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251-2022 采矿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规程.pdf

GB/T 42251-2022 采矿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6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058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42251-2022 采矿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规程.pdf

9.3.1非积水沉陷区、季节性积水沉陷区周边有地表永或季节性洪水汇入时,应在沉陷区上游设截/排 水(洪)沟渠,将汇水引人沉陷区外部自然沟道内 9.3.2季节性积水沉陷区内存在塌陷坑时,宜采用地形改造措施对地面进行处理。整形后塌陷坑周边 地形仍高于塌陷坑时,应在塌陷坑周边设置截/排水措施,顺接至塌陷坑外自然水系,并布设消能防冲 措施。 9.3.3 工作范围内坡面截/排水、引水拦沙造地、小型蓄水工程、农业耕作、防风固沙、沟壑治理,弃渣拦 截、土地整治截/排水等水土流失保护措施应按照GB51018的规定设计和执行。

9.4.1应对采矿沉陷区内受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实施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污染消除措施与风 险管控,使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消除胁迫 因子,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9.4.2应在排污口整治、面源和内源治理等控源截污措施基础上,采用适宜的地表水污染消除措施,转 移、吸收、降解或转化采矿沉陷区地表水的污染物。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设计按照SL/T800 的规定执行。 9.4.3应采用适宜的地下水污染消除措施,降解、吸附、转移或阻隔采矿沉陷区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或阻 断其暴露途径。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措施按照HJ25.6的规定执行。 9.4.4应采用适宜的土壤污染消除措施,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采矿沉陷区污染土壤中的污染 物。污染土壤修复方案编制的内容和技术要求按照HJ25.4的规定执行

GBT 25387.2-2021 风力发电机组 全功率变流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9.5地形改造与地貌重塑技术措施

9.5.1修复单元的地表地形和土壤条件应符合TD/T1036的规定。不符合标准的地块应根据实际情 况采用回填充填、土地平整、挖深垫浅、疏排法等技术措施和其他辅助措施进行地形改造。地形改造技 术措施适用条件及一般工作内容见附录F。 9.5.2地貌重塑应根据生态修复利用方向要求和修复目标,结合采矿沉陷区地形地貌破坏方式与损毁 程度,通过对局部实施挖、填、推、压等土石方和地形改造措施,形成与周边地貌景观相协调的新地貌。

9.6土壤改良与重构技术措施

9.6.1根据修复方向所要求的土壤质量标准,不满足条件的修复单元,应进行土壤改良和培肥,以提高 土壤养分水平,消除养分胁迫因子。在土壤改良和培肥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造成新的水 土污染。 9.6.2对耕作层土壤紧实或坚硬、不利于生物生存的沉陷区地块,宜通过深耕土壤、疏松土壤、增大土 壤孔隙率、提高土壤肥力等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 9.6.3土壤改良与培肥应明确原材料种类、用量、施用方法和改良效果,避免过量施用。 9.6.4物理改良宜通过引人处理后无污染风险的矿区污泥、粉煤灰等措施改良沉陷区土壤质地。 9.6.5化学改良宜根据土壤立地条件和理化性质确定,具体措施如下:

自然恢复模式的单元,宜采取封育等人工手段,引导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提高林草质量。 内方式、年限、措施、作业设计、质量和成效按照GB/T15163的有关规定执行。

9.8.1植物物种选择

物种选择应以沉陷区所在地气候环境适应性和修复单元生态功能定位为前提,避免选择单一物 中,宜选择适宜形成植物群落的植被物种。具体要求如下。 a) 尽量选择沉陷区原生优势植物、乡土树种或先锋植物种,可根据参照生态系统,选择品种优良 植株健壮、侧根多、根系发达、有土壤改良作用的物种 b)慎重引人外来物种。需要引进外来物种时,需经论证确认不具有造成外来物种人侵的风险。 c) 优先选择生长快、生物量大的乔灌草植物。 d)平地宜选择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物种;坡面宜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快的本地植物, e)受到污染或盐碱化的土壤宜根据污染特点优先选择先锋植物或耐性植物,改造并提供适宜生 存环境。 f 土壤氮素水平缺乏的沉陷区宜优先选择具有固氮能力的物种

9.8.2植物群落配置

根据沉陷区生态修复目标,制定植物群落配置计划,植物群落配置应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具体要求 如下。 a)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气候、地质条件,选用植物品种、植物配置方式和栽种管护技术,根据所 设计的目标植物群落类型,设定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的使用量和比例。 b)采用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混合配置,以乡土一、二年生植物种作为先锋植物种。选用 的植物种子或播种材料可参照LY/T2356的规定执行。 C) 1M1 合理选配植物种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配置,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 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且应合理确定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比例和种植密度。 d) 采矿沉陷区在采矿干扰后形成不同坡向,如塌陷坑、台阶下沉等,应按照不同坡向配置植物。 e) 若植被恢复目的为改善景观和生态涵养,可适当调整景观林、景观绿地和经济林的比例。 f 在保持水库涵养林的背景下,可建设水库景观(生态)系统,包括生态浮岛、水岸涵养林、驳岸景 观带等。在沉陷区汇水区域可建设驳岸湖滨景观带

9.8.3植物栽(补)种

CB/T 422512022

a) 在适合植树的季节种植乔、灌木,植苗时宜带土移植,淋浇定根水,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 施肥; b) 造林初植密度一般以3年~5年内达到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衡量标准,其合理密度则应根据 立地条件、树种生物特性和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确定; C) MM 树木栽植方法及栽植要求按照GB/T15776的规定执行; d) 退化草地和人工种植草地的栽植方法和栽植要求按照GB/T37067和NY/T1342的规定 执行; e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按照GB/T38360的规定执行

植被重建应根据生态修复利用方向要求和修复目标,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资源等条 牛,选择本地先锋物种、建群种和适地植物物种,实施植物群落配置、植物栽(补)种措施,开展长期管 护,重新构建持续稳定的植物群落

9.9.1生态修复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灌排工程、机并工程、水工建筑工程、集雨工程、疏排水工程、输电线 路工程、道路工程和苗圃工程,其设计要求和一般规定按照GB51411的规定执行。 9.9.2集雨工程应结合水土保持截/排水措施系统布置。 9.9.3生态修复工程中应在相关地区及时设置围栏措施、警示牌和公示牌;积水性沉陷区、季节性积水 沉陷区治理改造为湖塘后,水深超过1.5m时,岸边应设置围栏措施和警示牌。 9.9.4采用自然恢复模式区应设置围栏和警示牌禁止人类活动。

9.1生态修复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灌排工程、机井工程、水工建筑工程、集雨工程、疏排水工程、输 工程、道路工程和苗圃工程,其设计要求和一般规定按照GB51411的规定执行。 9.2集雨工程应结合水土保持截/排水措施系统布置。 9.3生态修复工程中应在相关地区及时设置围栏措施、警示牌和公示牌;积水性沉陷区、季节性和 陷区治理改造为湖塘后,水深超过1.5m时,岸边应设置围栏措施和警示牌。 9.4采用自然恢复模式区应设置围栏和警示牌禁止人类活动。

10.1.1监测范围应与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范围一致。 10.1.2监测内容包括地质稳定性监测、修复单元监测及生态系统监测。 10.1.3地质稳定性监测包括边坡稳定性、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内容。 10.1.4修复单元监测包括地形、水质、土壤质量、生产力水平、配套设施等内容,不同修复单元监测内 容具体要求按照GB51411的规定执行。 10.1.5生态系统监测包括植被种类、分布、面积和植被成活率、覆盖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动物类型、数 量和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

10.1.1监测范围应与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范围一致。 10.1.2监测内容包括地质稳定性监测、修复单元监测及生态系统监测。 10.1.3地质稳定性监测包括边坡稳定性、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内容。 10.1.4修复单元监测包括地形、水质、土壤质量、生产力水平、配套设施等内容,不同修复单元监测内 容具体要求按照GB51411的规定执行。 10.1.5生态系统监测包括植被种类、分布、面积和植被成活率、覆盖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动物类型、数 量和分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

10.2.1验收应采取现场考察、资料阅读与专家会议评审相结合的形式。 10.2.2验收专家组应由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生态保护、土地复垦、地质环境治理等有关领域的专家 组成。进行生态修复工程验收时,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踏勘。 10.2.3验收内容应包括地质环境隐患消除、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植被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植被验收 宜分期进行,应包括满一个生长季、第三个春季补植、第五个春季补植验收。 10.2.4验收程序及要求按照CJJ/T82的规定执行。

1.1 项目单位应将项目设计、施工和监理过程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施工日志以及合 里、信息管理等资料分类建档保存。 .2 管护人员应记录每次管护活动情况和管护数据,并建档保存

11.2.1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合格后,应根据总体目标和修复单元分目标,做好沉陷区后期管护工 作,管护内容包括工程设施维护和植被养护。 11.2.2工程设施维护主要对微地形改造技术、水土保持工程、土壤改良工程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和灌 排工程、集雨工程、疏排水工程等辅助措施,按照工程设计和运行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11.2.3植被养护主要针对修复方向为林地、草地并已种植苗木、草类的区域进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抚育护理,包括补植、修枝、施肥、间伐、病虫害防治、防火,以及对人畜践踏、毁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 修复等。 11.2.4植被恢复后的3年~5年内应进行未成林管护。未成林管护工程和抚育管理办法应按照 GB/T15776的规定执行;未成林浇水按照GB51411的规定执行;有害生物防治按照GB/T15776的规 定执行。

CB/T 422512022

附录A (资料性) 采矿沉陷区现状调查内容 表A.1给出了矿山所在区域基础信息。表A.2给出了矿山基础信息。表A.3给出了采矿沉陷区 环境现状调查信息。

附录A (资料性) 采矿沉陷区现状调查内容

表A.1给出了矿山所在区域基础信息。表A.2给出了矿山基础信息。表A.3给出了采矿沉 境现状调查信息

表A.1矿山所在区域基础信息

表B.1给出了土壤养分含量分级,

GB/T42251 2022

附录B (资料性)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

表B.1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

注:引自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

附录C (资料性) 破坏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

表C.1给出了土地损毁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表C.2给出了土壤侵蚀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 .3给出了地表植被破坏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

表C.1 土地损毁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

注1:附加倾斜指受采矿沉陷影响而增加的倾斜(坡度);任何一项指标达到相应标准即认为土地损毁达到该拉 毁等级。 2该市格动白TDT1021

表C.2土壤侵蚀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

CB/T 422512022

上壤侵蚀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续)

表C.3地表植被破坏程度分级与修复模式

说明委托单位,阐明编写方案的目的,

附录D (资料性) 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大纲

说明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及理由,如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相关资料

包括矿山所在区域生态续费相关政策和规划、区域经济和人文状况、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和 下境等

D.5.2矿山基本信息调查

包括矿山的地理位置、开采工艺、矿山可利用的水资源、可利用的土壤资源和固体废弃物资源等,

包括沉陷区损毁调查、已治理情况、沉陷区积水情况,沉陷区其他损毁概况,以及沉陷区水环境、王 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现状

D.5.4调查结果表达

调查成果以调查数据表、现状监测过程及结果、地形图、多年水位过程线图、风玫瑰图、土地利用规 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植被物种分布图、调查照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表达、

D.6.1生态评价与胁迫因子识别

沉陷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与胁迫因子识别

包括土地损毁程度、土壤侵蚀程度、植被破坏程度诊断与分级 业

D.7.1确定修复目标

示包括短期修复目标和中长期修复目标,还包括总

依据土地受损程度和地表植被破坏程度分级结果,选择合理适宜的生态修复模式。生态修复 为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

D.7.3划分修复单元

对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修复模式病房综合楼工程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开展生态修复利用方向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生态修复 利用方向,相同的沉陷区生态修复目的、所达到的标准或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一致性地理空间单元为 修复单元

包括修复单元设计主题、地表地形设计、植被设计等

D.9安全隐患与污染消除措施

依据修复目标和修复单元特点,自然恢复、辅助再生和生态重建修复模式分别选择必要的生态修复 技术开展沉陷区生态修复工作 自然恢复修复单元一般采取人工引导自然恢复措施,辅助再生修复单元一般采取地形改造、土壤改 良和植被恢复措施春城河西平天塘龙发小区廉租住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生态重建修复单元一般采取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措施

包括工程设施维护和植被养护

依据、取费标准、经费估算计算方法、过程和估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