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427-2008 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pdf

GB50427-2008 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38272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427-2008 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pdf

5.0.9高炉炼铁设计应采取防止能源介质泄漏和送风系统漏风

5.0.9高炉炼铁设计应采取防止能源介质泄漏和送风系统漏风 的措施

6.0.1矿槽、焦槽数目应根据原料品种、贮存时间及清槽、检修等 综合因素确定,并应符合容积大、槽数少的要求。焦槽的贮存时间 应为8~10h。高炉烧结矿槽贮存时间宜为10~14h。烧结矿分级 入炉时,可采用上限值。其他原料和贮存时间应大于12h。 烧结矿槽的最大跌落高度不宜大于14m。每座高炉的烧结矿 筛不得少于4台,小粒级烧结矿或焦炭筛不得少于2台。 6.0.2矿槽和焦槽应进行炉料的在库量管理。 6.0.3烧结矿、焦炭在入炉前必须在矿槽、焦槽下进行过筛。 6.0.4人炉原料、燃料均应设置称量误差补正和焦炭水分补正设 施。 6.0.5矿槽、焦槽的上下部均应采用胶带机运输设施,并应减少 转运、跌落次数和落差。 6.0.6上料形式应结合地形、总图运输、炉容大小和出铁场布置 综合考虑。高炉的上料形式宜符合表6.0.6的规定。

表6.0.6高炉的上料形式

6.0.7上料系统的设计能力应满足不同料批装料制度和最高日 产量时赶料的要求。新建高炉按年平均利用系数和正常料批计算 的上料设备作业率宜采用65%~70%。 6.0.8槽下矿石称量漏斗容积,按一台烧结矿筛检修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临时用电方案)封面,其余烧 结矿筛应保证正常供料设置。 6.0.9高炉炼铁设计宜采用烧结矿分级入炉,且回收利用小粒度 烧结矿,应回收利用小块焦炭。小块焦炭宜加入矿石料批中混装

人炉。 6.0.10焦炭和矿石集中胶带运输机应设置金属检除装置。 6.0.11上料料车或主胶带机下部设置车辆及人行通道时,必须 设置防止物料高空坠落的防护设施。

人炉。 6.0.10焦炭和矿石集中胶带运输机应设置金属检除装置。 6.0.11上料料车或主胶带机下部设置车辆及人行通道时,必须 设置防止物料高空坠落的防护设施。

7.0.1高炉宜采用无料钟炉顶。 7.0.2高炉装料设备的容积应根据矿石料批重量确定。高炉矿 石料批重量宜符合表7.0.2的规定

表7.0.2 高炉矿石料批重

7.0.3高炉炉顶装料系统的设计能力必须与高炉上料设备的能力

7.0.3高炉炉顶装料系统的设计能力必须与高炉上料设备的能力 相匹配,并应满足不同料批装料制度和最高日产量时赶料的要求, 7.0.4高炉炉顶设备应设置完善的检修维护设施。

8.0.1高炉一代炉役的工作年限应达到15年以上。在高炉一代 炉役期间,单位高炉容积的产铁量应达到或大于10000t。 8.0.2高炉炼铁设计应按照长寿技术的要求,选用冷却设备结构 型式、材质、冷却介质、耐火材料、砌体结构及监控技术。 8.0.3高炉冷却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炉炉底宜采用水冷。炉缸、炉底侧壁宜采用光面冷却壁。 2炉腹宜采用铸铁或铜冷却壁,也可采用密集式铜冷却板。 3炉腰和炉身中、下部的冷却设备宜采用强化型铸铁镶砖冷 却壁、铜冷却壁或密集式铜冷却板,也可采用冷却板和冷却壁组合 的形式。 4炉身上部宜采用镶砖冷却壁。 5高炉炉体宜采用全冷却壁薄炉衬炉体结构。 8.0.4高炉炉体、炉底应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在水源充足、水 质好的地区也可采用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 8.0.5高炉砌体的设计应根据炉容和冷却结构,以及各部位的工. 作条件选用耐火材料。 风口带宜采用组合砖结构。 炉缸、炉底应采用全炭砖或复合炭砖炉底结构,并应采用优质 炭砖砌筑。 8.0.6高炉采用的优质炭砖和炭块除应提出常规性能指标的要求 指标的要求。

适宜炉身中、下部工作的指标要求。 8.0.8高炉应采用白立式结构,并应设置炉体框架。1000m级高 炉也可采用不设高炉炉体框架的集约型设计。 8.0.9高炉风口数日的确定,应符合炼铁工艺的要求,并应符合风 口区炉壳开孔和结构的要求。风口数日宜符合表8.0.9的规定。

表8.0.9 风口数目

9.0.1主沟长度应符合渣铁分离的要求,并应采用摆动流嘴缩短 渣沟和支铁沟的长度,同时应选用大容量鱼需罐车或铁水罐车。 9.0.2高炉应减少渣口数日,渣量小于350kg/t时应取消渣口。 出铁口和渣口数目应按高炉日产量计算,并应符合表9.0.2的规 定

表9.0.2高炉的出铁口和渣口数目

9.0.3新建高炉的出铁场内设有两个出铁口时,两个出铁口之间 的夹角应等于或大于60°。 9.0.4炉前泥炮和开口机的性能应满足高炉强化生产的要求,并 应满足对出铁口管理的要求 9.0.5渣铁沟宜采用耐火浇注料或预制块。主沟宜采用固定 式。 9.0.6风口平台和出铁场应设置起重设备,以及专用机械。出铁 场主跨起重机的起重量,不宜按主沟整体修理的要求设置。 场平台面积宜符合表9.0.7的规定。

9.0.3新建高炉的出铁场内设有两个出铁口时,两个出铁口之间 的夹角应等于或大于60°。 9.0.4炉前泥炮和开口机的性能应满足高炉强化生产的要求,并 应满足对出铁口管理的要求 9.0.5渣铁沟宜采用耐火浇注料或预制块。主沟宜采用固定 式。 9.0.6风口平台和出铁场应设置起重设备,以及专用机械。出铁 场主跨起重机的起重量,不宜按主沟整体修理的要求设置。 场平台面积宜符合表9.0.7的规定。

表9.0.7高炉出铁场平台面积

.0.8风口平台设计应满足通风除尘、炉前设备检修的要求,宜

.0.8风口平台设计应满足通风除尘、炉前设备检修的要求,宜

扩大风口平台的面积。 9.0.9高炉炉前采用鱼雷罐车时,应设置铁水液位检测装置, 9.0.10新建大于2000m级高炉宜采用道路上出铁场。

10 )高炉炉渣处理及其利用

10.0.1在炉前冲制水渣时,应保证水渣的质量,并应满足节水的 要求,冲渣水必须循环使用。 10.0.2水渣设施的能力应满足全部炉渣冲制水渣,并应设置干 渣处理设施或其他备用设施。干渣处理设施的能力,宜满足开炉 初期和水渣设施检修时高炉的正常生产。 10.0.3炉前冲渣点宜设置在出铁场外,并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 施。

50h,0.2MPa)。11.0.8采用常规材料的炉算子、支柱时,热风炉排出的烟气温度11热风炉不得超过350℃;采用耐热材料时,可采用400~450℃。热风炉排出烟气的余热应回收利用,设计中应配置余热回收装置预热空气和煤气。采用干法除尘时,可不预热煤气。11.0.1热风炉系统应采取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的措施。11.0.9用于热风炉的助燃空气的含尘量宜小于10mg/m”。确11.0.2热风炉采用的燃料应根据全厂煤气平衡确定。宜采用高定助燃风机压力时,应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在内的系统流路阻力损热值煤气,有条件的企业宜采用转炉煤气。失。助燃空气压力值宜符合表11.0.9的规定。11.0.3采用单一高炉煤气作燃料时,热风炉可采用自身余热、蓄表11.0.9助燃空气压力值热热风炉和前置炉等方法预热助燃空气,也可采用各种换热器预炉容级别(m²)10002000300040005000热煤气。助燃空气E力(kPa)≥10≥1211.0.4热风炉设计应同时满足加热能力和长寿的要求。不同炉注:当采用热风炉白身预热、蓄热式热风炉或换热器预热助燃空时,还应增加助容级别的设计风温及热风炉结构型式宜符合表11.0.4的规定。燃空气的压力。表11.0.4不同炉容级别的设计风温及热风炉结构型式11.0.10管道上应设置伸缩管。炉容级别(m²)1000200030004000500011.0.11热风炉宜设置余压回收装置。设计风温(℃)1200~12501200~ 1250|1200~125012501250热风炉型式内燃或顶燃内燃、顶燃内燃、顶燃或外燃或外燃外燃外燃热风炉座数3~ 43~ 43 ~ 43~↓设计拱顶温度(℃)1300~1400|1350~ 1450|1350~ 14501450145011.0.5热风炉的设计寿命应达到25~30年。11.0.6热风炉蓄热面积及格子砖重量,应按人炉风量为基准的传热计算确定,单位炉容的蓄热面积宜为65~75m,不得超过85m(不含球式热风炉)。11.0.7热风炉应采用致密性耐火材料及组合砖。耐火材料除应提出常规性能指标要求外,还应提出抗端变性能指标要求。高温区的粘土质和高铝质耐火砖的端变率均应小于0.7%(1200~1500℃,50h,0.2MPa)。硅质耐火砖应控制残余石英含量,不宜大于1.0%,真比重不宜大于2.34,蜗变率宜小于0.5%(1500°℃,·18.·19

高炉煤气净化及煤气余压发电

12.0.1高炉煤气发生量应根据高炉物料平衡计算确定,并应精 确计算高炉的自耗用量。 12.0.2炉顶煤气正常温度应小于250℃,炉顶应设置打水措施, 最高温度不宜超过300℃。粗煤气除尘器的出口煤气含尘量应小 于10g/m(标态)。 12.0.3粗煤气除尘器必须设置防止炉尘溢出和煤气泄漏的卸灰 装置。 12.0.4高炉必须设置炉顶煤气余压发电装置,并应与高炉同步 投产。 12.0.5高炉煤气净化设计应采用高炉煤气干式除尘装置,并应 保证装置的可靠运行。煤气干式除尘系统的作业率应与高炉一致。 12.0.6高炉煤气清洗及炉顶煤气余压发电系统应有效控制炉顶 压力,并应保证高炉安全正常运行。 12.0.7净煤气含尘量不应大于5mg/m?。净煤气机械水含量不 应大于7g/m。 12.0.8湿式煤气清洗装置的净煤气温度,在并人全厂管网前不 宜超过40℃。 12.0.9确定热风炉净煤气接点压力时,应包括余热回收装置的阻 损在内的系统流路阻力损失。净煤气接点压力值应符合表12.0.9 的规定。

表12.0.9净煤气接点压力值的要求

13.1.1新建或改造的高炉必须设置喷煤设施。

13.1.1新建或改造的高炉必须设置喷煤设施。 13.1.2高炉喷吹煤粉量应根据原料、燃料、风温、富氧、鼓风含湿 和炉顶压力等条件2层地下室工程施工方案,以及煤粉的置换比确定。 13.1.3高炉喷煤量宜符合表13.1.3的规定

表13.1.3高炉喷煤

注:当采用自然湿度或加湿鼓风,风温为1050~1100℃时,可采用表中下限值;当 焦炭强度高、渣量低,并采用脱湿鼓风,热风温度为1200~1250℃,炉顶压力超 过0.2MPa时,可采用上限值。 13.1.4喷煤设备的最大能力应以正常产量时的喷煤量为基础, 富裕20%。 13.1.5小于200网目的煤粉粒度应大于60%,含水量应小于 1.5%。 13.1.6高炉喷煤宜采用直接喷吹方式,喷吹站宜靠近高炉。 13.1.7煤粉仓的容积应与贮煤仓的容积统一考虑,煤粉仓的总 容积应满足制粉系统发生故障时高炉变料的要求。 13.1.8喷吹罐的容量宜按维持喷吹25~40min的量设计。 13.1.9喷吹煤粉应计量准确,分配均匀。 13.1.10粉煤收集应采用一级负压布袋收集系统。各卸粉点应 设置捕集罩,并应经净化处理后,再经风机、消声器、烟肉向大气排 放。排放气体含尘浓度应小于50mg/m”。 13.1.11输送介质可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到达风口前的压力应 高于热风压力50~100kPa。

注:当采用自然湿度或加湿鼓风,风温为1050~1100℃时,可采用表中下限值;当 焦炭强度高、渣量低,并采用脱湿鼓风,热风温度为1200~1250℃,炉顶压力超 过0.2MPa时,可采用上限值。 13.1.4喷煤设备的最大能力应以正常产量时的喷煤量为基础, 富裕20%。 13.1.5小于200网目的煤粉粒度应大于60%,含水量应小于 1.5%。 13.1.6高炉喷煤宜采用直接喷吹方式,喷吹站宜靠近高炉。 13.1.7煤粉仓的容积应与贮煤仓的容积统一考虑,煤粉仓的总 容积应满足制粉系统发生故障时高炉变料的要求。 13.1.8喷吹罐的容量宜按维持喷吹25~40min的量设计。 13.1.9喷吹煤粉应计量准确,分配均匀。 13.1.10粉煤收集应采用一级负压布袋收集系统。各卸粉点应 设置捕集罩,并应经净化处理后,再经风机、消声器、烟肉向大气排 放。排放气体含尘浓度应小于50mg/m”。 13.1.11输送介质可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到达风口前的压力应 高于热风压力50~100kPa。

当采用压缩空气时,应单独设置喷煤专用空气压缩机组。压 缩空气应以脱水、脱油处理。 13.1.12当喷吹烟煤或混合煤时,煤粉制备、喷吹系统的设计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GB16543 的有关规定,并应设置安全设施

13.2.1高炉宜采用富氧鼓风泓源新城住宅小区10#楼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富氧率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3.2.2高炉富氧氧气加人点可设置在鼓风机前,也可设置在鼓 风机与放风阀之间的冷风管上。供给高炉的氧气压力,应根据鼓 风站与氧气站的距离和加人点的压力确定。 新建钢铁企业宜采用鼓风机前富氧。 13.2.3高炉富氧氧气的纯度应根据氧气供应条件确定,高炉可 采用低纯度氧气

13.2.1高炉宜采用富氧鼓风,富氧率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3.2.2高炉富氧氧气加人点可设置在鼓风机前,也可设置在鼓 风机与放风阀之间的冷风管上。供给高炉的氧气压力,应根据鼓 风站与氧气站的距离和加人点的压力确定。 新建钢铁企业宜采用鼓风机前富氧。 13.2.3高炉富氧氧气的纯度应根据氧气供应条件确定,高炉可 采用低纯度氧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