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45T 047.2-2022 旅游公路设计指南 第2部分:设计要求.pdf

DBJT45T 047.2-2022 旅游公路设计指南 第2部分:设计要求.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565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T45T 047.2-2022 旅游公路设计指南 第2部分:设计要求.pdf

5.3.5自行车道单独设置时,自行车道不宜少于2条。 5.3.6慢行道一条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宽度应符合表5规定

5.3.5自行车道单独设置时,自行车道不宜少于2条。

表5一条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宽度

7 自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应遵循表6的规

施工组织设计之工业建筑施工方案模板3表6自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同一路段慢行道宽度宜保持一致;经桥梁、涵洞等处,应考虑顺接平整,路面宽度连续。 当旅游公路合并设置慢行道时,在机动车道与慢行道之间,或机动车道与分隔设施之间应设置 机动车道路缘带最小宽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设计速度 机动车道路缘带最小宽度表

5.3.11慢行道路缘带和土路肩宽度最小宽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

慢行道路缘带和土路肩最小宽度(推荐值)

DBJT45/T 047.22022

a)旅游干线公路(一级公路)

b)旅游干线公路(二级公

说明:W 一机动车道宽度;Wb—一慢行道宽度;Wh—一公路硬路肩宽度;Wec一一公路土路肩宽度; Wmc— 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Wmb一一慢行道路缘带宽度;Wdm一一中央分隔带宽度; Wdb 侧分隔设施宽度;N一一机动车道数;n一一慢行道车道数。

5.3.13慢行道与公路分离或独立设置时,应采用专供自行车和行人等通行的慢行专用路;慢行道与一 级公路分离设置断面布置见图3中的分图a),慢行道与其他等级公路分离设置的断面布置见图3中的 分图b)

a)慢行道与一级公路分离设置

图3慢行道分离设置断面

旅游公路平面圆曲线最小半径根据设计速度和最大超高按表10的规定取值;最大超高取值符合 列规定: 般地区,旅游十线和集散公路、旅游专线公路最大超高不宜超过8%; 一二级及以下技术等级旅游公路接近城镇或旅游景区,设计速度为80km/h时,最大超高不宜超 过6%;设计速度为60km/h时,最大超高不宜超过4%;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最大超 高不宜超过2%; 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不宜超过6%; 土路肩、侧分隔带及慢行道均不参与超高。

5.4.1 旅游公路平面圆曲线最小半径根据设计速度和最大超高按表10的规定取值;最大超高取值符合 下列规定: 般地区,旅游十线和集散公路、旅游专线公路最大超高不宜超过8%:

表10设计速度一一平面圆曲线最小半径对照表

平面线形设计应注意指标连续均衡,前后线形布置应协调,相邻曲线半径不宜相差过大。 旅游公路平面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不同半径圆曲线之间宜设置缓和曲线连接。缓和曲线应采 线,回旋线参数应根据线形设计和安全、视觉、景观要求及地形条件等确定,长度不应小于设计

DBJT45/T 047. 2 2022

度3s行程 5.4.4平面线形设计应提供较长的视距,条件受限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与设计速度相应的停车视距, 当视距无法保证时,应增设相应交通安全设施,

5.5.1旅游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纵坡应符合表11的规定。对于旅游专线公路,无大型载重车通 行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

表11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纵坡

5.5.2平原地形旅游公路,纵断面设计应进行不同纵断面设计方案的比选,合理采用低路堤,以节约 土地并获得较好的路域景观。 5.5.3山岭地形旅游公路,应根据实际地形环境,充分展线,灵活布设卵形、S形、回头弯等复合型 平曲线,纵断面指标应符合JTGD20要求。 5.5.4对于兼具旅游功能的小交通量农村公路,最大纵坡可按照JTG2111的规定选用。 5.5.5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纵断面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设计速度小于6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在表11的规 定基础上增加1%; 一一 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不宜追求过高指标;对于设计速度小于60km/h的旅游公路,当条件 受限时,局部路段经论证后,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可按设计速度降档10km/h~20km/h 选用; 改扩建工程纵断面设计指标降低时,应增加相应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安全性。

5.6.1平、纵线形应总体协调,技术指标均衡,形成连续的内部空间序列,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行 车视线。 5.6.2平、纵线形应组合良好,平曲线与竖曲线宜做到对应组合,应避免在同一视觉路段上纵坡反复 凹凸而引起的线形错位现象, 2七工城政段古本政印

6.2平、纵线形应组合良好,平曲线与竖曲线宜做到对应组合岳池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应避免在同一视觉路段上纵坡 凸而引起的线形错位现象, 6.3长下坡路段、直线路段或大半径圆曲线路段的末端不应接小半径圆曲线;长直线不宜与陆

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陡坡应避免与小半径平曲线组合。 5.6.4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或合并设置自行车道路段,合成坡度应小于8%。 5.6.5竖曲线设置应保证视觉条件良好,同一曲线范围内纵坡变化不宜过多。 5.6.6旅游公路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应注重路线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对于旅游公路 改扩建工程或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可适当降低平曲线包含竖曲线的要求。

6.1.1旅游公路路线交叉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路网现状和规划、交叉公路功能和技术等级、旅游资源分 布及规模等因素,并应纳入旅游公路总体设计,满足间距控制要求。 6.1.2路线交叉类型应根据交叉公路功能和交通量需求,结合地形和环境条件等确定。旅游公路与普 通公路交叉时,原则上采用平面交叉形式;与高速公路、铁路等交叉应采用立体交叉。 6.1.3路线交叉设计应充分考虑车辆运行和旅游者安全、机动车道和慢行道交叉功能、全生命周期成 本、用地和环境等因素,并分别符合JTGD20、JTG/TD21的有关规定。

6.2.1平面交叉型式包括T形交叉、十字形交叉和环形交叉,路口交通量较小且有景观要求时,可采 用环形交叉。 6.2.2旅游公路为一级公路时,宜减少平面交叉,适当设置掉头车道;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平面交 叉应进行渠化设计;四级公路,平面交叉宜采用加铺转角形式, 6.2.3平面交叉范围宜为直线或不设超高曲线,交叉角度宜正交,条件受限亦应大于45°。当为斜交 时,可通过渠化处理,使交通流线的交叉角度接近于直角,见图4。

图4平面交叉渠化处理示意图

6.2.4交叉公路设计速度较低、交通量较小时,渠化可采用标线交通岛方式;交叉公路等级较高或交 通量较大时,渠化应采用分隔岛、导流岛等实体交通岛来指引各方向车流行驶。 6.2.5平面交叉转向交通量较大时污水排放管道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转向车道,以“右进右出”为主,减少对主 路行车的干扰。 6.2.6根据平面交叉采用的交通管理方式进行路权分配、渠化诱导和导向导引等设计。交通管理方式

6.2.5平面交叉转向交通量较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转向车道,以“右进右出”为主,减少对主 路行车的干扰。 6.2.6根据平面交叉采用的交通管理方式进行路权分配、渠化诱导和导向导引等设计。交通管理方式 的确定符合下列要求: 一两相交公路功能、技术等级和交通量主次分明时,应采用主路优先交通管理方式:技术等级

6.2.6根据平面交叉采用的交通管理方式进行路权分配、渠化诱导和导向导引等设计。交通管理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