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规范.pdf

DB14T 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4T 2536—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7141
VIP资源

DB14T 2536—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4T 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体系规范.pdf

电力企业是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 行工作;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工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各业务部门的双重预 防体系建设,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管理 和指导工作:企业岗位员工应根据岗位职责分工开展双重预防工作

程中,体现风险辨识、风险管控、德惠排省 川教育和持续改进等过程中与所有适用层级和岗位的人员的协商和参与。 体现全体员工协商和参与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开展全员风险辨识评估;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涵盖安全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 作业活动等各方面,贯穿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确认不同层级、岗位员工的管控责任,开展全员风险管控; 落实全员隐患排查责任,开展多种类型的隐患排查活动; 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不同层级、岗位的员工得到相关教育; 总结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的问题,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意见,持续改进运行绩效,

GB 1886.36-2015 食品添加剂 留兰香油4.3.1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组织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体系: 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目标 保障各种资源投入; 负责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 组织重大级以上隐患的治理和验收: 负责重大、特别重大风险隐患的通报和上报; 每月应至少组织开展1次月度隐患排查治理分析总结会议; 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1次风险分级管控分析总结会议; 每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部门)至少进行1次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分析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4. 3.2分管安全负责人职责

4.3.3其他分管负责人职责

企业其他分管负责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DB 14/T 25362022

负责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双重预防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 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3.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建立制度文件,明确责任体系; 组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 负责双重预防体系实施监督; 协调督促各部门开展工作: 对各部门、岗位双重预防体系履责情况进行考核; 定期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

4.3.5部(科)室职责

部(科)室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督办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总结分析,完善风险信息

4. 3. 6 车间职责

车间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 3.7班组岗位职责

班组岗位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参加与工作相关风险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掌握职责范围内所有风险及其管控措施: 掌握职责范围内可能存在的隐患: 落实岗位日常风险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工作职责,

双重预防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制度: 持续改进工作制度;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并下发经主要负责人批准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工作制度和方 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组 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 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

收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本企业适用的国家现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监管要 求;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作业票制度等: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或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案例 企业相关方安全资料; 其他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6.1.1.1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责任明确”的原则。

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责任明确”的原则。

6. 1.1.2 作业活动

应包括所有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

6. 2. 1辨识类型

6. 2. 1. 1全面辨识

DB 14/T 25362022

电力企业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由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各专业、各部门、 各岗位辨识分管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

6.2.1.2专项辨识

出现以下情况时,责任单位应开展一次专项辨识: 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前;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连续停工停产一个月以上的复工复产时; 本企业发生重伤、死亡事故或较大涉险事故、出现重大级以上隐患或本行业内发生重特大事 故后; 本企业所在地区存在极端恶劣天气、发生过自然灾害的

危险源辨识从空间、流程方面考虑,其范围如: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 施、材料工器具、作业环境、作业过程、管理制度等。 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包 活心理、生理、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 竟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和其他作 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包括机构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及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辨识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采取不同辨识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 作业危害分析法(JHA)(见附录C); 安全检查表法(SCL)(见附录D);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见附录E):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见附录F)

电力企业针对辨识出的风险划分不同的风险类型,一般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及伤害类型进行划分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塌、锅 、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室息及其他伤害。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应进行定性、定量、半定量等方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常 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 风险矩阵分析法(LS)(见附录G);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见附录H)

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包括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小风险 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较小风险可采 上述四色以外的颜色标示,如:白或者绿。

6.4.1管控措施制定原则

DB14/T25362022

电力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规程并结合实际,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制定并 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时应充分考虑措施的合理性、充分性、可操作性、经济性、是否产生新的

6.4.2管控措施类别

6. 4. 2. 1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 消除或减弱危险源的风险性; 更新工艺、系统设计及设备设施; 替代有害物质; 物理隔离措施; 监控、监测、检测

工程技术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 消除或减弱危险源的风险性; 更新工艺、系统设计及设备设施; 替代有害物质; 物理隔离措施; 监控、监测、检测。

6. 4. 2. 2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 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配足人员; 制定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定期开展安全性评价和职业危害设施评价; 加强运行监视和高危作业安全监督。

6.4.2.3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 一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培训; 一一岗位风险培训; 一一隐患排查治理方法培训; 一应急处置方法培训。 .4.2.4个体防护 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应包括但不限于: 常规防护:防护服、耳塞、绝缘鞋(靴)、防护眼镜、绝缘防护手套等: 一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根据需要佩戴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如使用防毒面罩、正压式空 气呼吸器等。

6. 4. 2. 4 个体防护

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应包括但不限于: 常规防护:防护服、耳塞、绝缘鞋(靴)、防护眼镜、绝缘防护手套等;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根据需要佩戴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如使用防毒面罩、正压 气呼吸器等。

6.4.2.5应急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 编制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 开展应急演练。

6.4.3重大以上风险管控方案

DB 14/T 25362022

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落实重大以上风险管控方案。方案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风险点、 危险源、管控措施、管控单位、管控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

电力企业应根据全面风险辨识结果编制安全风险台账。安全风险台账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点、危险 源、风险类型、风险描述、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单位和责任人、管控时限、辨识名称、辨识时间。 电力企业应根据风险管控要求和责任,建立企业、部(科)室、车间、班组岗位不同层级的风险管 空清单(见附录I),配发岗位作业人员的岗位风险告知卡(见附录I) 专项辨识评估后应更新完善安全风险台账及企业、部(科)室、车间和班组岗位风险管控清单,

6. 6. 1 管控原则

风险管控应按照分级、分专业、分区域管控的原则开展管控,上级管控的风险在下级责任范围内的, 下级应同时管控。

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层级管控,逐一分解落实管控责任。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应同时 负责管控: 特别重大风险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管控,企业集团总部主要负责人挂牌管控; 重大风险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管控,企业集团总部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挂牌管控: 较大风险由分管负责人和部(科)室管控; 般风险由车间管控; 较小风险由班组岗位管控

5. 6. 3分专业、分区域

在分级管控基础上,还应对安全风险进行分专业、分区域管控: 可按锅炉、汽机、电气、化学、热工、输煤、脱硫、脱硝、除灰、信息通信等专业进行管控; 各部门、车间应管控责任区域范围内的风险,

急惠类型分为人身安全隐惠、电力安全事故隐惠、设备设施事故隐惠、大坝安全隐惠、电力监控 路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隐患和其他。

7.2. 1隐患等级分类

隐患分为特别重大级隐患、重大级隐患、 较大级隐惠、 一般级隐患和较小级隐患。缺陷是广义上的 隐患,缺陷的排查治理是隐患排查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2.2特别重大级隐患

特别重大级隐惠包括:

DB14/T25362022

7. 2. 3 重大级隐患

DB 14/T 25362022

7.2. 6 较小级隐患

根据电力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企业级、部(木 、车间级、班组岗位级。

7. 3. 2排查计划

电力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活动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明确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 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等,

形式直米用白吊排查、综合生排查、 防大风、防冰鸯等)、事故类比排查、地质灾害排查等

7.3. 4 排查周期

电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管理特点,结合风险特性及管控要求,制定隐患排查周期。排查周期制定 宜参照以下规则: 一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性,每季度组织一次专业性排查: 根据季节性特征,企业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日常排查根据检查内容确定检查频次; 重点时段和节假日前组织隐惠排查; 当同类企业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应当按照隐患分类分级的原则进行登记

DB14/T25362022

隐惠治理至少应满足以下要求: 隐惠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原则: 排查过程中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制定整改前防范措施: 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

Z. 4. 2 隐患治理

电力企业要建立隐惠管理合账, 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整改资金、整改措施和 整改期限,限期将隐患整改到位, 隐患整改工作涉及其他单位的,电力企业应制定监控措施并协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存在困难的应 报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7.4.3重大级以上隐患治理

7.4.3.1重大级以上隐患即时报告

管理部门报告。涉及消防、环保、防洪、航运和灌溉等重大级以上隐惠,电力企业要同时报告地方人民 放府有关部门。重大级以上隐患信息报告应包括:隐患名称、隐患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隐患危害程度 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报告单见附录L)

对于重大级以上隐惠,由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级以上隐惠治理方案。方案应包 括以下内容: 隐惠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责任单位和协作单位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防止隐患进一步发展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7.4.3.3治理实施

对排查发现的特别重大级隐惠,由隐惠所属企业的集团总部主要负责人挂牌治理,对排查发现的重 大级隐患,由隐患所属企业的集团总部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挂牌治理,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 重大级以上隐患治理工作。 在重大级以上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 练,实现可控在控。在重大级以上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电力企业应当停工停产 或者停止运行存在重大级以上隐惠的设备设施,撤离人员,并及时向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和地方电力管 理部门报告

DB 14/T 25362022

隐患治理完成后,由生产技术部门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验收 合格后予以销号。如验收不通过,则由责任单位重新开展治理工作,直至验收合格。 重大级以上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对重大级以上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若验收通过,提交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审查,若验收不通过,通知责任部门继续整改治理。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验收通过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申请核销隐惠。 对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检查发现并提出整改要求的重大级以上隐患,按照重大 级以上隐患治理流程组织验收,企业内部验收通过后,需经提出隐患整改要求的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 施工和生产

7. 6 隐患统计上报

年月0日前日压国家能源局派出 地方电力管理部门报送 充附时张

7.7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急惠所在单位应对隐惠排查治理的结果进行记录, 建立隐惠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K)。 急患排查治理台账内容至少包括:排查日期、排查方式、排查人、隐患地点(风险点)、隐患描达 类型、隐患等级、治理措施、隐患分析、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期限、验收人、验收日期等。

电力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风险公告栏,公示企业安全风险分布图及存在的重大以上 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 全面和专项风险辨识完成后,电力企业应将辨识评估得出的重大以上安全风险台账按相关规定上 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

电力企业应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向从业人员通报隐惠排查治理情况: 隐患涉及相邻地区、单位或者社会公众安全的,电力企业应立即通知相邻地区、单位,立即 报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并在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发现重大级以上隐患后,电力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公告栏,公示重大级以上隐 患治理情况;并按相关规定及时向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 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电力企业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双重预防体系日常运行的信息化管理,至少包括: 实现对安全风险记录、管控、统计、分析改进、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风险数据库和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的更新维护:

DB14/T25362022

实现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过程跟踪、逾期报警、统计、分析改进、信息上报的信息化 管理: 一实现风险与隐患数据的集成,通过隐患治理数据分析风险管控情况。 宜采用移动终端以提高风险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工作的效率。

电力企业应按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地方电力管理部门和上一级公司要求,通过信息平台报告 企业的风险隐患信息,内容应包括: 安全风险台账; 隐患治理台账; 年度及专项风险辨识报告: 重大以上风险管控方案; 重大级以上隐惠治理方案

电力企业应组织企业员工开展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培训至少包括: 全面风险辨识评估前组织对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部(科)室负责 人、车间负责人等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开展1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培训, 内容包括风险隐患基本知识、风险辨识方法、评估方法、辨识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且不 少于4学时; 全面辨识评估完成后1个月内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培训,内容应包含重大以上 安全风险清单、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且不少于2学时;专项辨识评 估完成后1周内对相关作业人员开展培训; 每年至少组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部(科)室负责人、车间负责 人进行1次事故隐惠排查治理专项培训,且不少于4学时; 每年至少对班组岗位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技能培训,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方法、治 理流程和要求、作业区域常见事故隐惠的识别,且不少于2学时

电力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资料进行保存,并分类建档管理。资料至少应包括: 风险点清单、全面和专项辨识评估报告、安全风险台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等文件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落实情况记录: 风险管控记录; 隐惠排查治理台账: 重大隐患排查记录、治理方案、治理记录等; 月度分析总结会议记录和报告:

电力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惠排查治理资料 风险点清单、全面和专项辨识评估报告、安全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落实情况记录; 风险管控记录: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重大隐患排查记录、治理方案、治理记录等; 月度分析总结会议记录和报告:

SN/T 3019.1-2011 电子电气产品中卤素的测定 氢弹燃烧-离子色谱法DB 14/T 25362022

双重预防体系年度运行分析报告。

年度和专项风险辨识报告、重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至少保存3年,其他风险辨识后和隐患。 存1年,其余相关性文件保存1年,

JT/T 1442-2022 乡镇运输服务站运营服务规范12.1隐患治理持续改进

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应至少组织分管负责人及相关部(科)室责任人和车间负责人召开1次月 度分析总结会议,对隐患产生的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管等六方面深入进行分析,会议内容包括: 通报重大级以上隐惠的排查治理情况: 通报月度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报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2.2风险管控持续改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