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161-2021 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pdf

DB4403/T 161-2021 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403/T 161-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8185
VIP资源

DB4403/T 161-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403/T 161-2021 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pdf

DB4403/T 1612021

图2沿人行道设置的公交中途站

图3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公交中途站

TAF-WG1-AS0052 V1.0.0-2020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大容量存储接口特性技术规范图4沿主辅分隔带设置的公交中途站

表1公交中途站推荐平均站距

6.1.2在路段上设置的公交中途站同名站点,同向相邻站点间的换乘距离不应少于25m,且不宜大于 50m。 6.1.3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内设置的站点,站点间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50m。 6.1.4在无中央物理隔离设施的路段上,当双向车道数小于6条时,上、下行对称设置的站点应在车 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6.1.5在有中央物理隔离设施的路段上,或者双向车道数大于或等于6条时,上、下行对称设置的站 点可不错开布设

6.2.1公交中途站应优先设置在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路段上,其次应布置在交叉 口附近,不宜设置在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路段上。 6.2.2公交中途站设置在小区、医院及公园等场所车行出入口附近时,前后距离不宜小于30m。 6.2.3公交中途站设置在快速路时,宜设置在辅路上;当需设置在主路时,应设置在与主路分离的停 靠区内,停靠区出入口应满足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规定。 6.2.4公交中途站与人行道之间有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隔离时,宜根据需要设置人行横道、减速或 警示设施。 6.2.5公交中途站宜设置在不易积水路段。 6.2.6在交叉口布置公交中途站时,应优先布置在交叉口的下游;在下游布置中途站有困难时,可将 停靠直行或右转线路的公交中途站设在交叉口上游。 6.2.7公交中途站设置在交叉口下游时,距对向车流进口道停止线延长线的距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当出口道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时,公交中途站应设在该车道拓宽段下游至少15m处,并应与 出口道进行一体化展宽设计; b) 当出口道右侧不拓宽时,公交中途站在主干路上距对向车流进口道停止线延长线不宜小于 80m;次干路不宜小于50m;支路不宜小于30m。 6.2.8公交中途站设置在交叉口上游时,宜设在右侧车道最大排队长度上游至少15m处,当实际条件 不满足要求时,公交中途站离停止线的最小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验算确定;当进口道右侧展宽增加车道 时,应与进口道进行一体化展宽设计。 6.2.9公交中途站应设置纵坡不大于1.5%的道路上;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做特殊处理,但纵坡不 得大于3%

6.2.1公交申途站应优先设置在有行人过街设施或轨道交通车站出人口的路段上,其次应布置在交。 口附近,不宜设置在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路段上。 6.2.2公交中途站设置在小区、医院及公园等场所车行出入口附近时,前后距离不宜小于30m。 6.2.3公交中途站设置在快速路时,宜设置在辅路上;当需设置在主路时,应设置在与主路分离的停 靠区内,停靠区出入口应满足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的规定。 6.2.4公交中途站与人行道之间有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隔离时,宜根据需要设置人行横道、减速或 警示设施。

6.2.5公交中途站宜设置在不易积水路段。

7.1公交中途站类型选择

7.1.1主十路及以上等级的城市道路,宜布置港湾式申途站;次十路及以下等级的城市道路或高等级 道路的辅道,在满足表2条件时宜设置港湾式中途站,当条件受限时可布置为直线式中途站;新建主干 路及以上级别的城市道路时,应预设为港湾式中途站。

表2港湾式中途站设置条件

DB4403/T 1612021

7.1.2公路改造为市政道路时,应按照改造后的道路等级及7.1.1的规定选择公交中途站类型,并视 条件优先设置为港湾式中途站,

7.2.1对于直线式中途站,停车位不得超过3个,并应符合表3的规定。

7.2.1对于直线式中途站,停车位不得超过3个,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直线式中途站停车位设置条件

寸于新建浅港湾式中途站,应设2~3个停车位,且不得超过4个停车位;改造的公交中途站在 且高峰小时上车人数小于300人次时可以只设1个停车位,远期应考虑经逐步改造后达到至少 位的要求。停车位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浅港湾式中途站停车位设置条件

7.2.3对于深港湾式中途站,每个服务通道应至少有2个停车位,且不宜超过3个停车位,并应符合 7.2.2的规定。

7.3港湾式中途站设置方法

7.3.1对于人非共板的道路,在人行道(含绿化带)宽度不小于6.5m时,可沿人行道设置浅港湾式中 途站,见图5。

图5在人非共板道路设置的港湾式中途站

图6在机非共板道路设置的港湾式中途站

7.3.3对于有机非分隔带的道路,在分隔带宽度不小于4.5m时,可沿分隔带设置浅港湾式中途站,见 图7a);在分隔带宽度小于4.5m而人行道有富余时,可适当压缩人行道设置浅港湾式中途站,见图7b)。

D)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港湾式中途站形式二

图7沿机非分隔带设置的港湾式中途站

3.4当无机非分隔带的道路人行道(含绿化带)宽度小于6.5m,或者有机非分隔带但宽度小于 人行道无富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分隔带、人行道等综合措施设置浅港湾式 ,见图8。

图8偏移道路中心线设置的浅港湾式中途站

深港湾式中途站宜采用沿人行道设置的方式,并应满足深港湾式中途站所需的最小尺寸要求。

DB4403/T 1612021

8公交中途站平面设讯

8.1.1公交中途站单个停车位长度宜为15m;条件受限时,可根据停靠最大一种公交车型长度适当缩 短,但不得小于13m。 8.1.2公交中途站占用人行道设置时,应局部拓宽人行道,保持人行道原有宽度;条件受限时,应保 证原有人行道40%的宽度,且不得小于2m。 8.1.3在港湾式中途站上游宜设立通视区域,在通视区域内不应有影响司机进站前观察站内情况的障 碍物。通视区域设计尺寸见图9。

3.2直线式中途站平面

8.2.1直线式中途站推荐的几何尺寸见图1

直线式中途站推荐的几何尺寸见图10

图9通视区域设计尺寸

直线式公交中途站的设计

3.2.2站台长度可按表5的规定设置;条件受限时,站台长度可根据停车位长度适当缩短,但不得小 于站台所有停车位与安全间距之和。

表5直线式中途站的站台长度设置条件

8.3浅港湾式中途站平面设计

会站推荐的几何尺寸见图11,站台长度应符合8.

8.3.2浅港湾式中途站拓展车道宽度宜取3.5m,条件限制时,不应小于3m

8.4深港湾式中途站平面设计

图11浅港湾式公交中途站的设计尺寸

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布置有超车通道的深港氵 通道的深港湾式中途站的推荐几何尺寸见图12

图12双港湾式中途站设计尺寸

图13三港湾式中途站设计尺寸

图14双港湾式中途站设计尺寸

DB4403/T 1612021

8.4.4站台长度可按表6的规定设置

图15三港湾式中途站设计尺寸

4.5深港湾式中途站服务通道之间的站台宽度不应小于3m,站台外缘应圆顺设计。 4.6应在深港湾式中途站停车区两端、各候车廊之间设置人行通道,宽度不应小于3m。 4.7深港湾式中途站配套的人行横道与紧邻的停车位之间宜有2m的安全距离,最小不应小于 4.8深港湾式中途站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m:设超车通道的,超车通道宽度宜取3.5m。

9.1.1公交中途站应设候车站台SN/T 5179-2021 二代测序法检测蜚蠊携带细菌性样品制备方法,站台高度宜采用0.15m~0.20m;站台宽度不宜小于2.2m,当条件受 限制时,宽度不得小于1.5m。当站台乘客候车空间不足时,可通过设置分站台或拓宽站台宽度提高乘 客候车空间。 9.1.2站台表面应平整,不应绿化,并选用透水材料以保持站台干燥;可根据需要在站台边缘设置安 全护栏,护栏高度应不低于1.1m,水平荷载能力应不小于1kN/m。 9.1.3公交中途站范围内车辆加减速段及停车位处的路面宜采用高标号混凝土进行局部加强。 9.1.4公交中途站范围内站台的设计标准应按照JT/T1118的规定执行。

族牛学与宁内没地进一体化收 9.2.2在道路人行道较窄且道路拓宽条件受限时,可采用“背向式”公交候车亭或简易站台。 9.2.3候车亭内应设置夜间照明、防雨防晒的顶棚、站牌标志、线路指示板、视频监控、必要的告示 及广告看板等设施;多个同名站点宜配置换乘指引标志;鼓励配置行人休息座椅、指路牌、盲文站牌或 语音提示站牌,座椅高度不宜低于0.4m,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公交信息查询设备,提供公交车到达 时间等信息。 9.2.4站牌可包含附近简要地图、枢纽站、换乘信息、分站指引等,有条件的宜设置三维地图。 9.2.5宜在有条件、有需求的站点设置电子站牌等智能化设施,其设置应按照.JT/T1118的规定执行。

2.5宜在有条件、有需求的站点设置电子站牌等智能化设施,其设置应按照JT/T1118的规定

9.2.6候车亭应与其周边绿化、行人和非机动车系统、风雨连廊、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等设施进行一 体化设计;特殊区域鼓励提供有吸引力的造型和色彩,形成城市特色景观。 9.2.7候车亭顶棚棚缘的最低点至站台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顶棚宽度不宜小于1.5m,并宜随站 台宽度增加而相应增加顶棚宽度;候车亭顶棚限界与路缘石外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25m。 9.2.8候车亭的长度宜与停车区长度相同;在客流较少的道路上设置的公交中途站,候车亭长度可适 当缩小,最小不宜小于5m。 9.2.9候车亭内设置的广告灯箱宜按照统一规格进行设计,并不宜超过候车亭立面总面积的50%。 9.2.10候车亭应便于清洁,符合城市环境卫生要求。 9.2.11候车亭的抗震、防雷、抗风压及消防等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9.2.12候车亭内使用的电气设施应防止漏电,设计标准应按照CJ/T107及DB44/T2157的规定执行。 9.2.13候车亭的建设应选用节能、环保、耐用和易维护的材料;建成后,应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安全检 测并出具合格报告,

9.3.1为区分公交中途站的停车范围,在公交中途站车道与相邻通车车道间,应设置专用标线。 9.3.2公交中途站停车区域内应施划停车泊位,并在停车泊位之间以禁止停车标线分隔。 9.3.3深港湾中途站应从中途站起点处为每个服务通道设置导流线,宜在港湾式站台出入口位置设置 社会车辆避让标志和标线。 9.3.4公交中途站范围内标志和标线的设计标准应按照GB5768及CJJ37的规定执行。

9.4.1公交站台有效宽度应能方便乘轮椅者通行,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站台盲道应与人行道 盲道相连接。 9.4.2在车道中间设置站台时应进行无障碍设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互对正HJ 760-2015 固体废物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坡面须平整,但 不应光滑。

DB4403/T 1612021

[1] GB/T22484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 [2] GB5068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3] GB 51328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4] GB 5768. 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5] GB5768.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6] CJJ/T119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7]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