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源新城住宅小区10#楼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泓源新城住宅小区10#楼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1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泓源新城住宅小区10#楼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泓源新城住宅小区10#楼建设项目

日期:2013年03月15日

一、施工组织设计……………………………………………………2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3

正骨冬季施工方案2.主要施工设备表……………………………………………………90

3.劳动力和材料的投入计划…………………………………………92

4.施工进度计划(或工期网络图)…………………………………93

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布置图………………………98

6.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106

7.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128

1、工程名称:泓源新城住宅小区10#楼。

2、建设地点:泓源新城住宅小区。

(1)进行详细周密的施工调查,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熟悉并审核图纸,配合设计院补充完善及优化施工图设计;

(3)进行原始资料调查分析;

(4)做好现场测量控制网的测设及内业指导书;

(5)根据施工图,编制详尽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6)对参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培训;

(7)采集样本,进行建材、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工艺参数,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采用。

(1)建筑材料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需求,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做好取样工作,由试验室试配所需各类标号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确定抗渗混凝土掺加剂的种类、掺量。

(2)建筑施工机具准备:按照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进场。

(3)生产工艺设备准备: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布置图要求,编制工艺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设备进场。

(1)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根据给定永久性坐标和高程,进行施工场地控制网复测,设置场地临时性控制测量标桩,并做好保护。

(2)建造临时设施:按照施工平面图及临时设施需用量计划,建造各项临时设施。

(3)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认真落实季节性施工的临时设施和技术组织措施。

(4)做好施工前期调查,查明施工区域内的各种地下管线、电缆等分布情况。

(2)组建精干的施工队。

(3)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4)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培训工作。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一、施工测量总体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为了保证轴线闭合符合验收标准和轴线控制随时向施工作业面提供建筑物轴线。我方经过多次专题研究,确定测量方案的基本原则: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

1、建立整个场区测量一级控制网

根据规划局的红线桩位图和设计总平面图为依据,利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建立整个场区测量一级控制网,测设时,经纬仪需经盘左和盘右的复核,确定该点位置。对点进行闭合复核无误后,再由任一点测设出相应轴线。测放出建筑物的外围轴线后,再按原测设路径重新施测,检查线路是否闭合,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控制网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2、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测量队将对现场水准点及轴线进行全面复查,复查后报业主和设计部门批准认可,方可施工。

选用的测量仪器有:激光经纬仪1台用于角度测量;S6型水准仪2台用于结构标高控制。

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将派专人负责,并上报阶段测量成果,以保证整体工程施工准确完美和正常进行。

二、总体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设

根据本工程一级测量控制网及单位工程轴线坐标,一次性建立单位工程二级平面测量施工控制网。

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桩位开挖线约3m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以单位工程主轴线为主控制线布网,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0.5m,并浇注混凝土稳固。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内控制,用经纬仪竖向投测,基准点选在距轴线内偏1m的交叉位置布设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墙柱。

1、对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月定时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仪器采用S6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

(2)对检测后的数据须采用计算,计算成果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2、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及测设要求

(1)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S6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区域、同一层平面内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5mm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

(2)±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复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

(3)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拟建物的质量要求。

控制桩按测量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埋设在坚固地方,桩顶周围砌筑20cm高的保护台。

由于本项目工程基础埋深均大于1.5米,根据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为节约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决定使用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上300mm,以下部分采用人工拣底。

单斗挖掘机工作小时生产率Ph(m3/h)按下式计算:

Tp—挖掘机每次作业循环时间(s);

故  Ph=60q.60/Tp.K

    =60×1.6×60/30×0.6

单斗挖掘机台班生产率Pd(m3/台班)按下式计算:

式中:Kb工作时间利用系数,取0.8

Pd=8×115.2×0.8=737.28m3/台班

挖掘机需用数量按下式计算:

N=Q/Pd×(1/T×C×K)

故现场只配备1台液压挖掘机可满足工期要求。

因本工程场地较为宽阔,故可在场地内的指定土方堆场堆放用作回填的土方,其余土方运送至场外。

为了保证地基土符合设计要求,在土方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

1、派专职测量人员,随时对土方开挖中基底标高进行测量控制,严禁超挖。

2、基坑开挖时严格按要求放坡,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化情况,现场派专人值班,如果发现有裂缝或坍塌现象,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基坑开挖后应检查基底土质与地勘报告是否一致,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基底土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边缘上侧临时堆土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边坡的稳定,高度不宜超过1.5米,并应避免在已完基础一侧过高堆土。

4、基坑开挖后应进行验槽,检查基底土质与地勘报告是否一致,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5、基坑开挖后,应由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验槽,符合要求后进行垫层浇筑。

机械开挖后,采用人工修边捡底,以保证不扰动基土,基坑挖至设计标高时,及时进行验槽,若实际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按设计图纸要求的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2、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4、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5、深浅两基坑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6、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

7、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拉平,凡高出允许偏差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8、雨期施工时,基坑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

1、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坑。

2、基础现浇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3、回填土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实度,检验其密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4、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底有面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等原因造成回填土下沉。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发现后及时纠正。

5、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夯实质量,在夯实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密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遍数。含水量过小,夯压不实,含水量过大,则易成“橡皮土”。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当含水量过大时,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干土或其它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土料过干,则应预先洒水润湿。

本工程基础主要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本工程基础施工时为枯水季节,地下水位约下降0.5~1.5米,基础施工时基本不需降水,在开挖过程设置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水。

(一)独立柱基施工工序

土方开挖→清底→勘察、设计、监理等部门验槽→基础及地梁垫层→基础地梁钢筋绑扎→柱插筋→浇基础混凝土→柱及地基梁钢筋绑扎→柱及地基梁混凝土→拆模→回填。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场地情况,模板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基础全用新钢模板,采用φ48×3.5双钢管背杠。

钢筋在现场加工,水平钢筋接头主要以闪光对焊和水平窄间隙焊为主,竖向钢筋直径大于2Omm以上的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其余为绑扎接头。

1、基础砼均采用商品混凝土。

2、基槽通过隐蔽验收后及时封闭垫层。

3、基础垫层采用原槽浇灌砼。垫层表面平整,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施工独立柱基础。

4、垫层干硬后弹线,在垫层上扎好基础钢筋后安装模板,上层台阶支撑吊模板,吊模板支承钢管横杆置于下层钢模板上。

5、插入式振动器梅花形捣固,提棒间距不大于500,串筒按浇筑速度前移。

6、砼独立基础按轴线一个一个浇筑且每一个台阶内应一次浇成不留施工缝。在浇注上台阶时要注意防止下台阶表面溢起,每一台阶表面应基本抹平。

对砼的养护将安排专门的养护小组,负责结构工程的养护工作,地梁砼上部采用浇水保湿养护。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修整,刷好隔离剂堆放指定位置供下一次使用。

(一)钢筋的检验与存放

1、钢筋进场应具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需分批作机械性能试验。如使用中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还应进行钢筋化学成分分析。严禁不合格钢材用于该工程。

2、钢筋取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在每批钢筋中的任意两根钢筋上各取一套,每套试样从每根钢筋端部截去50cm,然后再截取试样二根,一根作拉力试验(包括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另一根作冷弯试验。试验时,如有一个试验结果不符合规范所规定的数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对不合格的项目作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一根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不能用在正式工程上。

3、钢筋运到加工工地后,必须严格按分批同等级、牌号、直径、长度分别挂牌堆放,不得混淆。

4、存放钢筋场地要进行平整夯实,浇筑地坪,并设排水坡度,四周挖设排水沟,以利泄水。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以垫木,离地且不宜少于20cm钢筋锈蚀和污染。

5、钢筋半成品要分部、分层、分段并按构件名称、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

(二)加工场地及加工机械

钢筋的加工场地及堆放位置布置在塔机的有效工作范围内,具体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

本工程设1条钢筋加工生产线,布置1台钢筋切断机、1台钢筋对焊机、1台钢筋电渣压力焊机等。

由于钢筋加工量较大,且规格、型号繁多,必须周密部署,并根据总控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详细的钢筋加工计划,各加工计划除和总进度计划吻合外,同时要满足现场实际进度需要。

1)竖向钢筋:d≥22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其余采用搭接绑扎连接。

2)框架梁、非框架梁钢筋:钢筋直径d≥22mm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其余采用搭接绑扎连接。

受力钢筋接头的位置应相应错开,当采用非焊接的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d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的允许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需求:

绑扎骨架和绑扎网中钢筋的搭接接头:受拉区25%,受压区50%

受力钢筋的焊接接头:受拉区不大于50%,受压区不限制

3、钢筋现场绑扎及安装

现场不能长期堆放钢筋,钢筋原材料要严格按计划分批进场,加工成型经检验合格后,并及时运到需要部位,避免钢筋在场地内长期堆放。

(1)柱筋施工工艺流程:套柱箍筋⇒竖向钢筋连接⇒画箍筋间距线⇒绑扎箍筋⇒避雷接地等焊接。

(2)梁、板筋施工工艺流程:框架主梁主筋安装就位⇒穿主梁箍筋⇒绑扎主梁钢筋骨架⇒次梁主筋就位、配箍筋⇒次梁钢筋绑扎⇒楼板下层钢筋安装绑扎⇒板面负筋安装绑扎⇒安装构造柱预埋筋。

1)楼板钢筋绑扎与模板班组紧密配合,主次梁均应就位绑扎后,再安装侧模板和板模。钢筋绑扎,针对各部分结构情况,确定各梁的安装顺序和穿插次序。

2)梁板上留设孔洞时,必须按设计要求增设加强钢筋。

3)各种构件钢筋放置的顺序应遵守:主次梁相交时,次梁钢筋放在主梁之上,板面负筋应在梁筋之上,靠柱边布置的梁,主筋应放在柱主筋以内。

4)梁、柱箍筋应将接头位置交错间隔布置,梁柱均需满扎。

5)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柱外围封闭箍筋可制成两个“U”型箍筋,在梁主筋就位后,再安装柱箍筋,接头处搭接焊10d。

6)钢筋保护层采用与砼等强度的细石砼垫块来保证,其间距柱不大于1.0m,框架梁不大于0.8m,析不大于1.2m。

7)主次梁相交处,应按设计要求增加吊筋和加密箍筋,梁柱端部箍筋应按设计要求的加密区范围进行加密布置。

8)框架柱与现浇圈梁、过梁相交处应预埋插筋,埋入柱内35d,伸出柱外≥500mm。

a.框架柱竖向钢筋的固定位置布置在梁下口200mm和梁上50mm处,与竖向钢筋焊牢,垫好垫块或定位箍、撑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

放铁丝球→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试焊、作试片→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

2、电渣压力焊的工艺过程

闭合电路→引弧→电弧过程→电渣过程→挤压断电。

(1)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约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班、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

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

(2)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淹埋深度。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3)安放引弧用的铁丝球(也可省去),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

(4)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拉头质量可靠。

(1)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人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

(2)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3)电渣过程:随后逐渐加快下送钢筋的速度,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

(4)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溶渣和溶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

(5)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在寒冷地区施焊时,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

(6)质量检查: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八)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

1、钢筋的对接连接应优先采用闪光对焊;其焊接工艺方法宜接下列规定选择:

(1)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在本规程表4.3.2的规定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2)当超过表中规定,且钢筋端面较平整,采用“预热闪光焊”;

2、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并应下表的规定。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

4、调伸长度的选择,应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和钢筋直径的加大而增长。当焊接Ⅲ、Ⅳ级钢筋时,调伸长度宜在40~60mm内选用。

6、需要预热时,宜采用电阻预热法。预热留量应为1~2mm,预热次数应为1~4次;每次预热时间应为1.5~2s,间歇时间应为3~4s。

7、顶锻留量应为4~10mm,并应随钢筋直径的增大和钢筋级别的提高而增加(其中,有电顶锻留量约占1/3)。

8、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

9、余热处理Ⅲ级钢筋闪光对焊时,与热轧钢筋比较,应减小调伸长度,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缩短加热时间,快速顶锻,形成快热快冷条件,使热影响区长度控制在钢筋直径的0.6倍范围之内。

(1)待接头冷却至常温,将电极钳口调至最大间距,重新夹紧;

(2)应采用最低的变压器级数,进行脉冲式通电加热;每次脉冲循环,应包括通电时间和间歇时间,并宜于为3s;

(3)焊后热处理温度应在750~850℃选择,随后在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

11、当螺丝端杆与钢筋对焊时,宜事先对螺丝端杆进行预热,并减小调伸长度。钢筋一侧的电极应垫高,确保两者轴线一致。

(1)闪光过程应强烈、稳定;

(2)顶锻凸块应垫高;

(3)应准确调整并严格控制各过程的起点和止点。

(一)模板设计的基本原则

1、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及刚度,完成穿墙螺栓的技术处理,保证混凝土出模后的整体效果。

2、采用定型化、整体化、工具化的模板,提高工效,缩短工期。

3、采用组合定型模板,增强模板可变性、适应性和再利用性,减少设资,提高经济效益。

本工程模板体系采用工具式模板体系。先进的模板体系是保证工程

质量的关键,因此,结合本工程特点和以往施工经验,设计出实用而科学的模板体系,满足该工程质量要求。

(二)模板周转材料供应及调配

由木工翻样人员进行模板翻样,完成模板布板图并提交模板(钢管)周转材料需用计划表,周转材料需用计划表经过项目部材料供应负责人审核。由项目部按各单位工程进度分批次进场,统一调配。现场建立严格的周转材料进场管理制度,并制定节约措施,降低材料损耗。

本工程绝大部分柱子断面为矩形断面。用18mm厚竹胶合板配制,横向采用50×100木方背楞,竖向采用2×φ48钢管背楞,直角扣连角并双扣件。当柱子截面大于1000mm,加φ12对拉螺杆。采用对拉螺栓固定,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拉螺栓的安装间距,水平方向为300mm,垂直方向为900mm。

构造柱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间用U形卡连接,沿柱的高度竖向错拼。钢管柱箍(间距≤600mm)控制其断面尺寸。构造柱支模详图如下:

(四)框架梁、楼板模板

楼板模板拟采用18mm厚胶合板,表面光洁,硬度好,周转次数高,混凝土成型质量好。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钢管立杆间距1000×1000),此支撑体系具有多功能、效率高、承载力大,安装可靠,便于管理等特点。顶板搁栅采用50×100木方,搁栅间距300mm,100×100木方作搁栅托梁,间距1.2m。梁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梁板模板支

楼梯模板一般比较复杂,施工前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休息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帮侧模和踏步模板。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斜撑)的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移动。楼梯段模板组装示意如图所示。

圈梁模板支模采用挑扁担法,即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处,每隔1m处留一顶砖孔洞,穿50mm×100mm方木作木扁担,竖立两侧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详见圈梁支模示意图:

(七)梁、柱节点的支模

梁柱接头处我们将采用定型模板,以保证此处构件截面尺寸及混凝土外观质量达到清水混凝土的要求。在配置梁柱接头模板时,我们将采用酚醛树脂覆膜做面板,50×100木枋做背肋,做成四块如图所示的U形模板,柱截面内用井字钢筋与柱钢筋绑扎作为定位卡,四块U形模板靠紧定位卡后用柱箍固定,在模板和柱混凝土之间加海绵条,防止漏浆。

(八)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柱顶标高(误差不超过±10mm),模板安装必须严格按模板设计施工,模板相邻高差不超过3mm,所有节点必须逐个检查是否拧牢卡紧。

2、模板在使用前,均刷隔离剂,使用后及时清理归堆备用。

3、严格控制模板和立柱拆除时间,顶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75%以上方可拆除。

4、模板的装拆和运输应轻放,严禁摔砸,严格控制施工荷载,上料要分散堆放,在支撑过程中必须先将一个网格的水平支撑及斜撑安装好的,再逐渐向外安装,以保证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因本工程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其余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

1、砼的试配与检验由国家资质试验站统一负责试配、检验、取样工作,工地建立养护室、养护池。

各层混凝土浇筑采取两次浇筑的施工方法,即先柱子后梁板的顺序。

(一)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二)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2、混凝土浇注申请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为保证混凝土浇注前各道相关工序质量均合乎要求,应建立混凝土施工前各专业会签制度和混凝土浇注申请制度。其中涉及混凝土申请单及小票的管理。

3、机械设备和场地准备。

4、劳动力组织、措施交底和现场管理。

6、浇筑前各专业工作的验收准备工作。

7、检查模板接缝、阴阳角平整和支撑情况。

(三)试验及配合比设计控制

现场混凝土搅拌站设施及水泥、砂石料和外加剂等经监理单位认可后,提前将所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需要时)送到监理单位认可的试验部门,按所需混凝土等级试配,得出优化配合比,由现场总工程师审核,并把试配结果提前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方准许生产。当水泥厂家、品种、标号发生变动或砂石材料有较大变动时,必须重新试配确定配合比,不能任意串用配合比。

2、商品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前提前一个月向混凝土供应商申请,申请配合比时,需提供有关混凝土施工部位、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水泥、石子、砂、外加剂以及混凝土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要工地技术部门按实际施工需要出具的技术通知单为准,混凝土浇筑前三天通知供应商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工艺标准,作好供应工作协调安排。

(1)施工现场必须设有30m2试验室用房,包括标准养护室、成型室、值班室。

(2)标准养护室必须设有自来水及加温炉,温、湿度计、试块架。成型室的温度需保持在20±5℃。相对湿度应在90%以上,相对湿度要求每天有记录。

(3)试件模具:100mm×100mm×100mm的试模应不少于14组,15mm×150mm×150mm的试模应不少于4组。砂浆试模不得少于一组。试块成型,必须设平板振动器一台。坍落度筒及不吸水的刚性平底板、振捣棒、钢卷尺。作好试块成型记录。

(4)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规定,取够试块组数。混凝土试块取样应有代表性,注意标准养护条件,及时送检。

①、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组。

②、每一工作台班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组。取样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但每组试件应在同一盘混凝土中取样。每组试块为三块,根据骨料粒径分别制作试块,石子在20mm以下,试模用100mm×100mm×100mm预制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石子在40mm以下,试模用150mm×l50mm×l50mm。

注:①当原材料或配合比有变时相应增加组数。

②检验拆模、吊装、强度另留同条件养护试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