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能减震装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建筑消能减震装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62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建筑消能减震装置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电涡流阻尼器达到某一速度后阻尼力达到最大并开始缓慢下降,这一速度称为临界速度。

黏弹性阻尼器 viscoelastic damper

【河南地标】12YJ5-1 平屋面利用黏弹性材料间产生的剪切或拉压滞回变形来耗散能量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

黏弹性阻尼器所采用黏弹性材料切向位移与单个剪切层黏弹性材料厚度之比的最大限值,用百分率表示。

黏弹性阻尼器的最大剪应力与表观剪应变极限值的比值,最大剪应力为最大阻尼力与黏弹性材料总剪切面积的比值。

损耗因子 loss factor

其他类阻尼器 other category damper

建筑结构中用于耗散地震、风等动力荷载输入能量且耗能能力与不仅只与位移或速度相关的装置。

按耗能机理,阻尼器分为位移相关型阻尼器、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和其他类阻尼器。位移相关型消能阻尼器分为金属屈服型阻尼器(MYD)、屈曲约束支撑(BRB)、摩擦阻尼器(FD);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分为黏滞阻尼器(VFD)、电涡流阻尼器(ECD)、黏弹性阻尼器(VED);其他类阻尼器包含除位移相关型和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之外的所有阻尼器。

按变形形状,阻尼器可分为线式阻尼器 (如图1所示)和墙式阻尼器 (如图2所示)。当连接阻尼器两端中心的连线与变形方向平行时称为线式阻尼器,代号为L;当连接阻尼器两端中心的连线与变形方向垂直时称为墙式阻尼器,代号为W。

位移相关型阻尼器的标记按金属屈服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和摩擦阻尼器分别标记,其中金属屈服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标记由产品名称、变形形状、屈服承载力、屈服位移、设计承载力、设计位移组成。

摩擦阻尼器的标记由产品名称、变形形状、摩擦阻尼力、设计位移、起滑位移组成。

速度相关型阻尼器按黏滞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和黏弹性阻尼器分别标记。黏滞阻尼器由产品名称、变形形状、最大阻尼力、设计位移、阻尼系数、阻尼指数组成。

电涡流阻尼器由产品名称、变形形状、最大阻尼力、设计位移、临界速度组成。

黏弹性阻尼器的标记由产品名称、变形形状、最大阻尼力、设计位移、设计频率组成。

其他类阻尼器的产品标记建议由产品名称、变形形状、最大阻尼力、设计位移以及其他确定产品滞回性能的决定性参量组成。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的核心元件为钢材时,宜采用低屈服点钢制作,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28905的有关规定;采用其他钢材,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700及GB/T 3077的有关规定。屈曲约束支撑外约束单元一般采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700及GB/T 3077的有关规定;当采用混凝土做填充材料时,应符合GB 50164的有关规定,且其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当采用灌浆料做填充材料时,应符合GB/T 50448的有关规定。

黏弹性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的钢材可选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结构钢,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700及GB/T 3077的有关规定。

摩擦阻尼器的摩擦材料可采用复合摩擦材料、金属类摩擦材料、聚合物类摩擦材料,并应满足阻尼器预压力作用下的强度要求。摩擦副应具有稳定的摩擦系数,且在设计工作年限内,不应出现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氧化、磨耗及锈蚀。

黏滞阻尼器的钢材宜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或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699、GB/T 3077和GB/T 1220的规定;黏滞阻尼器承压筒体应符合GB/T 8163和GB/T 14976的相关规定。

黏滞流体材料应具有黏温关系稳定、闪点高、不易燃烧、不易挥发、无毒、抗老化性能强等特性,当采用二甲基硅油时应符合HG/T 2366的规定。

电涡流阻尼器的永磁体应采用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制成,且应符合GB/T 13560的规定,永磁体表面的防腐涂层(镀层)应符合GB/T 34491要求。

电涡流阻尼器的导体材料宜选用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材料。

阻尼器宜采用机械加工,不宜采用气焊等容易导致残余应力的加工方式,其表面应采用热喷涂加封闭处理或采用防腐性能不低于热喷涂加封闭处理的表面涂装,且应符合JGJ/T 251的规定。连接部位宜采用螺栓、销轴连接或焊接,应符合GB/T 50205的相关规定,当连接部位采用焊接时,对接焊缝应为全熔透的一级焊缝,且应符合GB 50661的相关规定。

黏滞阻尼器承压筒体应按NB/T 47013 进行无损探伤。当黏滞阻尼器和筒式电涡流阻尼器采用关节轴承连接时应符合GB/T 9163的相关规定,销栓与销孔之间的总间隙不应大于0.3mm。

阻尼器平面外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不应发生侧向失稳。

线式阻尼器连接段及过渡段的板件应保证不发生局部失稳破坏及塑性变形,整体应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黏滞阻尼器的设计工作年限为30年,其他建筑消能减震装置的设计工作年限为50年。

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元件采用非低屈服点钢时,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GB/T 700及GB/T 3077的有关规定,屈强比应小于80%,且伸长率应大于25%。

摩擦阻尼器采用的摩擦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黏弹性阻尼器采用的橡胶类黏弹性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橡胶类黏弹性材料性能要求

阻尼器的外观应标志清晰、表面平整、无机械损伤、无锈蚀、无毛刺,外表应采用防锈措施,涂层应均匀。其中,黏弹性阻尼器的黏弹性阻尼材料应表面密实、相对平整。

阻尼器整体尺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屈曲约束支撑的其他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阻尼器整体尺寸偏差

屈曲约束支撑其他尺寸偏差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9的规定。

其他类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符合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要求。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性能

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要求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要求

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要求

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要求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在设计位移幅值下循环加载30圈,阻尼器应具有稳定的滞回曲线形状,设计承载力下降率不应在大于15%,且滞回曲线面积减少率不应大于15%。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应符合表10的规定。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应符合表11的规定,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应符合表12的规定,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应符合表13的规定。

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

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

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在盐雾试验后应目测无腐蚀,摩擦阻尼器的耐久性应符合表14的规定。

黏滞阻尼器的外观应目测无锈蚀、无渗漏。

黏弹性阻尼器的耐久性包括老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应符合表15的规定。

当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元件采用碳素结构钢时,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按GB/T 700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当屈曲约束支撑的核心元件采用合金结构钢时,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指标按GB/T 3077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测。摩擦阻尼器摩擦材料的性能试验应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

黏弹性阻尼器橡胶类黏弹性材料的性能要求应按表16的规定进行试验。

橡胶类黏弹性材料材料性能试验方法

阻尼器的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检测;焊缝的外观质量按GB/T 50205的规定进行。

阻尼器的外形尺寸采用直尺、游标卡尺等常规量具检测。

阻尼器的相关试验在标准环境温度(23℃±2℃)下进行,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参数按附录B的规定,阻尼器的试验加载装置及步骤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7的规定,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8的规定。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9的规定,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表20的规定,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表21的规定。

其他类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应根据其耗能机理确定,在控制位移情况下,参照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要求进行检测。

力学性能试验报告模板见附录D。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往复加载次数相关性试验应以设计位移作为加载位移幅值,循环加载30圈,绘制对应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取每圈两个方向上最大承载力的均值作为该圈的设计承载力,分别计算每圈的滞回曲线面积。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应符合表22的规定。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应符合表23的规定,和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应符合表24的规定,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应符合表25的规定。

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方法

黏滞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方法

电涡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方法

黏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方法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耐久性试验按GB/T 1771的规定进行产品的耐中性盐雾性能测定。当摩擦阻尼器的摩擦材料采用有机材料时,应采用热空气老化试验测试其老化性能,试验条件为100℃,96h,老化试验结束后按7.4.1中的方法检测各项力学性能指标。

粘滞阻尼器和摩擦阻尼器的耐腐蚀性能应按GB/T 1771的规定进行耐腐蚀性测定;粘滞阻尼器的密封性能应采用加压装置,对阻尼器腔体内部加压到1.5倍的最大阻尼力对应的腔体压力,保持30分钟。

黏弹性阻尼器的耐久性试验按表26的规定进行。

黏弹性阻尼器的耐久性试验方法

阻尼器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阻尼器的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27~表32的规定进行。

阻尼器的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27~表32的规定进行。

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试验项目

电涡流阻尼器的试验项目

黏弹性阻尼器用橡胶类黏弹性材料的试验项目

黏弹性阻尼器的试验项目

出厂检验时,原材料、外观、尺寸、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厂。若任一件抽样试件的一项性能不合格,该抽样检验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不应出厂。

型式检验应由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检验,每个型号阻尼器数量不少于3件。对于原材料和产品,检验结果应全部符合本文件要求,否则为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常生产后,如结构、工艺、材料有较大改变,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正常生产时,每五年定期进行一次;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每个出厂阻尼器,应有明显标志,其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基本参数、产品生产执行标准、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

外包装明显位置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体积和重量,有关标志的图式符号可参照GB/T 191的规定。

每个阻尼器的包装应牢固可靠。每箱产品中内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单、装箱单。

每批出厂阻尼器,应附有随行文件,应包含出厂检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

阻尼器储存、运输中,应避免暴晒、雨淋、雪浸,并应保持清洁。严禁与碱、酸、油类、有机溶剂等影响阻尼器质量的物质相接触,并距离热源1m以上,运输过程中不应磕碰、超高码放。

阻尼器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严禁拆卸,且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场所。

消能减震装置施工及维护要求见附录E。

(规范性) 摩擦副性能试验方法

摩擦副应为长100mm,宽75mm,厚5mm的矩形平板。对磨件采用不锈钢板时,不锈钢板应符合5.1的要求。应注意避免摩擦面粘上油、水、污渍或破损。板式摩擦阻尼器摩擦副性能测试示意图件图A.1。

图A.1 板式摩擦阻尼器摩擦副性能测试示意图

蠕变试验按下列规定进行:

试验开始前,分别测量2块摩擦材料的厚度h1和h2,按式(A.1)计算摩擦材料总高度h0;

将试验各部件按图A.1进行安装,将预紧螺栓采用扭矩扳手按3%的设计扭矩拧紧,在常温(23±5)℃条件下,用千分尺测量试件高度H0,再将预紧螺栓按100%的设计扭矩拧紧再次测量试件高度H。按图A.1所示三处附近各取对称的两点进行测量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组织设计1,取六点的平均值作为试件高度;

静置3h后,每隔1h用6只千分表测量试件高度变化值,直至48h。由3h~48h试件高度变化值,按式(A.2)计算每个小时试件高度变化的平均值Δh:

H3——第3小时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48——第48小时试件高度,单位为毫米(mm)。

磨耗试验按下列规定进行:

试验开始前筒壳网架施工方案,将摩擦材料试块称重;

将试验各部件按图A.1进行安装,将预紧螺栓采用扭矩扳手按3%的设计扭矩拧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