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908-20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pdf

GBT13908-20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 M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
资源ID:38068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13908-2020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pdf

各勘查阶段均应全面收集区域地质资料,特别是勘查区及周边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重 、探矿工程、取样测试、试验研究资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等,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6.2.1在基础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1:25000~1:5000比例尺的勘查区地质填图(一般为简测 图)、遥感解译、露头检查,结合工程揭露,研究成矿地质规律,对比已知矿床,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 志,初步查明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地质体特征。对煤等沉积矿产应详细划分含煤(矿)地层,着 重研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成矿控矿规律,初步查明勘查区的构造形态。 6.2.2通过矿(化)点检查、1:1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物探、化探剖面(或者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剖面) 测量或面积性测量、必要的取样工程等,对勘查区内发现的矿化线索逐一进行验证、检查、追索和评价。 6.2.3对发现的矿体,特别是主要矿体,地表应以取样工程稀疏控制,深部应有工程证实,不要求系统 控制,但应尽可能兼顾与后续勘查工程布置的合理衔接。当矿(化)体出露地表时,应根据需要开展 1:5000~1:1000比例尺的矿床地质填图(简测或正测图)。通过控制研究,对矿体的连续性做出合 理推测,初步查明主要矿体的地质特征和勘查区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 6.2.4通过稀疏工程的取样鉴定(岩矿鉴定,下同)、测试、分析,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进行类比, 初步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石矿物的嵌布特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和赋存状态、矿石 的自然类型等矿石特征。 6.2.5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于易选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对于较易选矿石一般进行类比研 究,必要时进行可选性试验;对于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一般进行可选性试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流程 试验。对某些非金属矿进行物化性能初步测试研究,必要时进行物化性能基本测试研究。初步查明勘 查区内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 6.2.6收集、研究区域和勘查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资料,与开采技术条件相似的矿山进 行类比,对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适当布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初步查明勘查区的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初步划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类型 6.2.7发现矿体时,在符合地质规律的前提下,可按初步确定的勘查类型或Ⅱ勘查类型(无类比条件 的)和推断资源量的勘查工程间距.估算推断资源量

6.3.1在普查基础上,一般通过1:25000~1:5000比例尺的矿区地质填图(正测图)、1:5000~ 1:500比例尺的矿床地质填图(正测图),结合工程控制和揭露,基本查明勘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 地质体的特征,阐明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6.3.2确定矿床勘查类型,采用合理的勘查工程间距、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系统的取样工程对矿 床进行控制,基本查明矿体特征。查明主要矿体的数量,基本控制主要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位 置和勘查区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Q/GDW 11850-2018 直流电能表外附分流器技术规范.pdf,基本确定主要矿体的连续性。对影响矿区(井田)划分的构造和控

GB/T13908 2020

制、破坏、影响矿体的较大构造、岩浆岩进行必要控制。 6.3.3通过系统工程的取样鉴定、测试、分析,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石矿物的粒度和 嵌布特征,以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情况、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等矿石 特征。 6.3.4在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于易选矿石视情况进行类比研究、可选性试验,必要时进行实 验室流程试验;对于较易选矿石视情况进行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于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 般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对某些非金属矿进行物化性能基本测试 研究,必要时进行物化性能详细测试研究。基本查明区内主要工业类型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 6.3.5对矿床开采可能影响的地区(矿山疏干排水可能影响的范围、地面变形破坏区、矿山废弃物堆放 场及其可能污染区),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进行必要的抽(放)水试验,基本查明矿 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划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分析矿床充水因素,矿体及 其顶底板、井巷围岩、露天剥离物和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预测可能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环境地质问题。 6.3.6确定的勘查深度以上范围,一般探求控制和推断资源量,且应具有合理的比例分布。控制资源

一般应集中分布在可能首先或先期开采的地段。在确定的勘查深度以下,一般不作深人工作,可又 远景作出评价。详查阶段金属和非金属矿床资源量比例的参考要求见附录A。各矿种(组)规范 矿种自身特点,确定符合矿种实际的资源量比例,并按其规定执行

6.4.1在详查基础上,视需要修测勘查区地质图、矿床地质图(均应为正测图),或开展更大比例尺的地 质填图(正测图),结合工程加密控制和揭露情况,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地质体特征,深入研究成 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6.4.2在详查系统工程控制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对矿体以及控制、破坏、影响矿 体的较大构造、岩浆岩进行必要的加密控制,详细查明主要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空间位置、连续性、 以及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等矿体特征。 6.4.3在加密工程基础上,通过取样鉴定、测试、分析,详细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石矿物 的粒度和嵌布特征,以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种类、赋存状态和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矿 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等矿石特征,满足矿山建设设计对矿石质量特征研究的基本要求。 6.4.4在详细研究矿石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对于易选矿石一般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对于较易选 矿石一般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必要时开展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对于难选矿石视情况进行实验室流程 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必要时可进行半工业试验或工业试验。对某些非金属矿进行物化性能详细 测试研究。详细查明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为矿山建设设计推荐合理的矿石加工选冶工艺流程, 6.4.5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充水因素,通过试验,获取计算参数,预测首采区(第一开采 水平)的矿坑涌水量,并对矿床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作出评价,提出矿山防治水建议,指出供水水源 (方向)。详细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矿体及其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井巷围岩或露天采场的岩 体质量和稳(固)定性,分析和评价矿山开采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 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建议。调查评价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 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6.4.6在确定的勘查深度以上范围,一般探求探明、控制和推断资源量,且应具有合理的比例分布。勘 探阶段应以首采区(煤炭先期开采地段)为重点,兼顾全区。首采区(煤炭先期开采地段)内原则上应为 探明和控制资源量。在确定的勘查深度以下,一般不作深入工作,可对成矿远景作出评价。一般应按照 “保证首采区还本付息、矿山建设风险可控"的原则,通过论证,合理确定各级资源量的比例。勘探阶段 金属和非金属矿床资源量比例的参考要求见附录A。各矿种(组)规范可根据矿种自身特点确定符合矿

种实际的资源量比例,并按其规定执行。

5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复杂和小型矿床的勘查工

6.5.1金属和非金属复杂矿床是指Ⅲ勘查类型矿床中,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基础上加密后仍难以探求 探明资源量或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仍难以探求控制资源量的矿床。复杂的大、中型矿床,在基本勘查工 程间距基础上加密控制后仍不能探求探明资源量的,可只探求到控制资源量,提交详终报告,作为矿山 建设设计的依据。复杂的小型矿床,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系统控制后仍不能探求控制资源量的,可只探 求到推断资源量,提交普终报告,作为矿山生产阶段边探边采的依据。 6.5.2详终程度、供矿山建设设计的一般小型矿床的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的勘查控制研究程度应 达到详查程度,普终程度的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特征的勘查控制研究程度应达到普查程度,除此之外, 其他方面的勘查控制研究程度均应达到勘探程度要求。资源量比例的参考要求参见附录A。 6.5.3详终、普终报告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地质依据,应充分考虑地质风险,一般不宜建设大、中型 矿山

7.1.1应将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于矿产勘查设计、施工、验收、成果提交的全过程,实施 勘查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 7.1.2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污染和破坏。倡导 采用能够有效替代槽探、井探的勘查技术手段;鼓励采用“一基多孔、一孔多支”等少占地的勘查技术。 7.1.3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技能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切实落实绿色勘查要求,

7.2.1勘查设计应充分体现并明确提出绿色勘查要求。 7.2.2勘查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踏勘,对勘查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及程度作出预判。 7.2.3勘查设计中,应统筹勘查目的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宜的勘查方法、技术手 段、设备、工艺和新材料,合理部署勘查工程,并对场地选址、道路选线、物料堆存、废弃物处理、各项工程 施工、环境恢复治理等勘查活动各环节的绿色勘查工作作出明确的业务技术安排,制定明确的预防控制 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勘查工作或阶段工作结束,应针对勘查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 治理设计要求,及时开展环境恢复治理,最大限度消除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项目峻工验收应将绿色勘查要求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GB/T13908 2020

8.2.1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的勘查控制研究程度要求、矿体规模、矿体厚度以及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进 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工作要求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8.2.2地质草图可以使用草测地形底图或已有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经实地修测后的地形底图 地质简测图可以使用简测或精测地形底图。地质正测图应使用精测地形底图。 8.2.3地质填图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地质点应布设在地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处,准确地展绘到图 上。对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3.2.4在条件适宜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遥感地质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矿化蚀变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和成图质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址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均应符合相应勘查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水文地质测量、工程地质测量、环境地质调查、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其 工作要求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3.4.1根据勘查区的自然地理因素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通过方法试验,实测地质、地球物 理、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等,选择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勘查,寻找、圈定和评价物探、化探异常,研判 矿化线索、解释勘查区构造、分析矿体的连续性、预测矿体的厚度和空间展布等。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 量要求,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3.4.2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应进一步采用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等综合方法进行检查 平价,发现矿化线索。 3.4.3方法手段有效时,应充分利用钻孔等工程进行井中物探,寻找盲矿体,研究矿体形态、产状和对 比连接关系。 3.4.4鼓励开展定量物探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在能够保证资源量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前提下,可以参 与相应的资源量估算

应采用探槽、剥土、浅坑、浅井、小圆井及其环保、有效的替代勘查手段等浅表工程,揭露浅表部 化)体及其产状、重要地质界线,系统控制矿体在地表及近地表浅部的实际位置。各种浅表工程均厂 至基岩,控制矿体的工程应揭露其顶底板。浅表工程施工及其质量要求,按有关规程执行。 鼓励采用便携式钻探设备钻探等替代槽探、井探,但应能达到替代目的,必要时应使用群钻,

盖层较厚或氧化带较深的矿体育新水库大坝面板混凝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全套),当槽探、井探、便携式钻探等难以达到目的时,应采用浅钻代替。

应采用坑探工程,更加有效的揭露各种复杂地质现象,研究矿体和矿石质量特征。坑探工程的布设 应以探矿目的为主,并尽可能考虑为未来矿山建设生产所利用,同时应尽量与已完工、已布设和将要布 设的其他探矿工程相衔接。坑探工程施工及其质量要求,按有关规程执行

8.5.3.1钻探(含坑内钻,下同)应坚持一孔多用的原则。钻探工程施工及其质量要求按有关规程执行。 8.5.3.2取心钻孔的矿心采取率、矿体顶底板3m~5m内的围岩采取率以及标志层的岩(矿)心采取 率应大于80%,厚大矿体内部矿心采取率连续5m低于80%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般岩石的岩 心采取率不应低于80%,软岩和破碎岩石的岩心采取率不应低于65%。 8.5.3.3取心钻孔的穿矿孔径应能满足取样要求,岩(矿)心直径应能保证取样点的取样代表性。采用 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矿石的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心粉碎贫化。对于复脉型和多脉带型矿床, 应严格控制钻进的回次长度及回次采取率,防止钻进中漏矿。 8.5.3.4按要求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作好钻孔测斜、孔深校正、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原始记录、封孔 及岩心保管等工作。钻孔质量不符合要求,对矿体圈定或资源量估算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设法补救。 封孔质量不符合规程或勘查设计要求时需返工重封。 8.5.3.5当矿体和矿石特征已基本查明,采用空气反循环钻探工艺,采取岩粉(屑)样进行取样分析能够 达到勘查目的或更有效时,对于加密取样钻孔,可以采用空气反循环钻探工艺对矿体进行控制,但应深 入研究矿与非矿的变化,严格控制取样间隔。采用空气反循环钻探工艺施工的钻孔,在保证取样代表性 的情况下,可采用缩分法采样。

GB/T 35210.2-2020标准下载8.6岩矿鉴定取样、制样与鉴定

应按矿体、矿石类型和品级、近矿围岩的岩石类型,采取代表性岩矿鉴定样品,对岩石、矿石的矿物 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岩石或矿石类型进行鉴定。样品的数量应满足研究需要。岩石薄片、矿石光片的 制样与鉴定按相关标准执行。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