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43-2022 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规范.pdf

DB63/T 2043-2022 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060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3/T 2043-2022 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规范.pdf

DB63/T 20432022

DB63/T 20432022

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的范围、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设置条件、 引道、制动床、救援车道、交通安全设施、排水设施、照明和监控设施。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新纪元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最新版本(包括 件。 GB1589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轮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24969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T28650公路防撞桶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D8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化

避险车道 在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车道 [来源:JTGB01—2014.2.0.9]

DB63/T 20432022

引道 从公路主线外侧行车道引出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主线进入制动床的专用车道。 3.3 制动床 避险车道中通过铺筑一定厚度的消能材料,使制动失效车辆减速停车的专用结构。 3.4 救援车道 紧邻制动床设置、供救援车辆和维护车辆使用的专用车道。 3.5 消能设施 设置于制动床末端,使驶入制动床的制动失效车辆进一步消能减速的设施。

4.1 设计防护车辆应符合GB1589的规定。 4.2避险车道应根据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报告结论设置,设计安全性应符合JTGB05的要求。 4.3 2 新建的避险车道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使用。 4.4避险车道一般由引道、制动床、救援车道、交通安全设施、排水设施、照明和监控设施组成,见 图1。

图1典型避险车道平面示意图

4.5 避险车道分为上坡型、平坡型和下坡型,各坡型纵面示意图见图2、图3、图4,避险车道宜选用 上坡型。

DB63/T 20432022

注:i,j为纵坡坡度,其中下坡型制动床j值不宜大于

4.6避险车道宜设置救援车道,救援车道应设置在制动床右侧。 4.7 设计阶段应查明避险车道所处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生态环境等建设条件,进行相应 设计。 4.8避险车道路基设计应符合JTGD30的规定,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路段避险车道路基应进行针对性 设计。

表1连续长、陡下坡的平均坡度与连续坡长

5.3避险车道应避开隧道、大中桥、大型构造物等。

6.1 引道宜设置在沿较小半径的平曲线路段的切线方向,如设置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路段时,避险车 道与主线的夹角应符合JTG/TD81的规定

DB63/T 20432022

6.2 引道最小长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5.3 引道过渡段长度应符合JTG/TD81的规定。引道起点行车道宽度应不小于公路主线外侧行车道宽 度,引道末端宽度与制动床同宽。 6.4引道宜采用与主线相同的路面结构,引道与主线相邻车道的路面应平顺衔接,

7.1.1上坡型避险车道的纵坡宜不大于15%,下坡型避险车道的纵坡宜不小

式中: I一制动床设置长度,单位为米(m); L一一制动床计算长度,单位为米(m)。 1.4避险车道制动床的宽度宜为4m~6m,且应等宽或逐渐加宽。 1.5制动床结构由面层、基层和功能层组成。 1.6避险车道基层和功能层材料应符合JTGD40、JTG/TF20、JTGF40的规定。

式中: I一制动床设置长度,单位为米(m); L一一制动床计算长度,单位为米(m)。 7.1.4避险车道制动床的宽度宜为4m~6m,且应等宽或逐渐加宽。 7.1.5制动床结构由面层、基层和功能层组成。 7.1.6避险车道基层和功能层材料应符合JTGD40、JTG/TF20、JTGF40的规定,

7.2.1制动床面层应采用消能材料。 7.2.2消能材料采用2cm~4cm豆砾石时,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含泥量应不大于0.5%。 7.2.3豆砾石集料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试验应符合JTGE42的规定。 7.2.4制动床面层集料应采用由浅入深逐渐过渡到完整深度的铺设方法,应在30m~60m距离内从制 动床入口处的7.5cm深度逐渐过渡到完整深度,完整铺设深度应为110cm。

7.2.1制动床面层应采用消能材料。 7.2.2消能材料采用2cm~4cm豆砾石时,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12%,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含泥量应不大于0.5%。 7.2.3豆砾石集料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试验应符合JTGE42的规定。 7.2.4制动床面层集料应采用由浅入深逐渐过渡到完整深度的铺设方法,应在30m~60m距离内从制 动床入口处的7.5cm深度逐渐过渡到完整深度,完整铺设深度应为110cm。

7.3.1避险车道制动床基层应有抗疲劳、抗开裂、耐久性和稳定性,并满足承载力要求。 7.3.2制动床基层宜采用C30混凝土并设置接缝,其设计符合JTGD40的规定。 7.3.3基层长度、宽度应与制动床相同,厚度不小于30cm。

7.4.1应在避险车道制动床基层下设置功能层。 7.4.2 功能层宜采用级配碎石。 7.4.3功能层长度、宽度应与制动床相同,厚度不小于15cm。

3.1 救援车道应紧邻制动床,宜设置在同一坡面,宽度宜为5.5m,最小宽度3.75m。 8.2 救援车道设计应符合JTGD30、JTGD40的规定,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DB63/T 20432022

9.1.1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符合GB5768和JTGD82的规定。 9.1.2宜在附近服务区、停车区等醒目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告示牌,内容包括避险车道的数量、桩号 位置及使用注意事项等。 9.1.3应在避险车道上游2000m、1000m和500m处设置预告标志,引道入口处设置避险车道标志, 9.1.4同一段连续长、陡下坡存在多处避险车道时,宜在避险车道预告标志中给出编号信息。 9.1.5救援车道入口应设置禁止驶入的警告、禁令标志及隔离设施,制动床与救援车道间应采用柱式 轮廓标或防撞桶隔离。 9.1.6引道入口前应设置“禁止停车”禁令标志和“失控车辆专用”标志。 9.1.7救援车道硬化路面上应设置“救援车道专用”路面文字标记。

9.2.1护栏设计应符合JTG/TD81的规定。 9.2.2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左侧、救援车道右侧应设置SS级钢筋混凝土护栏。 9.2.3不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两侧应设置SS级钢筋混凝土护栏。 9.2.4引道护栏不低于路侧护栏等级,且不应低于SB级,与相邻的护栏结构合理过渡

9.2.1护栏设计应符合JTG/TD81的规定。 9.2.2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左侧、救援车道右侧应设置SS级钢筋混凝土护栏。 9.2.3不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两侧应设置SS级钢筋混凝土护栏。 9.2.4引道护栏不低于路侧护栏等级,且不应低于SB级,与相邻的护栏结构合理过渡。

9.3.1避险车道轮廓标设置应符合JTGD81规定。 9.3.2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左侧护栏上应设置轮廓标,救援车道右侧护栏上不应设置轮廓标 9.3.3不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两侧护栏上均应设置轮廓标。 9.3.4轮廓标反光器颜色为红色,轮廓标的间距宜为12m。 9.3.5有条件时,宜采用智能碰撞报警的轮廓标,

3.1 避险车道轮廓标设置应符合JTGD81规定。 3.2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左侧护栏上应设置轮廓标,救援车道右侧护栏上不应设置轮廓材 3.3不设置救援车道时,制动床两侧护栏上均应设置轮廓标。 3.4轮廓标反光器颜色为红色,轮廓标的间距宜为12m。 3.5有条件时宽厚板工程二标段(土建)施工组织设计,宜采用智能碰撞报警的轮廓标。

9.4.1在制动床末端应设置消能桶、废旧轮胎、集料堆等减速消能设施。 9.4.2消能桶应符合GB/T28650的规定,填充材料应与制动床材料相同。 9.4.3废旧轮胎沿行车方向交叉布置不少于5排,横向与制动床宽度相同,高度不低于2m。 9.4.4集料堆应与制动床材料相同,高度应高于制动床表面0.6m~1.5m,坡度宜为1:5。

9.5.1制动床末端位于填方或高度小于2m的挖方边坡且挖方端部余方量无法阻挡失控车辆时,宜在 坡床末端设置重力式防护挡墙,宜适当提高防撞等级 9.5.2防护挡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长度与避险车道制动床和救援车道总宽度一致,挡墙顶部 至制动床面层的高度不小于1.5m。 9.5.3防护挡墙应满足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

验车道排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JTG/TD33的规定

DB63/T 20432022

10.2避险车道应设置排水设施,有条件时宜考虑保温设施,与公路排水系统和设施合理衔接,便于施 工、检查和养护维修。

避险车道应设直排水设施,有条件时直考虑保温设施 与公路排水系统和设施合理衔按,使了施 、检查和养护维修。 0.3制动床应设置由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排水系统。 a)横向排水应符合如下要求: ·不 横向排水沟间距以及断面尺寸应根据设计泄水能力计算确定; · 制动床坡底位置应设置一道横向排水沟; · 横向排水沟应进行防淤设计; ·不 横向排水沟的结构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木 横向排水沟宜向主线一侧倾斜布置,横坡不宜小于5%,出水水流应引排至纵向排水沟内 b)纵向排水应符合如下要求: · 制动床应设置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沟底纵坡不小于2%; 纵向排水沟宜采用三角形、浅碟形、梯形或矩形等形式,断面尺寸应根据设计泄水能力计 算确定。 0.4避险车道范围宜设置路侧排水设施,并与主线排水系统衔接。避险车道两侧存在地表洼地和积水 应进行回填整平,形成向外不小于2%的坡度。 0.5救援车道表面水应排向避险车道外侧。 0.6有条件时,避险车道上方宜设置防雪设施。

11.1.1 照明设施应符合GB/T24969的规定。 11.1.2平均照度宜为101ux~201ux,总均匀度宜为0.3。 11.1.3必要时,宜进行照明专项设计。

【河南地标】12YJ2 地下工程防水11.2.1监控设施宜具备实时监控、车辆检测、事故报警和信息发布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