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80-2016 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规程

DB37/T 5080-2016 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2616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7/T 5080-2016 一体化预制泵站技术规程

.2.2 给水泵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开应符合 列规定: 1取水泵站应位于水质较好、靠近主流、河床稳定、地质条件 良好、工矿区上游、取水方便的河段; 2给水增压泵站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相关专 项规划,并应综合考虑系统布局、工程地质条件、卫生环境、施工运 行和维护管理等因素; 3梯级泵站站址应根据总功率最小的原则,结合各站站址地 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4.2.3排水泵站应满足城镇排水防涝要求,经技术经济与风险比 较后确定。

项规划,并应综合考虑系统布局、工程地质条件、卫生环境、施工运 行和维护管理等因素: 3梯级泵站站址应根据总功率最小的原则,结合各站站址地 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综合比较后确定。 4.2.3排水泵站应满足城镇排水防涝要求,经技术经济与风险比 较后确定。 4.2.4泵站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近期工程应预留远期接口。

4.2.5当上游流量较大或系统复杂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化预制泵站进行组合QSYHTK 0001-2015 北京鸿泰康利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复合红糖,泵站的平面布置应满足泵站整体安装和均 匀配水等运行要求

4.2.6泵站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距离,应结合规划、消

环保部门的要求合理确定。泵站外形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4.2.7设置于绿化带内、车行道下、非机动车道、广场等区域的泵

.3.1给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水位、设计保证率、供水对 象的用水量、城镇供水的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调蓄容积等因

象的用水量、城镇供水的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调蓄

出水控制点水位的几何高差、管路阻力损失以及控制点所需的自 由水头等因素计算。

4.3.3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经计算确定,并应附加安全余量

1污水泵站、雨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 流量确定; 2立体交叉道路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汇水面积、设计重 现期、集水时间及径流系数等确定设计流量: 3合流制泵站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泵房用于雨污合流水时,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 = Qx+Qu;

4.3.4排海泵站的设计扬程应依据汛期最高潮水位进行设计

4.3.4排海泵站的设计扬程应依据汛期最高潮水位进行设计

4.4.1泵站主体构筑物平面布局应根据泵站类型、进出水

泵站主体构筑物平面布局应根据泵站类型、进出水条件、 条件合理布置,并应保证泵站整体流态良好。

4.4.2泵站井筒内的工艺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干式安装的水泵,泵站的平面布置应满足水泵等设备的安 装、散热、运行操作、起吊维护及管路的安装和流态要求,可不设置

设备维修空间,但应在干井内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泵; 2湿式安装的水泵,泵站的平面布置应满足水泵等主要设 备安装、水力流态、提升和日常运行要求,可不设置维修空间、集水 坑和排水泵:

4.4.4对于排水管道内含沙量较高的区域,在进入泵站前应

4.4.4对于排水管道内含沙量较高的区域,在进入泵站前应设置 沉砂设施

4.4.6泵站集水池水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轴流泵、混流泵或潜水离心泵的湿式泵站,泵站集水 池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所需最小淹没深度的要求: 2采用干式卧式离心泵或立式离心泵的干式泵站,泵站前端 集水池的最低水位应满足水泵自灌的要求; 3集水池有效高度为集水池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的高差; 4雨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不 应高于进水管管底: 5多井筒并联设置的泵站集水池应采用相同的最高和最低 水位。

4雨水泵站、合流泵站和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不 应高于进水管管底: 5多井筒并联设置的泵站集水池应采用相同的最高和最低 水位。 4.4.7 给水泵站的集水池有效容积应根据泵站前端供水曲线和 后端用水曲线以及需要的消防、事故用水量综合确定,同时应满足 水泵的启停次数和水质的预处理要求。

后端用水曲线以及需要的消防、事故用水量综合确定,同时应满足 水泵的启停次数和水质的预处理要求。

4.4.8排水泵站集水池有效容积应根据设计流量及水泵的

次数综合计算确定。采用液位控制水泵启停的排水泵站,有效容 积可按下式计算:

Qp Ver = 4 ×Z.

式中:Veff 集水池有效容积(m²); Qp 泵站最大一台水泵的流量(m²/h); 水泵每小时最大启停次数。

4.4.9水泵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宜选用相同型号的水泵,方便维护管理和轮值: 2流量和扬程变化较大时,宜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3水泵设计工况点应处于靠近水泵的最高效率点,同时在最 高与最低流量时,水泵应能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4.4.10水泵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0水泵应付合下列规定: 1水泵在设计负荷范围内应无振动和气蚀现象; 2水泵的旋转部件(包括电机)应进行动、静平衡实验; 3水泵的运转噪声不应高于80dB(A); 4泵站配备的潜水泵,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污水污物潜水 电泵》GB/T24674的规定; 5泵站配套的干式离心泵,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离心泵技 术条件(III类)》GB/T5657的规定。 4.4.11潜水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缘等级不低于F级,温升不低于B级; 2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8。 4.4.12 十式电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缘等级不低于F级,温升不低于B级; 2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 4.4.13潜水自耦安装的潜水离心泵和自耦底座宜采用金属与金 属之间的连接,并应采用橡胶圈密封。

4.4.14格栅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进水中含有固体杂质可能堵塞水泵和后继管路时,应设 置格栅; 2格栅设计流量应与泵站设计流量相同,过栅水头损失不宜

大于0.5m; 3当泵站进水杂质较少时,宜选用提篮式格栅; 4当泵站进水杂质较多时,宜选用粉碎式格栅; 5当泵站流量较大时,粉碎式格栅可单独安装在进水格栅井 内,进水格栅井应满足格栅安装和后继泵站配水的要求。 4.4.15提篮式格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格栅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上,并配套导杆和提升链: 2 格栅和挡水板等消能装置应分开设置; 37 栅格间距不宜小于40mm; 4 格栅可手动提升,倾倒栅渣; 57 格栅的材质应采用不锈钢304材质。 4.4.16粉碎式格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格栅可耦合在进水管法兰面或安装在预制格栅井内: 2配套粉碎式格栅的溢流格栅应加开检修孔,并配套导杆 提升链、进水渠和支撑附件; 3格栅支撑框架的强度应满足机械和液压负荷要求; 4粉碎式格栅应配套人工格栅。

续运行的能力。设置于雨水泵站的粉碎式格栅,宜采用液位计控 制启停。

4.4.18泵站管路系统配套的管材、管件和阀门,其选型和连接方 式,应根据输送介质和使用环境确定。 4.4.19泵站的进出水管道与外部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 4.4.20干式安装的水泵进水管应配置检修阀,宜配置压力真空 表。检修阀可安装在泵站内部或泵站外的阀门并内。 4.4.21水泵的出水管应配置止回阀、检修阀、压力表等,止回阀 和检修阀可安装在泵站内部或泵站外的阀门井内。 4.4.22给水系统的管道增压泵站,水泵进水管应设置检修阀,进 水主管上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排气阀

水主管上应设置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排气阀

4.4.23泵站应设有设备检修孔和防坠落安全措施。泵站井盖应 具备限位安全锁、防坠落和防盗的功能。 4.4.24筒体外部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起吊能力设置吊耳,吊耳强 度应满足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吊装要求。 4425泵站的升装墨应链合下列规定

4.4.23泵站应设有设备检修孔和防坠落安全措施。泵站并盖应

1湿式泵站应设置不锈钢304及以上材质的导杆、提升链等 提升装置,且最大允许提升重量不应小于单台设备最大提升重量 的1.5倍; 2干式泵站可不设置提升装置,但泵站操作平台和检修孔开 孔尺寸应满足泵站外提升设备的操作要求。

等耐腐蚀性强的材料制作,最大设计载荷不应小于2kN/m² 台任意部位应能承载泵站内最重设备重量的1.5倍

4.4.27 泵站操作平台应满足人员操作、检修和设备吊装的要求。 4.4.28爬梯宜采用铝合金材质。当泵站内环境腐蚀性较强时, 宜采用高强度的耐腐蚀性材质

4.5.1泵站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50年。 4.5.2泵站应进行材质应力和荷载计算,并应对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复核

4.5.1泵站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

4.5.2泵站应进行材质应力和荷载计算,并应对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复核。 4.5.3导流板宜采用和筒体相同的材质,并和简体牢固连接。导 流板的使用寿命应达到泵站整体水平,并根据导流板的材质、形状 和安装位置进行强度校核。

4.5.3导流板宜采用和筒体相同的材质,并和筒体牢固连接

.5.3导流板宜采用和筒体相同的材质,开和筒体牢固连接。导 充板的使用寿命应达到泵站整体水平,并根据导流板的材质、形状 和安装位置进行强度校核。

5.4泵站底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重量应大于水泵总重量的1.5倍: 2 当重量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底部灌浆和植筋等措施: 3 应采取减振措施。 .5.5 泵站底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泵站底板尺寸应满足抗浮和结构强度要求; 2 对于泵站自身带有抗浮结构且满足抗浮要求的,可不设置 底板; 3 多井筒泵站和泵站前后端构筑物宜采用整体底板; 4 泵站底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5.6 泵站抗浮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W一 泵站总重力(N); Ks设计稳定性抗力系数,取1.05; F泵站总浮力(N)。

4.5.7泵站的底座和钢筋混凝土底板应牢固连接。并筒直 于等于3m的泵站,底座可设置法兰盘,采用螺栓和压板与泵 板连接:井筒直径大于3m的泵站,宜采用钢筋和二次灌浆与 底座连接。

4.5.8泵站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式应依据项目所在位置及

工程的勘察报告,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综合考 虑和计算后确定。

4.5.9泵站位于沿海地区时,应采取防止地下水对泵站、控

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相关规定,并根 据场地地质、泵站埋深和周边环境,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5.12泵站基坑排水可采用明沟排水或井点降水

4.5.14基坑支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

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规定。

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规定。

4.6电气和仪表控制设计

4.6.6泵站电动机应设置短路、接地故障、过载、断相和低电压

保护,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 GB 50055的规定

4.6.7泵站控制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 计规范》GB50055的规定

4.6.7泵站控制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

1应具备自动巡检、故障诊断、报警和自动保护等功能; 2对于可恢复的故障,应具备自动或手动解除报警、恢复正 常运行的功能; 3宜设置通信接口。

4.6.9泵站控制设备的显示参数,应包括运行时间、水泵流

泉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配套变频器的泵站还应显示水泵转速、电 充和能耗,并宜根据需要增加下列参数: 1重力管道泵站,显示参数宜包括实际液位、启停液位、超低 夜位、超高液位和溢流液位等:

2压力管道泵站,显示参数宜包括进出口压力、设定压力、进 口缺水、出口超低和超高压力等。

1户内型控制柜,柜体材质宜采用碳钢喷塑,防护等级应为 IP42及以上; 2户外型控制柜,应采用双层门结构,柜体材质宜采用不锈 钢,电缆安装方式宜采用下进下出,防护等级应为IP54及以上。 4.6.11泵站内液位的实时蓝测宜采用静压式液位传感器、浮球 开关和超声波液位计等液位控制设备,并以4mA~20mA的信号 反馈到主控制器。 4.6.12静压式液位传感器应安装在传感器保护钢管内,传感器 头部宜距泵站池底200mm,传感器宜凸出保护钢管10mm~30mm 4.6.13液位传感器电缆应采取防松脱的措施,并应设置接地屏 蔽线。 4.6.14 一体化预制泵站应配备H,S检测仪。

1户内型控制柜,柜体材质宜采用碳钢喷塑,防护等级应为 P42及以上; 2户外型控制柜,应采用双层门结构,柜体材质宜采用不锈 钢,电缆安装方式宜采用下进下出,防护等级应为IP54及以上。

4.6.11泵站内液位的实时监测宜采用静压式液位传感器

开关和超声波液位计等液位控制设备,并以4mA~20mA的 反馈到主控制器

4.7.1一体化预制泵站应设机械通风设施,通风量应满足泵站内 设备的散热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排放要求。并简内宜设 置温控和报警装置。通风口处应采取防虫和异物进入的措施,并 应设置严禁烟火等警示标志。 4.7.2污水和合流泵站宜设置除臭装置

2污水和合流泵站宜设置除臭

4.7.3泵站应根据需要设置设备间,设备间应满足设备起吊、维 修、控制柜安装和散热要求。设备间的高度,应根据泵站配套设备 的最大尺寸和起吊设备的要求确定 .7.4设备间宜采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耐腐蚀性强的材质

4.7.4设备间宜采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

4.7.5泵站外部应设置护栏、安全警示标识,对于偏远地区的泵 站,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保护人员和泵站的安全。 4.7.6泵站场址范围内,应设置低压照明系统;泵站内部应设置 照明设施。

4.7.5 泵站外部应设置护栏、安全警示标识,对于偏远地区的泵

4.7.6泵站场址范围内,应设置低压照明系统;泵站内部应 照明设施。

5.1.1一体化预制泵站的主体出厂前应进行检测并提供出 测报告。

5.1.2一体化预制泵站应对泵站管路系统进行压力试验。

1泵站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严禁剧烈碰 撞; 2运输时应水平放置,并用捆绑器将泵站固定在木质的运输 底座上; 3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颠簸,防止承插口和管道产生变形; 4应对沿线桥涵等可能影响运输的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制 定运输方案。 5.1.5应根据基坑围护结构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 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5.1.6泵站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开挖前应制定开挖施工方案: 2泵坑底部应设有排水设施,严禁有积水;

定运方柔。 5.1.5应根据基坑围护结构的类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 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5.1.6 泵站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开挖前应制定开挖施工方案: 2泵坑底部应设有排水设施,严禁有积水; 3 采取可靠的基坑支护方式; 4泵坑开挖结束后,确认现场泵站进出水连接管以及电缆等 配套设施齐备后,方能进行泵站安装。 5.1.7 混凝土底板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底板应平整、无积水; 2应采用膨胀螺栓连接泵站混凝土底板和底部安装法兰: 3预制泵站的底板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二次灌浆标 准打毛基板与泵站底部的接触面

1.8泵站的起吊应符合下列规

5.1.8泵站的起吊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升降套索把泵站从水平位置起吊到垂直位置,起吊中不 得使用壳体上的吊耳: 2 垂直起吊预制泵站时,应将重量均匀分配到全部吊耳上。 5.1.9 泵站筒体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筒体安装; 2 用毛刷清洁水泥底板表面; 3 用起重吊钩吊起泵体,放在水泥底板上的螺丝圈中间; 确认筒体的进出口方向正确; 5 检查泵站是否垂直; 6 安装固定支架,拧紧螺母: 7 确认无残留应力; 泵站底径状结构如为空腔体则应用混凝土填实。 5.1.10 泵站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安装和灌浆工作完成后,应在24h内进行泵站基坑回 填; 2泵站筒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1m时,回填材料可 为含水率小于18%、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素土或颗粒粒径小于 32mm的级配砂石; 3泵站筒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大于等于0.5m,但小于1m 时,回填材料应为颗粒粒径小于32mm的级配砂石: 4泵站筒体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小于0.5m时,回填材料应符 合设计要求; 5在冬季和雨天回填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6应分层回填,每层高度不应超过300mm,压实度不小于 90%; 7距泵站筒体外璧和进出水管外壁300mm范围内的回填 土,应采用人工夯实,严禁采用机械实 5.1.11泵站控制柜可安装在配电室、井筒内或户外,并应符合下

1控制柜安装在户外时,应安装在平整的地面上; 2控制柜安装在井筒内时,应采取排除积水和通风散热的措 施; 3控制柜安装的位置,应不妨碍泵站的日常维护与操作,并 校核水泵电缆的长度; 4控制柜应垂直安装在稳固的底座上,并应确保电缆进线处 密封。 5.1.12泵站的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存放时,应采取通风、防雨、防晒的措施; 2 露大存放时,应采取防雨、防晒等措施: 3 泵站和水泵存放时间超过6个月时,应进行外观和机械检 查; 4泵站和水泵存放时间超过12个月时,应进行通电检查和 型式检验。

5.2.1泵站系统各部分调试检验完成后,应按国家现不

5.2.1泵站系统各部分调试检验完成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给 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规定进行工程竣 工验收。

5.2.1泵站系统各部分调试检验完成后,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给 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规定进行工程竣 工验收。 5.2.2 泵站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文件: 1 施工图、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 2 批准的工验收申请报告: 3 组件、配件、附件、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5.2.3 泵站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文件应 立卷归档

6.1.1泵站的运行和维护应按泵站操作管理手册的规定执行,并 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泵站运行维护相关标准的要求。 6.1.2泵站的目常运行应采用自动控制。当发生自控失效时,应 转为手动控制或远程控制。 6.1.3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自动监视和控制的泵站应制定 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6.1.4给水泵站应根据用水需求制定年度运行和调度计划。 6.1.5雨水泵站和合流泵站应根据当地历年气象资料制定年度 运行计划和应急预案。

1泵站计算机和控制系统的监测仪表是否正常显示:如有报 警,应及时查验并处理: 2水泵和格栅等泵站主要设备的运行电流、电压是否正常; 3 水泵和格栅等泵站主要设备的运行噪声及振动是否正常; 4 泵站的阀门、拍门开启是否正常; 5 泵站入流量、出水量和出水压力是否正常; 6 泵站内的液位和液位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7 泵站液面上存在漂浮物时,应进行清理; 8 泵站配套提篮式格栅,应每大观察并定期进行提升和清 理。 6.1.7泵站的围栏、井盖、控制柜、变配电箱等应上锁并设置清晰 的警示标识,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

6.1.8操作人员进入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前,应确认安全后

进入,并应符合现行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 的规定。

6.2.1泵站宜每年进行一次小修,每5年进行一次天修。 6.2.2泵站年度小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1泵站护栏、围墙和安防系统巡视,如有异常应进行修补和 更换; 2泵站周围地坪巡视,如发现地坪周围土层下陷或倾斜,应 检查泵站是否下陷或倾斜,泵站进出水管是否泄漏。除并盖部分 外,其他部分如露出地面,应及时进行回填或刷漆防护; 3排空或清洁泵站,检香筒体、管道和阀门等是否有渗漏和 裂缝,如有渗漏和裂缝应及时修补。检查提升和安装附件是否松 动、锈蚀,如有异常应及时紧固、除锈或更换; 4泵站配套主要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应根据制造厂商的要求 和磨损情况进行,水泵每2000h~3000h宜更换润滑油,并根据耗 损情况更换0型圈和机械密封等易损件;粉碎式格栅,每5000h宜 更换润滑油,并根据磨损情况更换粉碎式格栅的力片; 5闸门、拍门、启闭机的检修和保养应根据制造厂商的要求 和磨损情况进行; 6泵站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和控制柜的电气控 制系统应全面检查; 7携带型仪表应定期校验,常用的每半年1次,其余的每年1 次。如需下并作业需在下并前再次校验H,S等检测仪表,确保下 井人员安全; 8每年冬季应对机电设备、管道阀件及金属结构等进行防冻 维护保养。泵站停用期间应排净泵及管道内积水,并应对泵房内 设备、管路、阀门等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6.2.3泵站大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1泵站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站用变压器; 2主水泵和格栅应进行全面解体,电动机应吊出转子,轴承 等部件应进行检修、更换或调试:

3控制柜和配电柜上仪表的定期检验和校验应与该仪表所 连接的主要设备的大修日期一致。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 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 4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 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 《离心泵技术条件(III类)》 GB/T 5657 《布线系统载流量》 GB/T 16895.15 8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 GB/T 17219 《污水污物潜水电泵》 GB/T 24674 10《泵站设计规范》 GB/T 50265 《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 CJJ 6

体化预制泵站应用技术规程

总则 27 基本规定 28 4 工程设计: 30 4. 1 材料 30 4. 2 泵站选址和总体布置 30 4.3 设计计算 31 4. 4 工艺设计 32 4. 5 结构设计 .. 35 4.6 电气和仪表控制设计 37 4.7 配套设施 37 5 施工和验收 38 5. 1 施工 38 5. 2 验收 40 6 运行和维护 41 6. 2 维护 41

3.0.1根据一体化预制泵站组成部分的所处位置,可分为并简结 构、内部设施和其他设施。井简结构为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并简部 分,包括筒体、并盖和底部。内部设施为一体化预制泵站内部的设 施和装置,包括水泵等主要设备、管阀系统和爬梯等。其他设施为 体化预制泵站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配备的设施,包括通风设施、除 臭设施、检测设施、导流装置、设备间和控制设施等。 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泵站主体应在工厂内预制,并在出厂前进 行预装和测试,以缩短现场安装时间,提高系统可靠性。根据一体 化预制泵站的结构形式和应用类型,泵站主体组成可略有不同,但 总体应遵循安全可靠、现场安装方便的原则

顶制求站和干式一体化顶制求站。 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是将潜水泵湿式安装于并筒内的一体化 须制泵站,常见的配泵形式有潜水排污泵、潜水轴流泵和深井泵 等。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一般应用于重力流进水的提升泵站,如 雨污水提升泵站、原水取水泵站、无需叠压进水的清水增压泵站 等。 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是将水泵干式安装于井简内的一体化预 制泵站,常见的配泵形式有多级立式离心泵机组、中开双吸泵、管 中泵、潜水泵干式安装等。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一般应用于压力 流进水的增压泵站MZ/T 126-2019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缅甸语,如管网中途增压泵站、二次供水增压泵站等。 设有前置水箱或水池的应用工况时,宜采用十式泵站。 一体化预制泵站可根据实际工况采用多筒并联或串联工作 也可根据需要设置配水井和进水池等。 湿式一体化预制泵站将水泵间和进水并集成在同一个井筒 为,水泵采用湿式安装,井筒内可设置内部维修平台和地面控制面

板,地面可配套设置维修间,该类型泵站运行和维护简单。 干式一体化预制泵站由一个干区独立构成或者将区和湿区 集成在同一个井筒内,水泵采用于式安装。当干区和湿区集成在 司一个井简时,可采用弧形玻璃钢板将井筒分为进水井和水泵间 两个部分。水泵间可采用维修平台分隔,上部为维修空间,下部为 干式水泵设备空间。一体化预制泵站主体结构如图1。

3.0.4当输送介质温度大于40℃时,应根据泵站配套设备

部设施材质的耐热要求,采取散热措施或配套耐高温的设备和材 料。给水泵站水源含沙量较大或水质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净化 处理。当输送具有强酸或强碱性的介质时,泵站应采取相应的防 腐蚀措施。

4.1.2缠绕成型工艺是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

浸纱)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经固化、脱模成型。 手糊成型工艺是一种以加有固化剂的树脂混合液为基体,以 玻璃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在涂有脱模剂的模具上以手工铺 放,使两者粘接在一起的方法。手糊使用的原材料有表面毡、短切 钻和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等。采用手糊工艺应加强质量控制,保 持制品的一致性。材料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缠绕工艺的强度和 均匀度高于手糊成型工艺,对于可采用缠绕工艺的部件,应选择缠 绕工艺,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均匀度。 在材料的选择上,无碱玻璃纤维与中碱玻璃纤维相比,具有机 械强度高、电绝缘性能好、耐腐蚀性能好的特点,更适合作为玻璃 钢增强材料。玻璃钢基体材料树脂应具有耐腐蚀热固性。 4.1.3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 脂。滚塑成型工艺是先将高密度聚乙烯原料加人模具中,然后模 具沿两垂直轴不断旋转并使之加热,使模内的原料在重力和热能 的作用下,逐渐均习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再经 冷却定型、脱模成型。其工艺特点是产品一次整体成型 4.1.4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检修盖板为操作人员进人泵站的通道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避免检修盖板损坏而引发人身安全 事故。

GB/T 18216.2-2021 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 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 第2部分:绝缘电阻4.2泵站选址和总体布置

.2.4由于一体化预制泵站安装简便、快速,近期工程可根据近 期规模进行配置,并预留远期接口。待远期流量增加后,远期工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