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169-2021 油藏分类.pdf

SY/T 6169-2021 油藏分类.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26974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Y/T 6169-2021 油藏分类.pdf

SY/T 61692021

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含量大于50%)的沉积岩。其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

5.2.4.1.1火山碎屑岩

由火山碎屑物(含量大于50%)堆(沉)积后经过固结或熔结等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 角砾岩、沉凝灰岩等。

SZJG 44-2017 停车库(场)车辆视频图像和号牌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技术要求5.2.4.1.2喷出岩

熔岩流冷凝结晶而形成的火成岩,如玄武岩、安

5.2.4.1.3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成的火成岩

SY/T 61692021

SY/T 61692021

5.2.4.2 变质岩

5.2.4.3黏土岩 (泥岩)

主要由黏土矿物(多属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及粒度小于0.0039mm(大 )的细粒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沉积岩,裂缝发育时具有储集性。

储集岩空气渗透率大于500×10m。

5.3.3.1 一般低渗透

5.3.3.2特低渗透

5.3.3.3超低渗透

5.4.1.1 按成因划分

5.4.1.1.1 背斜圈闭

地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弯曲而形成向四周倾伏的圈闭。

5.4.1,1.,2刺穿圈闭

由于岩体刺穿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

5.4.1.1.3断层圈闭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而形成的圈闭。

5.4.1.2 按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5.4.1,2.1整装构造

成后基本没有被后期的地质运动破坏,圈闭完整

5.4.1,2,2断块圈闭

SY/T 61692021

地层圈闭是指储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线 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 层不整合圈闭、地层超覆圈闭、生物礁圈闭、潜山圈闭等类型。

5.4.3 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

5.4.4 水动力圈闭

5.5 油、气、水产状

油藏中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叫做油层水。如果油层厚度不大,或构造较陡时石油充满圈闭的 高部位,而且油层水环绕在油藏的周缘,这种水称为边水。

油藏中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叫做油层水。当油藏高度小于储层厚度时,油藏直接与水体接 触,并从底下承托着石油的油层水,这种水称为底水

油气藏中有游离的天然气聚集在液态石油之上,占据圈闭顶部,气储量系数小于0.5(主要指 标),含气面积系数小于1 (辅助指标)。

储集层呈层状,其上下均被不渗透地层所封隔, 受固定层位控制。根据其内部有无被不渗透 封隔及油藏水的存在方式可分为单层状和多层状。根据其地层倾角的高低又可分为低倾角(地月

SY/T 61692021

不大于10°)和高倾角(地层倾角大于10°)

5.6.1.2 单层状

5.6.1.3 多层状

储集层被数层(或一层)不渗透地层封隔成多层状,油藏水为边水(储层受固定层位控制,其 不渗透地层所限),或为底水但油水界面亦被不渗透岩层所分隔,实际上对每个单层来讲为边1

储集层厚度天,内部没有被不渗 透岩层间隔而皇整体块状,顶部为不渗透君层覆盖,下部为底 ,不受岩层层面控制

5.7.3孔缝双重介质型

油藏的储集岩中储集和渗流石油的空间既 于10%)。细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双孔单渗型,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而渗流 二类是双孔双渗型,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渗流空间也是孔隙和裂缝。

油藏的储集岩中储集和渗流石油的空间主要为溶蚀成因的孔洞和洞穴,形状不规则,直径或 2mm。其中溶蚀孔洞的直径或宽度大于2mm~ 100mm,溶蚀洞穴的直径或宽度大于100mm

以溶蚀孔洞和溶蚀洞穴为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兼具渗流性和储集性,主要起沟通的作用。根据 现模,可以细分为裂缝一孔洞型和裂缝一溶洞型

5.8.1 正常地层压刁

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基本一致,压力系数大于0.9且不大于1.2。

5.8.2 异常高地层压力 (异常高压)

5.8.3异常低地层压力(异常低压)

5.9原油中气的饱和程度

藏深度大于6000m(对于热采稠油,埋藏深度大

岩石表面优先被水润湿,自发吸人法测定时,吸水量明显大于吸油量。

SY/T 61692021

SY/T 61692021

SY/T 61692021

5.12.1 天然水驱动

驱油的能量主要来自边水、底水压力。

驱油的能量主要靠不同规模原生气顶气的膨胀作用。

5.12.3溶解气驱动

驱油的能量主要靠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条件下溶

5.12.6 综合驱动

油藏分类及各类型的命名采用多因素主、次命名法,次要因素在前,主要因素在后,依序排列。 根据分类因素排列的先后顺序确定多因素的主次顺序(见图1)。对于常见因素,为简单起见,在类 型名称中不必示出。 油藏分类命名按照基本类型、大类和亚类三个层次进行,命名流程见图1

6.1.2基本类型命名原则

最主要因素(5.1、5.2)构成基本类型名称。 a)首先考虑原油性质,把常见的高、中、低黏油略去,得到油藏基本类型名称:稠油油藏、挥 发油油藏和高凝油油藏。 b)然后考虑储集岩岩性,得到油藏基本类型名称:砂岩油藏、砾岩油藏、碳酸盐岩油藏和特殊 岩性油藏,其巾特殊岩性油藏包括火成岩油藏、变质岩油藏和黏土岩(泥岩)油藏。 注:凝析油在高温、高压地层条件下为凝析气藏(参见GB/T269792011中4.1、4.3),因此不作为油藏基本类 型命名。

SY/T 61692021

6.1.3大类命名原则

较主要因素(5.3、5.4)冠在基本类型名称之前构成大类名称。 a)上述基本类型油藏中,除砂岩油藏外,我国其他类型油藏的储量相对较小,因此直接将基本 类型作为油藏大类名称。 b)我国砂岩油藏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类型最多,因此有必要将其细分大类。依次考虑把储集 岩渗透性和(或)圈闭因素冠在砂岩油藏之前构成大类名称。 注:对于储集岩渗透性因素,考虑中渗透和高渗透对油田开发影响相近,大类命名时合并统称为中高渗透;对圈 闭因素,仅将对油田开发影响最大的断块圈闭及整装构造体现在大类名称中,其他圈闭类型略去。

6.1.4亚类命名原则

6.2非常规石油命名原则

依据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实践及研究现状,将致密油、页岩油、油页岩油作为非常规石油大类 名称。 依据储集岩岩性对致密油细分亚类,亚类名称中岩性描述置于“致密”之后;依据有机质成熟度 过页岩油细分亚类,油页岩油不细分亚类。

藏(含非常规石油)大类与亚类划分结果见表2

SY/T 61692021

7.2.2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储集层为砂岩,空气渗透率大于1×10~μm,且不大于10×10°m。 亚类划分按 7.2.1,

7.2.3超低渗透砂岩油藏

7.5.1 火成岩油藏

7.5.1.1火山碎屑岩油殖

储集层为火山碎屑岩。

7.5.1.,2喷出岩油藏

7.5.3 黏土岩 (泥岩)油藏

为泥岩,储集空间类型为泥岩中的裂缝,亚类和

SY/T 61692021

LY/T 3223-2020 沉香质量分级SY/T 61692021

储集的原油为油。 根据稠油分类划分稠油油藏的亚类,进一步可根据渗透性、储集层形态、油藏埋深等特征进行 细分。

储集的原油为挥发油。

GB/T 5283-2017 开槽沉头自攻螺钉储集的原油为高凝油。

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后生成的油。

SY/T 6169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