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469-2021 并联型电网侧风电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技术规范.pdf

DL/T 2469-2021 并联型电网侧风电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006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2469-2021 并联型电网侧风电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技术规范.pdf

8.2.1配置装置保护时,应采用分区配置的原则:装置保护必须对保护区域内所有相关的设备进行保 护, 换流器保护功能应与阀自身保护配合。

8.2.1配置装置保护时,应采用分区配置的原则;装置保护必须对保护区域内所有相关的设备进行保 护,换流器保护功能应与阀自身保护配合。 8.2.2装置应具备以下保护功能: a)保护应完全覆盖所规定的被保护区域,相邻保护区域之间交叉重叠;能对被保护区域内的设备 进行金面正瑞的保护工有车保护开区

装置应具备以下保护功能

保护应完全覆盖所规定的被保护区域,相邻保护区域之间交叉重叠;能对被保护区域内的设名 进行全面、正确的保护,不存在保护死区。

b)保护装置应提供断路器跳闸、换流阀闭锁的出口。 c)保护功能应完成对换流器、交流连接母线及换流变压器(若有)的保护。 d)在故障情况下,保护宜通过改变控制策略或者移除最少的故障元件,使得故障对于系统和设备 的影响最小。 e)保护应根据接入系统的特性GB/T 39398-2020 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监测评估参数.pdf,对换流器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等保护功能进行协调配合。

装置与连接点长期连续运行的电压变化范围应符合GB/T12325的规定。电网故障或异常引起装置 连接点电压变化时,按照GB/T19963及NB/T31111的风电场高低电压穿越要求,装置不脱网,否贝 装置可退出运行。

装置输出次同步电流频率应在额定次同步频率范围内,且与检测到的系统次同步振荡频率一致, 稳态频率偏差不大于0.01Hz。

装置的换流阀、换流电抗器、换流变压器等设备的设计都应满足连续或短时过负荷耐受要求,过 负荷能力应参照以下要求执行: a)并联型风电次同步装置在1.05倍额定次同步电流下应能长期运行,在1.2倍额定次同步电流下 运行时间不应少于2s; b)超出a)的过载能力时,装置应按最大能力输出; c)特殊需求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9.6最小工频运行电流

稳定运行的最小工频电流不应超过额定次同步

9.8.1静电放电抗扰度

控制保护监测系统的人机界面、控制按键及控制系统的开门把柄应能承受GB/T17626.2一2018中 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空气/接触放电试验。

9.8.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控制保护监测系统应能承受不低于GB/T17626.3一2016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频电 磁场辐射干扰试验。

控制保护监测系统的电源、接地、信号和控制端口应能承受不低于GB/T17626.4一2018中第5章 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

9.8.4浪涌(冲击)抗扰度

控制保护监测系统的电源、接地、信号和控制端口应能承受GB/T17626.5一2019中第5章规定的 试验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控制保护监测系统应能承受不低于GB/T17626.6一2017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射数 的传导骚扰试验。

9.8.6电压暂降抗扰度

控制保护监测系统应能承受不低于GB/T17626.11一2008中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 降抗扰度试验

每年装置因自身原因引起的强迫停运次数不超过3次,或根据运行需求和设备技术水平,由制造 商和用户协商确定装置年强迫停运次数。可用率按照DL/T837的要求执行。 10 一次主设备及其基本要求

换流链是装置与系统交换电能的关键部件,主要由级联的链节构成,每个链节包括全部必要的

DL/T2469 202

力电子器件、直流支撑电容器、散热器及触发、控制、保护、供电电路等。换流链为户内或预制舱安 装方式,设计应满足如下环境条件要求: a)海拔:≤1000m。 b)安装运行地区的环境空气温度范围:一25℃~十40℃。 c)相对湿度不应低于15%,最高按不出现凝露设计。 d)水平加速度:0.25g,垂直加速度:0.125g。 e)污秽等级:GB/T26218.1规定的C级污秽。 如在与a)~e)中任一条件不符的特殊条件下使用时,应由制造商和用户协商确定。

换流链应满足如下设计原则: a)换流链应根据系统运行条件及次同步电流输出性能要求进行设计,装置连接点电压适应性、电 流输出能力等技术指标应达到设计水平; b) 链节直流支撑电容器应综合考虑装置输出次同步电流与工频电流耦合叠加效应,直流工作电压 选取应考虑叠加纹波电压、器件最大关断浪涌电压后对电力电子器件安全工作范围的影响; c)换流链的绝缘水平应能耐受系统故障、开关操作等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 d)考虑到分布参数对电力电子器件工作状态和电压分布的影响,换流链设计应考虑合适的裕度; e) 换流链应具备防止误触发或耐受误触发的能力; f) 链节的控制监测电路设计应能实时监测并上传主功率电力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 g)在链节内部出现直流过电压、欠电压、电力电子元件过热、过电流等故障状态下,保护电路设 计应可靠动作: h)换流链的结构设计应做到便于用户对换流链进行维护、故障处理及部件更换,进行维护工作 时,不应影响其他设备继续运行; +D 换流链所在空间宣考虑采取视频监控、SF报警(如适用)、环境控制、照明等措施。

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换流链产生的热量带走,并将其传递到周围的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使功率器 件保持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装置冷却系统分为水冷、强迫风冷等方式,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 冷却方式。

10.2.2水冷系统的基本要求

f)为保持密闭系统中冷却介质的电阻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应设置去离子环节。可根据被冷却设备 的具体要求设置由脱氧树脂构成的脱氧床和离子交换器,离子交换器宜设置两套,采用一用 备工作方式。 g)水冷系统能监测自身和冷却介质的状态,并有完善的保护及报警信号,可考虑重要信号的双重 化配置。 h)水冷系统应有表计和指示器,以显示其系统的主要部件处于正常运行、备用或检修状态。 i) 1 水冷系统应具备信号上传和远程控制功能。 j)水冷装置的室内部分噪声不应超过78dB,室外部分噪声不应超过86dB,总体噪声控制指标 应符合当地的环保标准要求。 k)水机室应加装温度控制装置以满足水机散热需求,水机正常运行环境温度范围宜控制在 +5℃~+40°℃。

10.2.3强迫风冷系统的基本要求

换流链的强迫风冷系统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装置额定输出次同步电流较小时宜采用强迫风冷方式冷却; b)强迫风冷系统应提供充分的散热能力,包括足够容量的风机、空气滤网、监测设备; c)强迫风冷系统应监测风机及其他设备的状态; d)风机、空气滤网及其他设备设计宜有余,其中一台设备故障时,冷却系统应仍能工作(无备 用冷却系统除外)。

换流电抗器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应采用单相干式空心电抗器; b)应满足装置输出次同步电流的要求,为保证次同步频率下电抗器的隔离作用,建议适量加大电 抗,不低于工频基准阻抗的10%; c)其他要求遵照GB/T1094.6的要求。

换流变压器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设计应考虑连接组别对注入次同步电流相位变化的对应关系; b)设计应保证承载装置输出额定次同步电流,绝缘水平应与系统参数相匹配; c)在装置各种正常运行条件下,换流变压器应能承受相关的谐波或间谐波电流及持续电压,并且 不对其寿命产生影响; d)磁通密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装置在最小U/I斜率、最高参考电压、最大次同步电流输出时对变 压器工作磁通密度的影响; e)其他要求遵照GB/T1094.1执行。

断路器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a) 装置的断路器应具有投切最大输出次同步电流和短路电流的能力; b 应考虑设置单独的保护; c) 其他要求遵照GB/T1984的要求。

避雷器应满足GB/T11032的要求。

启动回路应包含启动开关及启动电阻,启动电阻应满足装置启动瞬间的冲击电流要求,充电时间 不宜超过2min。

助电源应包括维持装置运行的所有必要的电源,电源应足以提供给所有的泵、风机、控制系统 设备。辅助电源宜采用交流双回路供电,并具备自投功能

二次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 a)应具备次同步电流开环输出功能,根据参数发出相应的测试电流。 b)控制保护系统控制各部件的运行状态,使装置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c)根据需要,控制与监测系统可提供就地和远方两种操作方式。任何时候的操作仅能用一种方式 进行。在这两种操作方式下,应能够观察到设备状况、控制参数和运行参数。 d)就地控制应靠近装置,同时在调试和维护期间,仅通过就地控制就应能实现下述操作: 1)按顺序启动、停止; 2)紧急停止; 3)控制保护相关定值修改; 4)报警复归。 e)应具备电气量计算、自动调节、通信、启动/停止顺序控制、文件记录等功能。 f)应具备按预定的程序使装置启动、停止、控制换流链,保护装置本身不受损坏,不使事故扩大 的功能。 g)控制保护系统应具备如下保护: 1)控制电源失电保护; 2)通信异常保护: 3)控制器保护。 h)控制保护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表计和监控显示,就地或远程监控系统至少应具备显示以下项目的 功能: 1)启动和停机的过程; 2)装置运行指示; 3)装置停机指示:

11.2.1控制功能基本要求

使装置的电压源换流器、冷却系统等主要部件协调运行,以保证稳态控制目标和暂态控制目标满 足设计要求。 在系统未发生次同步振荡时,装置可按控制模式及预定控制策略调节其输出无功(若有),以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情况下,装置应能够快速输出次同步电流,阻尼次同步 振荡。

11.2.2控制模式及控制功能

某河大桥连续箱梁施工方案_secret11.2.2.1一般要求

11.2.2.2次同步振荡抑制模式

11.2.2.3调试模式

通过闭环控制,在一个规定的范围内使装置输出设定的次同步电流的控制方式。该模式主要用于 功能测试

DL/T2469—2021

保护系统应具备上电自检功能:装置的保护包括换流器的保护和装置的保护,应与所接入电力系 统的护设备间做到充分配合。保护应符合装置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 和快速性的要求,保护定值和延时的选择应与上级保护配合,防止越级动作,

护系统应具备以下保护功能: a)换流链保护: 1)连接点交流侧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 2)过载、过电流保护; 3)直流过电压、欠电压保护; 4)过温保护; 5)直流电压不平衡保护; 6)链节内部元件故障; 7)通信保护。 b)换流变压器保护: 1)过电流保护; 2)差动保护; 3)超温保护; 4)接地故障保护。 c)冷却系统异常保护。 1.4监控系统 1.4.1一般要求 监控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定: a)可提供就地和远方两种操作方式。 b)可实现下述操作: 1)按顺序启动、停止; 2)控制模式切换; 3)控制定值修改; 4)保护定值修改; 5)紧急停运; 6)报警复归。 c)应具备装置并网条件自动监测和判断功能CJ/T 117-2018 建筑用承插式金属管管件.pdf,并执行符合并网条件下的装置并网操作,对不符合 条件的装置手动并网操作进行告警。 d)应具备操作权限管理功能:操作员的界面分为不同级别,并各有专用口令,对操作软硬件的访 问按级别进行,并记录。

护系统应具备以下保护功能: a)换流链保护: 1)连接点交流侧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 2)过载、过电流保护; 3)直流过电压、欠电压保护; 4)过温保护; 5)直流电压不平衡保护; 6)链节内部元件故障; 7)通信保护。 b)换流变压器保护: 1)过电流保护; 2)差动保护; 3)超温保护; 4)接地故障保护。 c)冷却系统异常保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