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04T 388-2019 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DBJ04T 388-2019 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979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04T 388-2019 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 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经过加热升温至液态熔点后的一种连 接方式。包括热熔对接连接、热熔承插连接、电熔连接。

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直径较小且较深的柱状圆孔,又称 钻井。用来安置地埋管换热器的垂直钻孔

用来长期监测地下岩土层温度,便于观察地埋管土壤源热泵 系统长期运行对岩土层温度影响的管孔GB/T 31585-2015 煤制气中氧硫氰化物净化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

2.0.15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统称,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2.0.18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averagetemperatureoftherock soil 从自然地表下10m~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 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3.0.1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3.0.2土壤源热泵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还 应符合《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通风与空调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等有关规范要求。 3.0.3从事土壤源热泵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土壤源热泵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应符合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3.0.4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安装电工、焊工、起重工和 调试等人员应持证上岗。 3.0.5,各类计量器具应检定合格,使用时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 3.0.6土壤源热泵工程施工质量的保修期限,应自竣工验收合格 日起计算两个采暖期、供冷期。在保修期间发生施工质量问题的 施工企业应履行保修职责。 3.0.7施工中遇到问题或现场需要进行设计优化,应与建设单 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商议讨论并通过。 3.0.8宜对地理管敷设区域分阶段进行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阶

3.0.7施工中遇到问题或现场需要进行设计优化,应与建设单 应、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商议讨论并通过。 3.0.8宜对地理管敷设区域分阶段进行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阶

3.0.7 施工中遇到问题或现场需要进行设计优化,应与建设单

3.0.8宜对地埋管敷设区域分阶段进行勘察,分为可行性研究阶 段和施工阶段。

4.1.1.土壤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对工程场地状况、场区内 岩土体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及气象资料进行收集, 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4.1.2工程勘察应委托具有勘察资质的单位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标准》CJJ/T291进行工程勘察。工程勘 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对调查成果绘制图纸,并对资 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4.1.3工地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2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功能、占地面积及分 布; 3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 的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种 类、施工年限、使用状况、分布及埋深; 5规划设计的地下管线所需的理管空间及埋管区域内进出 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2.1 地理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岩土层的结构与分布; 2 岩土体热物性参数; 3 岩土体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 地下水径流方向、流速; 6 冻土层厚度。

4.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4.2.2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 实情况的,应进行实地测量。

实情况的,应进行实地测量。 4.2.3当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3000m²~5000m时, 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5000m时,应进行岩 土热响应试验。当应用建筑面积≥10000m时,测试孔的数量不 应少于2个。对2个及以上测试孔的测试,其测试结果应取算术 平均值。

1 工程概况; 2 工程所在地气候、地质状况: 3 测试方案; 4岩土体初始平均温度计算、钻孔每延米换热量计算、岩土 体热物性参数计算及分析等岩土热物性参数计算; 5结果分析及建议

5.1.1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能源供应现 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土热响应试验、现场地下管线布置情 况、气象参数、能源政策、节能效果、经济效益等,评估地埋管 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5.1.2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应按土壤不同的热特性对土壤进

5.1.3土壤源热泵系统宜与其它空调冷热源组成复合冷热源。在

1.3土壤源热泵系统宜与其它空调冷热源组成复合冷热源。 地电力供应条件和分时电价情况符合的条件下,宜设置蓄能 壤源热泵系统

5.1.4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负荷计算应包括建筑物设计负荷和地

埋管设计负荷。建筑物设计负荷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进 行计算。地理管设计负荷的计算应基于建筑物设计冷/热负荷,以 热泵机组在制冷工况下的最大释热量和制热工况下的最大取热量 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当地初始地温、建筑类型、机组工况以及系 统长期运行可能引起的地温变化对地埋管实际换热性能的影响

5.1.5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下列规

附录E的规定选用; 3地埋管应按设计长度要求定制加工,中间不应有机械接口 及金属接头; 4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U型弯管接头,宜选用成型的U型弯 头成品件,不宜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 5夏季施工应预防管道受热发生热变形,未安装的管材应避 光存放。

5.1.6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以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其 他介质: 1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腐蚀性小; 2 安全,与地埋管材无化学反应,泄露不会污染环境; 3 较低的冰点; 4 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 5 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5.2地理管换热系统设计

.2.1 生 类、位置、深度,避开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为未 来可能的管线施工预留空间

5.2.3设计时应对采暖空调系统全年冷、热负荷特

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长度应根据竖直地埋管形式及满足土壤源热 泵系统最大取热量或释热量来确定,当全年累积取热量和释热量 相差大于20%,经技术经济分析确认合理后,应采用蓄能式土壤 源热泵系统等可靠的调峰措施,并保证地下岩土体温度在全年使 用周期内得到有效恢复。

5.2.4设计地埋管换热器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理管换热

5.2.5设计时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 计算周期内,土壤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5.2.6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阶段,应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系统10 年以上岩土温度场数值模拟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5.2.7应用建筑面积大于50000m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宜布设区域 地下温度场域监测系统。

5.2.5设计时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宜为1年。

5.2.8地理管的理设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时,可在建筑物下

5.2.10地理管换热器应根据可利用地面面积、岩土体地质勘察 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具体理管方式。 5.2.11地理管换热器最上层理管的埋深均应在冻土层以下 0.4m,山西地区的理埋深以不小于1.5m为宜。在赋存有地下咸水 的地区,竖直地埋管底部与咸水层底板间距不宜小于10m。 5.2.12地理管换热器内传热介质的流态应为系流,单U型管内 的流速不宜小于0.6m/s,双U型管内的流速不宜小于0.4m/s。 5.2.13地理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定压,宜设防冻保护措施。 5.2.14地理管换热系统应根据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材料,回 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应不低于周围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5.2.15地理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所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 特性进行水力计算,地理管压力损失可按附录A计算。在此基础 上,合理地确定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 5.2.16与地埋管换热器连接的水泵、阀门、管道附件等设计与 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5.2.17设计时应考虑地理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应控制系统最 低点的工作压力在1.5MPa以内。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理 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理管换热器与建 筑物内系统分开

5.2.18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 流量的2倍。 5.2.19大型地埋管系统宜分区域设计,宜与机组容量适应。

5.3.1大型项目中,竖直地理管换热器应进行分组连接,每组换 热器数目宜相等,且不超过换热器总数的10%。 5.3.2各组换热器形成的地理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 集管连接,宜采取同程式布置。 5.3.3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环路集管的坡度应 保证系统的排气要求,宜为0.002。 5.3.4连接中间分集水器的地理管环路集管,应在进出分集水器 处设关断阀。 5.3.5各地埋管环路或水平集管环路阻力不平衡率≥15%时,宜 在集水器各支管处设平衡调节阀。 5.3.6应考虑中间分集水器的维护条件,宜将中间分集水器设于 维护用检查并内,对于大型分集水器,应砌筑分集水器并。设于 验查并或分集水器并内的管道、阀门、分集水器应有可靠的保温

5.3.5各地埋管环路或水平集管环路阻力不平衡率≥15%时,宜 在集水器各支管处设平衡调节阀。 5.3.6应考虑中间分集水器的维护条件,宜将中间分集水器设于 维护用检查并内,对于大型分集水器,应砌筑分集水器并。设于 检查井或分集水器并内的管道、阀门、分集水器应有可靠的保温 措施,检查井或分集水器井内应设集水井及排水装置。

维护用检查并内,对于大型分集水器,应砌筑分集水器井。设于 检查井或分集水器并内的管道、阀门、分集水器应有可靠的保温 措施,检查井或分集水器井内应设集水井及排水装置。

.4钻孔深度及孔间距的设计

5.4.1钻孔深度与间距应根据岩土的热物性、地面面积、岩土体 地质勘察结果及挖掘成本等因素确定。 5.4.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应大于恒温层深度,宜取 50m~140m。 5.4.3竖直地理管间距应大于理管的热作用半径,并应考虑系统 连续运行或间歇运行的特点。单U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10mm, 双U管钻孔孔径不宜小于140mm。 5.4.4相邻孔中心间距宜为 4m~ 6m

5.4.2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理管深度应大于恒温层深度,宜取

土壤源热泵机房位置应设在靠近地埋管或冷热负荷比较

5.5.1土壤源热泵机房位置应设在靠近地埋管或冷

5.5.2土壤源热泵机房宜独立设置,若条件受限可设在地 在裙楼中。

5.5.3当土壤源热泵机房设置在建筑物内时,应做好防水、防火、 防震、隔声、消声等措施。

上,根据山西省各地地下恒温层土壤具体温度条件,以保证全年 地下热平衡为前提,确定采用单一的土壤源热泵供冷/热,或采用 与其它冷/热源相结合的复合式土壤源热泵系统,使土壤源热泵机 组以最佳工况运行。

5.5采用单一的土壤源热泵供冷/热时,土壤源热泵机组容量 冷、热负荷中的大者为依据,并综合考虑机组实际运行工况 定。

5.5.5采用单一的土壤源热泵供冷/热时,土壤源热泵机组

5.5.6在热泵机组外进行冷、热转换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应在水系 统上设冬、夏季节的功能转换阀门,并在转换阀门上做出明显标识。 5.5.7热泵机组的装机容量,应按空调计算负荷确定,不另作附加。 5.5.8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增设蓄能装置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性 分析。

能系数及部分负荷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地) 机组》GB/T19409的规定,且应满足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 要求。

6.1.1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 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地下管线等构(建)筑物资 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明确理管场地已有的地下管线、地下构 筑物的功能及准确位置。 6.1.2施工前,应具备理埋管区域的工程勘察资料、设计文件和施 工图纸,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图纸

6.1.4应由项目管理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 6.1.5能量提升系统(机房)施工前,应根据机房现场实际及设 备情况,按照设计图纸,宜采用BIM技术确定设备的布局及管线 的位置、标高,并进行模拟演示,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

6.2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准备

6.2.1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应进场验收合格,并应做 好验收记录和验收资料归档。当设计有技术参数要求时,应核对 其技术参数,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6.2.2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应有许可证编号或 认证标志,并应抽查生产许可证或证书的认证范围、有效性及真 实性。 6.2.3新型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时应提供安装、使用、维 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 6.2.4进口设备、器具和材料进场验收时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 件、性能检测报告以及安装、使用、维修、试验要求和说明等技 术文件;对有商检规定要求的进口电气设备,应提供商检证明。

6.2.5设备及附件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核对设备、附件、专用工具、备品备件的装箱清单和随机 技术文件,合格证和出厂试运行记录应齐全、完整; 2外观检查:设备应有铭牌,涂层应完整,机身应无缺件, 绝缘件应无缺损、裂纹,充油部分不应渗漏。 6.2.6地理管进场后,应查验管材合格证、规格型号,宜对管材 及管件见证取样送检。管材应存放于避免高温暴晒处,搬运时应 小心轻放,不得抛摔和沿地拖拽。现场放管后采取遮阳措施。堆 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且便于通风。

1.1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严禁损坏既有的地下管线及构筑 1.2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管线正上 3m~0.5m处,做出黄色聚乙烯管线定位带,并应采用两个现 永久目标或构筑物进行定位

0.3m~0.5m处,做出黄色聚乙烯管线定位带,并应采用两个现场 的永久目标或构筑物进行定位。 7.1.3地温监测并的施工应随换热孔的施工同时进行,地温监测 系统应对埋管区域及周边地区的温度场变化进行长期的动态监 则,为土壤源热泵工程系统提供地温场变化参数,为合理优化系 统运行方案提供依据。 7.1.4土壤源热泵系统调试前,能量采集系统、提升系统、释放 系统的安装工作必须全部完成并检查各系统、检测设备、电源等 关键项目。系统调试时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

统的安装工作必须全部完成并检查各系统、检测设备、电源 键项目。系统调试时应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 单位、设备厂方一同进行。

7.2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7.2.1竖埋管井位、水平管敷设路径、地下分集水井位置等应在 施工现场进行实测实量,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计图纸。 7.2.2竖埋管换热器U型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 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型管的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7.2.3竖直钻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孔过程中,做好钻孔记录,包括地下岩层情况、地下 水情况; 2钻孔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的孔位偏差不应大于 0.1m; 3实际钻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1m2m,钻孔孔径符合 设计要求; 4钻孔时应保证钻杆竖直度,钻孔的竖直偏差不应大于1%,

成孔孔径不应小于设计孔径: 5钻孔时应及时清理孔口残渣,设置专用的泥浆池和排浆沟: 6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 应设护壁套管。 7.2.4竖直地理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钻孔完成前,首先应对已完成预制的竖直地埋管*行第 一次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应做好记录; 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安装应在成孔后立即*行,安装 完成时间不宜超过30min,下管过程中,U型管内应始终处于 有压状态: 3U型管应处于分离状态,宜每间隔4m安装一个分离管卡: 4竖直地理管换热器U型管全部理设到位后(留有1m左右 的管在地面),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当埋管深度超过40m时, 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行。 5灌浆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和细沙(或水泥)的混合浆或专 用灌浆材料,膨润土比例宜占4%~6%。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 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宜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填。钻孔时取出 的泥浆凝固后,如收缩很小时,也可做灌浆材料,其导热系数不 应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6回填灌浆应在管道两侧同步*行,且保证灌浆的连续性, 应根据机械灌浆的速度将灌浆管逐渐抽出,使灌浆液自下而上灌 注封孔,确保钻孔灌浆密实,无空腔。在最初完成20口井孔灌浆 后,抽查检测10口并孔的密实性,达到合格后,再将灌浆工作全 面展开,全部灌浆完成后,按照5%的比例,*行回填密实性的 检测并形成资料加以保存; 7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所在的钻孔回填封孔完毕后,应 对U型管换热器*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对U型管端口密 封处理。

地埋管换热器水*管网施工在竖直地埋管完成后*

*管沟开挖应保护好U型管,防止损坏U型管或管内*入杂物; 2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管径≤De63宜采用承插 式热熔连接;管径>De63宜采用对接式热熔连接,聚乙烯管道连 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 的有关规定; 3水*管沟槽开挖深度应依据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合理选择 管沟的位置及标高; 4水*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 享度的膨润土或细沙。水*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应防止石块等 重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采取固 定措施; 5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宜*行地理管换热器的施 工;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应*行地埋管换热器的施工; 6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前后均应对管道*行冲洗; 7水*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完毕后,应对该管沟内的水*管* 行第二次压力试验;竖直或水*地理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 成后,回填前应*行第三次压力试验: 8水*管沟回填前应对该管沟内的地埋管做好供回水管道的 标识;管沟回填时应在水*地埋管上面做有效的保护措施; 9水*地埋管换热器的管沟内回填料应细小、松散、均匀, 且不应含石块及土块等大的硬物。回填压实过程应均匀,回填料 应与管道接触紧密,且不得损伤管道。回填结束后应压实回填料: 10水*地埋管连接到循环集管后,应对循环集管及连接至机 房分集水器的管路做相应的保温措施。 7.2.6分集水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集水并应按设计要求*行施工,应建造牢固、整洁,便 于检修; 2分集水井内部四周与盖板做防水处理,循环集管穿越分集 水井处宜设置柔性防水套管,套管周围应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 3分集水井深度应考虑水*管距地距离,一般3m为宜。底

部混凝土垫层设置集水井,集水井中依次敷设粗砂和卵石,顶板 距地500mm以上; 4分集水井内的阀门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所有管道及阀体均 应保温。 7.2.7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行第四 次压力试验。

7.3能量提升系统施工

7.3.1机房位置确定后不宜改动,工程主体施工中,应预留出设 备*出口通道或下料口。 7.3.2机房设备安装前应勘察机房内设备基础和现场施工条件, 编制可行性的设备吊装方案并已批准。 7.3.3热泵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应作好场地清理工作,防止造成对设备的损伤: 2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行热泵机组的就位安装; 3设备安装位置应正确,设备安装*整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 件的要求; 4采用隔振器的设备,其隔振器安装位置和数量应正确,每 个隔振器的压缩量应相同一致,偏差不应大于2mm; 5热泵机组机身纵、横向水*度的充许偏差范围不应大于 1%o,当采用垫铁调整机组水*度时,应接触紧密并相对固定。 7.3.4水泵及附属设备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的*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范围应为±10mm,安装的 地脚螺栓应垂直,且与设备底座应紧密固定: 2垫铁组放置位置应正确、*稳,接触应紧密,每组不应大 于3块; 3整体安装的泵纵向水*偏差不应大于0.1%,横向水*偏差 不应大于0.2%o。组合安装的泵的纵、横向安装水*偏差不应大于 0.05%o。水泵与电机采用连轴器连接时,联轴器两轴芯的轴向倾 斜不应大于0.2%o,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5mm。整体安装的小型

管道水泵目测应水*,不应有偏斜: 4减震器与水泵及水泵基础的连接,应牢固*稳、接触紧密; 5并联水泵的出口管道*入总管应采用顺水流斜向插接的连 接形式,夹角不应大于60°。 7.3.5管道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管道材质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镀锌钢管及带有防 贫涂层的钢管不得采用焊接莲接,当管径大于DN100时,可采用 卡箍或法兰连接; 2金属管道的焊接施工,企业应具有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 施焊人员应持有相应类别焊接的技能证明; 3管道安装前必须清除内部污垢和杂物,安装中断或完毕的 敬口处应临时封闭。管道穿过墙壁和楼面应设套管,且不得以套 管作为管路支撑,套管内不充许有焊点;管道穿过地下室或地下 构筑物外墙时应设防水套管,套管管径以保证保温厚度为准,并 应符合设计要求;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 水套管; 4管道与机组连接应在管道吹扫、清洁合格后*行; 5管道与热泵机组、水泵等运行设备应采用柔性连接,且不 得强行对口连接;与其连接的管道应设置独立、固定的支、吊架; 6管道与设备连接后,不宜再*行焊接和气割;当必须*行 焊接和气割时,应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焊渣*入管 道系统内或损坏设备; 7支、吊架安装后,应按管道坡向对支、吊架*行调整和固 定,支、吊架与管道焊缝的距离应大于100mm; 8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衬垫。衬垫的承 玉强度应满足管道全重,且应采用不燃与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 防腐处理的木衬垫。衬垫的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宽度应大 于或等于支、吊架支撑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应*整、上下两衬 垫接合面的空隙应填实; 9机房内总、干管的支、吊架应采用承重防晃管架,与设备

连接的管道管架宜采取减振措施。当水*支管的管架采用单杆吊 架时,应在系统管道的起始点、阀门、三通、弯头处及长度每隔 15m处设置承重防晃支、吊架; 10阀门安装前应*行外观检查,阀门的铭牌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阀门标志》GB/T12220的有关规定; 11阀门的安装位置、高度、*出口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连 接应牢固紧密:; 12阀门应根据介质流向及阀门的技术要求确定安装位置和 方向,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安装在保温管道上的手动阀门 的手柄不得朝向下; 13管道水过滤器应安装在*机组、水泵等设备前端的管道 上,安装方向应正确,安装位置应便于滤网的拆装和清洗,与管 道连接应牢固严密: 14仪表安装位置应按设计确定。一般设备*出口应安装压力 表、温度计,且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压力表距阀门位置不 宜小于200mm,压力表应安装缓冲弯和三通旋塞或阀门,流量计 应安装在流速均匀的直管段上。安装在管道和设备上的套管温度 计,底部应插入流动介质内,不得装在引出的管段上。 7.3.6水箱、集水器、分水器等设备安装时,支架或底座尺寸、 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与支架或底座接触应紧密,安装应* 整牢固。*面位置充许偏差应小于15mm,标高充许偏差范围为 土5mm,垂直度充许偏差应小于1%o。 7.3.7管道与设备连接前应*行冲洗试验。冲洗前,对不允许参 加冲洗的仪表等采取安全可靠的隔离措施。冲洗试验应以水为介 质,温度应在5℃~40℃之间。 7.3.8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 后,应*行第五次压力试验。 7.3.9绝热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你t州#广#回

7.3.9绝热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

1绝热层材料*场后应抽样*行见证取样送检,在满足设 国家节能标准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方可使用;

2管道阀门、过滤器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应能单独拆卸, 且不影响其操作功能; 3绝热层的纵、横向接缝应错开,缝间不应有孔隙,与管道 表面应贴合紧密,不应有气泡; 4保温管道与套管四周的缝隙应使用不燃绝热材料填塞紧密。 7.3.10机房电气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机房室内电气安装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 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中的规定; 2金属桥架、托盘或槽盒本体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其终 点端应可靠接地; 3导管与桥架、配电箱或电气设备连接时应在端部安装锁母。 金属导管与金属导管、金属导管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保护导 体跨接; 4电气设备的金属底座、框架以及外壳和传动装置应可靠接 地,电动执行机构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保护导体可靠连接, 不得串接,连接导体的材质和截面积应符合设计要求; 5机房金属人户管作导电接地导体时,应与总等电位干线可 靠连接; 6机房内的配电装置、配电柜(箱)与管道、泄水装置或阀 门的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配电装置、配电柜(箱)设在专用控 制室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30;与系统水泵设置在同一空间 时,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5。

1机房内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化 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的规定; 2机房内所有的电动阀门、温度传感、压力传感、流量传感 应与水路系统同步施工,测温点、测压力点、测流量点的孔位的 位置及尺寸,应按照施工图纸及机房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机房自动控制系统的接地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保证各 自控设备正常运行和人身、设备安全;

4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时,应自上而下分层排列:动力电缆 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屏蔽电缆); 5多芯电缆或一根管内穿多根导线时,应留有备用芯线,备 用芯数不得少于工作芯数的10%~15%; 6电力线缆和信号线缆严禁在同一线管内敷设。

7.4地温监测并的施工

7.4.1地埋管换热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土壤温度的变化,应用建 筑面积超过50000m的项目,地温监测井不少于2个。 7.4.2地埋管换热器监测井宜根据地埋管换热器分布及密度均 匀设置,每个监测井监测半径为50m,监测井井深与地埋管换热 器井孔深度一致,其井内的地埋管换热器参与换热。 7.4.3不同地层结构、岩土体冻土层深度、恒温层处均要设置测 温点,测温点数不少于3个;若地层情况不详时,测温点应加密 布设,每间隔10m至少布设1个测温点。 7.4.4地埋管监测井施工时,应避免在下管和回填过程中损坏温

4.5传感器的灵敏度、精度应满足监控系统处理分析数据的 要求。选用的温度传感器的工作量程应在其全量程的30% 0%内。

7.4.7酸性土或酸性水质等腐 蚀性较高的环境下,应选择外表 面喷塑或不锈钢外罩、抗腐蚀性能好且密闭性好的传感器。 7.4.8温度传感器安装后,宜在与岩土环境温度一致后采集测 量数据。

7.4.9埋设的传感器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敷设前应*行外观 检查和绝缘测试。

7.4.9埋设的传感器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敷设前应*

7.4.10有线传输可采用放射式和总线式敷线,传输距离刁

米宜选用放射式,传输距离在500米以上时宜选用总线式

7.5单机试运转及调试

7.5.1热泵机组、循环水泵及其附件安装完毕后,应*行单机试 运转及调试。 7.5.2机房内各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完成且合格后应填写调试 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提交建设单位确认后存档。 7.5.3水泵调试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电气操作控制系统及仪表的调整试验完成,设备内部接线 和外部接线应正确无误,电气准备就绪; 2水泵管路系统所有设备、管道安装结束,并验收符合要求: 3电机的绝缘电阻经测量符合要求,检测水泵电机对地绝缘 电阻应大于0.5M2; 4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行预润滑; 5水泵*出口及起关断作用的阀门应逐个检查和调整启闭状 态,使系统形成回路,阀门应启闭灵活; 6管道及水泵排气完成; 7系统及水泵注满水,以防止十转,破坏机械密封: 8调试资料、工具、仪表、记录表格已准备好;记录电机电 流,电压,功率,计算水泵扬程是否满足系统要求。 7.5.4 机房水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2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 3 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4水泵连续运转2h后,测定滑动轴承外壳最高温度不超过 70℃,滚动轴承外壳温度不超过75℃; 5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 确、可靠; 6水泵的流量、功率、转速、扬程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5.5热泵机组调试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调试方案已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核; 2 管道系统的强度与严密性试验已完成,并验收合格; 3 机组及其配电柜内接线正确,电气控制系统模拟动作试验 合格,电气系统工作正常; 4水泵等相关设备已完成单机试运转与调试; 5 机组启动当天,应具有足够的冷(热)负荷,满足调试需要 7.5.6 热泵机组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启动热泵机组,运行10min以上,观 察有无异常现象; 2热泵机组应连续不间断运转不少于8小时; 3检查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的噪声、震动、阻 滞等现象; 4向机组供应少量运行所需能源,先使机组在较低负荷状态 下运转,无异常现象后,逐渐将能源供应量提高到产品技术文件 的规定值,并调节机组,使其正常运转: 5记录机组运转情况及主要参数,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术文 件的要求; 6各保护继电器、安全装置的额定值要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其动作要灵敏、可靠。 7.5.7控制系统调试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控制系统的设备全部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均应符合 设计图纸要求;

1控制系统的设备全部安装完毕,线路敷设和接线均应符合 设计图纸要求; 2控制系统的受控设备、子系统单体试运转调试结束,设备 或子系统的测试数据应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3控制系统的调试环境和工业卫生条件(温度、湿度、防静 电、电磁干扰等)应符合设备的要求。 7.5.8控制系统设备的单体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备的外观和安装状况应符合要求; 2 安装的控制器应*行运行稳定性测试: 3 控制器、输入输出组件和监控点元件的硬件、接线的位

与软件的地址、型号、状态等应完全一致; 4应使用计算机或现场测试仪器,对控制器和现场控制设备 以手动控制方式,按照设计要求对模拟量、数字量输入输出*行 测试,并作记录。

7.6.1土壤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应进行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及 调试,联合试运转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7.6.2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前应制定联合试运转及调试方案,并报 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 2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在设备单机试运转及调试合格后 进行; 3系统联合试运转前应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及末端水系统调 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设备运转数据均达到设 计要求; 4单机试运转合格后,应进行连续72h的系统联合试运转, 并填写运转记录; 5系统联合试运转运行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各水路循环系 统的压力、温度、流量应满足设计要求,若有偏差时,其偏差不 应大于10%。系统运行噪声应符合设计要求; 6系统联合试运转时,热泵机组和水泵的电压及电流不应出 现大幅波动。管路不应有泄漏以及产生凝结水等现象。系统各保 护措施应反应灵敏,动作可靠; 7自控计量监测元件及执行机构应工作正常,对系统各项参 数的反馈及动作应正确、及时; 8系统调试应分冬、夏两季进行,且调试结果应达到设计要 求。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交建设单 位确认后存档。 763一十墟源热泵系统敕体验收前应托目有相应盗质的单位

7.6.3土壤源热泵系统整体验收前,应委托具有相应

进行系统运行测试,并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实测性能做出形式检 查报告、性能检验报告、能效评估报告。 7.6.4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 国家现行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通风 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和《制冷设备、空气分 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相关规定。

8.1.1土壤源热泵系统交付使用前,各设备及系统应完成讠 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 8.1.2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参加, 验收合格后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8.1.3工程验收资料应齐全完整。 8.1.4各系统的观感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8.2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与验收

8.2.1核查地理管换热系统的工程验收资料,检验内容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 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水压试验应合格: 5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 6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 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8.2.2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1试验压力: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 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 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 2压力试验步骤: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压力试验。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 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

人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 2)水平地埋管与竖直地埋管连接后,应做第二次压力试 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 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3)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 前应进行第三次压力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 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4)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 四次压力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 漏现象。 5)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 成后,应进行第五次压力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 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3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 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8.2.3钻孔的位置与深度符合要求,钻孔竖直度抽查率不少于 5%;孔位、孔深、水平埋管位置检查率100%。 8.2.4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管道冲洗,冲洗可结合压力 试验进行。待以上工序全部合格后再循环运行2h以上,且在水质 正常后才能与机组连接。应进行全数检查

8.3.1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8.3能量提升系统检验与验收

8.3.1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产 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2设备安装的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机组横、纵向的 安装误差不大于1%,水平误差不大于2%;水泵的横向水平度小 于2%,纵向水平度小于1%o;抽查数量不少于10%,且不得少 于一台; 3减振垫、减振器安装位置应正确;各个减振器的压缩量应 均匀一致;弹簧减振的热泵机组,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位

移的限位装置,应全数检查。

移的限位装置,应全数检查。

8.3.2机房内的设备基础平面尺寸与承重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全 数检查。 8.3.3阀门的规格、型号、材质及其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 句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紧密、平整。 8.3.4水系统的冷热转换阀门组应全数进行试压与关断性试验, 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好标识。 8.3.5宜采用BIM技术应用综合支吊架,管道规格、材质、连接 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固定支架全部检查,滑动支架抽查数 量不少于5%;每个系统管道、部件数量抽查不少于10%,且不 得少于5件。

8.3.6管道的绝热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管道穿楼板或

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

9.1.1应用于超过10000m建筑物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宜设置土 壤源热泵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未设时,应设置对应的系统设备状 态测试点。

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

1状态参数的监测应包括以下参数: 1)热泵机组的状态参数:冷凝器、蒸发器的进出口水温 度、压力差,机组的运行状态; 2)水泵运行状态:启停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模式; 3)地源侧的温度、压力、流量; 4)热泵机组、循环水泵、稳压泵等设备的用电量、系统总 制冷量/制热量的复核。 2系统运行参数的统计与存储; 3热泵机组低温保护、高低压保护、故障报警功能; 4 土壤源系统的节能运行控制。 9.1.3土壤源热泵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应具备接入建筑设备监控 系统的通信接口,监控管理系统宜能够通过手机APP设置设备参 数或查看系统运行状态,实现远程监控。 9.1.4应在地理管换热器的总分集水器的各支路上分别设置供 回水温度传感器,在分集水器上设供回水压力传感器。

9.1.4应在地埋管换热器的总分集水器的各支路上分别

9.2.1运营管理部门应制定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营管理制度,规范 土壤源热泵系统日常操作和维护管理。 9.2.2运行值班人员应熟知设备运行程序,密切注意设备运行状 态,发现故障及时排查处理。 9.2.3应根据土壤源执泵系统采暖或制冷期内每且设备耗电量

态,发现故障及时排查处理。

土壤热源侧温度、用户侧温度、土壤温度变化等运行监测数据, 优化全年运营方案。 9.2.4设备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维护QSY 06506.8-2016 炼油化工工程转动设备技术规范 第8部分:往复泵,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 行状态。

1对热泵机房、集水井内设备及管路系统进行全面清理; 2阀门螺纹部分应涂抹黄油:不经常调节或启闭的阀门必须 转动手轮或手柄; 3安装在水泵人口、机组进口、风机盘管进口处的水过滤器 应全面清洗; 4 检查配电箱柜及机组的电路情况: 5联系设备生产厂方对设备进行保养,填写保养报告。 9.2.6运营维护管理中,应对机组、水泵、末端装置等的能耗及 其它基础数据定期进行统计与分析,优化运行策略

A.0.1 地埋管压力损失宜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 确定流量G(m3/h),公称直径和流体特性 2 根据公称直径,确定管道内径d;(m)。 3计算管子的断面面积A(m²)

4计算流速V(m/s)

附录 A地埋管压力损失计算

5计算管道的雷诺数(Re),Re应该大于2300以确保紊

DL/T 799.4-2019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4部分:生产性毒物监测式中:Re 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p 管内流体的密度(

式中:Re 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p一一管内流体的密度(kg/m3) μ一一管内流体的动力黏度(Pa's) 6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Py(Pa/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