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495-2018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GB/T 36495-2018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649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5167
VIP资源

GB/T 36495-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36495-2018 烧结砖瓦原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按式(2)计算试样的绝对

式中: W抢一绝对含水率,%。 2.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6.1.1筛子:符合GB/T6003.1的要求DB13T 1289-2010 地面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筛孔边长为0.5mm、0.25mm、0.1mm。 6.1.2天平:精度0.01g。 6.1.3摇筛机。 6.1.4干燥箱:温度105℃±5℃。 6.1.5其他:研钵(附带橡皮头研杆)、瓷盆、毛刷、匙、白纸等

6.2.1取适量试样,在105℃土5℃的干燥箱中干燥24h。称取干燥后试样100g(m),精确至0.01g。 6.2.2检查筛子,确保筛孔无堵塞、干净,金属丝无断裂。将试样倒人依次叠好的筛子的最上层筛中, 盖上筛盖,将筛子放在摇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10min。 6.2.3由上至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即摇晃,至无颗粒漏下为止。 6.2.4将各筛上及底盘内的试样分别称重(m),精确至0.01g。各筛上及底盘内试样质量总和与所取 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

6.2.1取适量试样,在105℃土5℃的干燥箱中干燥24h。称取干燥后试样100g(m),精确至0.01g。

6.3.1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分数按式(3)计算.精确至1%

6.3.1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分数按式(3)计算,精确至1%。

GB/T364952018

式中: 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分数,%; 一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干燥后试样总质量,单位为克(g)。 6.3.2试验结果以试样各粒径范围的质量分数表示

式中: 1 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分数,%; m。介于某颗粒直径范围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一干燥后试样总质量,单位为克(g)。 6.3.2试验结果以试样各粒径范围的质量分数表示

.1.1.2天平:精度0.01g。 .1.1.3干燥箱:温度105℃±5℃。 .1.1.4其他:干燥器、秒表、称量盒、调泥刀、调土皿(或小据瓷碗)、刮刀、凡士林、蒸馏水等。

1.3干燥箱:温度105℃±5℃。 .1.4其他:干燥器、秒表、称量盒、调泥刀、调土皿(或小瓷碗)、刮刀、凡士林、蒸馏水等

7.1.2.1取已按4.2处理的试样150g,放在调土皿(或小据瓷碗)中,加蒸馏水拌合均匀,用湿布盖好, 静置24h。塑性较低的原料(拌水陈化后试样不易黏结在一起,较难成型),如煤研石、砂质页岩、混合 料等,可以将拌水陈化的试样经对辊处理后备用。 7.1.2.2用调泥刀将制备好的试样调拌均匀,分层装入试杯中,置于杯座上。填装时勿使试样内留有空 隙,然后刮去试样多余部分,与杯口齐平,不得用刀在试样面上反复涂抹。 7.1.2.3用布擦净圆锥仪,在锥体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提圆锥仪上端手柄,悬在试样表面中部,至锥尖 与试样表面接触时,松开手,使锥体在其自重下沉入试样中。放锥时要平稳,避免冲击。宜采用电磁放 维,试验前通以电流,将平衡锥手柄吸住,试验时将电流断开,锥体自由落入试样中。 7.1.2.4当锥体经5s沉入试样中深度恰为10mm时,试样的含水率即为液限;若锥体下沉深度大于或 小于10mm时,表示该试样含水率高于或低于液限,这时,应挖去试样中有凡士林的部分,取出全部试

GB/T364952018

样放回调土皿中,摊晾吹干或加蒸馏水调制,重复7.1.2.2和7.1.2.3的步骤,直至锥体经5s下沉深度恰 为10mm时为止。 7.1.2.5将按7.1.2.4测定的合格试样,挖去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按5.2.1~5.2.3的步骤, 测定其含水率,即为液限,精确至0.1%。 7.1.2.6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差值不应大于1%,

7.1.3.1按式(4)计算液限

式中: W,. 液限,%; m1 试样(连同称量盒)湿质量,单位为克(g); mo 试样(连同称量盒)干质量,单位为克(g); m2 称量盒(连同盒盖)的质量,单位为克(g)。 7.1.3.2 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7.2.1.1毛玻璃:宽约200mm,长约300mm。 7.2.1.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7.2.1.3干燥箱:温度105℃±5℃ 7.2.1.4其他:干燥器、称量盒、调泥刀、调土皿(或小据瓷碗)、刮刀、蒸馏水等。

7.2.1.1毛坡璃:宽约200mm,长约300mm。 7.2.1.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7.2.1.3干燥箱:温度105℃±5℃ 7.2.1.4其他:干燥器、称量盒、调泥刀、调土皿(或小据瓷碗)、刮刀、蒸馏水等。

7.2.2.1取已按4.2处理的试样100g,按7.1.2.1制备试样,或从液限试验制备好的试样中取约30g备 用。塑性较低的原料(拌水陈化后试样不易黏结在一起,较难成型),如煤研石、砂质页岩、混合料等,可 以将拌水陈化的试样经对辊处理后备用。 7.2.2.2为了使制备的试样含水率接近于塑限,可将试样在手中揉捏至不粘手,或将试样捏扁,如出现 裂缝,表示含水率已接近塑限。 7.2.2.3取接近塑限的试样一小块,先用手搓成椭圆形,然后再用手掌在毛玻璃板上轻轻搓滚。搓滚时 手掌均匀施加压力于泥条上,不得使泥条在毛玻璃板上无力滚动。泥条长度不宜超过手掌宽度,在滚动 时不应从手掌下任一边脱出。泥条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产生中空现象。 7.2.2.4若泥条搓成直径为3mm时,仍未产生裂缝及断裂,表示这时试样的含水率高于塑限,应将其 捏成一团,按7.2.2.3继续搓滚,直至泥条直径等于3mm,产生裂缝并开始断裂为止。若泥条直径大于 3mm时断裂,表示试样含水率小于塑限,应加人适量蒸馏水,重复7.2.2.2和7.2.2.3的步骤,直至泥条 直径等于3mm时产生裂缝并断裂。 7.2.2.5取合格断裂泥条3g~5g,放人称量盒内,随即盖紧盒盖,按5.2.1~5.2.3的步骤,测定其含水 率,即为塑限,精确至0.1%。 7.2.2.6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差值不应大于1%

7.2.3.1按式(5)计算塑限

GB/T 364952018

7.3.1按式(6)计算塑性指数

8.1普氏拌合水率试验

8.1.1.1普氏塑性仪:如图2所示。

8.1.1.2半圆样模:如图3所示

8.1.1.3手工取样器:如图4所示,取样筒内径35mm±0.5mm,高60mm

8.1.1.4 电子天平:精度0.01g。 8.1.1.5干燥箱:温度105℃±5℃。 8.1.1.6其他:干燥器、凡士林、称量盒、切割刀、橡皮板、瓷盆、蒸馏水等。

8.1.1.4电子天平:精度0.01g。

GB/T 36495=2018

8.1.2.2将试样按确定好的拌合水量拌合均匀,密封存放24h,使水分匀化。 8.1.2.3将陈化24h的试样取出,用手捏合并在橡皮板上摔练成长约80mm、宽约40mm、高约70mm的 长方体。 8.1.2.4将手工取样器顶杆手柄拉出,内壁抹上一薄层凡士林,垂直徐徐压人泥块至筒满,用切割刀将 多余试样沿筒边切掉,推动手柄,将泥柱慢慢推出放在半圆样模上。用刀沿半圆样模切割槽,精确地将 泥柱切割成两切面平行、高度为40mm(h。)的圆柱体试件,每种拌合水量试件取2块。 8.1.2.5调整冲压盘面与底座之间高度为186mm,拧紧螺栓。将被测试件放在仪器底盘中心的圆圈 内,使试件尽量居中。 8.1.2.6松开普氏塑性仪紧固螺栓,使冲压盘沿套管自由下落,冲压试件,待导杆稳定后,读标尺即得试 牛冲压后的高度h1,精确至1mm。按8.1.3.1计算变形比,精确至0.01。 8.1.2.7提起仪器冲压盘,将冲压后的试件取出,剥掉外层,取中间的试样10g左右,放入称量盒内,立 即盖好盒盖,称量湿试样质量(连同称量盒)m1。 8.1.2.8揭开称量盒盖,将称量盒与盒盖一同放入干燥箱,在温度105℃土5℃下烘至恒重。 8.1.2.9将烘至恒重的称量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干试样质量(连同称量 盒)m。。按8.1.3.2计算含水率,精确至0.01%。 8.1.2.10重复8.1.2.28.1.2.9的步骤,测试另外两种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变形比和含水率

8.1.3结果计算与绘图

8.1.3.1变形比(a)

8.1.3.1.1按式(7)计算。

GB/T 364952018

式中: a一变形比; h。一试件原始高度40mm,单位为毫米(mm); h,试件冲压后高度,单位为毫米(mm)。 8.1.3.1.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8 1 3 2 今水率(2)

B.1.3.2 含水率(W)

8.1.3.2.1按式(8)计算

mm2 式中: W 含水率,%; m 湿土质量,单位为克(g); mo 干土质量,单位为克(g); m2 称量盒的质量,单位为克(g)。 8.1.3.2.2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3.1.3.3.2从横坐标a=2处作垂直线与曲线相交,由交点引水平线同纵坐标相交的含水率即为普氏拌 合水率(干基),见图5。

从横坐标a=2处作垂直线与曲线相交,由交点引水平线同纵坐标相交的含水率即为普氏拌 基),见图5。 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和干燥线收缩率试验

8.1.3.3.2从横坐标a=2处作垂直线与曲线相交,由交点引水平线同纵坐标相交的含水率即为普氏拌 合水率(干基),见图5。

界含水率、干燥敏感性系数和干燥线收缩率试验

8.2.1.1擀泥辊:如图6所示

8.2.1.2泥片取样器:如图7所示

8.2.1.3天平:精度0.01g。 8.2.1.4游标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mm。 8.2.1.5干燥箱:温度105℃±5℃。 8.2.1.6其他:蒸馏水、湿布、玻璃板、润滑油、凡士林等

8.2.1.3天平:精度0.01g。 8.2.1.4游标卡尺:量程150mm,精度0.02mm。 8.2.1.5干燥箱:温度105℃±5℃。 8.2.1.6其他:蒸馏水、湿布、玻璃板、润滑油、凡士林等

GB/T 36495=2018

8.2.2.1将玻璃板清洗干净并烘干。玻璃板2块,每块面积约60mm×60mm。 8.2.2.2取已按4.2处理好的试样1.5kg,按普氏拌合水率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拌合均匀,封存24h。 8.2.2.3准备好湿布、玻璃板和泥片取样器待用。湿布2块,以手拧紧不滴水为准;在每块玻璃板上抹 一薄层凡士林,并称重(m)、编号。 8.2.2.4将陈化24h的试样,摔练成约20mm厚的泥块,置于铺有湿布的橡皮板(或其他不吸水的平 台)上,在泥块上再铺一块湿布,用擀泥辑呈90方向交替碾压,用力要均匀,每一方向每次需来回碾压, 不可使泥片厚薄不一,碾压至泥块面积不再增加时停止。 8.2.2.5泥块碾压停止时形成的泥片厚度为8mm,取掉泥片上的湿布,将取样器的顶杆拉起并扣在泥 块上裁取试件,然后用顶杆推出试件置于玻璃板上。取两块试件进行平行试验,试件尺寸为50mmX 50mmX8mm

8.2.3.1在试件上用小刀划两条对角线,用游标卡尺分别在两条对角线上压出间距(L。)为50mm士 0.02mm的线段,在试件表面压痕时,禁止挪动玻璃板,然后在线段上做标记。迅速称量试件质量,精 确到0.01g,此时试件含水率为成型含水率(W,)。 8.2.3.2将试件放在温度为16℃~32℃的室内自然干燥,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8.2.3.3每隔3h用游标卡尺测量试件的每条线段长度(Ll、L2),精确至0.02mm,并连同玻璃板一起 称量质量(m2),精确至0.01g;直至连续2次测量两块试件4条线段长度平均值之差小于0.05mm为 止。测量线段长度及称重应准确、迅速。 3.2.3.4将试件放入干燥箱,在温度为105℃土5℃下烘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然后测 量试件的每条线段长度(Lal、Lae),精确至0.02mm;连同玻璃板一起称量干质量(m。).精确到0.01g

GB/T 364952018

3.2.3.5计算成型时及各次测量时的含水率W及所对应的线收缩值△L

8.2.4.1临界含水率

8.2.4.1.1含水率(含成型含水率)按式(9)计算,精确至0.1%。

8.2.4.1.1含水率(含成型含水率)按式(9)计算,精确至0.1%。

式中: 试件含水率,%; m2" 在干燥过程中,试件连同玻璃板的湿质量,单位为克(g); 试件连同玻璃板的干质量,单位为克(g); m 玻璃板的质量,单位为克(g)。 .2.4.1.2每块试件线收缩值△L,按式(10)计算.精确至0.01mm。

8.2.4.2干燥敏感性系类

按式(11)计算,精确至0.1。

式中: K 干燥敏感性系数; 10

式中: K 干燥敏感性系数; 10

图8试件的线收缩值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试件成型含水率,%; W.临界含水率.%.

试件成型含水率,%; W.临界含水率.%

8.2.4.3干燥线收缩率

DB33T 2144-2018 榉树栽培技术规程每块试件的十燥线收缩率按式(12)、式(13)计算。

GB/T364952018

Lal + Lad2 L=L. 2 ALa Yd ×100

........................3

式中: ALd 干燥后,试件线收缩值,单位为毫米(mm); Lo 试件上两条线段的初始长度(50mm),单位为毫米(mm); L di 干燥后,试件上第一条线段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d2 干燥后,试件上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yd 试件干燥线收缩率,%。

8.2.5平行试验重复性

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差值中临界含水率不应大于1%,干燥敏感性系数不应 0.2.干燥线收缩率不应大于0.6%。否则试验结果无效QB/T 2096.2-2017 桌虎钳 燕尾桌虎钳

试验报告内容应包括: a)受检单位; b) 试样名称、编号、数量及状态; c) 检验项目、依据标准; d) 检验条件; e) 所用的主要试验仪器; f) 试验结果与评定; g) 检验单位、检验人员、审核人员、日期及其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