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7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4843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

1.4综合管廊发展趋势

1.4综合管廊发展趋势 1.4.1设计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 GB50838涵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内容,可作为大纲性的标准指导管廊建 设各阶段工作。综合管廊建设区别于一般地下工程(地铁隧道)及市政管线工程,缺 乏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综合管廊内部管线施工缺乏独立、统一的标准。相 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文件以完善城市综合管廊标准体系建设,以推动我国综合管廊的健 康发展。 1.4.2规划管理要求与响应 当前,我国城市管廊建设缺乏城市区域规划、地下空间整体利用规划,部分项目只有 局部孤立的短期规划及为大为全的管线入廊规划,牵头管理部门不明确,前后工作不 连续。 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 目、无序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 (建城[2015」70号)。各地市在管廊建设中应严格按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 制指引》编制管廊规划;立足本城市实际情况和总体发展规划,考虑长远、适度开发、逐 次建设;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情况,考虑立体式、综合式的规划设计原则;明确统一牵头单 位,保持总规、详规、建设计划、可行性研究等工作的连续性。随着近些年管廊大规模的 建设及运营经验的逐步积累,管廊规划会逐步完善,逐步具备可操作性。

(2)运营管理同题。从国内现有综合管廊推动和建设来看,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 作用较为突出,管线产权单位的市场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管廊土建工程投资费用比 传统的管线直埋方式要大,而且需设置监控系统等附属设施。建成后短期人廊敷设的工程 管线不会很多,入廊各管线单位所承担费用的划分,给管理者和管线产权单位造成突出矛 盾。目前国内缺乏综合管廊各人廊管线费用分担的相应政策、法规,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综 合管廊运维机构,综合管廊建成后的运营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驱待解决。 (3)规划建设问题。个别地方政府未统筹城市规划和现状,追求建设大断面、大系统 的综合管廊,造成投资浪费。个别经济水平较差的县城,未对综合管廊建设的经济效益进 行全面分析,未充分考管廊建成后的一一系列运维尚题,未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 等问题,而推动综合管廊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目前已经意识到综合管廊“爆发式”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正在积极研 究解决。综合管廊的建设会逐渐步入稳定、有序发展阶段。如何科学有序地推动综合管廊 建设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值得研究的课题

第2章综合管廊设计准备工作

综合管廊设计工作涉及的专业比较多,设计工作开展首先需要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及人 员安排等工作。不同地区、不同设计单位综合管廊设计工作开展的模式会有所区别,本章 主要结合开展综合管廊设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在设计内容的确定、基础资料收集及人员安排 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SY/T 5757-2010 油田注入水杀菌剂通用技术条件,以期能为设计同行提供参考。

2.1综合管廊设计内容的确定

2.1.1设计范围的确定 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纳入综合管廊的管 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综合管廊应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 水、标识等设施。 为确保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安全运行,纳入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均应根据管线运行特点 和进入综合管廊后的特殊要求进行管线专项设计,管线专项设计应符合GB50838和相关 专业管线规范的技术规定。专项管线设计是否纳入综合管廊设计范围内,需要与建设单位 核实确定。比如,某些综合管廊设计,把排水管线设计纳入综合管廊设计范围。 明挖法管廊设计有时会涉及基坑支护设计。 总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是否包含专项 管线设计、支护设计等内容依项目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有些工程项目不仅包含综合管廊设计,往往还包含道路工程、桥隧工程设 计等内容。综合管廊设计为工程项目的控制性工程。 2.1.2设计阶段的划分 根据《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市政工.程设计般包括初 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国内大多数地区的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存在建设经 验不足、配套体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方案实施往 往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落地。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综合管廊实际设计经验,本书 认为综合管廊设计一般应增加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由总体设计牵头完成并承担大部 分工作。因此,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2.2综合管廊基础资料收集

不同地区、不同项日、不同设计阶段的综合管廊设计需要收集的资料会有所区别, 本上可以分为现状资料、规划相关资料、上一阶段工作及相关批文、设计相关资料、

方规定及标准等内容。 2.2.1现状资料 除地形图、气象资料、地质勘察资料等现状资料外,需要重点收集地下管线、高压电 力隧道、地铁、地下隧道、地下人行通道等地下设施的现状资料。新建道路下综合管廊设 计一般不涉及现状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如与旧城改造、道路改造、地下主要管线改造等项 目同步进行时,综合管廊的设计需要统筹考虑综合管廊与现状地下设施的关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79 号)中要求对城市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不 包括油气管线)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各类综合管廊进行普查。在进行基础资料收集时, 应注意收集相关地下管线的普查资料。建议对重要的或对设计影响较大的地下设施(含地 下管线)进行复查,以确保设计成果的准确性。 2.2.2规划相关资料 除城市总体规划、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规划资料外,需要重点收集 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各专业管线规划、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资料。 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应以综合管廊工 程规划为指导,保证综合管廊的系统性,提高综合管廊的效益,应根据规划确定的综合管 廊断面和位置,综合考虑施工方式和与周边构筑物的安全距离,预留相应的地下空间,保 证后续建设项自的实施。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应与各类工程管线统筹协调。综合管廊主要为 各类城市工程管线服务,规划设计阶段应以管线规划及其工艺需求为主要依据,建设过程 中应与直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布置相协调,建成后的运营维护应确保纳人管线的安全运 行。因此在进行综合管廊设计前应收集各专业管线规划及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资料。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建设应与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衔接、协调。 综合管廊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一种类型,是一种高效集约的城市地下管线布置形式;城市 综合管廊主体采用地下布置,属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形式之一,因此综合管廊工程规划 建设应统筹考虑与城市地下空间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关系;综合管廊的出人口、吊装口、进 风口及排风口等均有露出地面的部分,其形式与位置等应与城市环境景观相一致。 各专业管线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资料会存在滞后的可能,这就需要征求规 划管理部门、管线权属单位、轨道交通权属单位等部门(单位)的意见。 2.2.3相关批文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阶段一般需要收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及批复文件、水土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等资料。施工图设计阶段一 般需要收集初步设计及批复文件等资料。 2.2.4设计相关资料 综合管廊应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扩、改)建,在城市重要地段和管线

综合管廊设计基础资料归类

3综合管廊设计专业配置与入员安打

综合管廊设计专业配置及人员安排

注:表中入员安排的入数应根据工程规模、复杂程度确定,不含质量审查人员

3.1综合管廊总体设计概述

第3章综合管廊总体设计

第3章综合管廊总体设i

3.1.1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 综合管廊由主体结构、附属设施以及人廊管线等主要要素组成。其中主体结构部分的 设计包含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总体设计,又可称作工艺设计,其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人廊管线分析 主要通过梳理现状资料和规划资料,并结合各类管线的特点等相关因素,确定人廊管 线的种类和规模。 (2)断面设计 根据人廊管线的种类和规模、项目建设条件和施工方法等相关因素,确定管廊断面的 舱室分布、管线布置和净空尺寸。 (3)平面设计 根据规划资料和项目建设条件等,确定管廊平面位置。 (4)竖向设计 根据地下设施现状资料、地下设施竖向规划及项目建设条件等,确定管廊沿线敷设 高程。 (5)节点设计 根据管廊断面设计、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并结合项目建设条件以及管廊附属设施需 求等,确定管廊节点的种类、布置以及净空尺寸。 (6)出线工程设计 根据工程周边建设用地的管线需求和项自建设情况等,确定管廊内管线的出线形式和 规模。 综上所述,综合管廊的方案由总体设计确定,后续设计工作(如结构设计、附属设施 设计和管线专项设计等)需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息体设计除满足本专业相关 要求之外,还需统筹考虑后续设计专业的相关需求,并进行协调安排。合理的总体设计, 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建设成本和便于管廊的运营维护,而且能充分考虑其他专业 的设计需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3.1.2总体设计各阶段的主要设计内容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具体阐述如下。 1安设注价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具体阐述如下。 1.方案设计阶段

综合管廊设计中,方案设计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此阶段要求总体专业设计人 员充分了解业主、建设主管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的意图,其主要任务包括: (1)确定人廊管线种类和规模; (2)确定管廊断面的舱室分布、管线布置和净空尺寸; (3)确定管廊的平面位置; (4)提出管廊竖向设计的基本控制原则; (5)提出主要工程数量表,满足估算编制的要求。 本阶段的关键在于入廊管线种类和规模的确定以及管廊断面确定。设计单位需要根据 各管线专项规划资料和项目建设条件对入廊管线种类和规模以及管廊断面进行充分调研和 论证分析。同时为保证综合管廊设计能够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体规划以及管线权属单位 的建设需求,在下一阶段设计工作并展之前,应将方案设计资料报给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 管线权属单位审查,以获得各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 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是在方案设计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后,以方案设计资料作为依据 对综合管廊进行细化设计。总体设计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细化管廊平面和竖向设计,确定管廊沿线敷设路径和设高程: (2)确定管廊各类节点种类、布置和净空尺寸; (3)明确管廊出线规模和形式; (4)确定管廊支吊架种类和布置; (5)提出主要工程数量表,满足概算编制和投资控制要求。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在初步设计评审通过后,以初步设计资料为依据,进一步细化管廊 设计,以满足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以及施工预算编制的要求。总体设计在本阶段的主要任 务如下: (1)明确管廊平面定位和竖向高程,满足施工放线要求; (2)明确各类节点尺寸、定位及高程信息; (3)明确各土建预留和预理件的规格及定位: (4)明确支吊架的规格和定位; (5)明确各类孔口、盖板、爬梯和支墩等细部大样; (6)提出工程数量表,满足施工预算编制的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管线自身特点,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压力排水以及热力管线 纳入综合管廊的技术难度小,实际工程案例较多,可优先考虑纳人综合管廊。天然气、重 力流排水以及其他管线,是否纳入综合管廊需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 3.2.2入廊管线确定的影响因素 人廊管线种类和规模的确定除考虑管线自身特点之外,通常还需根据管廊专项规划资 料、管线专项规划和建设需求、施工难度与投资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1)管廊专项规划资料 人廊管线种类和规模宜与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资料相匹配。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对于规 划资料中部分入廊管线存在异议的,应报业主、建设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批。 (2)管线专项规划和建设需求 人廊管线种类和规模的确定应与各管线专项规划相协调;对于管线专项规划编制不完 善的城市,入廊管线种类和规模应考虑各类管线现状情况和远期发展需求综合确定,并建 议对各管线专项规划进行反馈优化。 (3)施工难度与投资情况 入廊管线种类和规模是确定综合管廊规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确定入廊管线种类和规 模时应统筹考虑项目建设条件和建设成本。 3.2.3入廊管线确定步骤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确定入廊管线种类和规模通常根据综合管廊规划资料、管线专项 规划资料和现状管线资料,并结合业主、规划部门、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管线权属单位的相 关意见,综合考虑分析确定,具体阐述如下。 (1)根据管线专项规划资料和现状管线资料,确定项目建设范围内的管线建设需求。 (2)根据各管线的自身特点,优先考虑适合人廊的管线种类和规模。其余管线是否人 廊则应结合当地地方标准和政策、项目建设条件以及投资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 定。同时,对比综合管廊规划资料,初步拟定人廊管线种类和规模。 (3)将初步拟定的人廊管线种类和规模报业主、规划部门、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管线权 属单位审批后,取得相关认可和批准

3.3综合管廊断面设计

3.3.1断面设计基本原则 (1)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分支等综合确定,并 宜预留适当空间,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 (2)综合管廊断面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等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 (3)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应根据纳人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

综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

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

合管廊的管道安装净距(ml

3.3.5其他注意事项

要求现状次高压天然气管线两侧5m范围内不得开挖动土,因此管廊与现状次高压天然气 管线的水平净距需大于5m。 另外,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周边建(构)筑物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 规范》GB50028一2006的有关规定。 3.4.4平面设计基本要点 管廊的敷设位置及其与相构筑物和管线的水平净距确定后,即可对管廊敷设路径进 行设计,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1)综合管廊平面中心线宜与道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中心线平行。当管廊从道 路、铁路、轨道交通和公路的一侧折转到另一侧时,往往会对其他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建 设造成影响,因而应尽可能避免。 (2)综合管廊穿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时,宜垂直穿越;受 条件限制时可斜向穿越,最小交叉角不宜小于60°,以减少交叉距离。 (3)综合管廊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综合管廊内各种管线的转弯半径要求,同时还需 考虑其对管线在管廊内进行水平运输的影响。 (4)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综合管廊严禁穿越地下商业中心、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地铁 站(换乘站)等重要公共设施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同时,严禁穿越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 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所。 (5)采用顶管和盾构施工的综合管廊平面线形设计应满足顶管和盾构相关规范要求

3.5综合管廊竖向设计

综合管廊的敷设高程是管廊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管廊高程不仅影响管廊施工的难度 和建设成本,也影响管廊内管线及附属设施的运行和日常运维工作开展。本节主要从管廊 最小覆土深度控制、避让控制、坡度控制及其他要点等几个方面,对管廊竖向设计进行 论述。 3.5.1最小覆土深度控制 在确定管廊竖向时,应首先确定管廊标准断面沿线在无特殊避让情况下的最小覆土深 度(相对于设计道路路面标高)。此覆土深度基本确定了管廊在竖向上的位置,直接影响 到管廊建设成本。管廊的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 设计冻深以及综合井设置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说明如下: 1.地下设施竖向规划 最小覆土深度应当以地下设施竖向规划为依据,既要满足现状要求,又能适应城市远 期发展。当管廊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人防设施等地下开发利用项目在空间上有交 叉或者重叠时,应在设计时与上述项目在空间上统筹考虑,预先协调可能遇到的矛盾。 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行车荷载、绿化种植、设计冻深、现状地下构筑物和交叉管线等。综合 管廊的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项目情况满足以上各因素所要求的最小覆土深度。其中行车荷

(2)综合管廊与重力流管道交叉时,应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 避让方案; (3)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排洪渠或市政地下构筑物时,可从河道、排洪渠或地下构筑 物的下部或上部穿越,具体穿越方式应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经经济技术比选后确定; (4)综合管廊外给水管、雨污水支管、电力和通信管线原则上从综合管廊上部穿越。 2.间距控制 根据GB50838以及工程案例中的相关实践,综合管廊下穿河道、管线以及其他市政 地下构筑物的垂直简距可按以下要求控制。 (1)综合管廊穿越河道时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的河段,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河道整治和 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I~V级航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2.0m以下; 2)在、级航道下面敷设时,项部高程应在远期规划航道底高程1.0m以下; 3)在其他河道下面敷设时,顶部高程应在河道底设计高程1.0m以下。 (2)当管廊与管线垂直交叉时,应当执行GB50838中的相关要求。即管廊明挖施工 时,与管线垂直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5m,管廊顶管或者盾构施工时,与管线垂直交叉净 距不应小于1.0m。 (3)当管廊与下穿隧道等市政地下构筑物交叉时,相互之间的垂直净距一般需下穿隧 道结构专业和综合管廊结构专业经过计算分析后综合确定。对于本书第11.1节的工程案 例,管廊顶板与下穿隧道框架结构底板之间的垂直净距经计算后确定为50cm。 (4)在无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情况下,综合管廊可以考虑与地下构筑物合建以节约地下 空间。根据GB50838,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综合管廊不应与其他建(构)筑物合建。 3.5.3坡度控制 综合管廊的纵向坡度应根据人廊管线敷设要求、人员或者机械通行要求以及管廊排水 系统要求等综合确定,并且尽量与道路同坡度敷设,以控制管廊埋深。 (1)人廊管线敷设要求 当重力流管线人廊时,管廊设置的坡度和坡向都应结合整个项目排水片区规划以及排 水管线过流能力等因素综合分析计算确定,确保管线入廊后的排水需求。 (2)人员或者机械通行要求 GB50838规定,当综合管廊纵坡超过10%时,在人员通道部位应设置防滑地坪或台 阶。在某些T程案例中,管廊最大纵坡为50%,并在管廊坡度大于10%的部位设有台阶, 以使管廊在下穿避让其他地下建(构)筑物时,减少管廊倒虹段长度。但是,当管廊内需 采用机械运输时,管廊最大坡度应根据机械类型综合分析确定,以满足机械通行要求。 (3)管廊排水系统要求 管廊内主要通过排水明沟收集输送廊内积水。GB50838规定综合管廊的排水明沟坡 变不应小于0.2%,而排水明沟坡度通常与综合管廊坡度一致。因此,综合管廊的最小坡 度不应小于0.2%。 (4)施工要求 采用顶管和盾构施工的综合管廊纵向坡度,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满足项管和盾构

注:/代表具备此种功能:X代表不具备此种功能

(2)综合井设计要点 综合并的设计在满足管廊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还需解决人员通行、管线设备安装与

4)管沟与管廊分支口相接处宜设置防火分隔。 5)接线井的尺寸需满足管沟内各管线接出的敷设需求,井设置检修盖板和检修爬梯 以满足检修要求。检修盖板设置于地面,需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倒灌。 (3)管廊形式出线 1)出线管廊与管廊本体之间应设置防火分隔; 2)出线管廊与管廊本体衔接处宜设置伸缩缝,防止不均匀沉降; 3)出线管廊本体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等需按照GB50838的相关要求执行。

4.1综合管廊结构设计总则

第 4章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第 4 章 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到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性,混凝土自防水是整个工程的最后一道防水线,建议一般情况下 管廊整体结构抗渗等级≥P8。 (8)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公路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一2004中对于不同环境类别的混凝 土构件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有不同要求,且裂缝宽度限值要求严于GB 50838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2015年版)。综合管廊的设计使用寿 命为100年,裂缝宽度限值根据环境类别加以区分更加合理,建议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 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一2004采用裂缝控制限值。 (9)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 4.1.3管廊结构上的作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一2012中规定了建筑结构上的荷载按性质可分为永久 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值得注意的是,GB50838第8.3.1条对综合管廊结构上的 作用,按性质仅分类了永久作用和可变作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管廊兼具城市人防功 能,或管廊与隧道共构,或兼作道路侧壁的挡墙时,应考虑如人防荷载、车辆撞击力等偶 然荷载。 永久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 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它包括管廊结构的自重、竖向土压力、侧向 土压力、预应力、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作用等。 可变荷载是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 不计的荷载。它包括地面人群荷载、地面堆积荷载、地面车辆荷载、地面车辆荷载引起的 侧向土压力、温度作用等。地表水压力及地下水浮力从概念上看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变化 幅度较大,《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一2002及GB50838中明确指出 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用属于可变作用,建议按此考虑。 偶然荷载是指设计使用年限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 的荷载。它包括车辆撞击荷载、人防荷载等。 从现行国家标准GB50838来看,综合管廊结构上的作用并未考虑偶然作用,如前文 所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考虑如人防荷载、车辆撞击力等偶然荷载,故建议偶然荷载 的选取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采用。 地震作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偶然作用。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 2015等行业规范的分类,作用按性质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地震作用 四种作用。地震作用的取值及计算详见本章第4.5节

管廊结构上的作用分类

廊结构上的作用分类 表4

设计规范》GB50332一2002附录C计算的不同埋深下车辆荷载竖向压力标准值,供设计 人员直接使用,

50332一2002附录C计算的不同埋深下车辆荷载竖向压力标准值,供设计

车辆荷载传递到不同埋深的竖向压力标准值

注:《给水排水.T程结构设计手册》(第二版)表格中城一A级深度0.7m、0.8m的竖向乐力标准值有误,本表已 勘误。

(tan* pe +1) tangpc tan=tanpe+ tanoctang

式中入一一侧压力系数。 上述方法计算复杂,且其中的计算摩擦角(c无法通过勘察报告直接获取,需要将内 摩擦角和黏聚力换算为计算摩擦角;滑面摩擦角一般也无实测资料,按照围岩级别经验 取值。 2)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一2015第4.2.3条计算:

4.2明挖综合管廊结构设计

GB/T 5284-2017 开槽半沉头自攻螺钉4.2.1明控管廊结构分类

不论上述哪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其结构设计依据、结构设计主要技术标 准、结构上的荷载、荷载组合均与明挖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一致,具体参见本章4.2.2 小节。 上述4种明挖预制装配式管廊结构一般仅用于管廊的标准段,其节点一般仍采用现浇 结构。现浇混凝土节点设计方法参见本章4.2.2小节的内容。从目前装配式技术的应用特 点来看,节点采用装配式技术尚有一定的难度,因其节点的尺寸大、平面差异大,故采用 整体阶段预制的方法难以运输,也难以体现其批量化生产的优势;如采用分块预制装配 式,为解决运输问题和难以批量化生产的问题,则需将预制构件以板件的形式进行预制拼 装,但其拼缝多,节点结构的整体性较差,抗震性能需要较多措施保证,且防水性能差。 综上所述,当前综合管廊节点采用部分预制装配式技术较为合适。 本小节就4种类型的装配式管廊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各种类型的装配式综合管廊的优 势,简要介绍结构设计方法,为装配式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1.节段预制装配式管廊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方法

GB/T 9944-2015 不锈钢丝绳4.2.6管廊抗浮设计

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上浮作用;对于节理不发育的岩右和黏土水浮力计算 要根据地方经验或者实测的数据来确定。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72一2017中规定场地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在稳 定地下水作用下所受的浮力应按静水压力计算。 GB50838规定对埋设在历史最高水位以下的综合管廊,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结构的 抗浮稳定性。计算时不计入管廊内管线和设备的自重,其他各项作用应取标准值,并应满 足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不低于1.05。 3.管廊抗浮设防水位 对于抗浮计算,抗浮设防水位是至关重要的计算参数。抗浮设防水位是否准确直接关 系到管廊结构抗浮计算的正确性,影响主体结构布置,并且直接影响到造价投资。 管廊抗浮设计时,应考虑在管廊施工和使用阶段均应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 在管廊施工阶段,应根据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和抗力荷载进行抗浮验算,必要时 采取可靠的降、排水措施以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在管廊使用阶段,应根据使用期间的抗 浮设防水位进行抗浮验算。 勘察单位应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提供用于计算水浮力的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 位是很重要的设计参数,影响因素众多,不仅与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有关,有时还 涉及地下水开采、上下游水量调配、跨流域调水和大量地下工程建设等复杂因素。对于情 况复杂的重要工程,要在勘察期间预测建筑物使用期间水位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最高水位有 时相当困难。故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一2001(2009年版)规定, 对情况复杂的重要工程,需论证使用期间水位变化,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时,应进行专门 论证。 4.管廊抗浮设计 根据公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