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pdf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583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pdf

5.2.5用于土工试验的软土取样

DB44/T 24182023

Cu=60qc“ (2) C =(8 ~ 10)N (3) E,=0.1C E=0.35C (5)

2.5.1地面以下20m内取样间距不应大于2m,20m以下取样间距不应大于3m。 2.5.2软土取样应利用薄壁取土器采用压入法,极软淤泥应采用固定活塞式取土器,取土器长 于500m 2.5.3土样应密封后置于防振的样品箱内DBJT61-38-2016 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不应平放和倒置,原状土样存放时间不应超过3d

2.6.1初步设计阶段软土宜测试表4中所有指标,施工图阶段宜根据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按表 确定软土测试指标

DB44/T24182023

表4软土测试指标(续)

注1:V表示应测试项目,口表示宜测项目,x表示不测项目。 注2: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数量较多时,可减少直接快剪试验数量。 注3: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宜测试超固结土的抗剪强度,获取强度增长参数

5.2.6.2软土前期固结压力试验加载等级宜为6.25kPa、12.5kPa、25kPa、50kPa、100kPa、200 kPa、400kPa,且应能确定前期固结压力。 5.2.6.3对桥头、通道、涵洞、挡土墙、既有路基拓宽路段,可塑、软塑的黏土、粉质黏土宜测试压 缩指标、固结系数,路堤高度大于8m的路段尚宜测试抗剪强度指标。 5.2.6.4直接快剪试验宜在前期固结应力下固结后再进行直接快剪试验。 5.2.6.5软土固结快剪试验的最小固结压力宜大于软土前期固结应力,固结时间宜为小于24h。固结 快剪内摩擦角平均值小于12°时宜采用测试有效内摩擦角和剪切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数,有效内摩擦 角小于20°宜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平行试验。 5.2.6.6土工试验结果应按工程地质单元、路段及层位分别进行统计,样本数量应满足统计数量的要

5.2.6.7勘察报告宜包括以下资料:

a) 压缩试验的相关曲线; b) 抗剪强度试验的相关曲线; c) 无侧限抗压试验和三轴试验试验后的土样照片; D 土工试验成果表:

前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固结系数等参数的推

5.2.7勘察完成时间

计阶段未完成的勘察工作应在软基处理施工前完

5.3丘陵区、山区软土地基勘察

.3.1初步勘察孔布置

DB44/T 24182023

5.3.1.1当谷地或地质单元不长于200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不应小于1个、勘察横断面不应少于 1个。 5.3.1.2当谷地或地质单元超过200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间距不应大于200m,勘察横断面不应 少于1个。 5.3.1.3控制性钻孔数量不宜少于钻孔总数的1/3,且每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重要工点均应有控 制性钻孔。

5.3.2包括初步勘察孔的详细勘察孔间距

5.3.2.1当谷地或地质单元不长于200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不应小于2个、勘察横断面不应少于 1个。 5.3.2.2当谷地或地质单元超过200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勘察横断面不应 少于2个。 5.3.2.3当沿路线横向地质变化大时,勘察横断面应在线路外布置1~2个勘察孔

5.3.4软土土工试验

丘陵区、 山区软土土工试验应符合5.2.6的规定。

软基处理施工前应利用挖探等手段查明软土空间分布,挖探间距不宜超过20m。需查明软土 宜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等手段进行测试。

5.4特殊路段软土地基勘察和调查

5.4.1改扩建工程调查、勘察与评价

5.4.1.1应调查既有公路等级、技术标准、路堤和路面现状、改造计划、附近建(构)筑物等资料。 5.4.1.2应收集既有公路勘察设计、峻工、养护、监测等资料,宜进行沉降监测并推算剩余沉降。 5.4.1.3应在既有路堤路肩、坡脚处布置勘察孔。 5.4.1.4拓宽部分应按照新建路堤要求进行勘察。拓宽路堤勘探孔宜与原有勘探孔布设在同一横断面

DB44/T24182023

5.4.2桥头路堤、涵背路堤勘察

5.4.3既有建(构)筑物附近路段资料收集和勘测

5.4.3.1软基路堤附近房屋应查清与路基的距离、房屋结构类型与基础类型等。 5.4.3.2软基路堤附近桥梁应查明与路基的距离、桥下净空与基础类型等。 5.4.3.3软基路堤附近地上管线应查清与路基的距离、管线种类、规格型号、塔架基础类型、净空、 安全施工距离要求等。 5.4.3.4软基路堤附近地下管线应查清与路基的距离、管线种类、规格型号、埋深、容许转角或变形 等。

5.4.4滑塌路段资料收集和勘测

5.4.4.1资料收集内容应包括原始地形地貌、地质资料、路堤设计、施工资料、施工期监测资料、施 工日记、监理日记、滑塌前天气和环境变化情况等。 5.4.4.2现场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a)滑塌后壁高度、滑塌平面范围; b)填料种类、压实情况、分层厚度; c)滑塌路段地形地貌及其变化; d)近期异常情况等。 5.4.4.3排水固结路段现场调查应调查水平排水体情况和排水效果。 5.4.4.4复合地基路段现场调查宜通过在滑塌路段附近路段坡脚处开挖调查以下资料: a)柔性桩的间距、桩长、桩身强度等; b)刚性桩桩顶以下填土厚度、桩帽尺寸、桩长和单桩承载力桩等。 5.4.4.5滑塌平面范围调查应进行现状地形测量,编绘平面图、断面图和三维图等。测量范围应包括 滑塌段整个路堤、隆起范围及其外侧各10m,应测绘出完整的滑动范围平面轮廓。 5.4.4.6应通过补充勘察核实填料种类、压实度、填料厚度、地基地层情况、路堤土和地基土的原位 强度、强度指标、滑动面位置等。 5.4.4.7滑塌路段宜布置2~3个勘察横断面,每个断面宜布置4~5个勘察孔,其中滑塌范围内宜布 置2~3个孔,宜以钻探和静力触探为主;滑塌范围外侧宜布置1~2个孔,宜以十字板试验为主。 5.4.4.8滑塌路段采用排水固结时应查明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固结系数、压缩模量等。

4.5.1开裂路段应收集以下资料: a) 原始地形地貌、地质资料; b) 路堤、路面设计与施工情况,包括施工顺序、施工运输便道设置等; c) 裂缝、沉降、侧向位移等监测情况; d) 2 裂缝出现前后附近地形地貌、天气、水位等的变化情况; e) 运营公路交通状况; f)工期要求。 4.5.2缺少地质资料、监测资料时应补充勘察、监测。

5.4.6工后沉降过大路段资料收集与勘测

5.4.6.1工后沉降过大路段应收集以下资料

DB44/T 24182023

5.4.6.1工后沉降过大路段应收集以下资料: a) 原始地形、地质资料; b)距 路堤、路面设计与施工资料; c)沉降、侧向位移、孔压等监测资料; d)运营公路交通状况; e)工期要求。 5.4.6.2缺少地质资料、监测资料时宜补充勘察、监测。 5.4.6.3无法根据监测资料得到已完成沉降时,可利用钻探等手段确定已完成沉降

5.4.7泥炭土地基路段

泥炭土地基路段应收集泥炭土空间分布、密实程度、分解程度、地下水、渗透性、周边环境条 料。

6.1.1软基处理计算分析

6.1.1.1软基处理计算分析应根据地质情况、路堤高度、软基处理方案等分段进行,分段长度宜为100 m~200m,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度的路段、桥涵附近的路段不宜超过50m。相邻桥涵之间分段数量不应 小于1段。 6.1.1.2软基路堤应进行稳定分析、工后沉降计算。 6.1.1.3桥头路堤应进行纵向稳定分析,桥下存在河涌时应考虑河涌对桥头路堤纵向稳定性的影响, 不应考虑桥台桩基的抗滑作用。 6.1.1.4深厚软基路堤应考虑地基中已有填土对路堤沉降的影响

6.1.2软基处理工作面

6.1.2.1设计应充分考虑深层软基处理施工可行性和便利性,合理确定软基处理工作面高程,保证施 工期间工作面的稳定性 6.1.2.2水塘填平后再进行地基处理的路段,可采用挤淤方法清除浮泥和流泥。

6.1.3软基处理设计图纸要求

6.1.3.1除各种软基处理工法的设计说明、横断面图、细部大样图外,软基处理设计图纸尚应包括软 基处理平面图、纵断面图等。 6.1.3.2深层软基处理宜给出工作垫层厚度和宽度、桩或竖向排水体的顶面标高,

6.1.4公路软基路堤施工顺序

6.1.4.1互通范围内,采用排水固结、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路堤,应先进行软基处理和路堤填筑,然后 再施工附近桥梁;采用挤土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路堤应先进行软基处理,再施工附近的桥梁。 6.1.4.2桥头路堤填筑完毕且水平位移完成后且填土后不少于30d,方可施工桥台桩基。桩基施工时 不应减少路堤土,推算工后沉降小于容许工后沉降时方可施工桥台。

DB44/T24182023

6.1.4.4主线复合地基采用挤土型桩,且辅道或匝道采用复合地基的路段,应先进行主线软基处理, 再进行辅道或匝道软基处理, 6.1.4.5拱涵、盖板涵、箱涵采用复合地基时,涵洞及其两侧15m范围内路堤应在涵洞底板施工后再 填筑。 6.1.4.6刚性桩复合地基与排水固结联合应用时,应先施工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然后填筑0.5m路堤 土,最后施工刚性桩。 6.1.4.7浆喷搅拌桩复合地基与排水固结联合应用时,应先施工搅拌桩,再施工排水板或袋装砂井; 粉喷搅拌桩复合地基与排水固结联合应用时,应先施工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再施工搅拌桩。 6.1.4.8复合地基挤土型桩应由路基中间向两侧施工,由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向远处施工, 由既有沟渠向远处施工,由桥台向远处施工。 6.1.4.9复合地基宜采用后退式施工:避免施工机械挤压已施工的桩。

6.1.5软基处理施工调查和反馈要求

6.1.5.1软基处理施工前应测量上跨路基的电线、桥梁下面的净空,并根据净空和施工安全规定合理 选择施工机械。实测净空与设计图纸偏差较大时,应及时上报 6.1.5.2软基处理施工前应核实路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并按要求采取迁改、保护等 措施。 6.1.5.3软基处理施工前应踏勘查明或测量路基及其两侧30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标高、地物等, 现场情况与图纸存在明显差别或影响施工时,应及时上报。 6.1.5.4软基处理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挖探、试桩或试打等。当试桩不满足设计要求、地质与勘 察报告存在明显出入、路基两侧30m范围内存在开挖或堆载作业、周围建(构)筑物出现异常等情况 时,应及时上报。

6.2.1排水固结法适用性

6.2.1.1路堤高度超过路基极限填土高度,且建(构)筑物与路堤坡脚的距离与软土厚度的 表5中影响宽度与软土厚度的比值时,宜评估路堤排水固结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排水固结, 附近道路、建(构)筑物的变形超过容许值时应设置隔离措施或调整软基处理方案,

表5路堤坡脚外水平位移影响范围

6.2.1.2距离加固区20m内存在建(构)筑物时不宜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 6.2.1.3对路堤高度超过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段,排水固结法宜用于建设工期大于2年的项目。 6.2.1.4排水固结法适用路堤高度宜根据路堤稳定分析、工后沉降计算,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 6.2.1.5排水固结类型宜按表6选择,预压荷载类型宜按表7选择。

表6排水固结适用条件

DB44/T 24182023

表6排水固结适用条件(续)

表7预压荷载适用条件

6.2.2排水固结设计内容

表8排水固结设计内容

地下室爬梯施工交底6.2.2.2工作垫层设计应包括工作垫层材料、厚度、宽度、技术要求等。 6.2.2.3水平排水层设计应包括水平排水层材料、构造、厚度及技术要求。 6.2.2.4竖向排水体设计应包括竖向排水体类型、截面尺寸、排列方式、间距、深度和处理范围 6.2.2.5路堤加筋设计应包括加筋材料类型、抗拉强度、延伸率、层数、位置等。 6.2.2.6反压护道设计应包括级数、宽度、高度、软基处理等。 6.2.2.7预压荷载设计应包括预压荷载大小、预压材料、卸载标准等。

6.2.3工作垫层设计

2.3.1地基表层湿软时宜设置工作垫层。 2.3.2工作垫层材料宜利于软基处理施工、路堤填筑。 2.3.3工作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m,与排水垫层厚度之和不宜大于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0.5

6.2.4水平排水层设计

DB44/T24182023

6.2.4.1水平排水层宜采用中粗砂、碎石等材料组成的排水垫层,渗透系数宜大于0.1mm/s。位于路 床范围的水平排水层宜采用碎石。碎石粒径不宜大于20mml。 6.2.4.2砂垫层厚度宜为0.4m~0.5m,碎石垫层可取0.2m~0.3m。 6.2.4.3砂垫层顶面边缘2m~3m宜铺设无纺土工布,碎石垫层顶面宜铺设无纺土工布。 6.2.4.4砂石紧缺时,可采用复合排水垫、排水管、排水板等作为水平排水层,并宜采取适当的固定 措施。

八T W 排水垫层设计宽度(m); W 路堤底宽(m)。设置工作垫层时,W应从工作垫层顶面起算; m 设计边坡值(边坡坡率的倒数); Se 路堤坡脚沉降(m)。设置工作垫层时,S。应为工作垫层顶面与路基边坡线交点处的沉降; AW 保证路堤碾压质量需要的路堤加宽值(m),宜取0.3m。 3.2.4.6 真空预压的主管、支管环刚度不宜低于10kN/m"。

佳丽苑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6.2.5竖向排水体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