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245-2016 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Q/GDW 10245-2016 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5605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0245-2016 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装置技术规范.pdf

应满足Q/GDW1242中相关要求

Q/GDW102452016

0mm(p=p)~1.300mm(p=p)。

6.3.2频率测量范围

GB/T 36189-2018 畜禽品种标准编制导则 猪Hz~150.00Hz。

OHz150.00Hz

准确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a)幅值非线性度:±10% b)频率响应误差:±10%; c)频率测量误差:50Hz及以内,误差不应大于0.50Hz:50Hz~150Hz,误差不应大于1.00Hz。

6.3.4输出数据的表示

输出数据的表示应满足如下要求: a)弯曲振幅:单位为毫米(mm),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 b) 动弯应变:单位为微应变(us),为无符号整数: C) 微风振动频率:单位为赫兹(Hz),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d) 微风振动波形:时域波形,纵坐标单位为微应变(μe),为整数;横坐标单位为秒(s),保留 到小数点后3位。

输出数据的表示应满足如下要求: a)弯曲振幅:单位为毫米(mm),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 b)动弯应变:单位为微应变(μs),为无符号整数: 微风振动频率:单位为赫兹(Hz),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微风振动波形:时域波形,纵坐标单位为微应变(ue),为整数;横坐标单位为秒(s),保留 到小数点后3位。

6.4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基本技术要求

满足下列基本技术要求: a)应满足Q/GDW1242相关要求; b)监测原理应满足IEEEStd1368相关要求; c)应小巧轻便。对750kV以下交直流输电线路,宜采用整体式微风振动采集单元,总体质量应小 于1kg:对750kV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宜采用分体式微风振动采集单元,传感部分质量应 小于1kg,整体质量应小于2.5kg; d 单次采样记录时间长度不应小于1s,采样频率不应小于512Hz; 在各种条件下传感器的探头应始终与导地线保持连续接触: g 应可靠刚性固定在线夹或导地线上,并采取防松、防振措施: h) 对于安装在耐热、超/特耐热等特种导线上的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应采取隔热措施: 应能承受短时大电流(包括短路电流、雷电流)冲击: 外引线插头应采取防振、防松措施; k 现场安装布点原则可参见附录B。

6.5气象采集单元基本技术要求

测量范围、准确度、技术性能等应满足Q/GDW1243的相关要求。 .6数据监测终端基本技术要求

6.6数据监测终端基本技术要求

Q/GDW102452016

应满足Q/GDW1242相关要求,数据输出应符合Q/GDW1242相关条款和附录C要求。

供电电源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 数据监测终端及微风振动采集单元、气象采集单元的供电电源性能应满足Q/GDW1242相关要 求: b 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可采用感应取能、太阳能或高能电池等方式供电: 对采用感应取能供电的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其最小启动电流不应大于50A; d 对采用太阳能供电的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其电池单独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d; e)对采用高能电池供电的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其电池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年

低温性能、高温性能、交变湿热性能、耐温度变化(冲击)性能、覆冰性能、盐雾腐蚀性能、老化 性能应满足Q/GDW1242相关要求,

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工频磁 场抗扰度、脉冲磁场抗扰度应满足Q/GDW1242相关要求

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水平、导线电流耐受性能、温升性能、耐雷击性能应满足Q/GDW1242 关要求

6.12.1监测装置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应低于25000h。 6.12.2监测装置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8年,其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应低于4年,太阳能板的使用 命不应低于20年。 6.12.3数据缺失率应小于1%,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检验宜在如下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RH~75%RH; c)大气压力:860hPa~1060hPa

7.2.1外观和结构检查

Q/GDW102452016

外观、结构检查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7.2.2质量和尺寸检查

质量、尺寸检查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级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

7. 2. 4准确度检验

测量范围、准确度等技术指标的检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JG676和Q/GDW11449相关 行

7.2.5功能检验(数据传输规约测试)

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O/GDW1144 关规定执行。

7.2. 6 供电电源性能试验

额定容量/能量试验、30d持续供电试验、 荷电保持及能量恢复能力试验、高温能量保持率试验、低 能量保持率试验、过充电保护试验、过放电保护试验、过电流保护试验和电源供电时间等效试验的试 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低温试验、高温试验、交变湿热试验、温度变化(冲击)试验、覆冰试验、盐雾试验、老化试验的 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7.2.8电磁兼容试验

静电放电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辅 浪涌(冲击)抗扰度、工频磁 场抗扰度、脉冲磁场抗扰度的试验方法和头 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7.2.9电气性能试验

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水平试验、电流耐受试验、温升试验、雷击试验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 照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7.2.10机械性能试验

振动试验、垂直振动试验、碰撞试验、包装运输(包括自由跌落、翻滚、运输)试验的试验方法和 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7.2.11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关规定执行。

7.2.12安全接入测试

的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应按照Q/GDW11449相关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前; b) 正常生产时,每4年进行一次; 停产1年后又恢复生产时; d) 生产设备重大改变时; e) 正式生产后,因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监测装置性能时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应按表2中型式试验的检验项目执行

3.1.3样品 型式试验的样品不应少于3台

8. 1.4 结果评定

应对监测装置进行逐台出厂检验。

应按表2中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执行

/GDW102452016

根据供货监测装置的类型、数量,应在到货的监测装置中随机抽样。如单机供货数量在3台及以下, 则按实际台数全部抽取;超过3台的,按实际台数的10%抽取,但单机样品不应少于3台;如单类型、 单批次供货数量在100台及以上时,按实际台数的10%抽取,且应抽取至少3台按型式试验要求进行 检测。

应至少包含表2中抽样检验的检验项目

Q/GDW102452016

/GDW102452016

Q/GDW102452016

Q/GDW102452016

Q/GDW102452016

在监测装置的显著位置应有不锈钢铭牌,内容包括: a)监测装置名称、型号: b)生产厂名、商标、产地; c)出厂编号; d)出厂年月等

.1.3储运图示和收发货

包装储运图示和收发货标志应根据被包装监测装置的特点,按GB/T191和GB6388的有关规 定正确选用。

监测装置的包装应满足GB/T13384,符合牢固、美观和经济的要求,做到结构合理、紧凑、防护 可靠,在正常储运、装卸条件下,保证监测装置不应因包装不善而引起设备损坏、散失、锈蚀、长霉和 降低准确度等。

监测装置包装时,周围环境及包装箱内应清洁、干燥,无有害气体,无异物。

监测装置包装时,周围环境及包装箱内应清洁、干燥,无有害气体,无异物。

置包装时,周围环境及包装箱内应清洁、燥,无

监测装置包装后,其包装件中心应尽 监测装置装在箱内应予以支撑、垫平、卡紧, 监测装置可移动的部分应移至使监测装置具有最小外形尺寸的位置,并加以固定。

监测装置的防振、防潮、防尘等 关规定进行。

9.2.6随机文件清单

/GDW102452014

随机文件应齐全,文件清单如下: a)装箱清单: b)安装使用说明书; c)出厂合格证; d)出厂检验报告

随机文件应齐全,文件清单如下: a)装箱清单; b)安装使用说明书; c)出厂合格证; d)出厂检验报告

9.2.7随机文件包装

随机文件应装入塑料袋中,并放置在包装箱内;若整套监测装置分装数箱,则随机文件应放在 机箱内。

包装完整的监测装置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袭,并防止受到剧烈的撞击和振动。

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应给出如何安全和正确地使用本监测装置的全部信息,并符合GB/T9969要 求。

Q/GDW102452016

微风振动是由于风的激励而引起的导地线振动(参见图A.1)。发生微风振动的风速一般范围为0.5 m/s10m/s,但近年来发现,当地形平坦及外界干扰很少的情况下,风速达到10米/秒及以上时也观察 到强烈振动。一般微风振动最大双振幅不超过导地线直径的2倍,振动频率范围为3120Hz,振动的 半波长约为1.5~20来。振动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为数小时,有时可达数天。 架空输电线路尤其大跨越经常发生超过允许幅值的微风振动,往往导致某些线路部件的疲劳损坏, 如导地线的疲劳断股,金具、间隔棒及杆塔构件的疲劳损坏或磨损等,其中导地线疲劳断股是架空输电 路普遍发生的问题,严重时需要将全线路更换为新导地线。目前几乎所有的架空输电线路都受到微风 振动的影响,尤其在线路大跨越上,因具有档距大、悬挂点高和水域开阔等特点,使风输给导地线的振 动能量大大增加,导地线振动强度远较普通档距严重。一旦发生疲劳断股,将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严重 危害,通常仅换线工程本身的直接损失可高达数百万元。

A.2微风振动测量原理与弯曲振幅法

A.2.1微风振动测量原理

风吹过圆柱体产生卡门流

1966年IEEE在总结加拿大安大略水电局长达20余年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 《Standardizationofconductorvibrationmeasurements》导则,提出了弯曲振幅法,这个标准规定了采用 相对振幅的测量方法来衡量导地线受微风振动的危害程度。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纳了该标准,并 安该标准研制开发了一些现场测振仪器装置,例如加拿大HILDA无线电遥测装置、美国的SCOLARII 测振仪、瑞士的VIBREC测振仪、澳大利亚的DULMISON测振仪等。我国在7O年代末也研制了LY

Q/GDW102452016

弯曲振幅是基于两点的相对振幅(如图A.2),一点为导地线与线夹的最末接触点3,另一点为距 点89mm处的点4,4点与3点的相对横向振幅Y,即为弯曲振幅

A.3动弯应变与弯曲振幅的关系

图A.2弯曲振幅法示意图

&,一一线夹或夹头出口处的动弯应变,单位为微应变(μe); d一一导地线最外层的单线直径,单位为毫米(mm): Y,一一线夹出口89mm处的弯曲振幅,单位为毫米(mm); p²=T/Elin,单位为m; T一一监测期间观测档导地线平均运行张力,单位为牛顿(N) a一一传感器测量臂长,a=0.089,单位为米(m)。

A.4微风振动判断标准

Q/GDW102452016

输电线路导地线防振标准参见表A.1所示。

表A.1导地线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

监测档的选择原则如下: a)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海峡等处的大跨越; 6) 可观测到较大振动或发生过振动断股的档距: C 位于开阔平坦地形的大档距; d)其它需要监测的重要跨越。

/GDW102452016

/GDW10245201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微风振动采集单元安装布点原则

测档的选择原则如下: 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海峡等处的大跨越; 可观测到较大振动或发生过振动断股的档距: 位于开阔平坦地形的大档距; 其它需要监测的重要跨越。

测量点位置选择原则如下: 一般选择迎风侧的导地线,对多分裂导线选择迎风侧的上侧子导线: b 测量点宜选择在导地线(含OPGW)的疲劳危险点Q/LXH 0003 S-2014 鲁甸县鑫辉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复合调味料,普通档、大跨越线路一般选择在悬垂线夹 出口、阻尼线夹头、防振锤夹头、间隔棒夹头、接续金具端部、护线条端部等部位,具体测量 点宜参考实验室内防振试验结果或现场运行经验确定

B.3普通档测量点数量及布置方案

B.3.1普通档的测量点和方案

普通档至少选择4个测量点,一般选择在一相导线、一根地线或一根OPGW上: a)对普通档导线,一般选择2个测量点,典型测量点为防振锤夹头、悬垂线夹出口、间隔棒夹头 等部位; b) 对普通档地线,一般选择2个测量点,典型测量点为防振锤夹头、悬垂线夹出口等部位: 对普通档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一般选择2个测量点,典型测量点为外侧1号防振锂 夹头、2号防振锤夹头等部位。

QJZJ 0007S-2015 济南紫金玫瑰有限公司 阿胶糕B.3.2典型布置方案

普通档测量点的典型布置方案参见图B.1、图B.2和图B.3

图B.1普通档导线测量点典型布置方案示意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