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52-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pdf

SL52-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295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52-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pdf

工程施工时,按照设计和施工要求,将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 物的平面位置、高程测设到实地的测量工作

测量放样时架设仪器的点。

setting out station

setting out poin

GB/T 27980-2011 马病毒性动脉炎诊断技术setting out point

将建筑物设计轴线、特征点或轮廓点测设到实地上的点。

installation survey

隧道(井巷)贯通后,相向(或单向)掘进的施工中线在贯 通面处的偏离值。包括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和竖向贯通 误差

2. 1. 7 变形监测

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水平 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等进行的测量工作。

2. 1. 8 竣工测量

为获得各种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等施工完成后的平面位 置、高程及其他相关尺寸而进行的测量,

A. 钢带尺的横截面积; 固定误差:

3.1.1平面控制网宜布设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网、三角形 网或导线网。GPS网、三角形网和导线网应按二等、三等、四 等、五等划分。各种等级、各种类型的平面控制网,均可选为首 级网。平面控制网适用范围应按表3.1.1执行。

3.1.1平面控制网宜布设为全球定位系统(GPS)网、

3.1.1各等级首级平面控制网适用范目

3.1.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和布设密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 建筑物对放样点位的精度要求确定。 3.1.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等级,应根据地形条件和放样需要决 定,宜为1~2级。但无论采用何种梯级布网,其最末级平面控 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邻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 于±10mm。 官选左坝轴线成主要建筑物附近

3.1.2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指标和布设密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及

定,宜为1~2级。但无论采用何种梯级布网,其最末级平面控

3.1.4平面控制网的起始点,宜选在坝轴线或主要建筑物附近, 以使最弱点相对远离坝轴线或放样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区。 3.1.5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应根据建筑物总体布置、施工区

3.1.4平面控制网的起始点,宜选在坝轴线或主要建筑物附近,

施工区现有地形图和必要的地质资料。 2 规划设计阶段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成果。 3 枢纽建筑物平面总布置图。 4 相关的测量规范、测量技术报告和招投标文件资料

3.1.6对于直线形建筑物,应在其主轴线或其平行线的两端布 点并宜纳入平面控制网内。 3.1.7技术设计时应针对工程施工的精度和放样要求,进行网 形的精度估算,确定最优方案

3.1.8平面控制网,应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布设的

制网点建立联系。将观测边长投影到测区主施工高程面上,采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统进行计算。

2平面控制网选点、埋设及机

3.2.1平面控制网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 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离障碍物(距上、下和旁侧)不宜小于 2.0m,应避免视线通过吸热、散热不同和强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如烟、高压线等)。处于地势陡险的点位应采取措施便于标石 造埋和观测

1GPS网的点与点之间宜通视,但在需要采用常规测量法 加密及施工放样区域,GPS网点应保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通视 方向。 2点位宜选在安置仪器方便、顶空开阔地带。视场内障碍 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 3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 200m以上、远离高压电线50m以上。

近施工区并对主要建筑物的放样区组成有利的图形。对能够长 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平面控制点,应考虑图形结构和便于 密。控制网点的分布应做到坝轴线下游的点数多于坝轴线上游 点数。

3.2.5观测墩上的照准标志,可采用各式垂直照准杆、平面 牌和其他形式的照准设备。照准标志的形式、尺寸、图案和 颜色,应与边长和观测条件相适应,图样应按附录A的规定 执行。 3.2.6强制归心装置的顶面应埋设水平,其不平度应小于4'。 照准标志中心线与强制归心装置中心的偏差不应大于1.0mm。 3.2.7平面控制埋石点均应绘制点之记。必要时应拍摄近景、

3.2.6强制归心装置的顶面应埋设水平,其不平度应

3.2.7平面控制埋石点均应绘制点之记。必要时应拍摄近景、 远景照片。

3.3.1三角形网宜布设成边角网,应联测3个及以上已知点。 当采用一点一方向作起算时,应联测另一个已知点作检核。网中 的边长宜全部观测,方向可部分观测。 3.3.2对于三角形网点布设应根据工程条件和特点以满足工 程要求为主。组成的三角形各内角宜为30°~150°。当图形 条件欠佳时,在满足点位精度要求时可适当放宽图形结构 要求。

测角和测边的精度匹配应满足式(3.3.3)的要求:

ma ms V2p S× 103

式中 m3 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S一测距边长,m; p=206265"。 2 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3 仪器高、棱镜高(规牌高)的量取至1mm。 4四等及四等以下控制网,可用不同时段的单向测距代替 往返测距。

表3.3.3三角形网技术要求

注1:光电测距一测回为:照准1次,读数4次。 注2:测距仪分级技术规格见表3.6.1。

表3.4.1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3.4.2采用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的首级网时,导线宜布置成 环形结点网。导线网结点间长度不应大于表3.4.1中规定导线总 长的 0. 7 倍。

长的0.7倍。 3.4.3加密导线宜以直伸形状布设,附合于高等级控制点上。 各导线点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4.4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测角和测边精度匹配与三角形网测量 技术要求一致,四等及四等以下导线网,可用不同时段的单向测 距代替往返测距

3.4.3加密导线宜以直伸形状布设,附合于高等级控制点

3.4.4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测角和测边精度匹配与三角形网测量 技术要求一致,四等及四等以下导线网,可用不同时段的单向测 距代替往返测距。

3.5.1水平角观测的仪器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应按GB/T17 的规定执行,

3.5.2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操作程月

观测应按GB/T17942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目标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晴天的日 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2应待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一致后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 仪器应使用测量伞遮阳。 3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 紧,微动螺旋宜使用中间部位。精确照准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 应为旋进方向。 4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移不应超过一格。当偏移 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5对于二等平面控制网,目标垂直角超过士3°时,应在瞄 准目标后读定气泡的偏移值,进行垂直轴倾斜改正。对于三等、 四等三角网的角度观测,目标垂直角超过土3°时,每测回间应重 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有纵轴倾斜补偿器的全站仪和电 子经纬仪不受本条的限制。

3.5.3采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进行水平方向观测时,可不进

盘,使各测回读数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1标称精度为1"的光学经纬仪第k测回配置水平度盘位置 的计算公式为:

2标称精度为2"的光学经纬仪第k测回配置水平度盘位置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k一 第k测回零方向水平度盘的配置值; m 按三角形网等级规定的测回数; k——测回序号(k=l,2,…,m); i'—一水平度盘最小间隔分划值,("),DJ1型为4',DJ2 型为10。 3.5.4若测站方向数超过6个时,可考虑分组进行观测。分组 观测时应包括2个共同方向,其中1个为共同零方向。其2组共 同方向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3.5.5采用方向观测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5.5的规定

3.5.6水平角观测误差超过表 3. 5.5 的要求时,应在原来度益

位置上进行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2C超限,该测回应立即重测, 日不计重测测回数。 2同测回2C较差或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超限,可重测 超限方向(应连测原零方向)。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测站 方向总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 3因测错方向、读错、记错、气泡中心位置偏移超过一格 或个别方向临时被挡,均可随时进行重测。 4重测应在全部测回数测完后进行。当重测测回数超过该 站测回总数的1/3时,该站应全部重测。

3.5.7观测导线水平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2个方向时,采 用左、右角观测法观测。即在观测总测回数中,按奇数测回和偶 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以左角 起始方向为准换置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后相加,其 与360°的差值不应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当方向数多于 2个时,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和观测限差与相应等级的三 角形网测量相同。 2如导线较长,且导线通过地区有明显的旁折光影响时, 应将总的测回数分为日、夜各观测一半。 3在短边的情况下,应采用三联脚架法观测。 3.5.8观测手簿的记录、计算,可采用设置相应限差的软件进 行,并直接输出水平角记录计算结果。如采用专门表格手工记录 时,观测数据的划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和分的 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应同时更改 相关数字。 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应连环更改。 3距离测最中,每洲回开始应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

3.5.8观测手簿的记录、计算,可采用设置相应限差

行,并直接输出水平角记录计算结果。如采用专门表格手工记录 时,观测数据的划改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角观测的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和分的 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应同时更改 相关数字。 2天顶距观测中,分的读数在各测回中不应连环更改。 3距离测量中,每测回开始应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

读、记尾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应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

读、记尾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应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 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应只划改1次。 3.5.9水平角观测结束后,其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三角形网测角中误差:

导线网测角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 1)按左、右角闭合差计算:

2)按导线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ww mg=± 3n

[△4] mg=± 2n

式中W 三角形闭合差,("); 左、右角之和与360°之差,("); f: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 n 三角形个数或计算f。的测站数; N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3.6.1根据光电测距仪出)的标称精度,按D=1km的测距中 误差,测距仪的精度分为四级,其技术规格应符合表3.6.1的 规定。

表3.6.1测距仪的精度分级

或灰尘沾污。 5晴天作业时,测站主机应打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严 禁将仪器对准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应离人。迁站 时,仪器应装箱。 6观测时气象数据的测取及各项观测限差应符合表3.6.2 的规定,若出现超限时,应重新观测。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现象 时,应分析原因,待仪器或环境稳定后重新进行观测。 7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镜站)附近,离开地面 和人体1.5m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应通风数分钟,气压表应置 平,指针不应滞阻。在高原地区应采用高原测温计测量温度

3.6.4测距边归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3.6.4测距边归算应符合下列规

1经过气象、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为水 平距离。必要时加入周期误差改正。 2测距边的气象改正可按仪器说明书给出的公式计算,精 确的气象改正应按GB/T16818中的公式进行计算。 3测距边的加常数、乘常数改正应根据仪器检验的结果 计算。 4测距边的倾斜改正、投影改正计算方法见附录B。 3.6.5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一次测量观测值中误差

对向观测平均值中误差:

Pdd mp=± 2n

Pdd mD=± 2 1

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3.7.1GPS网按相邻点的精度分为四个等级(见表3.7.1)。在 布网时,可逐级布设或布设同级全面网,常规网可与GPS网组 成混合网

表3.7.1GPS网精度分级

3.7.2各等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应采用相应等级对应的 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边长值应取实际平均边长,基线长度中误 差应按式(3. 7. 2)计算

3.7.2各等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c应采用相应等级对应的

g =± Va* + (6D)

表3.7.3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

3.7.4布设GPS网时,应联测3个及以上已知点做起算。当采 用一点一方向作起算时,应联测另一个已知点作检核。GPS首 级网宜根据需要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3.7.5GPS网点的高程联测应根据施工要求确定。高程联测点 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且分布均匀、密度适中。联测的高程点数 量应按高程拟合曲面的要求决定。若施工区域已布设四等水准 点,可用GPS方法选择若干水准点进行GPS观测,求得施工区 域的高程异常值。

3.7.6GPS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7.6的规定

表3.7.6GPS测量技术要求

上:观测时致数1.6, 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 设站点数不小于GPS网总点数的60%

3.7.7GPS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测前根据测区的平均经度、纬度和作业日期编制GPS 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根据该表进行同步观测环图形设计及观测时 设设计,编制出作业计划进度表。 2GPS网测量不观测气象元素,只记录天气情况。 3GPS接收机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天线安置应 亚格对中。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 仅天线高一次,两次较差应小于2mm。 4观测时,应避免在接收机10m以内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B.7.8GPS观测外业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记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站点名、观测日期、天气情况、时段号、记录员 姓名。 2)观测的开始与结束时间。 3)接收机类型及其出厂编号、天线号码。 4)天线高量测值。 2记录项目应在现场记录,字迹清楚、整齐。 3外业各时段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 人计算机。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录入计算机时,不应进行编 辑、修改。 3.7.9GPS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应进行异步环、同步环和复测基 线检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

3.7.7GPS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3.7.7GPS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测前根据测区的平均经度、纬度和作业日期编制GPS 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根据该表进行同步观测环图形设计及观测时 段设计,编制出作业计划进度表。 2GPS网测量不观测气象元素,只记录天气情况。 3GPS接收机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天线安置应 严格对中。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 取天线高一次,两次较差应小于2mm。 4观测时,应避免在接收机10m以内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

Wx≤3/ng W,≤3Vng W,≤3/ng W=w?+w+w? W≤ 3/3ng

式中 Wx、W,、W, 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W 异步环全长闭合差,mm; 异步环中基线边个数; g一基线长度中误差,mm。 2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为异步环闭合差限差 值的1/2。 3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式(3.7.9-2)的规定:

制网的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在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 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x dVay、dVz)均不应超过2o。 3.7.12GPS网进行约束平差后控制网的精度应符合表3.7.1 的规定。

数据不能满足3.7.9条的要求时应重测。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 安排进行同步观测

3.8外业成果整理和平差计算

3.8.1平差计算前,应对外业观测记录手簿、平差计算起始数 据,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校对。

3.8.1平差计算前,应对外业观测记录手薄、平差计算起始数 据,再次进行全面的检查校对。 3.8.2控制网各项外业观测结束后SJ 50973.13-2004 SYV-50-2-51、SYYZ-50-2-51型实心聚乙烯绝缘柔软射频电缆详细规范,应进行各项限差的验算。 3.8.3平面控制网计算成果中应包含起算数据、观测数据和必

3.8.2控制网各项外业观测结束后,应进行各项限差的

权测角(或方向)中误差,相对点位中误差、各边边长中误差和 方向中误差、各待定点点位中误差和各点点位误差椭圆元素。 3.8.4内业计算数字取位的要求应符合表3.8.4的规定

表3.8.4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

.8.5 平面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对下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1 技术设计书。 2 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3 控制点点之记、平差计算成果资料及平面控制网图。 4 检查报告。 5 # 技术总结。 6 仪器检定资料

3.9.1平面控制网建成后,应加强维护管理,保障控制网点的 正常使用和安全。 3.9.2建网后形成平面控制网布置图,各等级控制点应有醒目 的保护设施,观测墩应有保护标芯的装置。 3.9.3当控制网点被人为或施工破坏后,且确认还需要此点位 存在,应立即重建该控制点,以该点原等级测量,点名不同于原 点名。

3.9.4随着工程的进展DB12T 557-2015 冷链物流 冷库技术规范,应根据需要逐步扩展、加密控制网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