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331-2018 煤焦化焦油加工工程设计标准

GB/T 51331-2018 煤焦化焦油加工工程设计标准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133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54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19962
VIP资源

GB/T 51331-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51331-2018 煤焦化焦油加工工程设计标准

design load

一个生产装置或单元单位时间内处理原料量的设计能力 算设备规格的主要设计参数

2.0.5煤焦油深加工装置

设置在设备或地坑周围,防止设备发生泄漏时液体外流或地 坪水流人地坑的构筑物。

SN/T 3739-2013 国境口岸森林脑炎病毒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RT-PCR法fueloilsystem

共给加热炉燃料的一种设施,由贮槽、泵等组成。

3.0.5装置产品为最终产品时,应符合国家、行业或企业户

4.0.1间歇操作的生产单元每年开工时数的设计值不应低于 7200h,连续操作的不应低于8000h。 4.0.2装置设计负荷应根据批准文件规定的工程建设规模确定, 装置的下限负荷不宜低于设计负荷的60%,上限负荷不宜高于设 计负荷的110%。

0.1间歇操作的生产单元每年开工时数的设计值不应 00h,连续操作的不应低于8000h

设规模拥 置的下限负荷不宜低于设计负荷的60%,上限负荷不宜高手 负荷的110%。

0.3高温煤焦油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煤焦

3/T5075的有关规定。对于不符合该指标要求的高温煤 中、低温煤焦油,煤焦油加工生产过程中宜采取调整操作制 理方法。

4.0.4原料煤焦油中有价值的组分含量应作为装置的设

5.0.1煤焦油加工工程厂址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和《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0489的有关规定。

5.0.3焦化厂内的煤焦油加工区宜布置在厂区常年最小

5.0.5原料罐组与产品罐组宜相邻布置在厂区边缘,其汽车装卸

员集中场所的台阶上。当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要求时,罐组可毗 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台阶上,但应采取防止泄露的可燃液体 流人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措施

5.0.8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宜独立成区,且宜布置在生产装 置区与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之间。 5.0.9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宜靠近厂区人流出入口布置,且 宜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5.0.10厂内运输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应 大于6%。

15m内,有工艺装置、可燃液体的储罐及管道时,该段道路边缘应 设护墩、矮墙等防护设施。 5.012厂内道路及装置内道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

6.1.1煤焦油加工工程应包括原料及产品储运、焦油中各馆

6.1.1煤焦油加工工程应包括原料及产品储运、焦油中各馏分的 分离及馏分加工等生产装置。

6.1.2设备布置应节省用地、减少能耗、经济合理。

6.2.1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

6.2.1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 规范工业管道第3部分:设计和计算》GB/T20801.3的有关 规定。

规范工业管道第3部分:设计和计算》GB/T20801.3的有关 规定。 6.2.2 管道的建造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工 业管道第2部分:材料》GB/T20801.2的有关规定

6.2.2管道的建造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

6.3.1 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要求。 6.3.2 分期施工的,管道布置应统一规划。 6.3.3 永久性的工艺和公用工程管道不得穿越预留用地。 6.3.4全厂性管廊的敷设,应与厂区内装置、建(构)筑物、铁路 道路等协调,避免管廊包围装置、建(构)筑物,减少管廊与铁路、道 路的交叉。

6.3.5全厂性管廊、装置内管廊应设架空敷设的仪表和电气电缆 桥架位置。

6.3.5全厂性管廊、装置内管廊应设架空敷设的仪表和电气电缆

6.3.6全厂性管廊、装置内主管廊多层管架的层间距应

和管廊结构确定,不宜小于1.2m,不宜大于2.0m。

6.3.7管道埋设深度应根据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

定。管顶距地面的距离,混凝土地坪的区域不宜小于0.3m;通过 机动车辆的通道下不宜小于0.7m或采用套管保护;其他区域不 宜小于0.5m。

.3.11蒸汽管道布置应符合

1蒸汽主管的未端、蒸汽管道的最低点、垂直升高管段前的 最低点应设置疏水阀; 2装置内水平敷设的蒸汽主管,每隔80m宜设置一个疏水 阀,装置外水平敷设的蒸汽主管,每隔300m宜设置一个疏水阀; 3在蒸汽管道的方形补偿器上不应引出支管,在靠近方形补 偿器两侧的直管上引出支管时,支管不应妨碍主管的变形或位移 因主管热膨胀而产生的支管引出点的位移,不应使支管承受过大 的应力; 4多根蒸汽伴热或夹套管应成组布置并设分配管,分配管宜 设疏水阀。

6.3.13管道布置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 范》GB50316、《焦化安全规程》GB12710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 防火规范》GB50160的有关规定。

6.3.13管道布置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

6.4.1设备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集中的原则

6.4.3处理腐蚀性、有毒、黏稠物料的设备宜按物性分别紧凑

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避免发 生副反应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可靠近布置。

上的位置以及与相关装置、储罐组、全厂性管廊、道路等的相 置确定,并应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6.4.8设备的垂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艺设计无安装高度要求的重型设备、产生振动的设 落地布置:

2由泵抽吸的塔和容器以及真空、自流、固体卸料等设备 安工艺流程的要求,布置在合适的高层位置; 3当装置的占地面积受到限制或经济上更为合理时,可 布置在构架上。

构架的结构应考虑设备吊装的要求,并应按设备检修部件设置安 装门、吊装孔和通道。

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有关规定,甲B、乙、丙类液体 的鹤位可相邻布置。

6.4.18塔和立式容器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4.19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利用内压或流体重力将物料送往其他设备或管道时,应 由其内压和被送往设备或管道的压力和高度确定; 2当用泵抽吸时,应由泵的汽蚀余量和吸入管道的压力降 确定; 3带有非明火加热的重沸器的塔,应按塔和重沸器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操作要求确定; 4塔的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平台面0.2m,并应满足塔底管 道安装和生产操作的最小净空高度要求。

6.4.20管壳式换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种物料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宜布置在两种物料进出口 管道最近的位置; 2一种介质冷却儿组物料的冷却器宜成组布置; 3一种物料与儿种物料换热的换热器宜成组布置: 4在构筑物上布置的换热器,宜按换热器横向中心线或封头 顶端与构筑物立柱中心线对齐布置,封头顶端与构筑物立柱中心 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m; 5两台换热器可根据需要重叠布置,但壳体直径不小于 1.2m的换热器不宜重叠布置; 6换热器之间、换热器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

0.7m; 7 换热器安装高度应保证其底部接管的最低标高可 下部与地面或平台面的净空不小于0.15m。

1重沸器的安装高度应满足塔和重沸器的相对关系和操作 要求; 2卧式重沸器应靠近塔布置,两者之间的距离应满足管道布 置要求,重沸器抽管束的一端应有检修场地和通道; 3立式重沸器宜用塔作支撑布置在塔侧,其上方应留有满足 检修的空间: 4一台塔需要多台并联操作的重沸器提供热源时,重沸器的 立置和安装高度,除保证工艺要求外,还应满足进出口集合管的布 置要求,并应便于操作和检修

1加热炉宜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并靠近消防或检修通道; 2多台加热炉可按炉子中心线对齐成排布置,加热炉之间的 净距离不宜小于3m; 3当加热炉有空气预热器、鼓风机等辅助设备时,辅助设备 的布置不应妨碍其本身和加热炉的维修。

1卧式容器成组布置时,宜按卧式容器横向中心线或封头顶 端对齐,并应考虑便于设置联合平台,卧式容器之间的净距不宜小 于0.7m; 2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满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的 要求,当容器下方有集液包时,应有集液包的操作和检测仪表所需 的足够空间; 3卧式容器在地坑内布置时,坑内尺寸应满足对容器的操作 和检修要求,地坑四周做高出地面约0.2m的围堰,并采取有效措 施妥善处理坑内积水;

4带有液下泵的卧式容器,安装在框架内部时,其 有满足安装和检修用的空间

结构; 4在管廊进出装置处宜设置操作平台,必要时可沿管廊走向 设置检修通道

6.4.26设备布置应设置安全通道,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6.5.1设备安全阀的设置和开起压力的设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的有关规定。 6.5.2管道安全阀的设置和开起压力的设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工业管道》TSGDO0O1的有 关规定。

6.5.3安全阀有可能被物料堵塞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在安全阀出入口管道上吹扫、加热或保温以防正堵塞: 2 改用爆破片; 3采用爆破片与安全阀串联使用,此时爆破片在动作中不允 许产生碎片。

5.7安全阀出口管道设计应考虑背压不超过其开启压力

定值。对于普通型弹簧式(非平衡型)安全阀,背压不宜超过其开 启压力的10%;对于波纹管型(平衡型)安全阀,背压不宜超过其 开启压力的30%

6.5.8排入密闭系统的安全阀出口管道应从排放总管

当排人泄压总管的介质带有凝液或可凝气体时,安全阀的出

高于总管,否则应采取排液措放

6.6.1介质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取样点的位置应保证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2宜在较低温度下取样; 3流体取样点宜设在相关管道上,样品出口管端与漏斗、地 面或平台之间应留有安放取样器血的空间: 4 取样点不宜设在有振动的管道上。 6.6.22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控制分析项目: 1装置原料的性质及组成影响产品的质量、收率及主要工艺 参数时; 2装置中间产品的质量影响下游装置的产品质量、收率及主 要工艺参数时; 3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影响产品的质量及收率时: 4催化剂、溶剂和化学药剂的性质影响产品的质量、收率及 主要工艺参数时。 6.6.3除本标准第6.6.2条的控制分析项目外,可设置以下标定 分析项目: 1装置的原材料、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性质及组成; 2装置主体设备进出物料的性质及组成。 6.6.4对安全生产或工艺控制有重大影响的场合宜设置在线分

7.1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

7.1.1确定设备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时应满足正常操作、开停

7.1.1确定设备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时应满足正常操作、开停 工、装置进料变化及预期装置实际操作数据可能波动等工况的 要求。

7.1.2最高工作温度和最高工作压力不同时出现在一种工况时,

7.2.1塔内件应根据介质性质、通量、充许压力降等因素,经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并宜采用经工业生产装置验证过的高通量、高效 率、节能的塔内件。 7.2.2根据通量选择塔内件时,可通过比较流动参数选择板式塔 或填料塔,流动参数按式(7.2.2)计算。当F.大于或等于0.01且 小于0.1时,宜选用填料塔;当F,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 2时宫选用植按减板式按平F十王02时宫选用板式块

7.2.1塔内件应根据介质性质、通量、允许压力降等因素,经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并宜采用经工业生产装置验证过的高通量、高效 率、节能的塔内件。

或填料塔,流动参数按式(7.2.2)计算。当F.大于或等于0.01且 小于0.1时,宜选用填料塔;当F,天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 0.2时,宜选用填料塔或板式塔;当F,大于0.2时,宜选用板式塔

F,=(L/V)(p./e)1/2

工艺要求计算。对组成复杂的油品分馏塔的实际板数可按经验值

7.2.5对已知组成的油品分馏塔,回流比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及工

7.2.5对已知组成的油品分留塔,回流比应根据介质的性质 艺要求计算确定;对组成复杂、组分性质不明确的油品分馏 按经验值选取。

7.2.6降液管内液体停留时间不宜小于5s,液体在降液管内

流速不宜大于0.1m/s,液体在降液管底部与下一层塔板间阴 流速不宜大于0.3m/s

7.2.7液体在塔板上的流动型式宜选用单流型或双流型,塔板型

表7.2.7塔径及液体流量和塔板型式的关系

7.3.1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应根据工艺条件和介质性质按下列规 定确定: 1当壳程介质为洁净流体时,宜选用固定管板换热器,并应 根据结构计算要求考虑是否设置膨胀节; 2当管程介质为洁净流体、管程不需要用机械方法清洗,或 者管壳程介质相混会影响产品质量或安全操作时,宜选用U形管 换热器; 3当管壳程介质均为易结垢、堵塞的不洁净流体时,宜选用

浮头式换热器; 4当管壳程介质均为洁净流体,且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较低 时,宜选用板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 5当介质流量、传热面积较小,且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较高 时,宜选用套管式换热器。 7.3.2介质走换热器管程或壳程应根据介质性质、压力降和维修 要求,按下列规定确定: 1高压流体宜走管程; 2 冷却水等黏度较小的流体宜走管程; 32 有腐蚀性、有毒性或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程; 4 对压力降有特定要求的流体宜走管程; 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 6 气体等传热系数较小的流体宜走壳程。 7.3.3 当介质为高黏度、易结垢的流体或该循环系统的阻力较大 时,应选用强制循环式重沸器,否则宜选用热虹吸式重沸器。 7.3.4对蒸留塔顶馏出的气相介质的冷凝冷却,宜选用空气冷却 器或空气冷却和水冷却组合式冷却器,以节省循环冷却水用量。 7.3.5管壳式换热器管内液体介质的流速不宜大于3m/s,冷却 水在管内的流速不宜小于0.5m/s。

7.4.1管式炉宜采用立式螺旋管圆筒结构。 7.4.2当被加热介质在炉管内不发生相变时,物料进出管式炉宜 采用上进下出的流动方式;当被加热介质在炉管内发生相变时,物 料进出管式炉宜采用下进上出的流动方式。

7.5.1 泵的型式应根据被输送介质的物性和工艺参数按下列规

定确定: 1对于流量较天、扬程相对较低、输送温度下黏度小于 650mm²/s、溶解或夹带的气体体积含量小于5%的液体介质,宜 选用离心泉; 2对于易燃易爆介质,宜选用屏蔽泵; 3对于流量较小,扬程较高、输送温度下黏度大于650mm/s、 溶解或夹带的气体体积含量大于5%的液体介质,宜选用容积 式泵; 4流量准确计量的液体介质,可选用计量泵,输送介质要求 严格不泄漏时,应选用隔膜计量泵。 7.5.2泵的备用率应根据其在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液体性质, 操作的连续与间歇、长期运转的可靠性、故障危害、维修能力及泵 的质量和价格等因素确定。泵的备用率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连续操作系统的进料泵、质量要求严格的产品泵、机泵的 油封泵、导热油循环泵、燃料油系统泵及操作条件苛刻的泵,备用 率宜为100%; 2间歇操作系统的进料泵、蒸馏塔回流泵及侧线采出泵,备 用率宜为50%: 3间断操作泵可不备用。 7.5.3当两种液体的性质相近、操作条件差别小且允许少量液体 互相混合时,可共用一台备用泵,备用泵应按操作条件刻者 选用。 7.5.4真空泵宜选用液环式真空机组。 755安装在爆炸危险区城的由动机选用电动机或采取可靠的

7.5.2泵的备用率应根据其在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液体

.4真空泵宜选用液环式真空

1 经分析化验证明其符合产品标准后才能送到成品贮槽白

产品,可设置两个中间槽,每个槽的容积可按产品在槽内停留8h 确定,有效容积系数宜为0.8。

可设置两个中间槽,每个槽的容积可按产品在槽内停留8H 有效容积系数宜为0.8。 装置内宜设置放空槽,用于收集取样和设备、管线残存油 空等排出的物料。

可按照装置8h24h燃料油消耗量计算,有效容积系数宜

.6.4不允许与空气接触的导热油等油品贮槽应采用氮封指

8.1.1生产和生活给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 系统; 2装置排出的轴封水、工艺装置区地坪冲洗水及化验室排水 应排入污水排水系统; 3卫生间粪便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排水系统; 4各种污水应经过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不得直接外排; 5在煤焦油加工装置区附近应设置消防水及初期雨水收集 池,收集装置区火灾时排放的受化工介质污染的消防水和初期雨 水,收集池中的污水及煤焦油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均 应送至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6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应采用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计算公式 重现期不宜低于2年,并应以5年进行校核

室内外消防用水量的计算及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的设

8.2.1煤焦油加工装置宜由两回线路供电,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 应采用交流不停电装置(UPS)供电,供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 8.2.2爆炸危险区域中的变配电所布置、设备选型、控制和线路 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的有关规定。 8.2.3煤焦油加工装置用电设备的起动、停止及紧急停止,设备 运转信号、事故报警信号的设置和监视,应符合工艺要求,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有关 规定。

8.2.1煤焦油加工装置宜由两回线路供电,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 应采用交流不停电装置(UPS)供电,供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有关规定

转信号、事故报警信号的设置和监视,应符合工艺要求,并 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的不 定。

8.2.4煤焦油加工装置应设置

位联接及接地保护。防雷等级及防静电范围应符合国家现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 》SH/T3097的有关规定。

产环境条件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照明方式、照明灯具、照明配电及

照度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4的有关规定。 检修照明和局部照明应想据工艺两求进行设署

控制等。照度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计 GB50034的有关规定

8.2.6检修照明和局部照明应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设置

8.4.1煤焦油加工装置应设置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设计 合国家现行标准《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和《控制室设 范》HG/T20508的有关规定。

监测蒸馏塔、反应釜、加热炉、贮槽等设备的温度; 2 监测蒸馏塔、反应釜等设备的压力; 监测贮槽、蒸留塔、反应釜等设备的液位 4 受热易结焦的高黏度介质的设备或管道应设置两点及以 上温度监测; 51 蓝测或自动调节生产单元的原料进料流量及产品采出 流量; 6蒸馏塔塔底液位应与该塔进料流量或塔底采出物料流量 自动调节; 7 自动调节管式加热炉物料出口温度; 8 自动调节加压或减压蒸馏及反应系统的压力; 9 管式加热炉应采用自动点火及火焰监测系统: 10其他需要监测或自动调节的部位。

8.4.3安全仪表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

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

投资状况和用户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应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经 济实用、维护方便

4.7煤焦油加工装置测量仪表的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

1测量腐蚀性介质的仪表接液部采用耐腐蚀的材料或采取 隔离措施; 2测量萘油、恩油、沥青等易结晶、高黏度的介质,仪表和管 路应设计保温伴热,必要时采用带蒸汽夹套的仪表和调节阀

4.8仪表供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仪表供气

9.0.1 油类介质应采用专用的槽罐车运输GB 223.41-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离子交换分离-连苯三酚光度法测定胆量),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 措施。 9.0.2日 甲、乙类液体储罐应采用防火花型液位计及防静电型物料 导管。

9.0.2甲、乙类液体储罐应采用防火花型液位计及防静电型物料 导人管。 9.0.3甲、乙类液体及固体应使用防爆叉车搬运。 9.0.4散发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生产厂房及仓库应设置相应 的通风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 9.0.5储存或输送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和管道应根据介质的特性 采用带内衬或不锈钢等防腐或耐腐蚀材质。 9.0.6输送高温、高压、腐蚀性介质管道及转动设备轴接手应设 有法兰保护罩。 9.0.7使用燃料气的设备及管道应设有开停工时蒸汽或氮气吹 扫装置,并在设备、管道放散管上设有取样阀。 9.0.8在有酸、碱等腐蚀性或有毒性危害介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 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 9.0.9各生产装置和罐组的设备及管道排放的废气应经洗涤净 化后排放,并应符合国家排放要求。 9.0.10工业萘、葱醌等生产装置产生的粉尘应经除尘净化后排 放,并应符合国家排放要求。 9.0.11热沥青应采用浊循环水直接冷却成型,避免热沥青直接 与大气接触。无组织排放的沥青烟应符合国家排放要求。 9.0.12加热炉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国家排放要求。

9.0.3甲、乙类液体及固体应使用防爆叉车搬运。

9.0.5储存或输送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和管道应根据介质的

9.0.12加热炉排放口排放的污染物应符合国家排放要

GB/T 28093-2011 马铃薯银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9.0.13焦油渣应送焦化厂煤场配人炼焦煤中或送有资

9.0.14各生产装置或单元应设置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下联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