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066-2020 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及环境监测配置技术原则.pdf

Q/GDW 12066-2020 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及环境监测配置技术原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6997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2066-2020 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及环境监测配置技术原则.pdf

6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配置原则

6.1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配置原则

Q/GDW 120662020

6.1.1敷设在隧道内的330干伏及以上电缆本体应配置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护 层接地电流监测系统。 6.1.2敷设在一级电力隧道内的110(66)千伏及以上电缆本体应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护层接 地电流监测系统;220干伏电缆本体可配置局放在线监测系统。 6.1.3敷设在二级电力隧道内的110(66)千伏及以上电缆本体应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护层接 地电流监测系统。 6.1.4敷设在三级电力隧道内的110(66)千伏及以上电缆本体可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护层接 地电缆监测系统。 6.1.5具体二、二、三级电缆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配置可参照附录B。

GM/T 0092-2020 基于SM2算法的证书申请语法规范7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要求

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应满足Q/GDW11455中相关要求。隧道内宜配置环境监控系统,采用在线实时 监控模式,对电缆隧道集中监控。宜具有以下功能: 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温度、火灾监控和报警: 6) 可燃气体浓度、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监测; C 实时监控电缆隧道内积水水位; 电缆井盖状态监测和远程开启; e) 监控系统主机应能将处理过的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通信系统应确保隧道内运维人员与监控中 心及外部正常通讯。

.2.1测温系统应能对由于电缆过热或外力因素造成的明火等各种火源而引起的隧道环境热量变化进 实时监测并预警,预警信息应能自动通知到相关人员 .2.2温度异常报警可联动视频监控确认火灾真伪、联动防火门及相关灭火装置以阻断火势蔓延, 7.2.3监测设备应覆盖全隧道,且兼备系统故障自检测,可对光缆断点故障快速检测和定位

缆隧道内应设置水浸探测器,并与排水系统联动

7.4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7.4.1在隧道入口、集水井等有害气体易堆积处应设立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装置应能检测出毒有 害气体种类及浓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7.4.2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范围应覆盖全隧道,检测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

7.5隧道出入口(并盖)监控

隧道出入口可设置门禁系统,并盖可加装并盖监控装置,监控信号应通过安全接入方式传至监控中 心 实现电缆井盖的集中控制、远端开启、以及非法开启报警等功能

智能检机器人应能实现全隧道的实时动态巡检。主要功能包括 a)定时、遥控巡检。

GDW12066—2020 b) 可见光/夜视视频实时监控。 c) 红外热成像与故障报警。 d) 温湿度超限报警。 e) 火灾检测及应急消防功能。 f)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g) 监控及数据报表分析。 h) 交互式对讲平台等。

b 可见光/夜视视频实时监控。 c) 红外热成像与故障报警。 d) 温湿度超限报警。 e) 火灾检测及应急消防功能。 f) 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g) 监控及数据报表分析。 h) 交互式对讲平台等。

系统应确保隧道内运维人员于隧道监控中心及外

.8.1如隧道与轨道交通隧道或地下构筑物等产生交叉、穿越等,隧道建设初期,隧道内相关区域 及其他重点区域应安装沉降检测系统。 .8.2隧道投入运行后,必要时可增设沉降检测系统,

7.9.1视频监测系统应对电缆隧道出入口和隧道内重要设备和设施进行实时图像监视,实现在监控中 心可全方位掌控电缆隧道内设备的运行、安防、消防等实时情况的功能。 7.9.2视频监测系统应实现与门禁系统、火灾报警联动。 7.9.3摄像机的安装位置应减少和避免图像出现逆光,并能清楚显示出出入监控区域人员面部特征 等。 7.9.4 应具备至少三个月的数据储存能力。

8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要求

8.1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

8.1.1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宜布置在同轴电缆处。 8.1.2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应有稳定的电源供电,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应达到IP65。 8.1.3应具备至少1年的数据储存能力,储存内容包括等效放电量、相位、重复率,以及必要的局 部放电信号的原始波形等表征参量及检测辅助信息,数据库应具备自动检索、历史数据回放和数据导 出功能。

8.2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

8.2.1测温光纤敷设在单芯电缆表面,接头部位光纤应密绕,尽量全覆盖。 8.2.2光纤测温系统温度分辨率≤土1℃,系统测量的空间分辨率为:土1米;测温距离20公里,测 温通道不少于8个

8.3护层接地电流监测系统

8.3.1应能实时监测单芯电缆的金属护层电流值,并能实现数据上传。 8.3.2装置的信号采集单元分辨率应为12位及以上。 8.3.3应具备至少1年的数据储存能力储存内容包括监测时间、被监测设备相别、接地电流 参数信息。

Q/GDW 120662020

9.1对于一侧连接变电站的隧道其监测数据应采用光纤直接接入内网,两侧皆不与变电站连接的隧道 其监测数据也应接入内网,数据的接入及功能应与省级管控平台建设工作衔接, 9.2信息采集类终端及信息接入应严格执行国网信息安全要求规定。 9.3终端业务数据应加密储存。 9.4在终端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网络断开、访问业务系统出现异常、安全专控软件运行的情况,安全 专控软件应记录日志。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隧道内环境监测设备配置表 对于不同等级隧道内环境监测设备的配置,见表A.1。

表A.1隧道内环境监测设备配置表

B.1对于不同等级隧道内环境监测设备的配置, 见表B.1

于不同等级隧道内环境监测设备的配置,见表

Q/GDW 12066202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隧道内高压电缆监测装置配置表

表B.1隧道内高压电缆监测装置配置表

B.2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要求:

功能: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温度、火灾监控和报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监 测;实时监控电缆隧道内积水水位;典缆井盖状态监测和远程开启。

Q/GDW 120662020

隧道内电力电缆本体及环境监测配置

Q/GDW12066—2020目次编制背景..112编制主要原则.11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主要工作过程...115标准结构和内容..116条文说明..1210

Q/GDW 120662020

本技术原则依据《关于下达2019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写。 随着电力电缆隧道的广泛使用,电力电缆隧道内高压电缆日渐增多SN/T 5547-2022 水果携带南洋臀纹粉蚧检疫辐照处理技术指标,而针对隧道内电缆本体及环境 监测相关的技术标准则有所空缺。 为规范电力电缆隧道内电缆本体及环境监测工作,提升电力电缆隧道环境及本体状态的监测水平, 依据国家、行业、企业有关标准及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原则。

本技术原则充分考虑各网省公司电力电缆隧道运维管理特点,进一步总结运行经验,落实运维一体 化工作要求,深化电力电缆隧道内电缆本体及环境的状态管理,对隧道分级标准、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 配置原则、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配置原则、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要求、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要 求、信息接入及安全防护等内容进行规定

3与其他标准文件之间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18年9月,根据《2019年度国网技术标准制修订增补计划》,正式启动《隧道内电缆本体及环境 监测配置技术原则》修订工作,确定承担编写的单位及分工。 2018年12月,上海公司成立编写组。 2019年3月,完成大纲编写,上海公司牵头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 2019年6月,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写,并多次在上海、北京、江苏范围内征求意见。 2019年9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9年11月,国网设备部组织召开本技术原则统稿会,评审专家对送审稿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的意见。会后,编写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本技术原则有关章节和文字内容,形成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9章。第4章“隧道分级标准”根据《国网运检部关于加强高压电缆及通道分级 方护和断面管理的通知》(运检二[2017130号)对电缆通道的分级定义,对电力电缆隧道分级标准进行 了定义。第5章“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配置原则”对各级电力电缆隧道应配置的环境监测装置进行了规 定。第6章“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配置原则”对各级电力电缆隧道内针对电缆本体应配置的监测装 置进行了规定。第7章“隧道内环境监测装置要求”对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水位监测、有毒有害气体 监测、隧道出入口(井盖)监控、智能巡检机器人、通信、隧道沉降检测、视频监测等环境监测装置提 出了技术要求。第8章“隧道内电缆本体监测装置要求”对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 统、护层接地电缆监测系统等电缆本体监测装置提出了技术要求。第9章“信息接入及安全防护”对各

Q/GDW120662020

装置信息接入及安全防护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第4章中,根据国网公司文件《国网运检部关于加强高压电缆及通道分级防护和断面管理 工作的通知》(运检二[2017]30号)对电缆通道的分级定义标准,根据电力电缆隧道内运行电缆的最高 电压等级等因素,将电力电缆隧道分级为:一级电缆隧道、二级电缆隧道、三级电缆隧道。 本标准第5.1条中,考虑到运维技术手段的日渐提升,在规定了一级电缆隧道应配置的环境监测装 置后,提出宜配置智能监控巡检机器人、防外破和沉降监测装置 本标准第5.3条,考虑到三级电缆隧道可能设置在宜积水区域GB 50233-2014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提出可安装水位监测及自动排水, 本标准第7.2.2条,提出温度异常报警后,应联动消防装置,关闭防火门以阻止灾情蔓延。 本标准第7.5条,对电缆隧道智能井盖应具备的功能做出了归纳。 本标准第7.8.1条,明确了电缆隧道与轨道交通隧道或地下构筑物等产生交义、穿越等情况时应安 装沉降检测装置及沉降检测装置应安装的阶段, 本标准第8.1.3条,为追溯电缆本体局放数据,规定了电缆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应具备至少一年 的数据储存能力,并具备自动检索、历史数据导出等功能。 本标准第9.1条,根据电缆隧道两侧位置规定了电缆隧道的数据接入方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