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9232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应组织实施碳评估工作。碳评估步骤包括: a 确定碳评估范围和边界; 6) 确定碳排放源。对于碳排放源,碳排放单位应: 对识别出的碳排放源加以分类,应与所采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相一致: 考虑已经纳入计划或新建设施产生的排放源。 确定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 一评价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的监测计划: 一在遵循相关核算和报告指南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实际监测得到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 据。 d 依据适用的相关核算和报告指南计算排放量: e 识别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一产品/服务特征; 生产工艺设备: 一一能源品种; 一规章制度; 一一人员能力与意识等。 f)明确碳排放基准和先进值: 一碳排放基准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可以是上一年度或典型年的数据,也可以是多年平均值; 碳排放先进值建立目的是便于碳排放单位发现问题和找出减排潜力,选择碳排放先进值时 可考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碳排放单位自身的历史最佳水平等。 注: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可参考北京市发布的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9)完成碳评估报告。碳评估报告的编写可参照附录A。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管理目标是落实碳排放管理方针的具体体现,碳排放单位应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特别是 产计划或主要碳排放源变更时,适时调整碳排放管理目标,以适应变化的要求。 在制定碳排放目标时,碳排放单位应考虑: a) 建立碳减排和碳资产管理两类目标,其中: 碳减排包括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的变化; 碳资产管理涉及碳排放权的交易与管理。 b 自身的生产计划; C) 现有的减排机会,包括但不限于: 一能源规划GB/T 18387-2017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如燃料替代、余热回收利用、分布式发电以及可再生能源投资计划等: 一产品/服务变更。 d 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 e 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外部合规性要求; 外部抵消机制等。

6.5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

碳排放单位应针对识别出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制定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用以支撑碳排放管理目标 的实现。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a) 主要措施和技术内容,以及预期的减排目标; 6) 责任部门及其职责: 需要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d) 时间进度安排; e 对结果进行验证的方法

碳排放单位应建立必要的文件化信息,包括碳排放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记 录等。 碳排放单位应当建立程序,对文件的编制、标识、审查、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废止和评审等 过程做出明确规定。其中: a 碳排放管理手册包括碳排放管理的范围和边界、碳排放管理方针、碳排放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权限、程序文件概要等: b) 程序文件包括响应本标准所确定的各事项的,包括但不限于: 一 一责任部门; 一实施的程序。 c)管理制度是对具体事项的要求细则和约束性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减排考核管理制度:

DB11/T15592018

一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碳排放监测与统计管理制度等。 d)碳排放管理相关活动的具体技术要求,可在作业文件中体现; e 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记录包括但不限于: 碳排放源清单; 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与合规性评价记录; 碳排放基准和先进值; 碳排放管理目标和指标; 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记录: 监测计量装置检验校准记录; 一 信息交流记录; 文件控制的相关记录; 碳排放监测记录; 碳排放管理体系评审记录: 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二氧化碳排放核查报告等

为确保碳排放管理相关人员具备相应能力和意识,碳排放单位可采取以下措施: a)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考察、聘用人员: b) 制定培训计划,对碳排放管理相关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碳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 碳排放管理体系标准及体系文件: 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 碳排放权交易和履约; 国内外碳资讯; 碳资产管理; 碳减排技术。 采取措施提高员工意识,包括但不限于: 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 执行考核制度,鼓励碳减排行为和合理化建议,约束碳增长趋势

碳排放单位应为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a)人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一内审员; 一熟悉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人员; 一熟悉碳资产管理的人员等。 b)设备设施,包括但不限于: 一建筑物和相关设施; 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运输资源; 信息和通讯技术:

DB11/T 15592018

一监测计量设备等。 c)资金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一推行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所需的资金; 一进行减排考核的奖励资金等。 d)技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一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 一先进适用的减排技术资讯等。

一监测计量设备等。 c) 资金支持,包括但不限于: 一推行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所需的资金; 一进行减排考核的奖励资金等。 d)技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 先进适用的减排技术资讯等。

本阶段主要依托已建立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为实现碳排放管理且标而开展相应的活动。

碳排放单位在新建和改进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的设计时,并对碳排放管理绩效具有 单人 况下,应考虑碳排放管理绩效改进的机会及运行控制, 适当时,碳排放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纳入相关项目的规范、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碳排放单位采购可能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服务、产品或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6 供应商能力和信誉: C 采购标准或规范; 与自身基础的匹配性

运行控制可包括以下方面: 按照作业文件运行和维护设施、设备、系统和过程; 推进实施碳排放管理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一工艺设备更新; 一产品升级换代; 燃料转换或替代: 能效提升活动; 在工艺过程的设计开发 用程度,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等,

8.5碳排放核算与报告

碳排放单位应根据适用的核算和报告指南进行碳排放量核算,确保: a)核算和报告的数据与其预定的用途相符: b)核算和报告符合相关准则的要求,碳排放单位应: 建立和应用质量管理程序,对相关文档和信息进行管理: 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变化以及报告变更方法的应对措施; 建立新增设施管理程序,对新增设施排放量及生产数据进行监测与统计

DB11/T15592018

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并尽量减少不确定价

8.6碳排放权交易和履约

碳排放单位应根据其参与的强制性要求或自愿性协议,确定其相应的信息交流方式,如: 通过气候变化或减排网站、参加会议等方式与外部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 b) 接受并及时处理执法监查、监测信息: C 定期向各级政府部门报送碳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 d定期以碳评估报告、碳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形式报告碳排放现状等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对碳排放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关键参数的监测与分析、合规性评 价以及内部审核。

碳排放单位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应对碳排放相关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 有效控制。碳排放单位应对上述监测结果形成记录。 a 碳排放单位应制定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的内容: 一 监测的责任部门; 一一监测的形式; 一 一监测的频率; 监测结果的记录形式等。 b 碳排放单位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碳排放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碳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 新增设施的排放量情况; 一其他生产数据,如产品产量、建筑面积、产值等。 C) 碳排放单位应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异常波动分析、与先进值对比分析等。当分析过程中 发现碳排放状况出现重大偏差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 d)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监测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 性。必要时,建立碳排放信息监控系统,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控。

DB11/T 15592018

碳排放单位应定期评价本单位对与碳排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合规性要求识别 和评价可参照附录B。 碳排放单位应保存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记录

内部审核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用以评价碳排放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为管理 据,其中:

a 碳排放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宜由碳排放单位内部或外部的专业人员实施: b)内部审核前应制定审核计划,审核计划至少包括: 一审核目的: 一审核依据 一审核范围; 一审核组组成; 审核日程等。 碳排放单位应将内部审核的结果形成报告,审核报告至少包括: 一审核过程概述: 一一不符合项说明; 一审核结论等。 d)审核组应将审核发现和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碳排放单位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纠正措施和 解应与实际的威滤在

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碳排放单位应通过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识别和处理实际的或潜在的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 方措施应与实际的或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碳排放管理绩效结果相适应。 a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 b)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C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 d 制定和实施所需的适宜的措施; C 保留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碳排放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为此, 理评审应确保: a) 管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考虑以下事项: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碳排放方针的评审; 一 碳排放管理绩效的评审: 一合规性评价的结果以及碳排放单位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 碳排放管理控制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碳排放信息交流情况; 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DB11/T15592018

对下一阶段碳排放管理绩效的规划: 一改进建议。 b)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 对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评价; 碳排放管理方针的变化; 碳排放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和其他要素的调整: 与持续改进机会有关的决策; 与碳排放管理体系变更的任何需求相关的决策

DB11/T 1559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碳评估报告编写内容

A.1碳评估报告编制说明

A. 1. 1 评估依据

列出国家及北京市对碳排放单位碳排放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以及碳排放单位所 的准入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并且评估过程中采用列出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要求,

A. 1. 2 评估范围

碳评估的范围应与碳排放单位运营范围一致,遵循“谁排放,谁统计”原则

A. 1. 3 评估时间段

评估组人员组成与分工安排。

2. 1组织机构与职责

碳排放单位执行碳排放管理的组织机构与职能分

A.2.2管理制度与执行

评估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相关管理制度现状(如交易履约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统计管理 改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和执行情况。

平估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监测计划以执行情况,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完好率情况等。

识别出评估时间段内的碳排放源,见表A.1。

表A.1碳排放源清单

DB11/T 15592018

A.5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说明

表A.2活动水平及其来源

A.6排放因子数据及其来源说明

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涉及到的所有排放因子,详见

表A.3排放因子及其来源

A.7碳排放量计算结果

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计算得到本单位的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强度,

A.8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识别

对碳排放单位在生产/服务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减排潜力进行分析。明确评估时间段内碳排放量变化 的影响因素NY/T 2795-2015 苹果中主要酚类物质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查找减排潜力。重点分析能源种类与品质、工艺条件、设备效率、操作规范、产品产量 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A.9碳排放基准与先进值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碳排放基准,包括特定边界和生产条件/服务过程下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同 时搜集同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碳排放基准和先进值的确定将为碳排放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依 据。

DB11/T 15592018

出碳排放管理单位在碳排放管理、 面存在的问题:确定影 减排机会

DB11/T15592018

附 录B (资料性附录) 合规性义务识别和评价(范例) 表B.1可作为碳排放单位开展合规性义务识别和评价的参考

JC/T 956-2014 勃氏透气仪表B.1合规性义务识别和评价(范例)

DB11/T 15592018

©版权声明