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16年版).pdf

GB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16年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491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16年版).pdf

3.0.1城市水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建立城市水系保护的目标体系,提出水域空间管控、水 质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滨水景观塑造的规划措施和要求; 2完善城市水系布局,科学确定水体功能,合理分配水系 岸线,提出滨水区规划布局和控制要求, 3协调各项涉水工程设施之间以及与城市水系的关系,优 人 化各类设施布局。 3.0.2编制城市水系规划时,应坚持下列原则: 1安全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系在城市给水、排水防涝和城 市防洪中的作用,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2生态性原则。维护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修复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公共性原则。水系是城市公共资源,城市水系规划应确 保水系空间的公共属性,提高水系空间的可达性和共享性; 、4系统性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将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作 为二个整体进行空间、功能的协调,合理布局各类工程设施,形 成完善的水系空间系统。城市水系空间系统应与城市园林绿化系 统、开放空间系统等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5特色化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体现地方特色,强化水系 在塑造城市景观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的作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 宾水空间景观,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

3. 0.1城市水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1城市水系的保护应包括水域保护、水质保护,水生态饣 和滨水空间控制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可增加水系历史文1 呆护和水系景观保护的内容

SJ/T 11488-2015 半绝缘砷化镓电阻率、霍尔系数和迁移率测试方法4.1.2城市水系保护规划应体现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

原则,保护水系的完整性,明确重点保护的水域、保护的 内容。

4.1. 3城市水系规划应以水系现状和历史演变状况为基石

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生态格局及水 性、城市发展需求等因素,梳理水系格局,注重水系的自名 主、多样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善城市水系布局。

4.1.4城市水系保护规划提出的保护措施应结合城市的特点,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4.1.5应对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库、湿地等需要保护的水 系划定城市蓝线,并提出管控要求。

4.2.1水域保护应明确受保护水域的面积和基本形态,提出水 域保护的控制要求和措施。 4.2.2受保护水域的范围应包括构成城市水系的所有现状水体 和规划新建的水体,并通过划定水域控制线进行控制。划定水域 控制线宜符合下列规定: 1有堤防的水体,宜以堤顶临水一侧边线为基准划定; 2无堤防的水体,宜按防洪、排涝设计标准所对应的洪

(高)水位划定; 3对水位变化较大而形成较宽涨落带的水体,可按多年平 均洪(高)水位划定: 4规划的新建水体,其水域控制线应按规划的水域范围线 划定。 5现状坑塘、低洼地、自然汇水通道等水敏感区域宜纳入 水域控制范围。

4.2.3水域控制线范围内的水体必须保持其完整性

目的系统规划布局合理调整水域控制线,各水体调整后的

制点,作为水域控制和监测督查的依据。 4.3水质保护 4.3.1水质保护应明确城市水系水质保护的自标和制定水质保 护的措施。 4.3.2水质保护目标应根据水体规划功能制定,满足对水质要 求最高的规划功能需求,并不应低于水体的现状水质类别。 4.3.3制定的水质保护目标应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环境 功能区划确定的水体水质目标不一致的应进行专门说明。 4.3.4同一水体的不同水域,可按照其功能需求确定不同的水 质保护目标。 4.3.5水质保护应坚持源头控制、水陆统筹、生态修复,实施 分类型、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的系统治理。 4.3.6水质保护工程应以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为基本措施。 并包括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必要时还可包括水生 态修复措施。 4.3.7对截留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控制溢流污染总量和次数;

态系统稳定与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内容

范围按批准文件确定的保护范围划定;其他水生态保护范围的 ,应满足受保护对象的完整性要求,并兼顾当地经济发展和月 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4.4.4水生态保护应维护水生态保护区域的自然特征,

4.4.4水生态保护应维护水生态保护区域的自然特征,不得在

4.4.5未列入水生态保护范围的水体涨落带,宜保持其自然生

4.5.1滨水空间控制应保护水系的滨水空间资源,并应包括下 列内容: 1在水域控制线外控制一定宽度的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

带的范围应通过划定滨水绿化控制线进行界定; 2在滨水绿化带外控制一定区域作为滨水建筑控制区,滨 水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应通过划定滨水建筑控制线进行界定。人 4.5.2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水体保护要求和滨水区的功能需要 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饮用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陆域和水生态保护范围的陆 域应纳入滨水绿化控制区范围; 2有堤防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为堤顶背水一侧堤脚或其防 护林带边线; 3无堤防的江河、湖泊,其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 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 4沟渠的滨水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的距离宜大于4m; 5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按现有滨水空 间格局因地制宜进行控制 6结合城市道路、铁路及其他易于标识及控制的要素划定。 4.5.3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绿化应有足够的公共性和连续 性,并宜结合滨水绿化控制线布置滨水道路。 4.5.4滨水绿化控制线应满足城市蓝线中陆域控制的要求。 4.5.5滨水建筑控制线应根据水体功能、水域面积、滨水区地 形条件及功能等因素确定。滨水建筑控制线与滨水绿化控制线之 间应有足够的距离,应明确滨水建筑控制区在滨水景观和低影响 开发方面的控制要求

5.1.1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体现保护、修复和利用协调统一的 思想,统筹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之间的功能,并通过对城市水系 的优化,促进城市水系在功能上的复合利用。 5.1.2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贯彻在保护和修复的前提下有限利 用的原则,应满足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的限制要求,并能 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5.1.3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禁止填湖造地,避免盲目截弯取直 和河道过度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行为。 5.1.4城市水系利用规划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强化雨水 径流的自然渗透、净化与调蓄,优化城市河道、湖泊和湿地等水 体的布局,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5.2水体利用 5.2.1城市水体的利用应结合水系资源条件和城市总体规划布 局,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分析比较各种功能需求基础 上,合理确定水体利用功能和水位等重要的控制指标。

1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 2兼有多种利用功能的水体应确定其主要功能,其他功能 的确定应满足主要功能的需要; 3应具有延续性,改变或取消水体的现状功能应经过充分 的论证; 4水体利用必须优先保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需要,并

不得影响城市排水防涝和城市防洪安全; 5水生态保护范围内的水体,不得安排对水生态保护有不 利影响的其他利用功能; 6位于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水体,应保证必要的景观功能, 并尽可能安排游憩功能; 7应充分利用水体对雨水的调蓄能力,强化水体对超标雨 水径流的调蓄和排放功能。

不得影响城市排水防涝和城市防洪安全; 5水生态保护范围内的水体,不得安排对水生态保护有不 利影响的其他利用功能; 6位于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水体,应保证必要的景观功能, 并尽可能安排游憩功能; 7应充分利用水体对雨水的调蓄能力,强化水体对超标雨 水径流的调蓄和排放功能。 5.2.3同一水体多种利用功能之间有矛盾的,应通过技术、经 济和环境的综合分析进行协调,并符合下列规定: 1可以划分不同功能水域的水体,应通过划分不同功能水 域实现多种功能需求; 2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供需求的功能应退让无其他途径提供 XXY 需求的功能; 3水质要求低的功能应退让水质要求高的功能; 4水深要求低的功能应退让水深要求高的功能 5.2.4城市水体的控制水位应依据水体水位变化现状和水体规 划功能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编制城市防洪、排水、航运等工程规划的城市,应按 照工程规划成果明确相应水体的控制水位; 2工程规划尚未明确控制水位的水体或规划功能需要调整 的水体,应根据其规划功能的需要确定控制水位。必要时,可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对不同功能的水位和水深需求进行协调。

、3.1岸线的使用性质应结合水体特征、岸线条件和滨水区 定位等因素进行确定。

应按照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为远景规划的取水设施预留所

则,将具有原生态特征和功能的水域所对应的岸线优先划定头 态性岸线,其他的水体岸线在满足城市合理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提下,应尽可能划定为生态性岸线

3.5生产性岸线的划定,应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5.4.3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水体岸线享。滨水绿1

范围内宜布置为公共绿地、设置游憩道路;滨水建筑控制范目 鼓励布局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活动、会展博览等公共月 务设施和活动场地。

制垂直通往岸线的交通、绿化或视线通廊,通廊的宽度宜大于 20m。建筑物的布局宜保持通透、开的空间景观特征。 5.4.5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滨水空间景观的塑造,分析水 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 影响,明确滨水区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 5.4.6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形成坡向水体的超标雨水径流 行泄通道,并结合周边地势特点明确滨水规划区道路及滨水绿化 控制线范围内的竖向控制要求。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区域宜 作为超标雨水的短时蓄滞空间

制垂直通往岸线的交通、绿化或视线通廊,通廊的宽度宜 20m。建筑物的布局宜保持通透、开散的空间景观特征。

5.4.5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滨水空间景观的塑造,分析水 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观的 影响,明确滨水区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

体自然特征、天际轮廓线、观水视线以及建筑布局对滨水景 影响,明确滨水区城市设计的控制要求

宁泄通道,并结合周边地势特点明确滨水规划区道路及滨水绿 空制线范围内的竖向控制要求。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区域 乍为超标雨水的短时蓄滞空间。

5. 5 水系修复与治理

5. 5水系修复与治理

5.5.1水系改造应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保持现有水系结构的 完整性。水系改造不得减少现状水域面积总量和跨排水系统调剂 水域面积指标。

水域面积指标。 5.5.2水系连通应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 良性水循环系统。确需开展人工连通时,应把握河湖水系的自然 规律,统筹考虑连通的需求和可行性,充分考虑连通的生物安全 性和环境影响,避免盲目进行人工连通。 5.5.3水系修复应因势利导对渠化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重塑健 康自然岸线,恢复自然漫滩,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 5.5.4水系治理应保障城市河湖生态系统的生态基流量,拦水 坝等构筑物的设置不应影响水系的连通性,应通过河道贯通、疏 拓、拆除功能不强的闸坝等工程措施,加强水体整体的流动性。 5.5.5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系的综合利用价值,符合 区域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特征及水系综合利用要求。 5.5.6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增 强水系各水体之间的联系,不宜减少水体涨落带的宽度。 5.5.7水系改造应有利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和城市防洪减灾能

的需要,预留超标径流的蓄滞空间。 5.5.8水系改造应有利于形成连续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 5.5.9规划建设新的水体或扩大现有水体的水域面积,应与城 市的水资源条件、排水防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用地规划相协

的需要,预留超标径流的蓄滞

6.1.1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应对城市水系统(供水、节水、污水 处理及再生水利用、排水防涝、防洪等)、园林绿地系统、道路 交通系统等进行综合协调,同时还应协调景观、游憩和历史文化 保护方面的内容。 6.1.2涉水工程协调规划,应有利于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提高城 市水系的利用效率,减少各类涉水工程设施的布局矛盾,并应协 调下列内容: 1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关系; 2各类涉水工程设施布局之间的关系。 6.1.3涉水工程各类设施布局有矛盾时,应进行技术、经济和 环境的综合分析,按照“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 可行”的原则调整工程设施布局方案

6.2涉水工程与城市水系的协调

6.2.1选择地表水为城市给水水源时,应优先选择资源丰沛 水质稳定的水体;在城市水系资源条件充许时,应采用多水源 并按照各水源的水质、水量及区位条件明确主要水源、次要水源 或备用水源。 22城市排水防港与防洪工程应相万协调避鱼河道顶托形

6.2.2城市排水防涝与防洪工程应相互协调,避免河

成排水不畅。防洪工程应避免对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破环,水库的 设置应保证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要求,堤防建设可能导致原水生 态系统自然特征显著改变的应同步设置补救措施,雨水直排或合 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内湖水系的,应设置生态治理

6.2.3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应结合再生水利用系统进行合理布局, 促进城市水系的健康循环。径流污染控制工程宜结合滨水的城市 绿化用地设置,并采用人工湿地等易于塑造滨水景观的处理 设施。 6.2.4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的前提下应有利于水系空间的连续 和水生态系统的完整,避免对水系的破坏,确需穿越水体的道路 应采用桥、隧道等方式。滨水道路宜结合滨水空间布局进行统筹 安排QCR 9217-2015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6.3.1取水设施不得设置在防洪的险工险段区域及城市雨水排 水口、污水排水口、航运作业区和锚地的影响区域。 6.3.2污水排水口不得设置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设置在水 源地二级保护区的污水排水口应满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目标 X 的要求。 6.3.3桥隧工程建设应符合相应防洪标准和通航航道等级的要 求,不应降低通航等级,桥位应与港口作业区及锚地保持安全距 离,应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对水体环境功能的影响。 6.3.4X航道及港口工程设施布局必须满足防洪安全要求。 6.3.5码头、作业区和锚地不应位于水源一级保护区和桥梁保 护范围内,并应与城市集中排水口保持安全距离。 6.3.6在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内布置工程设施时应满足历史文 物促拍的要我

3.3桥隧工程建设应符合相应防洪标准和通航航道等级的要 ,不应降低通航等级,桥位应与港口作业区及锚地保持安全距 离,应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对水体环境功能的影响。

3.5码头、作业区和锚地不应位于水源一级保护区和桥梁 范围内,并应与城市集中排水口保持安全距离。 3.6在历史文物保护区范围内布置工程设施时应满足历史二 勿保护的要求。

QLLJ 0001S-2015 丽江龙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玛咖片(压片糖果)附录 A规划编制基础资料

A0.1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应根据城市水系的特征和规划的 实际需要,提出调查提纲并有侧重地进行。 A.0.2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应分类进行,取得准确的现状和 历史资料,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1测绘资料:水系规划使用的地形图,其精度不应低于城 市总体规划使用的地形图精度,必要时还可利用航片、卫片等遥 感影像资料。 2城市基础资料: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 城市建设等方面资料。 3水体(及水资源)资料:包括城市水系的水体形态、面 积、权属、水文特征、水质、底泥、重要水生动植物、地下水等 内容,以及水体的利用现状;主水资源及客水资源相关资料。 4岸线资料:包括岸线形态、河势与岸线演变、使用现状, 岸线水文特征和水深条件,陆生植物种类和分布、特殊岸线的概 况,排水设施和防洪设施布局、规模。 5滨水区资料:包括滨水区的土地使用与批租情况、建设 状况、人口总量与分布、滨水建筑景观状况。 6相关规划资料: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江河流域防洪规划 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和水利工程规划等相关规划和流域管理规定。 7其他资料:包括水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流域状况,排入 水体的污水量和污水成分,桥梁等水上构筑物的基本概况。 A. 0. 3确有必要时,应开展专 的观测和调查

平沈池润沈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X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