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ZLY 3-2022 楼宇建筑防雷技术评价指南.pdf

T/GZLY 3-2022 楼宇建筑防雷技术评价指南.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7920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GZLY 3-2022 楼宇建筑防雷技术评价指南.pdf

U=iR+lxLx ·......................................

5.3.2侧击雷风险因子R2(S2/R2)

5.3.3邻近雷击风险因子R3(S3/R3)

当雷击发生在建筑物的附近,其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将辐射到建筑物内部。此时建筑物对雷击电 的屏蔽作用主要靠建筑物外墙的金属门窗等金属构件来实现。如外墙的金属体未采取良好的接* 也会像侧击雷一样损坏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把此现象定义为风险因子R3济南万科新里程高层住宅项目施工方案,需要根据下列现状

5.3.4雷电电磁脉冲(S4/R4)

5.3.5*电位反击(S5/R5)

5.3.5.1穿透深度计算

雷电波在土壤中的传播用穿透深度D表示,定义为电场强度减少到*面电场强度的1/e倍(37%)。 穿透深度D与各谐波分量相对应,用下式计算:

表2雷电波对土壤的穿透深度

计算结果表明,直理光缆在土壤中受雷击影响与土壤穿透深度D息息相关。频率越低,土壤电阻 率越大,穿透越深。

计算结果表明,直理光缆在土壤中受雷击影响与土壤穿透深度D息息相关。频率越低,土壤电阻 率越大,穿透越深。

5.3.5.2击穿距离

*下金属物体之间放电距离r的电位

为了评价楼宇建筑的防雷技术安全等级,把建筑物的雷击风险因子划分为四个风险等级:零风 风险B,中风险C,高风险D。风险等级见表3。

表3楼宇建筑雷击风险等级划分

当不满足6.1等级划分条件时,按风险因子最大值划分等级。如在A级中,只要有一个因子值 划为B级,如有一个因子值为3,即划为D级,

6.2.2 依据评价结果,经整改后达到相应级别的,可调整到相应等级。

7.1在一般条件下,可安装用于统计雷击次数的雷击计数器(机械式或电子式),并具有防水、防潮 的措施。 7.2安装实时雷电监测系统,对楼宇雷电安全实行数字化管理。该系统应具有监测发生时间、雷击次 数、雷电流幅度,脉冲个数等参数,具有统计功能和远程监测终端,可在电脑或手机查看数据。 7.3防雷效果监测,应包含雷电进入建筑物的两个渠道:直接雷击和电源电磁脉冲。其安装位置和数 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直接安装在MSPD接*线(监测电源线路LEMP发生情况)和建筑物接* 体的接闪引下线处(监测本建筑物的直击雷发生情况)

根据雷击风险的不同程度,楼宇建筑的防雷技术安全等级与风险等级相对应,可分为四个安全 见表4。

表4 楼宇防雷技术安全等级

8.2当采用国内外先进防雷技术,具备防雷效果监测,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楼宇,可在A级的基础上评 定为A+。其条件为: 一一直击雷防护采用雷电拦截器。 一楼宇安全级别连续两年为A。 一楼宇连续两年0雷害。 一一防雷效果数字化管理实施两年,所有报表连续可查。 8.3防雷技术评价有效期两年。 8.4获得防雷技术评价安全等级为A级的楼宇,改扩建及增加信息系统设备时,应向原评价单位咨询 并采取相应的防雷技术措施。

楼宇防雷技术评价人员应熟悉本评价指南的内容及涉及的新概念,新技术。楼促会防雷专业委员会 负责专门培训工作,经考试合格后在楼促会备案,才能承担评价业务。

价工作应具备分析判断五大风险因子的设备仪表

土壤电阻率、土壤电阻测试仪(R5:土壤电阻率 P、电导率 0、接*体电阻Ω); 等电位测试仪(R2:过渡电阻*); 万用电表,电磁场测试仪(R4:电压U、电场E、磁场B); 数字示波器(R5:干扰波形wave); 函数计算器(R4:分流系数K、屏蔽系数SF); 测量工具(R:长L、宽W、高H); 雷电拦截器专用现场测量仪(R1:工作状态W)

电拦截器LIPT维护及维

10.1.1雷电拦截器的维护内容主要是检查安装的牢靠程度,工作状态,需用专用工具检查。维护周期 一年一次。 10.1.2雷电拦截器的波导谐振腔体内存在静电场,具有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作用。雷电拦截器在安装 段时间后表面会发黑,其程度与安装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种类有关,在维护期间可擦除。表面发黑的外观 并不影响雷电拦截器的功能。 10.1.3雷电拦截器的寿命为五年。

10.2多脉冲电涌保护器MSPD的维护及维护周

多脉冲电涌保护器的维护内容主要是检查其工作状态的故障显示、外观状况、接线的可靠程度 要专用工具。

10.2.1多脉冲电涌保护器的维护内容主要是检查其工作状态的故障显示、外观状况、接线的可靠程度 等,不需要专用工具。 10.2.2多脉冲电涌保护器的寿命为五年。 10.3防雷新产品的维护应由专人负责,并做好日常检查和记录。需要使用专用工具和仪表检查的,宜 委托专业机构负责。

A.1.1下行先导端部电荷的电场强度

附录A (资料性)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局限性

避雷针对雷电的吸引作用(以偶极子负雷电为例),可用戈尔德(1945)给出的公式(1)计算。假 设雷电通道的电荷按指数分布,即电荷密度在下行先导顶端最高,而朝着云端则按指数衰减。在理想大 *上空H高度处,一个点电荷*下面的电场强度为:

1.8×1010* 1 = ...(A.1 H²

1.8×100 E = H²

下行先导端部电荷间的吸引力

公式(A.2)说明了避雷针产生的上行先导对雷电的吸引作用,避雷针又叫引雷针。

A.2避雷针的保护作用

A.2.1临界电场击穿强度E

临界击穿 强度是指声电下行先 米距离的电弧放电所需要的值。

闪击距离定义为下行先导端部离*面某一高度质量、安全保证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在这一高度下最终的空气间隙正好达到临界的击穿 强度。瓦格纳(1963)假设下行先导端部与向上先导端部的临界击穿强度为500V/m至600V/m之间, 闪击距离可由公式(A.3)计算:

为了方便计算,公式(A.4)简化为公式(A.5): r=100.65

用几何法来解决保护范围的问题是基于这样的概念:闪电进展到某一点时,如该点的避雷针构成了 入*的最短通道,则雷电将优先打在避雷针上而不打到*面上。从多高的距离上可以发生这种雷击的问 题可用简单的几何学算出,富兰克林把这一临界高度称之为“闪击距离”

A.2.3.145°角折线法

A.2.3.2滚球法。 滚球法是几何模拟法,它以放电路径几何距离的长短作为避雷针保护的判据。假设雷电先导从雷云 出发不受*面任何特征影响,即自由发展的放电。当雷电先导到达距*面一定高度h时,先导才开始 向*面突出物偏转。从偏转点p到避雷针尖的距离为击距r, 弧下的面积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单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见公式(A.6):

A.3避雷针的拦截作用

A.3.2两次雷击的时间间隔

A.3.3电晕放电对下风向的屏蔽作用

某路道路改建工程及综合管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2πEgVA (d²+n2)²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