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T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493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当受检外窗内外压差为10Pa时,单位时间内通过检测装置 其密封装置与窗口四周的接合部渗人的空气量。

基于表面辐射温度原理,能产生热像的红外成像系统。

HG/T 4350-2012 常温氧硫化碳水解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辐射温度的图片。

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表示物体表面表观辐射温度的

在被测物体表面测得的用来标定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 温度。

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它并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 温度,但具有与受检物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受检物处于相似的 环境之中,

2.1.12正常运行工况

处于热态运行中的集中热水采暖系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 则称该系统处于正常运行工况。 1所有采暖管道和设备均处于热状态; 2某时间段中,任意两个24h内,后一个24h内系统补水 量的变化值不超过前一个24h内系统补水量的10%; 3采用定流量方式运行时,系统的循环水量为设计值的 100%~110%;采用变流量方式运行时,系统的循环水量和扬程 在设计规定的运行范围内,

阀体上具有测压孔、开启刻度和最大开度锁定装置,且借助 专用二次仪表,能手动定量调节系统水流量的调节阀。

2.1.14热桥thermal bridge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具有以下热工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 在室内采暖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在室内空 调降温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又比主体部位高。

2. 1.15 热工缺陷 thermal irregularities

当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缺失、分布不均、受潮或其中混人 浆时或当围护结构存在空气渗透的部位时,则称该围护结构在 部位存在热工缺陷。

2.1.18年采暖耗热量指标indexofannualheatconsumpt

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一个采 内所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tion for space cooling

按照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夏李某毛 定的时期内所消耗的、需由室内空调设备供给的冷量

2.1.20室外管网热损失率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的热损失与管网输人总热量 采暖热源出口处输出的总热量)的比值

2.2付 ACC 年空调耗冷量指标; AHC 年采暖耗热量指标; HB 水力平衡度; Rmp 补水率;

3.0.1当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检测时,检测方法、合格指标和 定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3.0.2节能检测宜在下列有关技术文件准备齐全的基础上进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施工图节能设 计文件; 2工程竣工图纸和相关技术文件; 3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对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的 外门(含阳台门)、户门、外窗及保温材料所作的性能复验报告, 包括门窗传热系数、外窗气密性能等级、玻璃及外窗遮阳系数、 保温材料密度、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保温材料比热容和保温材料 强度报告; 4热源设备、循环水泵的产品合格证或性能检测报告; 5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 或施工方案; 6与本条第5款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报告。 3.0.3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有效 期内的检定合格证或校准证书。除本标准其他章节另有规定外, 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有关规定。 3.0.4居住建筑单位采暖耗热量的现场检测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的规定。 3.0.5当竣工图中居住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做法和施工图存在 差异时,应根据气候区的不同分别对建筑物年采暖耗热量指标和 (或)年空调耗冷量指标进行验算,且验算方法应分别符合本标 准显 C和豆D宝

3.0.5当竣工图中居住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做法和施工图存

异时,应根据气候区的不同分别对建筑物年采暖耗热量指标和 或)年空调耗冷量指标进行验算,且验算方法应分别符合本标 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

4.1.1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个采暖期。当该项 检测是为配合其他物理量的检测而进行时,检测的起止时间应符 合相应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中的有关规定。 4.1.2当受检房间使用面积大于或等于30m时,应设置两个测 点。测点应设于室内活动区域,且距地面或楼面(700~1800) mm范围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温度传感器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 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30min。 4室内温度逐时值和室内平均温度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4.1.4室内温度逐时值和室内平均温度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

4.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4.2.1集中热水采暖居住建筑的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应在设计

4.2.1集中热水采暖居住建筑的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应在设计

范围内;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 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相应规定。

于室内设计温度的下限;当设计无规定时,该下限温度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相 应规定

4.2.3对于已实施按热量计量且室内散热设备具有可调节的

装置的采暖系统,当住户人为调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采暖期 内温度逐时值可不作判定

4.2.4当受检房间的室内平均温度和室内温度逐时值分别满

标准第4.2.1条和第4.2.2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 为不合格。

5.1.4检测前及检测期间,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悦东 划规处 1检测前至少24h内室外空气温度的逐时值与开始检测时 的室外空气温度相比,其变化不应大于10℃; 2检测前至少24h内和检测期间,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内外 平均空气温度差不宜小于10℃; 3检测期间与开始检测时的空气温度相比,室外空气温度 逐时值变化不应大于5℃,室内空气温度逐时值变化不应大 于2℃; 41h内室外风速(采样时间间隔为30min)变化不应大于 2级(含2级); 5检测开始前至少12h内受检的外表面不应受到太阳直接 照射,受检的内表面不应受到灯光的直接照射; 6室外空气相对湿度不应大于75%,空气中粉尘含量不应 异常。

调整红外热像仪的发射率,使红外热像仪的测定结果等于该参照

温度;宜在与自标距离相等的不同方位扫描同一个部位,并评估 临近物体对受检外围护结构表面造成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速遮挡 措施或关团室内辐射源,或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检测。 5.1.6受检表面同一个部位的红外热像图不应少于2张。当拍 摄的红外热像图中,主体区域过小时,应单独拍摄1张以上(含 1张)主体部位红外热像图。应用图说明受检部位的红外热像图 在建筑中的位置,并应附上可见光照片。红外热像图上应标明参 照温度的位置,并应随红外热像图一起提供参照温度的数据。 5.1.7受检外表面的热工缺陷应采用相对面积(虹)评价,受检 内表面的热工缺陷应采用能耗增加比(③评价。二者应分别根据 下列公式计算:

5.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5.2.1受检外表面缺陷区域与主体区域面积的比值应小于 20%,且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²。 5.2.2受检内表面因缺陷区域导致的能耗增加比值应小于5%, 且单块缺陷面积应小于0.5m。

的预期温度分布进行比较确定。必要时可采用内窥镜、取样等方 法进行确定。

5.2.5当受检内表面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5.2.2条规定

6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6.1.1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宜采用热电偶等温度传感器进行检 测,检测仪表应符合本标准第7.1.4条的规定。 6.1.2检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时,内表面温度测点应选在热 桥部位温度最低处,具体位置可采用红外热像仪确定。室内空气 温度测点布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1.2条的规定。室外空气温度测 点布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 6.1.3内表面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密 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 6.1.4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 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耳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检测持 续时间不应少于72h,检测数据应逐时记录。 6.1.5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式

6.1.5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式 计算:

1= tai tm= tm ten

6.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7.1.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宜在受检围护结构施 工完成至少12个月后进行。 7.1.2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 7.1.3热流计及其标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 JG/T3016的规定。 7.1.4热流和温度应采用自动检测仪检测,数据存储方式应适 用于计算机分析。温度测量不确定度不应大于0.5℃。 7.1.5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 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且应避免阳光直射。 7.1.6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受检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 表面完全接触。 2温度传感器应在受检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内表面温 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 对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 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 抢测时问宝选左是浴日日应晚开气泪刷列杰化的关气

1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受检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 表面完全接触。 2温度传感器应在受检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内表面温 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 对应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受检表面紧 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受检表面基本相同。 7.1.7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对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冬季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 行;对未设置采暖系统的地区,应在人为适当地提高室内温度后 进行检测。在其他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 外温差。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10℃以上,且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均不得等于或低于低温侧表面温度。当 传热系数小于1W/(m²·K)时,高温侧表面温度宜高于低温侧

温度应保持稳定,受检区域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注:U为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单位为LW/(m²·K)J。 7.1.8检测期间,应定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记 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 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7.1.9数据分析采用动态分析法。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 用算术平均法: 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 值相差不大于5%; 2检测期简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 长的关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7.1.10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 结构生体部位的热阻,并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进行 计算:

1.1.10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 结构主体部位的热阻,并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进行 计算:

(7. 1. 10)

式中:R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热阻(m²·K/W) ,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内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 值(℃); E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外表面温度的第次测量 值(℃);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流密度的第i次测量值 (W/m)。 7.1.11 当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时,宜使用与本标准配套的数据 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U=1/(R+R+R.)

(7. 1. 12)

7.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当设计图纸术作具体规定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天标谁的规定。 7.2.2当受检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 准第7.2.1条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准第7.2.1条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8.1.1外窗窗口气密性能的检测应在受检外窗儿荷中心高度处 的室外瞬时风速不大于3.3m/s的条件下进行。 8.1.2外窗窗口气密性能检测操作程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G的 规定。 8.1.3对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外风速和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应 进行同步检测。 8.1.4在开始正式检测前,应对检测系统的附加渗透量进行~ 次现场标定。标定用外窗应为受检外窗或与受检外窗相同的外 窗。附加渗透量不应大于受检外窗窗口空气渗透量的20%。 8.1.5在检测装置、人员和操作程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在检 测装置的标定有效期内,当检测其他相同外窗时,检测系统本身 的附加渗透量不宜再次标定。 8.1.6每橙受检外窗的检测结果应取连续三次检测值的平均值。 8.1.7差压表、大气压力表、环境温度检测仪、室外风速计和 长度尺的不确定度分别不应大于2.5Pa、200Pa、1℃、0.25m/s 和3mm。空气流量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不应大于测量值的13%。 8.1.8现场检测条件下且受检外窗内外压差为10Pa时,检测 系统的附加渗透量(Q)和总空气渗透量(Q)应根据回归方程 计算,回归方程应采用下列形式:

8.1.8现场检测条件下且受检外窗内外压差为10Pa

系统的附加渗透量(Q)和总空气渗透量(Q)应根据回归方程 计算,回归方程应采用下列形式:

式中:Q一 现场检测条件下检测系统的附加渗透量或总空气渗 透量(m/h); 受检外窗的内外压差(Pa); a、c 拟合系数。

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应按下列公

中:q一 外窗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Lm/(m·h); 2fQ 分别为现场检测条件和标准空气状态下,受检外窗内 外压差为10Pa时,检测系统的附加渗透量(m/h): 、Q一一分别为现场检测条件和标准空气状态下,受检外窗 内外压差为10Pa时,受检外窗窗口(包括检测系统 在内)的总空气渗透量(m/h); Qst一一标准空气状态下,受检外窗内外压差为10Pa时: 受检外窗窗口本身的空气渗透量(m/h): 检测现场的大气压力(kPa); t一 检测装置附近的室内空气温度(℃); Aw一一受检外窗窗口的面积(m²),当外窗形状不规则时 应计算其展开面积。

8.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8.2.1外窗窗口墙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应严密,外窗窗口单位 空气渗透量不应大于外窗本体的相应指标。

8.2.2当受检外窗窗口单位空气渗透量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 第8.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第8.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9.1.1居住建筑的东(西)外墙和屋面应进行隔热性能现场

9.1.1 居住建筑的东(西)外墙和屋面应进行隔热性能现场 检测。

9.1.3检测期间室外气候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部位的两侧,与热桥部位的距离应大于墙体(屋面)厚度的3倍

以上。每侧温度测点应至少各布置3点,其中一点应布置在接近 检测面中央的位置。 9.1.7内表面逐时温度应取内表面所有测点相应时刻检测结果 的平均值。

9.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9.2.1夏季建筑东(西)外墙和屋面的内表面逐时最高温度均

9.2.1夏季建筑东(西)外墙和屋面的内表面逐时最高温度均 不应高于室外逐时空气温度最高值。 9.2.2当受检部位的检测结果满足本标准第9.2.1条的规定时 应判为合格,否励应判为不合格

10.1.1对固定外遮阳设施,检测的内容应包括结构尺寸,安装 位置和安装角度。对活动外遮阳设施,还应包括遮阳设施的转动 或活动范围以及柔性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 10.1.2用于检测外遮阳设施结构尺寸、安装位置、安装角度、 转动或活动范围的量具的不确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长度尺:应小于2mm, 2角度尺:应小于2° 10.1.3活动外遮阳设施转动或活动范围的检测应在完成5次以 上的全程调整后进行。 10.1.4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检测应包括太阳光反射比和太阳光 直接透射比。太阳光反射比和太阳光直接透射比的检测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 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 2680的规定执行。

10.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10.2.1受检外窗外遮阳设施的结构尺寸、安装位置、安装角 度、转动或活动范围以及遮阳材料的光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10.2.2受检外窗外遮阳设施的检测结果均满足本标准第 10.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合格。

11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

11.1.1水力平衡度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 11.1.2室外采暖系统水力平衡度的检测宜以建筑物热力入口 为限。 11.1.3受检热力人口位置和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热力人口总数不超过6个时,应全数检测; 2当热力入口总数超过6个时,应根据各个热力入口距热 源距离的远近,按近端2处、远端2处、中间区域2处的原确 定受检热力人口, 3受检热力入口的管径不应小于DN40。 11.1.4水力平衡度检测期间,采暖系统总循环水量应保持恒 定,且应为设计值的100%110%。 11.1.5流量计量装置宜安装在建筑物相应的热力人口处,且宜 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 11.1.6循环水量的检测值应以相同检测持续时间内各热力入口 处测得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计算。检测持续时间宜取10min。 11.1.7水力平衡度应按下式计算:

HB; = Gwm.i Gwd.i

武中:HB; 第个热力人口的水力平衡度; Gura,j 第j个热力人口循环水量检测值(m²/s); Gwd.j 第j个热力人口的设计循环水量(m²/s)。

11.2合格指标与判定方法

GA/T 2000.206-2018 公安信息代码 第206部分:熟练程度代码11.2.1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力入口处的水力平衡度应头

11.2.1采暖系统室外管网热力人口处的水力平衡度应为

在所有受检的热力入口中,各热力入口水力平衡度均满

足本标准第11.2.1条的规定时,应判为合格,否则应判为不 合格。

12.1.1补水率的检测应在采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 12.1.2检测持续时间宜为整个采暖期。 12.1.3总补水量应采用具有累计流量显示功能的流量计量装置 检测。流量计量装置应安装在系统补水管上适宜的位置,且应符 合产品的使用要求。当采暖系统中固有的流量计量装置在检定有 效期内时,可直接利用该装置进行检测。

DL/T 799.1-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总则Rmp = 8 × 100% Bd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