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3858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T 1977-2023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pdf

选择具有一定耐水湿能力、固土能力强、生长快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 A.6、附录A.9。

7.4.2苗本要求与处理

沟渠路旁采取穴状或铲草护坡方式进行整地佛山市某北延线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它全垦整地。灌木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 它要求参照7.1.3。

7.4.4造林密度和配置

7.4.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DB42/T1977—2023

7.4.6.1乔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3)设计图参照附录C。以多种乔木树种混交形成具有不同林相和季 相变化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如水杉、池杉与银杏、樟树、栾树、垂柳等混交,或桂 花、石楠、女贞与樱花、重阳木、乌柏等混交,混交模式可采用小面积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或株间混交、 7.4.6.2乔木*灌木风景林防护林(模式4)设计图参照附录C。乔木林下配植灌木树种形成立体绿化 效果的风景林和防护林,如银杏、栾树、樱花等块状混交,林下种植红花權木、红叶石楠、火棘等。

7.5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以内区域(地段V)

选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树种,辅助具有固氮作用、可改 善土壤条件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1、附录A.2、附录A.3。

7.5.2苗本要求与处理

7.5.2.1采用良种或优良种子(条)繁育的I级苗或规格大苗。苗木分级、检验、起苗、包装、运输、 贮藏等按照GB6000规定执行。 7.5.2.2对裸根苗的受伤、过长等根系适当修剪,栽前蘸泥浆;萌芽能力强的树种可截杆处理;阔叶 树种苗木可采用剪枝或疏叶、去叶等措施,

7.5.3.1平缓地带可采用全面清理方式清除杂草杂灌。坡地采用带状清理或穴状清理,带状清理沿种 植行宽1m范围内、穴状清理沿种植点半径0.5m范围内清除杂草杂灌。 7.5.3.2根据坡度、水土流失等具体情况采用全垦整地、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全垦整地和带状整地 深度大于20cm;穴状整地根据栽植苗木的规格确定种植穴规格,乔木树种40cm×40cm×40cm以上, 灌木树种30cm×30cm×30cm。

7.5.4造林密度和配置

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地形确定,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草本采用播种或根茎种 植,根茎种植密度一般为10cm×10cm~20cm×20cm。种植点采用品字形配置,种植行沿等高线方向。

7.5.5.1栽植前向穴内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 适当,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7.5.5.2造林时间一般为冬、春季,冬季造林在树木落叶后至土壤冰冻前,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冻后至 树木萌芽前。 7.5.5.3其它要求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7.5.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5.6.1针阔树种或常绿落叶阔叶树种带状混交(模式5)设计图参照附录C。如柏木与枫香或栓 状混交,混交比例为1:1。女贞与栾树或刺槐带状混交,混交比例为1:1。

DB42/T 1977—2023

7.5.6.2坡地乔*灌*草复合(模式6)设计图参照附录C。乔木层选择柏木、刺槐、枫香、女贞、栾树、 栓皮栎、小叶栎、栎、臭椿、香椿、鹅掌楸、樟树、木等树种营造纯林或者混交林;林下配植多花 木蓝、马桑、火棘、杜鹃、木、黄、胡枝子等灌木树种;林中或者地梗上种植狗牙根、牛鞭草、黑 麦草、金荞麦、麦冬、白车轴草等草本植物。林下种植的灌木或者草本可以使用1种或多种,也可只营 造乔*灌防护林。

7.6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地段

长江两岸第一山脊线不明显地段(地段VI)

选择生长速度快、深根性且根系发达、适应性和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具有固氮作用或可改 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2。

8.1.2苗本要求与处理

宜选用大苗,容器苗或带土球苗。其它参照7.5

8.1.3地表处理和整地

3.1.3.1地面硬化、废弃物覆盖面大的地段先破除硬化面和清除堆积物,平地全面翻耕整地,坡地带 状或穴状整地,土层薄的地段覆盖客土80cm以上。 8.1.3.2种植穴规格根据苗木大小或土球大小确定,乔木树种40cm×40cm×40cm以上,灌木树种30 cmX30cmX30cm以上。

8.1.4造林密度和配置

8.1.4.1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地形确定,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附录B。 8.1.4.2草本植物麦冬、吉祥草、蝴蝶花等栽植密度为10cm×10cm~20cm×20cm;狗牙根、早熟禾、 白车轴草等播种量20g/m²~35g/㎡。 8.1.4.3种植点配置采用等行距配置或品字形配置,种植行沿水流方向或沿等高线方向。边坡立体式 配置,形成近自然植物*落。

8.1.6典型造林模式设计

码头口岸乔*灌*草复绿(模式7)设计图参照附录C。在无淹水地段乔木层选择枫杨、桂花、栾树、 女贞、樟树等树种营造纯林或者混交林;乔木林下配植红花木、红叶石楠、含笑、小叶女贞、杜鹃、 夹竹桃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灌木树种;林下种植狗牙根、早熟禾、黑麦草、麦冬、白车轴草等草本植物。

8.2采石塘口、废弃厂矿等地(地段VI)

DB42/T1977—2023

选择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易成活、适应性强的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 附录A.2。

8.2.2苗木要求与处理

选用容器苗或带土球苗木。其它参照7.5.2

3.2.3地表处理和整地

8.2.4造林密度和配置

参照8.1.4和按照LY/T2356规定执行,

参照7.5.5和按照LY/T2356规定执行

8.2.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采石塘口乔*灌*草复绿(模式8)设计图参照附录C。 边坡(地段VIl、地段VI和地段IX)

8.3边坡(地段VI、地段VI和地段IX

8.3边坡(地段VIl、地段VI和地段IX

选择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易成活、耐干旱瘠薄的灌木、藤本和草本。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 考附录A.3。

陡峭、岩石裸露面积大、土壤厚度较薄且不稳定的边坡地带需要采用抗滑桩、锚杆(索)、锚杆 墙支护、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注浆加固等工程措施对边坡进行加固

用直接种植灌草、藤本植物,喷播复绿,植生带等技术,具体要求按照LY/T2356规定执行

8.3.4典型造林模式设计

边坡滕*草复绿(模式9)设计图参照附录C。通过工程措施,在边坡喷播泥土和草本植物种子,草 籽发芽后直接起到复绿效果。在以岩石为主的边坡上可采用藤本植物复绿模式。在边坡顶部及下部,挖 种植穴,种植爬山虎、常春油麻藤、凌霄、金银花、络石、薛荔、常春藤、葛藤等藤本植物,利用藤本 植物上爬下挂的特点,达到绿化效果。

8.4三峡库区消落带(地段IX)

8.4.1立地类型划分

DB42/T1977—2023

表2三峡库区消落带立地类型

选择耐水淹、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抗逆性能优良的树种、藤本和草本植物。主要造林绿化植物 材料参考附录A.4。

8.4.3复绿技术措施

8.4.3.1河漫滩地复绿

8.4.3.1.1170m~175m范围:在枯水季节沿水流方向种植2行~3行乔木树种,在173m~175m范围 乔木林下种植1行~2行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下种植挺水植物, 8.4.3.1.2170m以下范围:在枯水季节播撤草本植物种子或种植沉水植物。

8.4.3.2.1173m~175m范围:在枯水李节沿水流方向种植1行~2行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下种植挺 水植物。 8.4.3.2.2173m以下范围:在枯水季节播撤草本植物种子或种植沉水植物。 8.4.3.3高阶(坡)地复绿 8.4.3.3.1173m~175m范围:种植挺水植物。 8.4.3.3.2173m以下范围:在枯水季节播撒草本植物种子或种植沉水植物。

.4.3.4陡坡峭壁复绿

8.4.4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8.4.4.1河漫滩地乔*灌*草复绿(模式10)设计图参照附录C。在170m~175m范围沿水流方向种植 2行~3行中山杉、桑树、水桦、池杉、柳树等耐水淹乔木树种,乔木林下种植1行~2行夹竹桃、水 麻、中华蚊母树、秋华柳、疏花水柏枝、小木等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行中种植香根草、香蒲、芦苇、 斑茅、芦竹、水葱、酸模叶蓼等草本植物。 8.4.4.2低阶(坡)地灌*草复绿(模式11)设计图参照附录C。在173m~175m范围沿水流方向种植 1行~2行水麻、中华蚊母树、秋华柳、疏花水柏枝、小木等灌木树种,同时在灌木行中种植香根草、 香蒲、芦苇、斑茅、芦竹、水葱、酸模叶蓼等草本植物。

8.5滩地和洲滩民坑不宜造林地(地段1I)

DB42/T1977—2023

干堤临水侧护堤地以外的滩地、洲滩民坑,汛期最高淹水深度超过3m、淹水时间超过2个月的 及其它不宜造林的地段,适时栽植耐水湿、净化水质、抑螺防病的草本植物进行绿化。主要绿化 料参考附录A.8。

长江沿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

选择高生长迅速、冠窄、抗性强、防护作用显著的乡土树种,或经过引种试验、适应于当地的 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6。

9.1.2苗木要求与处理

采取穴状或铲草护坡方式进行整地。

9.1.4造林密度和配量

根据可造林地的宽度确定栽植排数和行距,通常株距和行距控制在3m~5m。种植点一般规则式配 置

9.1.6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9.2沿江城市江岸区域(地段×)

选择观赏价值较高、枝叶茂密、适应性强、耐修剪、便于管理的树种和草本。主要造林绿化植 参考附录A.5。

9.2.2苗本要求与处理

选用大苗,容器苗或土球苗,全冠

采用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根据苗木根幅大小或土球大小进行确定,乔木树种40cm×40cm× 上,灌木树种30cm×30cm×30cm以上。

9.2.4造林密度和配置

DB42/T1977—2023

造林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生物学特性、实际地形和景观需要确定。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配以花卉, 草坪等,形成立体景观。种植点配置为规则式、自然式或二者结合。

栽植前向穴内回土,表土在下、心土在上,土层薄的地方回填客土。栽植时扶正苗木,深浅适当, 根系舒展,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栽后及时浇定根水,高大苗木做好支撑。其它要求按照GB/T15776 规定执行。

2.2.6典型造林绿化模

滨江风景林复绿(模式13)设计图参照附录C。种植枫杨、桂花、栾树、女贞、樟树、臭椿、石楠、 刺槐、枫香、臭椿、鹅掌楸、梧桐、樱花、槐树、朴树、榆树等观赏树种,林下配植红花檐木、红叶石 楠、含笑、小叶女贞、杜鹃、夹竹桃、海桐、紫薇、蜡梅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灌木树种;同时,林下种植 麦冬、吉祥草、蝴蝶花、菖蒲、美人蕉、白车轴草、玉、萱草等观赏草本植物。

9.3公路、铁路两侧(地段XI)

选择抗性强、防护作用显著、观赏效果好的树种。主要造林绿化植物材料参考附录A.7或按照 547规定执行

按照LY/T2647规定执行

9.3.3典型造林绿化模式设计

9.3.3.1公路两旁造林绿化(模式14)设计图参照附录C。公路两旁各栽植乔木树种1排 距3m~5m。

9.3.3.2铁路两旁造林绿化(模式15)设计图参照附录C。铁路两旁各栽植乔木树种1排~2排, 距2m~3m;乔木下栽植夹竹桃、女贞、火棘、多花木蓝、小叶女贞、碧桃等灌木,株距1m~2m。

9.3.3.2铁路两旁造林绿化(模式15)设计图参照附录C。铁路两旁各栽植乔木树种1排~2排,株

9.4长江沿岸城镇和乡村绿化(地段XIl)

参照9.1、9.2、9.3

参照9.1、9.2、9.3。

当成活率低于85%和高于40%时,立即对新造林地进行补植;补植应采用与造林地上相同树种、相当 规格的苗木。成活率低于40%时,则重新造林,

DB42/T1977—2023

防止人为或减轻自然灾害造成林木损毁,预防林地火灾,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采用生物 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适时做好防治工作。具体要求按照GB/T15781规定执行。

常州市浙商大厦消防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按照GB/T15776规定执行

A.1长江两岸护堤护岸林树种

DB42/T1977—2023

附录A (资料性)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主要植物材料

柏木、杨树、池杉、落羽杉、中山杉、水杉、枫杨、水桦、木、鹅掌楸、垂柳、旱柳、栓皮栋、 小叶栎、栎、重阳木、乌柏、樟树、枫香、喜树、苦楝、银杏、栾树、臭椿、香椿、刺槐、槐树、女 贞、桑、山核桃等。

A.2码头、矿区等绿化植物

DN1200大管道顶管施工组织设计码头、矿区等绿化植物包括以下3种类型: a)乔木类:水杉、池杉、杨树、桂花、刺槐、栾树、女贞、樟树、臭椿、石楠、构树、垂柳、h 旱柳、栓皮栎、柏木、侧柏等。 b)灌木类:红花木、红叶石楠、含笑、小叶女贞、杜鹃、夹竹桃、海桐、紫薇、蜡梅等。 c)草本类:狗牙根、早熟禾、黑麦草、麦冬、吉祥草、蝴蝶花、白车轴草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