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S 202-1-2010 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pdf

JTS 202-1-2010 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492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TS 202-1-2010 水运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规程.pdf

5.6.1大体积混凝土拌和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 202)的有关规定。 5.6.2拌和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pH值不宜小于5。

5.6.1大体积混凝土拌和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

5.6.2拌和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pH值7

6.0.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并应按照绝热温升低、抗 好的原则通过优化确定。

(1)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选择较小的坍落度; (2)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施工组织设计(河道治理),选择较小的砂率; (3)矿物掺合料掺量根据掺合料种类和混凝土水胶比按表6.0.2选定。

3)矿物掺合料掺量根据掺合料种类和混凝土水胶比按表6.0.2选定。

大体积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掺量

主:水泥中的混合料应计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总量。

6.0.3大体积混凝土含气量宜为2%~4%;有抗冻要求时含气量宜为4%~6%。 6.0.4配合比设计宜进行开裂敏感性试验。 6.0.5大体积混凝土宜限制早期强度的发展,12h抗压强度不宜大于8MPa或24h不宜 大于12MPa

7.1.1温控措施应根据工程环境条件、结构特点和温控标准,按照经济、有效、便于操作 的原则制定。 7.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取减小结构所受外部约束的措施,优化施工方案。 7.1.3施工设备和原材料应满足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7.1.4施工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匀质性。 7.1.5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应根据混凝土升降温历程,采取相应温控措施控制在规定范 围内。

7.2.1大体积混凝土应控制出机口温度,保证浇筑温度满足温控标准的要求,

度和浇筑温度可按附录D计算

(1)利用温度较低时段施工; (2)水泥温度不高于60℃; (3)骨料堆场采用遮阳、堆高或喷淋等措施; (4)使用地下水、制冷水或冰水等低温水拌和混凝土; (5)必要时,采用风冷骨料、液氮冷却混凝土拌和物等措施

(1)提高混凝土浇筑能力,缩短暴露时间; (2)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减少转运次数; (3)对混凝土运输设备进行遮阳、隔热、降温; (4)热天进行仓面喷雾

?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宜采取下列措施: (1)降低浇筑温度: (2)掺人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 (3)分层施工,并控制分层厚度;

7.3内部最高温度控制

(4)埋设水管通水冷却

(1)分层厚度不人于3.0m,其中基础强约束区不大于1.5n (2)浇筑间歇期不超过7d。

7.3.3冷却水管宜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内径25~50mm的金属或塑料水管; (2)水管间距0.5~1.5m; (3)单根水管长度不超过200m; (4)进出水口集中布置。

7.3.5混凝土覆盖冷却水管后应开始通水冷却,通水冷却宜满足下列要求: (1)定期改变通水方向; (2)冷却水流速不小于0.6m/s; (3)冷却水的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之差不超过25℃; (4)通水时间根据降温速率确定,不超过15d。 7.3.6通水结束后,冷却水管应及时进行压浆封堵,压浆材料应采用不低于

等级的微膨胀砂浆或净浆

7.4.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除应进行常规施工检查验收外,尚应检查冷却水管和测温 元件的位置及可靠性,并掌握水文气象预报资料。 7.4.2大体积混凝土应由搅拌站或搅拌船集中搅拌,新拌混凝土应品质均匀、性能稳定 不应出现泌水、离析和较大的坍落度损失。 7.4.3大体积混凝土应分层摊铺。泵送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500mm,非泵送混 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300mm。

7.4.4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不得随意留施工缝,严禁出现 施工冷缝。

7.4.6顶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并及时覆盖保湿;初凝前宜进行

(1)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均匀露出粗骨料; (2)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清除混凝土表面污物,并充分润湿,无积水; (3)低流动度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接浆措施; (4)设计对施工缝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要求处理,

7.4.8垂直施工缝处宜采用快易收口网模板。

7.4.9后浇带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并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4.10无筋或少筋大体积混凝土中理放块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7.4.10.1埋放的块石尺寸应根据运输条件和振捣设备能力而定,块石形状应大致方 正,最长边与最短边之比不应大于2;有显著风化迹象、裂缝夹泥砂层、片状体或强度低于 规定粗骨料强度指标的块石不得使用。 7.4.10.2块石应立放在新浇筑的混凝土层上,并被混凝土充分包裹,埋放前应冲洗干 净并保持湿润;块石间净距不得小于100mm,且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7.4.10.3块石距混凝土结构物表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且不小于混凝土粗骨料 最大粒径的2倍,当有抗冻要求时,不得小于300mm。 7.4.10.4埋放块石的总量不得超过混凝土体积的25%。 7.4.10.5水平施工缝处埋人的块石应外露一半。 7.4.10.6混凝土受拉区不得埋放块石。 7.4.10.7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应停埋块石。 7.4.11当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替代块石时,混凝土块强度不应低于现浇混凝土强度,块体 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

7.5.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模板构造设计和验算应考虑保温和养护措施的要求。 7.5.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7.5.3养护宜采取覆盖、蓄水、洒水、喷雾和涂养护剂等措施,不得采用海水养护。 7.5.4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蓄水深度不宜小于200mm。 7.5.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裸露的混凝土表面不得直接洒水养护,应采用塑料薄 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混凝土保温层厚度可按附录E计算。 7.5.6低温季节拆模应选择气温较高时段并立即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 温度之差大于15℃时应推迟拆模时间。 7.5.7气温骤降时,龄期低于28d的混凝土应进行表面保温。

7.5.8保温材料应覆盖严密,接缝处重叠覆盖不应少于300mm,边角处应加倍保温。

7.6.1有特殊防裂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可采用纤维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或掺加降低水 化热、减少收缩的特种外加剂。 7.6.2腐蚀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宜使用透水模板布

8.0.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混凝土浇筑温度、内部温度、环境温度、冷却水温 度等参数,同时监控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温控措施,必要时应监测混 凝土应变。

8.0.2测温元件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

8.0.3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满足下列

8.0.7监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

A.1.1水泥水化热总量可参考出厂检验值确定。 A.1.2无参考值时,水泥水化热总量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A.1.1水泥水化热总量可参考出厂检验值确定。

A.17 水泥水化热总量

式中Q一龄期t时的累积水泥水化热(kJ/kg); Q。一一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 t一一龄期(d); n一常数(d),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 Q3、Qz一龄期分别为3d和7d时的累积水泥水化热(kJ/kg)。

A.1.3水泥水化热总量也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A.2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A.2.1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宜在水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用量确定后通过试验得出。 A.2.2无试验数据时,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一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 k一一粉煤灰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按粉煤灰掺量参照表A.2.2取值; k2一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按粒化高炉矿渣粉掺量参照 表A.2.2取值; Qo一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

矿物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

注:表中掺量为矿物掺合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

B.0.1混凝土绝热温升宜根据混凝土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B.0.2无试验数据时,混凝土绝热温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JGJ 146-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无水印版)B.0.1混凝土绝热温升宜根据混凝土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

附录B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

附录C混凝土温度及温度应力计算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mx—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T—混凝土浇筑温度(°℃); 一温升折减系数; Ta混凝土最终绝热温升(℃): Tc—冷却水管降温效果值(℃) 反之取较小值:无水管时取

C.1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计算

C.1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计算

(1)一次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直接按表C.1.2取值; (2)分层连续浇筑时,第一层直接按表C.1.2取值;第二层及以上浇筑层DBJ46-025-2013 海南省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当已浇筑 各层总厚度小于2m时,按本层厚度加已浇筑各层总厚度取值;当已浇筑各层总厚度大于 等于2m时.按本层厚度加2m取值

C.2.1 混凝土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