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4641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CMA 0075-2019 装载机载荷谱试验方法.pdf

T/CCMA0075—2019

h 当量载荷F作用方向与铲斗底板的交点与铰点A之间的距离在Y,方向的投影,单位 为米(m); u 当量载荷F作用方向与X,方向的夹角,单位为度(°); F1 一一动臂油缸的支反力,单位为牛(N); Fe 摇臂油缸的支反力,单位为牛(N)。

7.3工作装置当量载荷时间历程的确定

GB/T 26332.1-2018 光学和光子学 光学薄膜 第1部分:定义7.3.1最大弯矩截面的弯矩时间历程确定

动臂最大弯矩截面的弯矩Mos,按式(9)计算

式中: dAOsxi 铰点A与Os点之间的距离在X,方向的投影,单位为米(m); dAOsY 铰点A与Os点之间的距离在Y方向的投影,单位为米(m); dpOsXi 铰点D与Os点之间的距离在X,方向的投影,单位为米(m); dDsYi 铰点D与Os点之间的距离在Y方向的投影,单位为米(m); FAXi 铰点A受力在X,方向上的分力,单位为牛(N); FAYI 铰点A受力在Y方向上的分力,单位为牛(N); FDXi 铰点D受力在X,方向上的分力,单位为牛(N); FDYI 铰点D受力在Y,方向上的分力,单位为牛(N),

7.3.2当量载荷的载荷时间历程确定

当量载荷F的载荷时间历程由式(10)求得

Os点到力F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des—Os点到力Fe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 在工作装置姿态和当量外力F作用位置参数都确定后,力F与力F之间为确定的倍数关系。

7.4当量垂向载荷编制工作装置疲劳试验程序谱

幅值的概率分布函数!

式中: a 幅值的Weibull分布的尺度参数; b 幅值的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 c 幅值的Weibull分布的位置参数。 10

式中: 一幅值; a 幅值的Weibull分布的尺度参数; 6 幅值的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 幅值的Weibull分布的位置参数。 1

T/CCMA00752019

a;—工况i的均值对数正态分布的标准差。 d)计算各工况合成后的均幅值极值载荷: 工况合成后的幅值极值载荷:

合成后的均值极值载荷

Ymax =max(Yimax) .................................

Xmx =max(Ximx)

X.mr=max(Xim.) ..........................

【最大值小于均幅值外推极值载 雨流计数后的均幅值最大值作为均幅值极值载荷

7.4.7形成均幅值二维程序谱

幅值按以下比值系数:1,0.95,0.85,0.725,0.575,0.425,0.275,0.125分为8级,均值按等间距分为 8级。 计算工况的各级均幅值对应的频次

式中: M, 工况i的第u级均值的积分下限,=1,2,3,,8; Mu+1 工况i的第v级均值的积分上限,U=1,2,3,"",8; R 工况i的第u级幅值的积分下限,u=1,2,3,,8; Ru+1 工况i的第u级幅值的积分上限,u=12,3,,8。 合成后的均幅值二维程序谱的第级均值、第u级幅值对应的频次为

niu (=1,2,3,",8;u=1,2,3,"*,8) ·(24 作装置均幅值二维程序谱,转化为工作装置变均值一维谱。 ,各级幅值不变,第u级幅值对应的均值按式(25)计算

.4.8利用变均值法将工作装 变均值一维谱 均幅值二维程序谱中,各级幅值不 级幅值对应的均值按式(25)计算:

第u级幅值对应的频次按式(26)计算:

7.4.9扩展工作装置变均值一维程序谱。

将变均值一维程序谱扩展到一个载荷块下时,第u级幅值对应的频次为 n=βnu 式中: L扩展系数.=//l

将变均值一维程序谱扩展到一个载荷块下时,第u级幅值对应的频次为: n=pn 式中: β—扩展系数,β=l/p。 I,一扩展前变均值一维程序谱代表的寿命; 一个试验载荷块代表的寿命,l=N/C; N一总寿命;

ZManr M.= (u=1,2,3,*,8) .··(25

n. =n. (u=1,2,3,.,8)

将变均值一维程序谱扩展到一个载荷块下时,第u级幅值对应的频次为: n=Bn

8传动系载荷谱编制方法

8.1装载机各种作业工况的合成

按照装载机作业介质的比例将各种工况测试所得的载荷时间历程予以合成

装载机作业介质的比例将各种工况测试所得的载荷时间历程予以合成。

8.4疲劳试验扭矩加载谱

疲劳试验加载谱通常分为8级,根据8.3.1传动齿轮正反转划分

采用等间隔法将最大值与阅值之间的值进行等间隔划分,每一级扭矩等级采用均值代替,相应的频 次采用Miner等寿命法将处于这级扭矩范围内的频次当量为这级扭矩均值作用的频次,得到疲劳试验 加载谱各级扭矩大小及其作用频次

GB/T 10357.4-2013 家具力学性能试验 第4部分柜类稳定性8.4.3变速箱输出扭矩载荷谱

变速箱输出转矩M按式(30)计算: M=M, +M2 (30 式中: M—变速箱输出扭矩,单位为牛米(N·m); M,一前传动轴的转矩,单位为牛米(N·m); M2一一后传动轴的转矩,单位为牛米(N·m)。 将前后驱动桥的输人载荷谱进行复合。再参考8.3.5和8.4.1的方法,可得到变速箱输出转矩载荷 强化疲劳试验加载谱。

变速箱输出转矩M按式(30)计算: M=M, +M2 (30) 式中: M一变速箱输出扭矩,单位为牛米(N·m); M,一前传动轴的转矩,单位为牛米(N·m); M2一一后传动轴的转矩,单位为牛米(N·m)。 将前后驱动桥的输入载荷谱进行复合。再参考8.3.5和8.4.1的方法,可得到变速箱输出转矩载荷 谱和强化疲劳试验加载谱。

8.4.4半轴扭矩载荷谱

半轴扭矩载荷谱的编制过程如下, a)对半轴扭矩进行数理统计,工况合成同6.4.2,工况载荷谱选择里程外推方法,将其外推到10°次 循环; b)按半轴材料确定疲劳极限,去掉低于疲劳极限50%扭矩的循环,同8.3.4统计半轴的转速; c)同8.3.5采用Miner等损伤原理和正反转分为正转5级,反转3级,统计疲劳试验载荷谱

T/CCMA00752019

式中: 6F 齿根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主动齿轮的工作的扭矩,单位为牛米(N·m); K。 超载系数,表示由于离合器“猛接合”时而产生冲击载荷的超载系数,ZL50型装载机为液 力传动,可取K。=1.0; K。一 材料性质的不均匀影响系数,与齿轮尺寸和热处理方式等有关,当端面模数m≥1.6mm 时,K,=/25.4 m Km 载荷分配系数,取Km=1.2; 表面质量影响系数,对于装载机主减速器锥齿轮,当轮齿接触良好及径向跳动精度高时, 可取K,=1.0; B 齿轮的齿面宽,单位为米(m); 之 齿轮齿数; m 齿轮端面模数; JF一一齿根弯曲应力的综合系数。 估算太阳轮的齿根弯曲应力疲劳极限对应的扭矩值得到轮边减速器疲劳极限对应的扭矩值,太阳 齿根弯曲应力与扭矩的关系,可按式(B.2)进行计算:

MH/T 6116-2018 航空座椅镁合金结构可燃性的油燃烧器试验方法T/CCMA00752019

驱动桥主减速器齿根弯曲应力疲劳极限对应的扭矩Tn=TF1;轮边减速器齿根弯曲应力疲劳极限 2TF2 对应的扭矩TF2,将其当量到主减速器疲劳极限对应的扭矩Tr2 ,T和T2中的较小值作为前 i27 后驱动桥疲劳极限对应的扭矩值,前后驱动桥疲劳极限对应的扭矩的50%作为去小载荷的阅值。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