩心归位深度。

6.2测井资料检查与校正

6.2.1测并资料检查

6.2.1.1对比检查编辑回放测井资料与原始测并资料的一致性。 6.2.1.2选择井径规则、岩性单一致密井段,检查岩性密度(或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测井 质量。 6.2.1.3 与区域内邻井测井响应稳定、且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层段进行对比,检验电阻率、自然伽马测 井质量。

6.2.2测并资料校正

6.2.2.1测并环境影响校正

校正测井环境影响的常用方法如下: a) 根据生产厂家按测井仪器类型提供的理论图版或环境影响校正方法,对曲线进行围岩、层厚、 井眼几何尺寸、井内流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储层等侵入影响进行校正; b)为消除泥浆对测井如自然伽马、自然电位曲线影响,可采用归一化方法校正测井环境的影响。 6.2.2.2测井数据校正 校正测并数据的常用方法如下: a 对照特殊岩性(如钙质、白云质夹层,薄凝灰岩,薄煤层,薄油页岩等)的测井特征确定不同 曲线间的深度校正量; b) 根据同类测井曲线间的测井数值对比,确定测井数据校正量; C) 根据测量井段内已知纯岩性段的测井骨架值,确定测井数据的校正量; d 根据井间标准层同名测井曲线数值或直方图对比,确定测井数据校正量,或采用趋势面分析方 法进行区域内测井曲线校正。

6. 2. 2. 2 测并数据校而

6.3试油(气)资料检查

检查内容如下: a)检查试油(气)射孔位置; b)检查固井质量; c)检查试油(气)成果资料的可靠性

检查内容如下: a) 检查试油(气)射孔位置; b) 检查固井质量; c)检查试油(气)成果资料的可靠性。

7.1. 1目的层段地质分层

以区域地质分层成果为基础, 根据典型标准层的测井资料,如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 差等测井曲线特征,进一步核实目的层段的地质分层

根据区域研究的砂层分层标准,确定砂层顶、底界面深度。

7.1.4测并数据读取及解释参数的选取

1.1.4.1测并数据读取

根据砂层测并资料,合理读取相关测并数据(如深探测电阻率、声波时差、体积密度、自然电位、 自然伽马等)。在读取测井曲线参数时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钻井液侵入储层对测井的影响; b 复杂孔隙结构对测井的影响; C 低渗透、薄互层储层对测井的影响; d 特低矿化度地层水对测井的影响; 裂缝等复杂储层对测井的影响; f黏士阳离子交换量对测井的影响

7.1.4.2解释参数的选取

7.1.5建立测并解释模型

根据岩心分析化验、实验数据、测井资料,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等储层参数的 经验统计解释模型。当油(气)藏有新增资料,应对解释模型进行检验,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 隙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土8%,测井解释饱和度与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分析绝对误差不超过土5%。

7.1.6试油(气)层的资料选用

7.2.1在综合测井图上将岩心准确归位,分析砂层顶、底位置在测井曲线上的显示特征,确定砂层的 测井分层标准

2.2建立测井分层标准常用微电极、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感应测井、声波时差、井径等曲线 2.3本区域无取心井资料的,可借用地质条件相同或相当的邻近井区测井分层标准。

主选用测井曲线计算泥质含量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 对富含放射性物质的储层,考虑其对自然伽马测井的影响; 对<0.5m的薄层,考虑围岩对测井的影响,

4.1根据岩心含油(气)产状描述、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物性分析、试油(气)等资料,分 与物性、含油(气)性的相互关系,经对岩性的资料分析统计,确定产油(气)砂层的岩性级别 4.2本区域无取心井资料的,可借用地质条件相同或相当的邻近井区产油(气)岩性标准。

7.5.1根据岩屑录井、岩心含油(气)产状描述、物性分析、试油(气)资料,分析并统计试油(气) 的含油(气)产状分布特征,或建立物性与含油(气)性关系图,确定油(气)层的含油(气)性标 佳。 7.5.2本区域无取心井资料的,可借用地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邻近井区油(气)层含油(气)性标准。

7.6.1根据岩屑录井、岩心含油(气)产状描述、物性分析化验、试油(气)、试采等资料,研究制 定产油(气)层物性下限标准。常用的物性下限研究方法有:测试法、经验统计法、含油(气)产状法、 泥浆浸入法等。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主要方法见SY/T5872一2010中5.2.2条的内容。 7.6.2不同油(气)藏可根据地质条件和资料录取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物性下限标准。 7.6.3在使用多种方法研究油(气)层物性下限时,如各研究方法结果存在差异,应分析产生差异的 原因,经综合评价后选取合理物性下限标准值。 7.6.4物性下限宜与岩心压汞毛管压力曲线、新的试油(气)资料进行验证。 7.6.5本区域无取心井资料的,可借用地质条件相同或相当的邻近井区油(气)层物性标准

7.8.1油(气)层井段内对工业油(气)流产出无贡献的非渗透层,通常有泥质夹层、钙质夹层、物 性和含油(气)性很差的夹层,在有效厚度划分中应扣除夹层厚度。 7.8.2在测井综合图上将岩心准确归位后,分析、统计和总结岩心中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显示特征 确定出油(气)层中夹层扣除的标准。 7.8.3研究区域无取心井资料的,可借用地质条件相同或相当邻近井区的夹层扣除标准。 7.8.4夹层起扣厚度为0.2m

8油(气)层识别与有效厚度综合解释

8. 1. 1油层识别

油层常用识别方法如下: a)取心井段的砂岩储层,根据岩性、含油性标准识别油层; 试油、试采井段砂岩储层,根据日产油量标准识别油层; 低电阻油层的识别QGDW 11389-2015 输电线路岩石锚杆钻机,应结合黏土附加导电性、复杂孔隙结构、高矿化度地层水、含导电矿物、 裂缝发育、钻井液污染等因素综合分析,可靠识别低电阻油层; d 除常规测井外采用新测井方法,如核磁共振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利用新测井解释方法识别 油层。

8. 1. 2 气层识别

气层常用识别方法如下: a)用气测、钻井液录井(包括槽面显示)资料,结合声波时差、中子、密度、电阻率测井识别气层: 根据试气(包括中途测试)成果资料识别气层; 用中子一一密度曲线重叠法,或中子一一声波时差曲线重叠法识别气层; d 用计算地层体积密度与测井体积密度重叠法识别气层; 利用电阻率时间推移测井的电阻率径向变化识别气层; 除常规测井外采用新测井方法,如核磁共振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利用新测井解释方法识别 气层。

8.2有效厚度综合解释

3.2.1根据读取的测并数据及解释模型,对砂层的岩性、岩石矿物体积、黏土含量、物性(孔隙度、 渗透率、饱和度)、产能进行计算和评价,在初步识别油(气)层基础上,根据油(气)层有效厚度电 性等标准,进一步准确解释确定油(气)层。 8.2.2油(气)层解释结果应与地质研究认识相符,如解释结论与地质认识不相符,在对油(气)藏 的油(气)水分布规律认识基础上,对完井、射孔、试油(气)工艺、钻井液污染及固井等资料进行分 析并找出原因,在综合评价后做出合理结论,如受资料所限找不出原因的,应提出下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3.2.3根据新钻并的岩心(含并壁取心)、岩屑录并,试油(气)等资料对结果加以验证,岩心收获 率应不低于80%。 8.2.4在解释油(气)层,确定油(气)层顶、底界面的基础上,扣除夹层计算的油(气)层厚度 即为有效厚度,有效厚度的起算厚度为0.4m。

8.2.5定向并油(气)层有效厚度应校正为垂直有效厚

测井各级别的解释结论为:油层、有效油水层、低效油水层、油干层、气层、有效气水层、低效气 水层、气干层、水层、干层,其中: a)油(气)有效厚度层包括:油层、有效油水层、气层、有效气水层; b)非有效厚度层包括:油干层、气干层、低效油水层、低效气水层、水层、干层。

测井各级别的解释结论为:油层、有效油水层、低效油水层、油干层、气层、有效气水层、低效气 水层、气干层、水层、干层,其中: a)油(气)有效厚度层包括:油层、有效油水层、气层、有效气水层; b)非有效厚度层包括:油干层、气王层、低效油水层、低效气水层、水层、干层

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主要基础资料数据表见附录A。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