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pdf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496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pdf

1.0.1为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报 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 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应保证安全与质量,且应做到因 地制宜、节约资源。

1.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应保证安全与质量,且应做到因 地制宜、节约资源

GB/T 29740-2013 拆装式轻钢结构活动房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foundation

将上部结构所承受的外来荷载及上部结构自重传递到地基上 的结构组成部分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 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

pile foundation

由置人地基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

2. 0. 5 强夯法

dynamic consolidation

复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 也基士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dynamic replacement

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在地面形成夯坑,反复交替夯 击填入夯坑内的砂石、钢渣等粒料,使其形成密实墩体的地基处理 方法,

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把能固化的浆液注人岩土体空 隙中,将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的处理方法。

2. 0. 8 预压法

preloading

对地基进行堆载或真空预压,加速地基土固结的地基处理方

2. 0. 9 振冲法

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用下使砂土层振密或在 软弱土层中成孔后回填碎石形成桩柱,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 的地基处理方法。

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管和桩端注浆器对成桩后的桩端 压注浆的灌注桩。

excavation engineering

为建造地下结构而采取的围护、支撑、降水、隔水防渗、加固 石)方开挖和回填等工程的总称

由围护墙、围標、支撑(锚杆)、立柱(立柱桩)等系统组成 构体系。

secant pile

后施工的灌注桩与先施工的灌注桩相互搭接、相互切害 的连续排桩墙。

2.0.14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在连续套接的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人型钢形成的复合挡王 截水结构。

2.0.15地下连续墙

diaphragm wall

经机械成槽后放入钢筋笼、浇灌混凝土或放人预制钢筋混凝 土板墙形成的地下墙体。

cutter joint

利用铣槽机切削先行槽段混凝土而形成的地下连续墙接头

ointpipe(box)

采用士钉加固的基坑侧壁土体与护面等组成的支护结构。

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支护结构,自上而下 施工地下结构并与基坑开挖交替实施的施工工法。

open caisson

地面上制作井筒,通过并内取土使之下沉至地下预定深度的 地下结构

bneumaticcaiss

地面上制作具有水平封板的井筒,在封板下形成气压工作室: 向工作室内加气平衡水土压力进行挖土作业,下沉至地下预定深 度的地下结构

2. 0. 23 地下水控制

groundwater control

基坑工程中,为了确保基坑工程顺利实施,减少施工对周边 影响面采取的排水、降水、隔水和回灌等措施。

curtain for cutting off water

用于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入基坑和 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墙状竖向截水体。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士、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 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2.0.26钢筋混凝土扩展

指柱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 础。

2.0.27筱形与箱形基础

伐形基础为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 础。箱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及内外纵横墙体构成的整 体浇注的单层或多层钢筋混凝土基础。

2. 0. 28 盆式开挖

28盆式开挖 bermed excavation

在坑内周边留土,先挖除基坑中部的土方,形成类似盆形土 体,在基坑中部地下结构和支撑形成后再挖除基坑周边土方的开 挖方法。

island excavation

land excavatiol

围护结构的基坑工程中,先挖除基坑内周边的土方,形成 士体,然后再挖除基坑中部土方的开升挖方法

anchor arm (rope)

在土(岩)体中钻孔,插人钢筋或钢绞线等受拉筋,并在锚固段 灌注水泥浆锚入稳定土(岩)层内,另一端与结构体相连形成的受 拉杆体

2.0.31复合土钉墙支护

由搅拌桩、土钉以及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的围护体。

3.0.1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制品 等的质量检验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的规定。 3.0.2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 料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所需的设计文件; 3拟建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障碍 物等资料; 4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监测方案。 3.0.3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的轴线定位点和高 程水准基点,经复核后应要善保护,并定期复测。 3.0.4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分析工程现场的工程水 文地质条件、邻近地下管线、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障碍物等情 况。对近的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0.5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地下 水、地表水和潮汛的影响。 3.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冬、雨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排水措施。 3.0.7 严禁在基坑(槽)及建(构)筑物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土方 3.0.8 基坑(槽)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槽)周边、放坡平台的施工荷载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控 制; 2基坑(槽)开挖过程中分层厚度及临时边坡坡度应根据土 质情况计算确定; 3基坑(槽)开挖施工工况应符合设计要求。

3.0.9方 施工中出现险情时,应及时后动应急措施控制险情。 3.0.10 施工中遇有文物、古迹遗址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 有关部门。 3. 0.11 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 工三

3. 0. 11 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及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 工记录。

1.7地基施工完成后,应对地基进行保护,并应及时进行基 工。

·二 1素土地基土料可采用黏土或粉质黏土,有机质含量不应大 于5%,并应过筛,不应含有冻土或膨胀土,严禁采用地表耕植土、 於泥及淤泥质土、杂填土等土料; 2灰土地基的土料可采用黏土或粉质黏土,有机质含量不应 大于5%,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采用新鲜的消 石灰,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灰 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灰土应搅拌均匀。 4.2.2素土灰土地基土料的施工含水最官控制在最优令水量

4.2.2素土、灰土地基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

4.2.3素王、灰王地基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 等宜通过试验确定,分层铺填厚度宜取200mm~300mm,应随铺 填随夯压密实。基底为软弱土层时,地基底部宜加强 4.2.4素土、灰土换填地基宜分段施工,分段的接缝不应在柱基、 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位置,上下相邻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应小于 500mm,接缝处宜增加压实遍数,

4.2.5基底存在洞穴、暗浜(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我

4.2.6素土、灰土地基的施工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每层进行检验,在每层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铺 填上层土。 2可采用环力法、贯入仪、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费 入试验等方法,其检测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3采用环力法检验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 2/3深度处。筏形与箱形基础的地基检验点数量每50m²~100m² 不应少于1个点;条形基础的地基检验点数量每10m~20m不应 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基础不应少于1个点。 4采用贯入仪或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 点的间距应小于4m。

4.3.2砂和砂石地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通过现场试验性施工确定分层厚度、施工方法、 振捣遍数、振捣器功率等技术参数; 2分段施工时应采用斜坡搭接,每层搭接位置应错开 0.5m~1.0m,搭接处应振压密实; 3基底存在软弱土层时应在与土面接触处先铺一层 150mm~300mm厚的细砂层或铺层土工织物; 4分层施工时,下层经压实数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一层 施工。 4.3.3砂石地基的施工质量宜采用环刀法、贯人法、载荷法、现场 直接剪切试验等方法检测,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2.6条的有关规 定。

1施工时应分层摊铺,逐层夯实,铺设厚度宜为200mm~~ 300mm,用压路机时铺设厚度宜为300mm~400mm,四周宜设置 具有防冲刷功能的隔离措施; 2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土4%的范围内,底层粉 煤灰宜选用较粗的灰,含水量宜稍低于最优含水量; 3小面积基坑、基槽的垫层可用人工分层摊铺,用平板振动 器或蛙式打夯机进行振(夯)实,每次振(夯)板应重叠1/2板~1/3 板,往复压实,由两侧或四侧向中间进行,夯实不少于3遍,大面积 垫层应采用推土机摊铺,先用推土机预压2遍,然后用压路机碾 压,施工时压轮重叠1/2轮宽~1/3轮宽,往复碾压4遍~6遍; 4粉煤灰宜当天即铺即压完成,施工最低气温不宜低于 0℃;

5每层铺完检测合格后,应及时铺筑上层,并产禁车辆 上行驶,铺筑完成应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或上覆300mm~5 土进行封层。

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不得在饱和或浸水状态下施工。基底 土时,宜先铺填200mm左右厚的粗砂或高炉干渣。

4.4.4粉煤灰地基施工过程中应检验铺筑厚度、碾压遍数、施工

4.4.4粉煤灰地基施工过程中应检验铺筑厚度、碾压遍数、施工 含水量、搭接区碾压程度、压实系数等,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2.6 条的有关规定。

4.5.1施工前应在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试夯。试夯区 在不同工程地质单元不应少于1处,试夯区不应小于20m×20m。 4.5.2周边存在对振动敏感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和地下 管线时,不宜采用强夯法。

1起重机: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夯能级,选用带有自动脱钩装 置、与夯锤质量和落距相匹配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高 能级强夯时应采取防机架倾覆措施; 2夯锤:夯锤底面宜为圆形,锤底宜均匀设置4个~6个孔 径250mm~500mm的排气孔,强夯置换夯锤宜在周边设置排气 槽,强夯锤锤底静接地压力宜为20kPa~80kPa,强夯置换锤锤底 静接地压力宜为100kPa~~300kPa; 3自动脱钩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耳施工灵活 易于操作。

.5.4强夯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1夯击前应将各夯点位置及夯位轮廓线标出,夯击前后应测 量地面高程,计算每点逐击夯沉量: 2每遍夯击后应及时将夯坑填平或推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计算本遍场地夯沉量: 3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后,应按夯印搭接1/5锤径~1/3锤径 的夯击原则,用低能量满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碾压,测量强 后场地高程; 4强夯应分区进行,宜先边区后中部,或由临近建(构)筑物 侧向远离一侧方向进行。

4.5.5强夯置换施工应符合下

1强置换墩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质 地坚硬、性能稳定的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 宜大于全重的30%; 2夯点施打原则宜为由内而外、隔行跳打; 3每遍夯击后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遍场地抬升量,拾升量 超设计标高部分宜及时推除。 4.5.6软土地区及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区,采用降水联合低能级 强夯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夯施工前应先设置降排水系统,降水系统宜采用真空井 点系统,在加固区以外3m~4m处宜设置外围封闭并点; 2夯击区降水设备的拆除应待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水位并稳 定不少于2d后进行; 3低能级强夯应采用少击多遍、先轻后重的原则; 4每遍强夯间歇时间宜根据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不低于80% 宝

1强劵置换墩材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质 地坚硬、性能稳定的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 宜大于全重的30%; 2夯点施打原则宜为由内而外、隔行跳打: 3每遍夯击后测量场地高程,计算本遍场地抬升量,拾升量 超设计标高部分宜及时推除

强夯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夯施工前应先设置降排水系统,降水系统宜采用真空井 点系统GB/T 4728.2-2018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 符号要素、限定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在加固区以外3m~4m处宜设置外围封闭井点; 2夯击区降水设备的拆除应待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水位并稳 定不少于2d后进行; 3低能级强夯应采用少击多遍、先轻后重的原则; 4每遍强夯间歇时间宜根据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不低于80% 确定; 5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地区施工场地宜设纵横向排水沟网,沟 网最大间距不宜大于15m。

5.8冬期施工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应先将冻土清除后再进行强夯施工; 2最低气温高于一15℃、冻深在800mm以内时可进行点夯 施工,且点夯的能级与击数应适当增加,满夯应在解冻后进行,满

夯能级应适当增加; 3强夯施工完成的地基在冬期来临前,应设覆盖层保护。 4.5.9对强置换应检查置换墩底部深度,对降水联合低能级强 夯应动态蓝测地下水位变化。强夯施工质量充许偏差应符合表 4. 5. 9 的规定,

表4.5.9强夯施工质量允许偏差

4.5.10强夯施工结束后质量检测的间隔时间:砂士地基不宜少 于7dHJ 889-2017发布稿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 发布稿,粉性土地基不宜少于14d,黏性土地基不宜少子28d,强夯 置换和降水联合低能级强夯地基质量检测的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8d,

4.6.1注浆施工前应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验。 4.6.2注浆施工应记录注浆压力和浆液流量,并应采用自动压力 流量记录仪。 4.6.3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并宜采用先外围后 内部的注浆施工方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