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066.3-2022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3部分:操作和检验.pdf

GB/T 41066.3-2022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3部分:操作和检验.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8119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41066.3-2022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3部分:操作和检验.pdf

5.4.1.1作业前应按照SY/T10025的要求完成对平台证书、资料和报告的查验。

a)作业实施方和参与方; b)作业涉及的工具和设备; c)井控程序; d)平台偏移和向改变对作业影响的评估。 5.4.1.3应按照SY/T6868的要求对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节流压井管汇等井控设备进行功能试验及 压力试验。 5.4.1.4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止钻完井作业并采取应对措施: a)环境条件超过操作手册规定的极限作业条件; b)平台摇摆角度、偏移量或升沉量超过操作手册中规定的作业运动幅值。 5.4.1.5当风速达到操作手册中规定的吊机最大允许作业风速时,不应使用吊机

a)作业实施方和参与方; b)作业涉及的工具和设备; c)井控程序; d)平台偏移和向改变对作业影响的评估。 5.4.1.3应按照SY/T6868的要求对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节流压井管汇等井控设备进行功能试验及 压力试验。 5.4.1.4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停止钻完井作业并采取应对措施: a)环境条件超过操作手册规定的极限作业条件; b)平台摇摆角度、偏移量或升沉量超过操作手册中规定的作业运动幅值。 5.4.1.5当风速达到操作手册中规定的吊机最大允许作业风速时成都市某小区住宅水电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不应使用吊机

5.4.2.1作业前应核查

动力瓶、备用瓶组压力; b) 各常态阀位置; C) 张紧器油气储能瓶液位:

d)系统密封状况。 5.4.2.2作业前及作业期间,宜按照GB/T30217.2给出的方法,根据钻井液密度、隔水管系统质量、作 业环境确定张紧器系统压力值,并对张紧器及动力瓶充压。 5.4.2.3张紧器活塞杆宜处于整个冲程1/2的位置。 5.4.2.4张紧器在长期不使用时应收回活塞杆,动力瓶和备用瓶应保持关闭,宜充低压氮气保护

5.4.3液压式钻柱升沉补偿系统

5.4.3.1作业前应核查: a)液压注入系统(如有)及油气储能瓶油位; b)动力瓶、备用瓶压力; c)控制系统功能状况; d)各常态阀位置; e)系统密封状况。 5.4.3.2在上下框架解锁(如有)前应根据下步作业的预计悬重对动力瓶压力进行调整, 5.4.3.3主活塞杆行程宜处于整个冲程1/2的位置。 5.4.3.4长期不使用时应收回主活塞杆

5.4.3.1作业前应核查

5.4.4电动式钻柱升沉补偿系统

5.4.4.1作业前应核查

a)钻井绞车工作状态; b)运动参考单元工作状况; c)控制系统功能状况。 5.4.4.2应根据作业需要选择与作业对应的操作模式,可根据实际补偿效果微调参数设置。 5.4.4.3停用时应先退出绞车操作模式,后停用钻井绞车

5.4.5防喷器组及控制系统

5.4.5.1应根据作业区域海面及水下环境温度确定控制液的乙二醇浓度配比。当海底温度低于0° 时,控制液中乙二醇浓度宜高于30%。 5.4.5.2控制液及乙二醇的清洁度不应低于NAS8级。 5.4.5.3作业前应根据作业水深对水下蓄能器的预充压力进行调整,

5.4.6.1作业前、作业期间应进行功能试验,液动节流阀应能在30s内打开或关闭。 5.4.6.2应保持一路放喷管线上的闸板阀处于常开位置,并且液动节流阀处于关位 5.4.6.3 3在压井或放喷后,应对管汇及管线进行冲洗

5.4.7防喷器转运装置

5.4.7.1作业前应清除转运装置轨道、防喷器运移空间范围内的设备和阻挡物, 5.4.7.2在移动防喷器组前应调平平台,且不应进行大型吊装作业。 5.4.7.3运移过程中应观察平台倾斜状态,并及时调平。 5.4.7.4运移至指定位置后,应固定转运装置。

5.4.8.1应根据作业水深及水文气象条件设计隔水管串配置方案,水面以下30m内的隔水 浮力块,隔水管短节宜配置在隔水管串上部

5.4.8.2作业前应核查

a)隔水管公接头、母接头的密封件及密封面; b)浮力块、隔水管边管固定情况; c)伸缩节内外筒锁紧状态; d)鹅颈管密封件及配合的密封面; e) 隔水管系统相关工具功能状况。 5.4.8.3作业期间应监测挠性接头的偏斜角度,宜监测伸缩节的冲程。 5.4.8.4作业期间应使用ROV对隔水管水下状况进行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

5.4.9防喷器组下入作业

5.4.9.1下入作业前应进行提升设备刹车功能测试,防喷器闸板应处于打开状态。 5.4.9.2下入作业前防喷器控制系统应处于下人防喷器组模式,隔水管连接器应处于锁紧状态。 5.4.9.3下入作业时平台宜位于井口下风向方向,距离宜大于10m。 5.4.9.4应按照隔水管配置下人隔水管,下人时应核实隔水管参数,记录隔水管编号,检查隔水管密封 面,并进行压力测试。 5.4.9.5防喷器控制管缆应与隔水管同步下放。 5.4.9.6鹅颈管安装完成后,应对隔水管节流压井及辅助管汇进行整体压力测试。 5.4.9.7宜进行防喷器组坐井口模拟测试,测试前记录悬重。测试时平台向宜与井口向一致,通过 ROV检查井口钢圈槽状况。 5.4.9.8调整平台位置,通过ROV检查导向桩或井口头对入情况,缓慢下放防喷器组,直至坐入井口。 5.4.9.9锁定井口连接器后宜进行过提测试,过提量不宜低于220kN。 5.4.9.10关闭剪切闸板,对井口密封情况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不应低于6.9MPa。 5.4.9.11安装完分流器后,宜进行通水测试,具备试压条件后应进行额定工作压力试验。 5.4.9.12防喷器控制系统应设置到防喷器组作业模式。 5.4.9.13应进行声呐控制系统(如有)信号通讯测试

5.4.9.1下入作业前应进行提升设备刹车功能测试,防喷器闸板应处于打开状态。 5.4.9.2下入作业前防喷器控制系统应处于下人防喷器组模式,隔水管连接器应处于锁紧状态。 5.4.9.3下入作业时平台宜位于井口下风向方向,距离宜大于10m。 5.4.9.4应按照隔水管配置下人隔水管,下人时应核实隔水管参数,记录隔水管编号,检查隔水管密封 面,并进行压力测试。 5.4.9.5防喷器控制管缆应与隔水管同步下放。 5.4.9.6鹅颈管安装完成后,应对隔水管节流压井及辅助管汇进行整体压力测试。 5.4.9.7宜进行防喷器组坐井口模拟测试,测试前记录悬重。测试时平台向宜与井口向一致,通过 ROV检查井口钢圈槽状况。 5.4.9.8调整平台位置,通过ROV检查导向桩或井口头对入情况,缓慢下放防喷器组,直至坐入井口。 5.4.9.9锁定井口连接器后宜进行过提测试,过提量不宜低于220kN。 5.4.9.10关闭剪切闸板,对井口密封情况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不应低于6.9MPa。 5.4.9.11安装完分流器后,宜进行通水测试,具备试压条件后应进行额定工作压力试验。 5.4.9.12防喷器控制系统应设置到防喷器组作业模式。 5.4.9.13应进行声呐控制系统(如有)信号通讯测试

5.4.10防喷器组作业

5.4.10.1作业前应按照SY/T6868的要求进行功能试验和压力试验。 5.4.10.2作业期间,功能试验间隔不应超过14d。 5.4.10.3作业期间,宜每周两次对防喷器组水下状况进行外观检查,读取防喷器、挠性接头、井口等处 水平仪数值。

5.4.10.1作业前应按照SY/T6868的要求进行功能试验和压力试验。 5.4.10.2作业期间,功能试验间隔不应超过14d。 5.4.10.3作业期间,宜每周两次对防喷器组水下状况进行外观检查,读取防喷器、挠性接头、井口等处 水平仪数值。

5.4.11防喷器组回收作业

4.11.1回收前,防喷器控制系统应设置到回收防喷器组模式,隔水管连接器应处于锁紧状态,下 接头倾斜角度不宜超过0.5°。 4.11.2回收前,应对提升设备的刹车进行功能测试,检查伸缩节内外筒处于锁紧状态,冲洗隔水管 压井管线及防喷器组内腔,释放水下蓄能器压力

5.4.11.3遥控打开井口连接器,并通过R0V确认连接器完全打开。 5.4.11.4根据下人时记录的悬重,缓慢提升防喷器组,过提量不宜超过220kN。 5.4.11.5确认防喷器组脱离井口后,宜向下风向方向移动平台,移动距离不宜低于10m。 5.4.11.6在回收最后两根隔水管时,宜将防喷器组直接提起并放置在转运装置上。

5.5.1.1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5.5.1.2在受热带气旋影响区域的平台,应制定防热带气旋应急预案,每年热带气旋季来临前 一次防热带气旋应急演练。

5.5.1.3热带气旋季来临前,应对以下设备设施开展防热带气旋专项检查: a)平台锚泊、拖带系统; b)定位、通讯、导航设施; c)平台结构、水密舱室; d)平台救生、消防、应急设施; e)压载、舱容系统; f)防台固定、应急堵漏器材; g)平台动力设备、应急动力设备; h)水下防喷器系统各项应急功能。 5.5.1.4应制定临时弃井及井眼保护方案

a)平台锚泊、拖带系统; b)定位、通讯、导航设施; c)平台结构、水密舱室; d)平台救生、消防、应急设施; e) )压载、舱容系统; f)防台固定、应急堵漏器材; g) )平台动力设备、应急动力设备; h)水下防喷器系统各项应急功能。 5.5.1.4应制定临时弃井及井眼保护方案

5.5.2防热带气旋预警

5.5.2.1应收集热带气旋动态预报和海区气象资料,持续监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发展趋势。 5.5.2.2应依据热带气旋影响范围,按绿色、黄色、红色三个警戒区进行预警: a)红色警戒区:以平台位置为圆心,M为半径[从平台至热带气旋前沿(17m/s风圈)的距离] 的范围,M按公式(1)计算; b)黄色警戒区:以平台位置为圆心,M。为半径[从平台至热带气旋前沿(17m/s风圈)的距离]的 范围,M按公式(2)计算; c)绿色警戒区:黄色警戒区以外的区域(如热带气旋可能影响到平台)。

5.5.3防热带气旋响应

5.3.1当热带气旋中心风力超过25m/s并可能袭击作业区域时,应启动防热带气旋应急程序。 5.3.2锚泊定位平台应按照操作手册要求,在人员撤离前完成应急回收LMRP操作等作业。 5.3.3DP平台防热带气旋应急响应: a)宜按照以下顺序做好撤离工作:处理井眼,回收或处置隔水管内钻井液,解脱LMRP并回收防 喷器系统(同时撤离非必要人员、调整至航行吃水),移平台至安全区域; b)在热带气旋移动速度超过预期且无法完成撤离前的准备工作时,宜按照以下顺序做好撤离工 作:处理井眼,回收或处置隔水管内钻井液,解脱LMRP,悬挂隔水管,移平台至安全区域; C) 1 如没有时间按照b)处置,宜按照以下顺序做好撤离工作:起钻至合适位置,回收或处置隔水管 内钻井液,关闭剪切闸板,解脱LMRP,悬挂隔水管,移平台至安全区域,

5.5.4.1热带气旋过后应对平台损坏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5.4.2恢复平台动力,重新就位,使用ROV检查井口及防喷器组

5.5.4.1热带气旋过后应对平台损坏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6.1.1在受内波流影响区域的平台,应制定防内波流应急预案。 5.6.1.2DP平台应将平台向对准内波流方向。 5.6.1.3当平台偏移量达到10%作业水深时,应解脱LMRP。

5.6.2.1应获取作业海区水文气象资料,预测内波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5.6.2.2宜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内波流检测装置,预警时间不宜少于30min

6.2.1应获取作业海区水文气象资料,预测内波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6.2.2宜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内波流检测装置,预警时间不宜少于30min

5.6.2.1应获取作业海区水文气象资料,预测内波流动态和发展趋势。

5.7.1.1应制定针对寒冷和冰冻的专项作业程序某底商住宅楼小区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方案,及时分析冰情并制定应急预案。 5.7.1.2 2平台人员应进行低温和防冰培训。 5.7.1.3应进行船体及关键设备低温环境适应性评估。 5.7.1.4应进行结构、机电和安全设备改造

5.7.2.1 1平台完整稳性评估时应计入结冰余量,强度评估时应计入拖航过程的冰载荷。 5.7.2.2应评估压缩空气系统、压载系统、甲板及辅助机械装置的作业适应性。

5.7.3.1消防系统选型与配置宜考虑极端操作条件下适用性。

5.7.3.1消防系统选型与配置宜考虑极端操作条件下适用性。 5.7.3.2 M 消防设备和器具、灭火剂和系统应随时处于防冰冻保护状态 5.7.3.3应急通道的尺寸应满足穿有极地服装人员的通行的要求

5.7.3.4应根据作业区域的岸基应急响应能力、冰情、气温和气候状况等因素配备求生器具,并应保 弃船后船上人员在最大预期待救时间内的求生需求。 5.7.3.5应核查配备的救生设备在极地服务温度下具备全部功能。 5.7.3.6应定期核查救生设备和布置的防冰和除冰能力。 5.7.3.7航行与通讯设备的外部设备宜考虑到高纬度、低温等的影响和限制,并应有加热装置。

5.7.4.1应依据环境资料,确定甲板设备加热布置及加热系统的预期最低环境温度。 5.7.4.2应能防止积冰、积雪及冰摄人。 5.7.4.3外部设备、扶手等应有加热设施

5.7.4.1应依据环境资料Q/GDW 11217-2014标准下载,确定甲板设备加热布置及加热系统的预期最低环境温度。 5.7.4.2应能防止积冰、积雪及冰摄人。 5.7.4.3外部设备、扶手等应有加热设施

检验分为法定检验、船级检验和专项检验

检验分为法定检验、船级检验和专项检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