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7797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设计与制作按照HY/T071要求。 宜选择绿潮起始海域为目标海域,在合适位置投放浮标。 浮标数据采集方法按照HY/T071和GB/T12763.2执行,

9.2.1海水化学要素

与绿潮藻和微观繁殖体调查与监测同步进行。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按照GB/T1276 B/T12763.9和GB/T17378.4执行

松蒸公路姚泾河桥地下障碍物处理的施工方案9.2.2沉积物化学要素

根据需要选做其他生物要素(见4.1.1)。其中,固着绿潮藻调查与监测宜同步进行底栖生物和 动物调查与监测;漂浮、悬浮绿潮藻和微观繁殖体调查与监测宜同步进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微 周查与监测。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按照GB/T12763.6和GB/T12763.9执行

10.1绿潮藻分类鉴定

10.1.1形态学鉴定

态学鉴定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绿潮藻样品置于样品盘中,加人经过滤的灭菌海水将其充分分离; 根据藻体颜色、分枝、叶状体和其他藻体组织形态、藻体基部假根或断裂情况、细胞显微结构等 特点,进行形态学鉴定,可参考文献[5]~[7]

形态学鉴定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a) 绿潮藻样品置于样品盘中,加人经过滤的灭菌海水将其充分分离; b) 根据藻体颜色、分枝、叶状体和其他藻体组织形态、藻体基部假根或断裂情况、细胞显微结 特点,进行形态学鉴定,可参考文献[5]~[7]

10.1.2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a) 1M1 根据形态种类选取代表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b2 广 每株取藻段不超过300mg,用蒸馏水冲洗3次,提取基因组DNA; C+ 1M 获得的基因组DNA溶液放于冰箱冷藏(4C)保存,作为后续PCR扩增模板;如果一周内无法 进行后续实验,应放一20C冷冻长期保存; d)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宜采用ITS和5S基因片段(见附录B); eP 扩增的DNA片段经纯化后进行测序; f 1 利用获得的DNA序列确定种类; g) 样本中优势种和主要类群应鉴定到种,短时间难以鉴定到种的可进行必要的特征描述,暂以未 知种(sp.)表示。

10.2于重与湿重测定

形态学分类后的绿潮藻样品进行湿重和干重测定,步骤要求如下: a)每组样品放人网袋(网孔尺寸:1mm~3mm),置于变频脱水机中,以300r/min转速脱水 1min,或用手摇式脱水机脱水2min; b)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1g; c) 湿样品均匀薄层平铺在锡箔纸上,放入烘箱,60C烘干12h; d) 待温度降至室温后取出样品,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1mg; e) 结果记录于表A.2~表A.6。

形态学分类后的绿潮藻样品进行湿重和干重测定,步骤要求如下: a) 1 每组样品放人网袋(网孔尺寸:1mm~3mm),置于变频脱水机中,以300r/min转速脱水 1min,或用手摇式脱水机脱水2min; 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1g; C 湿样品均匀薄层平铺在锡箔纸上,放入烘箱,60C烘干12h; d) 待温度降至室温后取出样品,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1mg; 结果记录于表A.2~表A.6。

水体中微观繁殖体培养和计数步骤要求如下: a)取500mL充分混匀的海水样品加人灭菌烧杯中,按比例加人培养液(可用PES培养液,附录 C中C.1)和0.5mL二氧化锗(GeO2)储存液(见C.2)以抑制硅藻生长,每个站位设3个平 行组; b)烧杯放置于光照培养箱培养,培养条件:温度18C、光照强度50001x~80001x、光周期 12h:12h(光照:黑暗时间); c)每5d补充一次培养液; d)培养约15d之后,微观繁殖体萌发生长为1cm~3cm幼苗,用放大镜对幼苗进行计数。

10.3.2沉积物微观繁殖体培养和计数

沉积物中微观繁殖体培养和计数步骤要求如下: a) 称取20g沉积物样品置于灭菌烧杯中,加人500mL灭菌海水、合适比例培养液(可用PES培 养液,C.1)与0.5mL二氧化锗储存液(见C.2); b)放置于光照培养箱,培养条件同10.3.1; c)培养约15d之后,微观繁殖体萌发生长为1cm~3cm幼苗,用放大镜对幼苗进行计数。

10.3.3微观繁殖体种类鉴定

微观繁殖体种类鉴定要求如下

HY/T0331—2022

用消毒镊子随机取出幼苗; 幼苗用蒸馏水漂洗2次~3次,再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转移到1.5mL灭菌离心管中,按10.1.2 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不能立即鉴定的样品,宜一20C冷冻长期保存。

固着绿潮藻总生物量计算

11.2漂浮绿潮藻生物量计算

式中: BL 该调查站位单位面积漂浮绿潮藻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²); 该站位拖网获取的平均绿潮藻生物量,单位为克(g); D 取样网口宽度,单位为米(m);

2 b:XS; Bsubstrata = 台SX1000

BL 该调查站位单位面积漂浮绿潮藻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 该站位拖网获取的平均绿潮藻生物量,单位为克(g); D 取样网口宽度,单位为米(m):

L一取样网拖曳长度,单位为米(m)。 11.2.2对于漂浮绿潮藻密集、连续分布的海域,单位面积漂浮绿潮藻生物量按公式(5)计算:

11.3悬浮绿潮藻生物量

悬浮绿潮藻生物量按公式(6)计算:

11.4微观繁殖体丰度

.4.1 水体绿藻微观繁殖体丰度按公式(7)计算:

式中: As— 沉积物中微观繁殖体丰度,单位为株每克(ind./g); N 一—每组培养获得的幼苗数量,单位为株(ind.); G一培养的沉积物重量,单位为克(g)。

采样记录和表格填写整理要求如下: a)鉴定、计数及测定结果等,分别填写于调查采样和鉴定记录表(见附录A中表A.2~表A.7); b) 按GB/T12763.1相关规定填写和整理记录表; 环境要素按GB/T12763.2、GB/T12763.3、GB/T12763.4、GB/T12763.6、GB/T12763.7 GB/T12763.9规定整理和填写相关表格。

12.2样本核对、登记和保存

HY/T0331 2021

样本核对和登记保存要求如下: a) 根据调查记录,核对各站取得的样本数; 样本统一编号,按站位分别整理,核对编号、标签; 按前述要求处理保存不同样本; d) 烘于样本可保存于于燥的冷藏室,定期检查以防止霉变

样本核对和登记保存要求如下: a) 根据调查记录,核对各站取得的样本数; 6 样本统一编号,按站位分别整理,核对编号、标签; c) 2 按前述要求处理保存不同样本; d 烘干样本可保存于于燥的冷藏室,定期检查以防止霉变

12.3图件绘制和影像资料整理

图件绘制和影像资料整理要求如下: a) 绘制各调查区域内固着绿潮藻,漂浮绿潮藻和悬浮绿潮藻生物量时空分布图;考虑绿潮藻斑块 状分布特征,宜用饼状图表示; b) 绘制各调查区内微观繁殖体分布图,可采用等值线图或饼状图; c) 根据需要选择绘制环境要素图件; d) 整理现场调查与监测影像资料,每份文件标注必要信息。

图件绘制和影像资料整理要求如下: a) 2 绘制各调查区域内固着绿潮藻,漂浮绿潮藻和悬浮绿潮藻生物量时空分布图;考虑绿潮藻 状分布特征洛阳新区村民安置居住区王庄村室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宜用饼状图表示; b) 绘制各调查区内微观繁殖体分布图,可采用等值线图或饼状图; 根据需要选择绘制环境要素图件; d) 整理现场调查与监测影像资料,每份文件标注必要信息。

12.4报告编写与资料归档

12.4.1调查与监测报告编写

附录A (资料性) 录潮藻采样和分析记录表

表A.4漂浮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SGBZ-0122杯型基础施工工艺标准表A.6微观繁殖体采样记录表

表A.6微观繁殖体采样记录表

表A.7绿潮藻样品鉴定与生物量统计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