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466-2019 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DB34/T 3466-2019 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902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4/T 3466-2019 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由型钢及钢板辅材按标准尺寸加工而成,可重复使用、具 通用性的钢构件,简称标准件

不具有通用性的钢构件,一般用于标准件之间或标准件与 它支护结构间的连接构件,简称非标准件,

2.1.3装配式钢支撑assembledsteelstruts

由预制钢标准件通过可靠的工具式连接方式拼装而成的 于基坑支护的钢结构内支撑SJ/T 11666.1-2016 制造执行系统(MES)规范 第1部分:模型和术语,由支撑、围標、立柱三个部分以 辅助连接构件组成。

2.1.4围標waling

设置在围护结构侧面的连接支撑杆件的型钢梁或钢筋混 土梁。

由多根型钢标准件或型钢标准件与混凝土梁结合而成的 水平受力构件。其一侧与围护结构连接,另一侧与支撑杆件连 接,

用于连接并约束支撑杆件平面外变形,增强钢支撑整体性 的构件。

2.1.7 立柱 support column

2.1.8 托梁 support beam

设置在立柱或立柱之间,用于支承和约束钢支撑的钢构件。

2.1.9 托座 bracket

设置在立柱上,用于支托托梁或支撑的钢构件。

在H型钢组合支撑结构中,设置在支撑与支撑或支撑与围 標斜交处的传力构件

2.1.11 盖板 cover plate

在H型钢组合支撑结构中,按照一定间距平行放置,联推 组合型钢支撑各肢,通过螺栓与型钢翼缘连接,用于增强钢支 撑整体性的构件,

预应力伺服系统由干斤顶、自锁装置、加压泵、控制系统利 应力监测系统组成,可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并调整千斤顶压力。

2.2.1作用和作用效应设计值

F—集中荷载; M弯矩; N—轴力; V剪力。

f 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f 螺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Nb 一一个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正应力; 局部压应力; T 剪应力。

A 毛截面面积; An 净截面面积; 6 翼缘板的外伸宽度; d 直径; ~ 截面回转半径; I 毛截面惯性矩; 1 长度或跨度; S 毛截面面积矩; tw 腹板厚度; W 毛截面模量; W. 净截面模量。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nv 螺栓的剪切面数目; K 安全系数; % 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YF 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 入 长细比;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山 一 集中荷载的增大系数; S 钢支撑重复利用折减系数。

5型本规定 3.0.1装配式钢支撑由支撑、围標、立柱三个部分以及辅助连 接构件组成。支撑、围標应为标准件,立柱以及托梁、托座等辅 助连接构件宜为标准件。标准件间均应采用螺栓连接,非标准 件间可采用焊接连接。标准件间连接螺栓宜采用高强螺栓。 3.0.2装配式钢支撑可与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灌注排 桩、地下连续墙等各类围护结构组合为内支撑式支护结构,且 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为围护结构提供可靠的支撑,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 度,并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2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3.0.3用于软土地区的装配式钢支撑,应考虑坑底隆起、立柱 沉降或抬升对支撑体系的影响,应采取增强节点连接、坑内外 土体加固、与混凝土支撑结合使用等加强措施。当计算坑底隆 起量较大,支撑体系可能出现整体受拉时,不宜采用钢支撑。 3.0.4支撑沿主受力方向应设置预加轴力,并应考虑温度变 化和材料收缩对支撑轴力和变形的影响。支撑预应力在施工 过程中应动态监测,宜采用预应力伺服系统,及时调整。 3.0.5装配式钢支撑的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结构体系设计; 2构件选型及布置; 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4 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5 构件的节点设计; 6 构件的安装和拆除设计。 3.0.61 设计文件中应提出支撑各施工工况及相应的土方开

3.0.1装配式钢支撑由支撑、围、立柱三个部分以及辑 接构件组成。支撑、围標应为标准件,立柱以及托梁、托座 助连接构件宜为标准件。标准件间均应采用螺栓连接,非 件间可采用焊接连接。标准件间连接螺栓宜采用高强螺机

3.0.2装配式钢支撑可与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灌

1 结构体系设计; 2 构件选型及布置; 3 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4 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5 构件的节点设计; 6 构件的安装和拆除设计。 3.06 设计文件中应坦出支搅务施 源及相放的土方开

挖、监测要求,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基坑监测信息对设计与施

3.0.8装配式钢支撑设计时应结合场地条件和拆撑时间

基坑各部位钢支撑回收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对于回收难度 部位宜采用其它支撑形式。

3.0.9装配式钢支撑的标准件表面应刷防锈漆,进场时

3.0.9装配式钢支撑的标准件表面应刷防锈漆,进场时应提 供产品合格证明。

3.0.11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工程的临时施工栈桥宜采

配式钢栈桥,钢栈桥立柱可与支撑结构共用。

4.1.1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设计时,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 算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 求,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变形计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要求。 支撑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和安全系数选取应与支护结构 一 致,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其结构重要性 系数分别不应小于1.1、1.0、0.9。 4.1.2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装配式钢支撑的设计使用期限, 设计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

4.1.2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装配式钢支撑的设计使用期限

4.1.3作用在支撑结构上的荷载包括:

1)由水、土压力和坑外附加荷载引起的围护结构对围標 的侧压力; 2)支撑预加轴力及温度应力。 2竖向荷载 结构自重和支撑顶面的施工活荷载。通常情况施工活荷 载取4kPa。一般情况下,在支撑结构上不考虑施工机械运行和 材料堆放等作用,当必须利用支撑构件兼作施工平台或栈桥 时,应进行专门设计。 4.1.4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4.1.4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支护结构和土体整体滑动; 2)基坑底因隆起而丧失稳定;

3)围护结构因坑底土体丧失嵌固能力而推移或倾覆; 4)支撑构件或连接节点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过度 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或出现压屈、局部失稳。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或影 响其正常使用的支护结构位移; 2)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支护结构位移; 3)造成支撑构件损坏或影响其回收再利用的支护结构位 移。

围护结构因坑底土体丧失嵌固能力而推移或倾覆; 支撑构件或连接节点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过度 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或出现压屈、局部失稳

4.1.5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和验算应采用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支撑构件或连接节点因超过材料强度或过度变形的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武中:% 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本标准第4.1.1条的规定 采用; Sc一一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轴力、弯矩等)设计值; R一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F 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应按本标准第4. 1.6条的规定采用; Sk一一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 2)整体滑动、隆起失稳、围护结构推移或倾覆等稳定性计 算和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Rk一 抗滑力、抗滑力矩、抗覆力矩等抗力标准值; Sk一滑动力、滑动力矩、倾覆力矩等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K 一安全系数。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S一一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位移、沉降等)设计值; C一一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支撑构件变形、基坑周边沉降 的限值。 4.1.6支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基本组合 的综合分项系数YF不应小于1.25

4.1.6支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基本组合 的综合分项系数YF不应小于1.25。

N=%rNk M=%M V=%Y,Vk

式中:N 轴向力设计值; Nk 作用标准组合的轴向力值; M 弯矩设计值; Mk 作用标准组合的弯矩值; V 剪力设计值; Vk 作用标准组合的剪力值。

4.1.8确定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型时

1计算模型的尺寸取支撑构件的中心距; 2支撑宜按超静定结构体系设计,各构件间应具备可靠的 连接构造,构件的连接应与结构计算假定相一致。 4.1.9支撑构件的受拉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受压强度应按 有效净截面计算,稳定性应按有效截面计算,变形和各种稳定 系数均可按毛截面计算。H型钢支撑及H型钢组合支撑构件 的受拉、受压强度及稳定性宜按净截面计算。

4.1.10支撑构件的内力和变形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平面支撑体系应按平面杆系有限元进行分层计算,围护结构传递给支撑结构的荷载可取支护结构内力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当上下层支撑类型或平面布置差异较大时,宜按空间模型计算。2对于形状比较规则的基坑,可按下列方法确定:1)支撑轴向力取支撑间距内围护结构沿围擦长度方向分布的水平反力之和;当支撑与围斜交时,水平反力应取沿围標长度方向水平反力及垂直方向水平反力的合力:2)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支撑的内力和变形可近似按单跨或多跨梁分析,其计算跨度取相邻立柱中心距;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现浇混凝土围標的内力与变形可按多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相邻支撑的中心距;钢围標宜按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相邻支撑的中心距,当设置八字撑和角撑时,钢围计算跨度L按下列方式确定:(ai)8=45°(a2)0=60°(a)八字撑3(b)0= 45°(b2)0=60°(b)双八字撑10

2现浇混凝土围標的支座弯距,可乘以0.8~0.9的调幅 系数,但跨中弯矩应相应增加

1立柱应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2作用在立柱上的荷载应包含: 1)施工的活荷载; 2)水平支撑的自重; 3)栈桥梁、板的自重: 4)支撑轴力引起的竖向分力,不宜小于支撑轴力的1/50: 5)立柱的自重; 6)其他竖向荷载。 3立柱受压计算长度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相邻两层水平支撑间的立柱受压计算长度宜取两层水 平支撑中心距; 2)单层支撑的立柱或多层支撑底层立柱的受压计算长度 应取底层支撑至基坑底面的净高度与立柱直径或边长 的5倍之和; 3)当立柱采用型钢直接插入坑底以下,底部不设桩基础 时,单层支撑的立柱或多层支撑底层立柱的受压计算 长度确定可参考附录A计算,并不小于本款第2项确 定值。 4立柱在基坑底以下部分以及立柱桩应进行抗压、抗拨 降验算。当为上款第3项情况时,其抗压、抗拨承载力应 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考相同地质 的试验结果,结合原位测试和地区经验参数综合确定。

1支撑构件的变形可通过有限元计算,也可根据构件刚 度按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 2支撑在竖向平面内的挠度不应大于其计算跨度的1/

3围標及支撑构件的水平挠度不应大于其计算跨度的1/ 600。

600。 4.1.16托梁宜按简支梁进行强度、挠度和稳定性计算,其最 大计算挠度应小于其计算跨度的1/400,计算跨度取托梁相邻 支点最大距离。

4.2.2装配式钢支撑的标准件宜采用不低于Q345型号的钢

材,非标准件宜采用不低于Q235型号的钢材。常用装配式钢 支撑截面类型有H型钢、钢管和组合H型钢,常用标准化构件 的型号参数见附录B。

1基坑的平面形状、尺寸和开挖深度; 2 基坑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和相邻在建地下工程的情 况; 3 围护结构类型和传力要求; 4 拟建地下工程的结构布置; 基坑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及材料供应; 6 地区工程经验。 4.2.4 当采用钢支撑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组合使用时,应采取

4.2.4当采用钢支撑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组合使用时,应采耳 借施控制不同材料结合处的刚度差异,使整体支撑系统变形性 能协调一致。

角撑、八字撑等形式组成平面支撑结构体系;对条形基坑,可采 用横向布置的对撑体系,在基坑角部设置水平角撑(图4.2.5)

(a)102(b)图4.2.5一1H型钢支撑平面布置示意图1一围擦;2一对撑;3一角撑;4一八字撑;5一双八字撑;6一连杆;7一角撑围连接件;8一八字撑对撑连接件;9一八字撑围擦连接件;10一连杆支撑连接件;11一托梁;12一立柱(a)14

向温度应力和变形的相互影响

4.2.7支撑结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

1相邻支撑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考虑土方开挖的施工要 求,对于均匀布置的对撑通常不宜小于4m; 2沿围標长度方向水平支撑点的间距:对于钢围標不宜 大于4m,对于混凝土围標不宜大于9m; 3当相邻支撑之间的水平距离较大时,应在支撑端部两 侧与围標之间设置八字撑。八字撑宜左右对称,与围標之间的 夹角宜为45°~60°。八字撑长度不宜大于9m,当超过时宜采用 双八字撑并设置立柱; 4基坑形状有阳角时,阳角处的支撑应在两边同时设置; 5支撑纵向布置应避免与地下结构柱、梁和剪力墙重叠, 4.2.8支撑结构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层支撑轴线宜布置在同一竖向平面内。当采用 机械挖土时,竖向相邻水平支撑的净距不宜小于3m,支撑至基 坑底的净高不宜小于4m;对软土场地,最下一层支撑的标高应 尽可能降低; 2设定的各层支撑标高,应不妨碍地下结构底板和楼板 的施工。当支撑下方的地下结构楼板在支撑拆除前施工时,支 撑底面与下方地下结构板面间净距不宜小于500mm; 3支撑竖向布置应使支撑与围护结构间避免出现拉力, 并应考虑拆换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4.2.9围擦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护结构顶的冠梁可兼作第一道水平支撑的围標,当 第一道水平支撑标高低于冠梁时,应另设围標; 2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当不设置围標时,应在地 下连续墙内设置暗梁,且每个槽段的墙体的支撑点不得少于2个; 3围標宜沿基坑周边连续设置,形成完整的封闭体系,出 土坡道位置宜设置钢栈桥.当不封闭时应在断开处采取加强

1相邻支撑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考虑土方开挖的施工要 求,对于均匀布置的对撑通常不宜小于4m; 2沿围標长度方向水平支撑点的间距:对于钢围標不宜 大于4m,对于混凝土围不宜大于9m; 3当相邻支撑之间的水平距离较大时,应在支撑端部两 侧与围標之间设置八字撑。八字撑宜左右对称,与围標之间的 夹角宜为45°~60°。八字撑长度不宜大于9m,当超过时宜采用 双八字撑并设置立柱; 4基坑形状有阳角时,阳角处的支撑应在两边同时设置; 5支撑纵向布置应避免与地下结构柱、梁和剪力墙重叠,

2.8支撑结构的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上、下层支撑轴线宜布置在向一竖向平面内。当采用 机械挖土时,竖向相邻水平支撑的净距不宜小于3m,支撑至基 坑底的净高不宜小于4m;对软土场地,最下一层支撑的标高应 尽可能降低; 2设定的各层支撑标高,应不妨碍地下结构底板和楼板 的施工。当支撑下方的地下结构楼板在支撑拆除前施工时,支 撑底面与下方地下结构板面间净距不宜小于500mm; 3支撑竖向布置应使支撑与围护结构间避免出现拉力, 详应老虑拆换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9围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围护结构顶的冠梁可兼作第一道水平支撑的围標,当 第一道水平支撑标高低于冠梁时,应另设围標; 2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当不设置围標时,应在地 下连续墙内设置暗梁,且每个槽段的墙体的支撑点不得少于2个; 3围標宜沿基坑周边连续设置,形成完整的封闭体系,出 土坡道位置宜设置钢栈桥;当不封闭时,应在断开处采取加强 措施,确保支撑结构体系完整性和有效传力

4.2.10立柱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根支撑跨度超过20m时宜设置立柱,角撑跨度超过 15m时宜设置立柱; 2立柱布置应避让地下结构梁、柱、剪力墙位置。立柱与 支撑端部及立柱之间的间距应根据支撑构件的稳定要求和竖 向荷载的大小确定,立柱间距不宜超过15m,型钢组合支撑的 立柱间距不宜超过10m;当兼作钢栈桥立柱时,立柱间距不宜 超过9m; 3对于相互正交的对撑,立柱应布置在纵横向支撑的交 点处; 4立柱(桩)下端应支承在较好的土层上,基坑开挖底面 以下的埋入长度应满足支撑结构对立柱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4.2.11竖向斜撑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斜撑体系通常应由斜撑、围標和斜撑基础等构件 组成。当竖向斜撑长度大于20m时,宜在斜撑中部设置立柱。 竖向斜撑不宜超过两层; 2竖向斜撑与基坑底面之间的夹角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 45°,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不宜大于35°,并与基坑内土堤 的稳定边坡角相一致。竖向斜撑基础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水平 距离不宜小于围护结构在开挖底面以下插入深度的1.5倍; 3竖向斜撑与围標、竖向斜撑与基础以及围標与围护结 构之间的连接应满足斜撑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的传递要求; 4当采用工程桩做竖向斜撑的坑内支点时,必须保证工 程桩本身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竖向斜撑布置应避让地下结构梁、柱、剪力墙位置。 4.2.12每根支撑梁宜配置专用的预应力施加装置,预应力施 加装置宜为标准件,且应配备可靠的自锁装置和保护装置,宜 具备多次施加、调整、监测预应力的功能。 4.2.13预应力施加装置与支撑间应为等强连接,以保证支撑 构件的受压稳定性

4.2.14当于斤顶在施加预应力后移除,应考虑预应力损

4.2.15预应力施加装置宜设置于支撑端部,支撑长度较小 时,干厅顶可安装在支撑中部。当支撑端部设有八字撑时,预 应力施加装置应设置在八字撑围合范围以外。如在八字撑上 设置预应力施加装置,应两侧对称同步施加。角撑每根支撑梁 长度不大于30m时,可设置1组预应力施加装置;角撑每根支 撑梁长度大于30m小于70m时,应最少设置2组预应力施加装 置;对撑每根支撑梁长度不大于70m时,可设置1组预应力施 加装置;对撑每根支撑梁长度大于70m时,应最少设置2组预 应力施加装置。 1网标不 业

4.2.16钢栈桥不宜与支撑结构设置在同一平面,可设置

H型钢支撑、H型钢组合支撑截面强度计算应满足:

钢管支撑截面强度计算应满足:

N +M?+M? ≤$f W.

撑,无相关数据经验时,可取0.85~0.95; 一一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2 支撑稳定性计算应满足:

N M, Mx 虚轴(y轴) <1.0 p,Asf N w.sf W,(1 )$f

M,一 所计算构件范围内对实轴(x轴)和虚轴(y 轴)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N一同一截面处轴心压力设计值; Px 一一对实轴(x轴)的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系 数,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附录D 取值; 数,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附录D 取值;计算双拼和多拼支撑时,入oy二 Vy12 入为组合支撑中的单个支撑对y轴的长细比 入的计算长度取连杆间距,n为支撑道数;

,W,一对实轴(x轴)和虚轴(y轴)的截面模量,按 4.1.9条原则确定;

截面x、y方向长细比,入= x,>入, = 1%, 10x、loy X入 y

2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按下式验算

式中:V一 计算截面沿腹板平面的剪力设计值; S——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或以下)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 积矩; 梁的毛截面惯性矩; tw 腹板厚度; 钢材抗剪强度设计值

3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应力

复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日

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荷载且该处未设 加劲肋时,应按下式计算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应 力:

些舒 5c / twlz lz=a十5hy

式中:中 集中荷载增大系数,取1.0; F 集中荷载设计值; lz 集中荷载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假定分布长度; a 集中荷载沿梁跨度方向的支承长度; hy 梁顶面至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距离; tw 腹板厚度; 局部压应力

4.3.4螺栓的连接承载力按下列规定计算:

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取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中的较 小者。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b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N。分别按 下式计算:

式中:f、ft 螺栓的抗剪和承压强度设计值; 在不同受力方向中一个受力方向承压构件总 厚度的较小值; n一受剪面数目; d一螺杆直径。 4.3.5钢栈桥设计计算时,栈桥板可按简支考虑,按受弯构件 计算。钢栈桥的使用荷载取值不宜大于40kN/m

4.4.1装配式钢支撑基坑支护结构中各类钢结构构件的构造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 定。现浇混凝土支撑构件的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 应低于 C25

JB/T 11683-2013 锤片式工业饲料粉碎机.2支撑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

1支撑构件的拼接应按照等强原则,钢支撑构件的拼接部 位可采用普通螺栓连接,承受剪力的部位应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2支撑构件宜减少拼接节点,当采用多根型钢组合时,相 邻支撑的拼接点宜相互错开; 3连杆与支撑的连接点应避开支撑拼接点位置。支撑与 围標连接点应避开围標拼接点位置。 4.4.3钢围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围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 2围標的拼接应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3围標宜减少拼接节点,拼装点位置应尽量设置在支撑 点附近,并不应超过围標计算跨度的三分点,围標分段长度不 宜小于支撑间距的两倍;当采用多根型钢组合时,拼接点宜错 开布置; 4围標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水平向通长空隙留设宽度不宜 底壁级不低王C30的细石浪凝土嵌当

支撑设置预加轴力时也可采用垫块;5安装钢围標前,应在围护结构上设置安装钢牛腿。钢牛腿与钢板桩或工法桩可直接焊接连接,与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连接可采取直接焊接在围护结构的主筋或预理件上,也可通过锚栓或植筋固定在围护结构上。安装牛腿应能承受边跨支撑、围標及填嵌细石混凝土的重量;6支撑与围標斜交时,在围標与围护结构之间应设置剪力传递构造的钢牛腿;竖向斜撑与围標相交处应考虑竖向分力的影响,宜在支撑点围標上部设置倒置的牛腿;7基坑平面转角处的围標应形成连续整体。4.4.4支撑宜通过端板与围標翼缘采用螺栓连接,连接节点处围標的翼缘和腹板之间应加焊加劲板,加劲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焊缝高度不应小于6mm。当设置端头轴力计时,应有可靠的防坠落措施。对于角撑、八字撑、斜撑等与围標斜交情况,宜采用连接标准件连接(图4.4.4)。(a)H型钢支撑1一围;2一对撑;3一八字撑;4一端板;5一八字撑对撑连接件;6一八字撑围標连接件24

1(b)H型钢组合支撑1一围檬;2一对撑;3一八字撑;4一三角传力件图4.4.4支撑与围擦斜交连接示意4.4.5支撑与钢筋混凝土围標或冠梁连接时,可在撑点处预理钢板。与钢支撑斜交节点应设置钢筋混凝土牛腿。4.4.6立柱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柱宜采用H型钢柱,也可采用钢管或格构式钢柱;2立柱桩宜采用直径不小于600mm的灌注桩(可利用工程桩)、与立柱截面相同的钢桩或顶部能与立柱形成可靠连接的预制桩。当为灌注桩时,其上部钢柱在桩内的埋入长度应不小于钢柱边长的4倍,并与桩身主筋焊接;3立柱(桩)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下的埋入深度除应满足第4.2.10条第4款要求外,在软土地层宜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2倍或穿过淤泥或淤泥质土层;4当兼作钢栈桥立柱时,立柱受压计算长度按长细比控制。4.4.7立柱与支撑之间应设置可靠托座、托梁连接,托座和托梁应能有效约束支撑的侧向和竖向位移(图4.4.7)。25

(a)H型钢及H型钢组合支撑(b)钢管支撑1一支撑;2一立柱;3一托梁;4一托座1一支撑;2一立柱;3一托梁图4.4.7支撑与立柱连接示意4.4.8支撑预加轴力值宜取支撑轴力设计值的25%~75%具体应结合基坑变形要求及支护结构的内力情况确定,支撑长度小于6m时可不预加轴力。4.4.9钢栈桥板与桁架梁的连接,宜采用平铺或者螺栓连接,不应采用焊接。钢栈桥表面应进行防滑处理。26

5.1.1装配式钢支撑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 护技术规程》JGJ120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 5.1.2装配式钢支撑宜采用专项设计、工厂加工和预拼装、工 地安装的施工方法。 5.1.3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中,装配式钢支撑施工部分应 包含以下内容: 1 进场检验; 2安装; 3 预应力施加与控制; 施工监测与巡查; 5拆除; 6 其他事项。 5.1.4 装配式钢支撑的施工工艺和流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支撑宜从基坑开挖(开槽)至支撑底标高下600mm 处时进行安装; 2在牛腿施工结束后安装钢围標,钢围標安装完成后,背 侧与围护结构之间应采用混凝土填实; 3安装支撑下托梁,托梁与立柱连接固定; 4安装支撑,支撑应根据土方开挖工艺合理制定安装顺 序,宜分段对称安装; 5连接相邻支撑间系杆,并安装两侧八字撑,按设计要求 分级施加预应力; 6完成第一层支撑后,再安装下一层钢支撑,以此类推;

GB/T 13462-2015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臭氧龟裂动态拉伸试验7 开挖到底后随主体结构施工自下而上分层拆换撑。

5.2.1装配式钢支撑施工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实际 操作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2施工前应进行预拼装,检验加工精度,并根据预拼装结 果指导生产; 3施工前需实地踏勘掌握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和保护要 求,并应及时处理地面上的障碍物; 4检查确认供电、供水、道路、排水、照明、临设房屋等应 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 5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到位、相关工种应配套齐全; 6钢支撑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堆放场地平整坚实,排水条件良好; 2)堆放高度不宜超过3层; 3)垫木宜采用耐压的长木方或枕木,垫木应上下对齐; 4)钢支撑构件应分类堆放整齐,标识明确,记录完整,并 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5.2.2每层支撑应在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立即安 装。 5.2.3 钢围標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围標应统一编号,逐节安装; 2 拼接节点应避开支撑位置; 3钢托架安装应平直,并在同一标高位置; 4 钢围水平中线应与支撑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5钢围標与围护结构之间空隙的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和 4.4.3条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