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25-20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JGJ@T225-20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79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225-2010《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pdf

2.1.1大直径扩底灌注桩

由机械或人工成孔,桩底部扩大,现场灌注混凝土,桩身直 径不小于800mm、桩长不小于5.0m的桩。简称大直径扩底桩。

2. 1. 2 扩大端

GB/T 19484.1-2013 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部分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大直径扩底桩底部扩大部分

2.1.3桩身pile shaft

2.2.2抗力和材料性能

2. 2. 4 计算系数

I。一一大直径扩底桩沉降影响系数; K—一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后桩侧阻力折减系数; k一一伞形孔径仪仪器常数。

3.0.1大直径扩底桩宜在桩端岩土层能提供较大竖向承载力, 且底部适宜扩大时采用。当缺乏地区经验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 适用性。 软弱层、湿陷性或溶陷性土层、存在不稳定溶洞、土洞 采空区及扩大端施工时容易塌的土层,未经处理不得采用大直 径扩底桩基础

3.0.2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荷载大小及地基复杂

2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荷载大小及地基复杂程度,可

下列规定将大直径扩底桩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下列规定将大直径扩底桩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大直径扩底桩,可定为甲级: 1)单柱荷载大于10000kN; 2)一柱多桩; 3)相邻扩底桩的荷载差别较大; 4)同一建筑结构单元桩端置于性质明显不同的岩土上; 5)有软弱下卧层; 6)结构特殊或地基复杂的重要建筑物。 2除甲级和内级以外的均可定为乙级的大直径扩底桩。 3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以下民用建筑或与其荷载类似的 工业建筑的大直径扩底桩,可定为内级。 3.0.3大直径扩底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柱基础,宜采用一柱一桩;当柱荷载较大或持力层 较弱时,亦可采用群桩基础,此时桩顶应设置承台,桩的承载力 中心应与竖向永久荷载的合力作用点重合; 2对于承重墙下的桩基础,应根据荷载大小、桩的承载力 以及承台梁尺寸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布桩,并应优先选用沿墙体辑 线布置单排桩的方案:

1对于柱基础,宜采用一柱一桩;当柱荷载较大或 较弱时,亦可采用群桩基础,此时桩顶应设置承台,桩的 中心应与竖向永久荷载的合力作用点重合; 2对于承重墙下的桩基础,应根据荷载大小、桩的 以及承台梁尺寸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布桩,并应优先选用沿 线布置单排桩的方案;

用:相应的限值为桩基变形的充许值;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水平 风荷载作用下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水平风荷 我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3验算坡地、岸边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及验算抗拔稳定性时, 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应取1.0;抗震设 防区,应采用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4验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桩身尺寸和配筋时,上部结 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地基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 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验算耕基 结构裂缝宽度时,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 推永久组合; 5桩基结构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 数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结构标准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 数不应小于1.0。 3.0.8大直径扩底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环境类别规定 及水、士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进行设计,并应符合本规 程附录A的规定。 3.0.9大直径扩底桩灌注混凝土前,应对持力层的岩土性质和 扩底形状进行检验。 3.0.10大直径扩底桩成孔、成桩工艺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场地地下水丰富,周边建(构)筑物密集,降水可能 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宜采用钻孔扩底灌注桩; 2当地下水位在持力层以下或地下水量小且不至造成塌孔 时,可采用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 3.0.11在人工挖孔大直径扩底桩施工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安 全措施,并应严格执行。 3.0.12大直径扩底桩遇有下列特殊地质条件时,应进行专门 处理: 1天然和人工洞穴;

2孤石、囊状强风化带或其他软硬明显不同且分布无规律 的岩土层; 3高压力水头的承压水; 4缺乏大直径扩底桩工程经验的特殊岩土。 3.0.13大直径扩底桩的桩端持力层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持力层宜选择中密以上的粉土、砂土、卵砾石和全风化 或强风化岩体,且层位稳定; 2当无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2.5倍 逛的扩大端直径:当存在相对软弱下卧层时,持力层的厚度不宜 小于2.0倍桩的扩大端直径,且不宜小于5m; 3桩端下(2.0~2.5)倍桩的扩大端直径范围内应无软弱 夹层、断裂带和洞隙,且在桩端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 空面。

4设计基本资料与勘察要求

4. 1 设计基本资料

4.1.1设计前,应取得下列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 1建筑场地现状,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 和地下构筑物分布; 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3 附近类似工程地质条件的试桩资料和单桩承载力设计 参数; 4 泥浆排放及弃土条件: 5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 4.1.2 设计前,应取得下列建筑物有关资料: 1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和设备对 基础竖向及水平位移的要求; 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4.1.3 设计前,应取得下列有关施工条件资料: 1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动力条件,施工工艺对地质条件的 适应性; 2水、电条件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状况; 3施工机械的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 4.1.4设计前,应取得下列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1对建筑场地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不良 地质作用的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 2推荐桩端持力层,提供持力层标高、层厚及层面变化等 直线图;关于成孔成桩工艺、施工工法及桩端入土深度的建议; 3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原位测试参数:

4验算桩基沉降的计算参数; 5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抗浮设计水位, 土、水的腐蚀性评价: 6抗震设防区的液化土层资料及液化评价: 7地基土的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溶陷性评价; 8成桩可能性,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对策,其他 应注意事项的建议。

4.2.1大直径扩底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

4.2.1天直径扩底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成因、深度、分布 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应香明场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地下水类型、理藏深度,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和地下水对桩身材料的腐蚀性等; 3应选择合理的桩端持力层;采用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 应查明其承载力及变形特性:采用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应香 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 完整性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 弱夹层、风化球体等: 4应查明不良地质作用,提供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 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2.2勘探点应按建筑轴线布设,其间距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 层面和厚度的变化,宜为12m~24m。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桩端 持力层面坡度大于10%,且单向倾伏时,勘探孔应加密。对于 荷载较大或地基复杂的柱一桩工程,桩位确定后应逐桩勘察。 勘探深度应能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 到预计桩端持力层顶面以下(3.0~5.0)倍桩的扩大端直径; 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持力层顶面以下(2.0~ 3.0)倍桩的扩大端直径:控制性勘探孔的比例宜为勘探孔总

数的1/3~1/2,

4.2.3勘察成果应满足用不同方法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的 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过原型桩静载试验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时,应提 共符合试验要求的地基分层和分层岩七参数: 2根据经验参数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时,应提供各分 层岩士的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成果。 4.2.4勘察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岩土层,均应采取原状岩土试样 进行室内试验或进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宜符合下列 规定: 1室内试验项目应包括:密度、含水量、液限、塑限、压 循试验等,每一主要岩土层试验数据不应少于6组,必要时应进 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三轴试验。对进行液化判定的饱和粉 土,应进行黏粒含量分析。当需要进行变形验算时,对桩端平面 以下压缩层范围内的土层,应测求其压缩性指标,试验压力不应 小于实际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 2在选择大直径扩底桩桩基持力层时,可采用原位测试评 价桩端土的端阻力和变形模量,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岩土体可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旁压试验: 2)对于不含碎石的砂土、粉土和黏性土也可选择静力触 探试验; 3)对砂士、碎石土及软岩也可选择重型或超重型动力触 探试验; ·4)原位测试成果应结合地区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后使用。 4.2.5当大直径扩底桩端承于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时,确定其 强度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不少于6组的岩样进行饱和状态的单轴抗压强度 试验; 2对黏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间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 也可采取天然湿度岩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通过原型桩静载试验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时, 共符合试验要求的地基分层和分层岩土参数: 2根据经验参数确定大直径扩底桩承载力时,应提供 层岩土的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成果。

3对取样有困难的破碎风化岩体,可进行点荷载强度试验, 其试验标准和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换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 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 的规定。

5.1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构造

1扩大端直径与桩身 直径之比(D/d)不宜大 于3.0。 2.扩大端的矢高(h。) 宜取(0.30~0.35)倍桩的 铲大端直径,基岩面倾斜较 大时,桩的底面可做成台 阶状。 3扩底端侧面的斜率 (b/ha),对于砂土不宜大于 1/4;对于粉土和黏性土不 宜大于1/3;对于卵石层、 风化岩不宜大于1/2。 4桩端进入持力层深 度,对于粉土、砂土、全风 化、强风化软质岩等,可取 扩大段斜边高度(h。),且 不小于桩身直径(d),对于 卵石、碎石土、强风化硬质 岩等,可取0.5倍扩大段斜 边高度且不小于 0. 5m。同

桩端进人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大于持力层厚度的0.3 2大直径扩底桩桩身构造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5.1.2大直径扩底桩桩身构造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正截面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主筋应沿桩 身横截面周边均匀布置;对于抗拔桩和受荷载特别大的桩,应根 据计算确定配筋率; 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宜为200mm~300mm, 宜用螺旋箍筋或焊接环状箍筋;对于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处于抗 震设防烈度大于等于8度地区的桩,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桩顶部3倍至5倍桩径范围内(桩径小取大值,桩径大取小值) 箍筋间距应加密至100mm; 3扩大端变截面以上,纵向受力钢筋应沿等直径段桩身通 长配置; 4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每隔2m宜设一道直径为 18mm至25mm的加劲箍筋;每隔4m在加劲箍内设一道井字加 强支撑,其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加劲箍筋、井字加强支 撑、箍筋与主筋之间宜米用焊接; 5除抗拔桩外,桩端扩大部分可不配筋; 6主筋保护层厚度有地下水、无护壁时不应小于50mm 无地下水、有护壁时不应小于35mm。 5.1.3当水下灌注混凝士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C30;干法施工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护壁湿凝士的强度等级不官低王桩身湿凝土的强度等级

5.2承台与连系梁构造

5.2.1大直径扩底桩桩基承台应满足受冲切、受剪切、受弯承 载力和上部构造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直径扩底桩宜采用正方形或矩形现浇承台,承台高度 不宜小于500mm,且应大于连系梁的高度50mm;承台底面的 边长应大于或等于桩身直径加400mm(图5.2.1); 2采用预制柱的大直径扩底桩承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 3承台混凝土应符合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承台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台底面: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无垫 层时不应小于70mm;且不应小于桩头嵌入承台内的 高度:

1承台侧面应设置双向连系梁, 连系梁截面高度应取柱中心距的1/10 ~1/15,且不宜小于400mm;梁的宽 度不应小于250mm:当利用墙梁兼作 连系梁时,梁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宽; 2当承台连系梁仅为符合构造 要求设置时,可取所连柱最大竖向力 设计值的10%作为连系梁的拉力,并 应按轴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3连系梁的一侧纵向钢筋应按受拉钢筋固的要求锚入承 台;其最小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要求。 4连系梁的混凝士应符合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5.2.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除需按计算配置外尚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最小配筋率的规 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级 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5.2.4大直径扩底桩、柱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桩顶部嵌人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

倍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桩顶部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拉钢筋 锚固的规定; 3采用一桩一柱时,当建筑体系简单、柱网规则、相邻柱 荷载相差较小、地基沉降较小、水平力较小时,可不设置承台; 4对于不设置承台的一柱一桩基础,柱纵向主筋锚人桩身 为的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柱主筋与主筋宜焊接 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 筋焊接连接的规定; 5对于多桩承台,柱纵向主筋锚人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35倍纵向主筋直径;当承台高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竖向锚固 长度不应小于25倍纵向主筋直径,并应向柱轴线方向呈90 弯折; 6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 可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15的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的柱: 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05的系数。 5.2.5柱多桩的板式承台和条式承台,应进行内力计算,可 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I94验算承台受弯承 载力、受冲切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和局部受压承载力,并确定承 台板或承台梁的截面高度和配筋

6.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6.1.1对于一般建筑物的大直径扩底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 计算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按下式计算:

6.1.1对于一般建筑物的大直径扩底群桩基础,应按下列公式

心竖向力作用下,应按下式计

Fk+Gk MxkYi Mykc 土 Zyi 2 2

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2 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3大直径扩底桩为端承型桩基,不宜考虑承台效应,基机 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6.2.1大直径扩底桩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

6.2竖向承载力与沉降计算

6.2.1大直径扩底桩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油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下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

2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下式要求:

Nimax ≤ 1. 2R.

Nek < 1. 25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符合上式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的

Nekmax ≤<1. 5R,

中:Ni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的平 均竖向力(kN): Nk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 竖向力(kN); NEk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平 均竖向力(kN); NEkmax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最 大竖向力(kN); R。一大直径扩底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2.2大直径扩底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

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确 定,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同一条件下的试桩 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有可靠地区 经验时,可通过深层载荷试验与等直径纯摩擦桩载荷试验相结合 的间接试验法确定: 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 可根据原位测试结果,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工 程经验综合确定;否则均应按本规程附录B规定的试验方法 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可 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4以风化基岩、密实砂土和卵砾石为桩端持力层的建筑桩 基,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除甲级建筑桩基外,可根据原位测试 结果和经验参数确定。 6.2.3当符合本规程第6.2.2条第2、3、4款规定时,可根据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与单桩承载力参数间的经验关系按下式估算大 古达扩庆城收向承玉特征店

Ra = Td lig sia +A,gpa

1大直径扩底桩侧阻力特征值

注:1应控制桩端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否则应注浆加固; 2 岩石的风化程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确定; 3 N为标准贯入击数; 4 砂土和卵石为中密一密实状态; 5 端阻力值,可根据岩士体条件和施工情况等取其上限或下限,表中数值可 内插; 6 风化岩的端阻力特征值可由岩基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5%: 且不少于5个。

注:1应控制桩端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否则应注浆加固; 2 岩石的风化程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七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确定 3 N为标准贯入击数; 4 砂土和卵石为中密一密实状态; 5 端阻力值,可根据岩士体条件和施工情况等取其上限或下限,表中数值市 内插; 6 风化岩的端阻力特征值可由岩基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试验数量宜为总桩数的5% 且不少于5个。

6.2.4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 桩浸水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特征值。当有可靠地区经验 水饱和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桩侧阻力折减系数K,可 2.4的规定取值。

表6.2.4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桩侧阻力折减系数

住:Sr为扩底桩桩侧黄土浸水前按土层厚度计算的饱和度加权平均值;可由 内插法确定K。

住:Sr为扩底桩桩侧黄土浸水前按土层厚度计算的饱和度加权平均值;可由 内插法确定K。

6.2.5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大直 径扩底桩,当桩端下持力层厚度2.0D内存在与持力层压缩模量 之比不大于0.6的软弱下卧层时,应按下列公式验算软弱下卧层 的承载力(图 6. 2. 5):

图6.2.5扩底桩软弱下卧层验算

表6.2.5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0

注:1Es1、Es2分别为持力层、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 2Es1/Es2=1为内插时使用,当t=0.25D时,取9=4;当t≥0.5D时,取 0=12°; 3 当 <0. 25D时,取 0=0;t 介于 0. 25D与 0. 5D之间时可内插取值。

注:1Es1、Es2分别为持力层、软弱下卧层的压缩模量; 2Es1/Es2=1为内插时使用,当t=0.25D时,取9=4;当t≥0.5D时,取 0=12°; 3 当 <0. 25D时,取 0=0;t 介于 0. 25D与 0. 5D之间时可内插取值。

6.2.6大直径扩底桩单桩竖向变形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6.2.6大直径扩底桩单桩竖向变形可按下列公式

=Si十S2 QL S1 =I E.Aps DIep 52 2E.

65.2.7机械成孔大直径扩底桩,当桩端沉渣厚度天子50mm 时,应采用桩端后注浆加固。

6.2.7机械成孔大直径扩底桩,当桩端沉渣厚度大于50mm 时,应采用桩端后注浆加固。 6.2.8当大直径扩底桩穿过欠固结土、可液化土、自重湿陷性 黄土或由于大面积地面堆载、降低地下水位等使桩周土体承受荷 载而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应考虑桩的负侧阻力或侧阻力折减, 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进行计算。

6.2.9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考虑相邻荷载计算大直径折 桩基沉降。

6.2.10验算大直径扩底桩桩身承载力时,不宜计入

6.3水平承载力和抗拨承载力

6.3.1大直径扩底桩单桩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水平载荷试验 确定,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方法和承载力取值应按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执行。 6.3.2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大直径扩底群桩,当考虑承台(包括

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时,可按现行行

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计算基桩内力 和位移,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对作用于桩顶 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调整。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对作用于桩顶

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的规定。丙级 大直径扩底桩的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HG/T 2796-2011 化肥催化剂磨耗率的测定,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桩基技术规范》JGI94的有关规定计算

7.1.1大直径扩底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建筑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察报告: 2 桩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纪要: 3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地下构筑 物等调查资料; 4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5 桩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6 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 7 设计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资料 7.1.2 成孔施工工艺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地下水位以下成孔时宜采用泥浆护壁工艺 2在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中,可采用 旋挖成孔工艺: 3在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后可采用干作业钻、挖成孔 工艺; 4在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的砂土层、厚度较大的流塑 淤泥和淤泥质十层中不宜选用人工挖孔施工工艺。 7.1.3成孔设备就位后,应保持平整、稳固,在成孔过程中不 得发生倾斜和偏移。在成孔钻具上应设置控制深度的标尺,并应 在施工中进行观测和记录。 7.1.4桩端进入持力层的实际深度应由工程勘察人员、监理工 程师、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确认。 7.15滋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误关应符合表7.1.5的规定

7.1.1大直径扩底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

7.1.5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 7.1.5的规定:

表7.1.5灌注桩成孔施工允许误考

注: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7.1.6钢筋笼制作、安装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材质、数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1.6的规定:

JB/T 8825.6-2011 惠氏螺纹刀具 第6部分:搓丝板表7.1.6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3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并应 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I107、《钢筋焊接及验 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4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当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时也 可置于内侧; 5灌注混凝土的导管接头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 100mm以上; 6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正变形;安放时应对准孔位 自由落下,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7.1.7桩体混凝土粗骨料可选用卵石或碎石,其骨料粒径不得 大于50mm,且不宜大于主筋最小净距的1/3。 7.1.8大直径扩底桩在大批量施工前,宜先进行成桩试验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